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的社会化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非社会性微笑减少,社会性微笑增加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
1-3岁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相关联。
3-4岁的幼儿,喜欢身体接触,喜欢让老师摸一摸,亲一亲,有要求别人注意和交往的需要。
(三)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
幼儿对成人得表情十分敏感,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户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
二、情绪的丰富与深刻化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说,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的丰富指: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的深刻化指:它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由指问事物表面到指向事物的内在特点。
产生愤怒的动因:
1生理习惯的问题,如:不愿意吃饭,洗脸,上床,睡觉等。
2与权威的矛盾问题,如:被惩罚。
3与人的关系问题 如: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东西。
各情况依次发生在2岁以下、3~4岁和4岁以上。
根据情绪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分为若干种水平:
(一)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
与生理性刺激相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
(二)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
儿童的许多恐惧情绪都是后天学来的:
(三)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
同情感也和记忆与想象有关:
(四)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
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发展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是作为高级情感的理智感的萌芽
(五)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
与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典型的社会性情绪,是人际关系性质的情感体验。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二)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三)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社会感情发育与孩子的经历表现,情绪控制及与他人的积极友好关系有关。感情发育包括孩子的心和与他人的心的旅程。感情发展的核心是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感情。解释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同情,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孩子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阶段,婴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
孩子在完全理解感情之前就已经经历,表达和接受了感情。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亲属、同伴等的交往学到了这些技能。这些技术是孩子们应对更复杂社会的基础。积极稳定的家庭关系能使孩子的感情充满同情心,更有助于孩子的感情发育。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情和孩子的认知能力共同发展,它们共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同时,学习能力也受到感情和认知的影响。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他们的感官和对物体的接触来理解世界。行动前2-7岁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想象力和记忆力,象征性地开始理解事物,开始理解过去和未来。正确的行动阶段7-11岁,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越来越关心外部事件和他人的感受。他们开始明白,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同意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感情。正式行动阶段11岁以上,孩子们开始逻辑地解决问题,看着周围的世界,规划未来。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调节自己感情的能力取决于感情、认知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孩子的理解力和语言能力的逐渐增加是孩子感情发育的关键。
父母在子女面前演示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父母对幼儿需要的及时反应,保护孩子不暴露在幼儿和幼儿的致命环境中,不要过度刺激或忽视孩子,这对孩子的感情发育至关重要。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感情发育的重要时期,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但也要坚守底线。在决定谁来抚养婴幼儿时,父母认为应该想清楚一件事。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想和谁建立最深的感情纽带,是自己,还是其他什么人。
情绪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4岁,以主要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需要过渡
(3)情绪表达的社会性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的日益丰富情绪过程的分化;
指向物增加情绪的深刻化 从指向物的表面到内在特点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的发展可以分为: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