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海南大学人品不好

李世杰海南大学人品不好,第1张

李世杰是海南大学的一名学生,据报道,他的人品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他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听音乐或者玩手机,不尊重老师和同学。同时,他还经常迟到或者早退,偶尔会缺席课程。除此之外,他也不爱整理自己的行李和毛巾,影响了宿舍的卫生环境。总的来说,李世杰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需要及时改正。

李世杰从一名“捐例”小官到封疆大吏,一品重臣,他非科举正途入仕,却能政绩卓著,受民众拥戴和朝廷重用,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臣中实属少见。他仕而后学,兼资文武,政绩卓然,在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郎潜纪闻》曰:“黔西李汉三世杰,以巡检至兵部尚书;广顺刘松齐清,以拔贡至总兵;松桃杨诚村芳,以吏员取通侯,并天挺异才,兼资文武,皆不由科目进身,时称黔中三奇男”。

他每到一地做官,都以民为本,重调查研究,实行一系列顺乎民意,深得民心的治理措施。他恪尽职守,为政清廉,惩腐治贪决不手软。当他在镇江离任时,沿途百姓洒泪相送,称他为“李青天”。在清代,有史学家把他比喻为汉朝名吏“仇览”、“朱邑”和西周贤相“召伯、甘棠”。

乾隆59(1794)年,李世杰因病在黔西逝世,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乾隆帝谕表“殊堪轸惜”,赐谥“恭勤”并荣封三代,祖、父考妣皆享其殊荣。乾隆帝还书御祭文纪念他一生的功绩,称赞他为“精良综事之材”,“重清白爱民之选。苟勤俭以奉,克矢志于冰霜”,“才称敏练,性本公廉”……对他一生为官的政绩德操作了很高的评价。乾隆60年,经贵州巡抚冯光熊奏请,入祀贤良词。

李世杰留下的遗著有《世杰奏议》、《家山纪事诗》、《南征草》及几篇序记,可惜大都遗失。

他,曾经在银行从业十五年,是一名注册经济师,可如今却毅然辞职,开起画廊。他的名字叫李世杰,昨日记者听他讲述了为寻求心灵自由而弃商从艺的历程。 李世杰曾在某银行佛山支行任职十五年,有着注册经济师资质,在单位担任要职,然而,2004年他却毅然辞职,在南海桂城一个角落里筑起他的“艺术王国”,潜心隐居,品茶作画。昨日早上,记者造访了他的“新裕堂画廊”,听他讲述“弃商从艺”的故事。

一方茶座,一张工作台,作品环绕四周,正是“别样清凉境界,一番书画人生”。李先生说他的工作室就是他修炼的地方。“如果从气功来说,书画是‘静功’,正如太极那样,久处之养人心性,”李先生说,国学能陶冶人的性情,是最佳的养生方法。“因为从小受我的外叔公、著名画家孙文斌熏陶和教导,使我对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是从前靠画画是没法糊口的,我最后选择了读经济管理。”李先生1989年本科毕业后,便到银行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仍创作不辍,并经常与外叔公等画家交流,其作品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均有获奖。最令记者惊讶的,这样一位经济师,既是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广东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佛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李世杰介绍,踏入21世纪,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浓,不少人买名家作品回家收藏,“画画开画廊也可以养活自己了,所以放心地全身而退,追求我多年来心头的那个梦。”

2005年,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广州成立了廖冰兄基金会,专门拍卖艺术品筹款捐助贫困山区师生,“廖冰兄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李先生说,他曾经去拜访过廖老,没想到一代艺术大师,却住着如此简陋的房子,将自己必生的积蓄用于发展艺术和扶贫,李先生很受感动,曾向该基金会捐赠多幅书画进行义卖,“我也正准备筹建书画拍卖基金会,希望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红鲤鱼雅俗共赏

墙上挂着的巨幅画作,整个画面全是红鲤鱼,一派红彤彤的景象;桌上放着的一沓新作也都是红鲤鱼。昨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桂城文化中心李世杰的工作室时,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画习着红鲤鱼。

“国庆期间,我发现到处都是红旗飘飘,十分祥和。又发现当下大部分画家都只画日本锦鲤,而比较少画自己祖国的红鲤鱼。”突发奇想的李世杰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创作红鲤鱼,“希望通过这鲜艳的红色,去体现生活年年有余、红红火火。”

为将红鲤鱼画好,李世杰从恩师潘鹤的“一笔鹤”画法中悟出了“一笔鱼”画法。经过多番练习,目前已创作出较为成熟的红鲤鱼作品。

看过他的红鲤鱼作品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黎展华先生如此评价,用“没骨法”一笔画鱼身,体现鱼之力度,是画鱼的一种创新手法,“鲤鱼跃龙门、红运当头、年年有鱼(余),这些都是和谐意念体现,雅俗共赏。”

李世杰还擅长画牡丹,在岭南画界人称“牡丹王”,他的牡丹花还成为2007年中国邮政局发行的贺年明信片中的“主角”。

街坊眼中的“红色画家”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世杰,曾从事金融业十五载。7年前,他弃商从艺。如今,他已成为知名画家,身为中央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画家的他,十分热衷社会公益。

2005年,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广州成立了廖冰兄基金会,专门拍卖艺术品筹款捐助贫困山区师生。李世杰立即向该基金会捐赠多幅书画进行义卖。之后,他又多次拿出自己的画作义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需要帮助的人群。

“他用一颗热情洋溢的红心,不断创作出赤子之心的作品。”与李世杰认识十几年的老街坊王先生习惯用“红色画家”来称呼李世杰,“社会需要这样的热心画家。”

从小到大,李世杰对书画都非常有兴趣,现在是省书画协会的会员。2008年11月13日,李世杰逮到了一个难得机会,在潘鹤大师面前露了一手,得到了他的表扬,并在李世杰的画上留下了题字和签名。

潘鹤老前辈创作过《珠海渔女》、《艰苦岁月》,李世杰还收藏了他的雕塑和书画。最近,李世杰和佛山另一位收藏爱好者“小糊涂”合作,在桂城开设了一座个人珍品展览馆,收藏潘鹤、黄松坚等名家的作品。为了筹办这个展馆,他们先后花了几十万,希望能创造一个艺术品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了表示支持,潘鹤11月13日来到馆里参观,并让他们在他面前绘上一图。

李世杰当时感觉既紧张又激动,觉得在大师面前自己就像个小学生。当一幅寓意万寿无疆的《仙桃》画完,潘鹤大师一看就指出我是海派画风,并建议李世杰继续磨练,让笔力变得更浑厚。接着,他还在李世杰的画上题字、签名表示鼓励。

     黔西县最有名望的历史人物,首推曾任清朝乾隆年间兵部尚书的李世杰。“清代才臣,以佐杂洊跻开府者,如雍正间之李卫、田文镜,乾隆间之杨景素、李世杰,政绩最著。”(《清史稿·志》)

矗立在黔西县甘棠镇的李世杰塑像(毕节试验区 李金贵 摄)

  对这位被称为“贵州三奇男”的桑梓先贤,黔西人民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恭勤路、文峰书院、尚书坊、重塑的李世杰像、修复的李世杰墓园等文化地标,无一不体现着对他的缅怀与崇敬。一个已故二百多年的人,他的逸闻奇事至今还流传在街头巷尾。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历史上闭塞边远的西南一隅,没有通过科举一途,他是怎样成为一位封疆大吏的?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他的事功与做人,对后人有哪些教益?这些,一直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翻阅史籍,我试图从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往事中,找到可能的答案。

  谈论优秀人物,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李世杰生于1716年,即清康熙五十五年。逝世于1794年,即乾隆五十九年。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中国封建王朝进入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这是一个国力明显增强、人口迅速增长、疆域空前辽阔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

  清代官员产生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是科举。以这种方式入仕的,叫正途。由保举而得官的,也视同正途。其他各项以及捐纳得官的,都叫杂途。李世杰通过捐纳,以巡检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直至兵部尚书,这在清代都为数不多。“清代汉名臣中,其以赀郎进者二人,一为李敏达公卫,一为李恭勤公世杰。”(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他的功成名就,除自身禀赋外,应当与时代、环境、际遇、性格等也有关。

  乾隆用人的特点非常鲜明,“高宗重视亲民之官,乾隆二年,谕仿雍正时例,督、抚、布、按,各密举一、二人。次年,复命大学士、九卿举堪任道、府人员。八年,诏大学士举编、检能任知府者。十四年,命侍郎以上举能任三品京堂者,尚书以上举能任侍郎者。诏督、抚举亲民之官,贤能夙著者,亲加选用。”(《清史稿·志》)这个导向所起的作用最根本、最重要。

李世杰牌坊(史开心 摄)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1744年,李世杰28岁时,离开家乡,到江苏常熟黄浦泗任巡检。黄浦泗是一个出海港口,这里物阜民丰、商贸发达。黄浦泗这个江南水乡,对从当时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黔西走出来的李世杰,应当有很大的触动和激发。此后,在1779年任广西巡抚前,其任职地点都在江苏、安徽、四川等大省。尤其是在江苏,历练的时间长达21年。这些地方,历来是国家的重心,事务繁重。

  李世杰的成长遇到很多伯乐。因为能力突出,先后得到了尹继善、庄有恭、陈宏谋等督抚和定西将军阿桂的大力欣赏、举荐。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事,李世杰从金匮主薄升任泰州知州,也是通过捐纳,但谁帮他出钱的?史料上语焉不详。直到看到清代学者包世臣撰写的《艺舟双楫》,才发现有多人相助:“余九君讳观德,字君怀,姓余氏,安徽歙人……君具知人鉴,太子少保四川总督李世杰以从九品试用江苏,君与语而奇之,醵金为加捐知州。”醵就是凑,看来是很多人都凑份子的。

  性格决定命运。李世杰是土生土长的黔西人,黔西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奢香开九驿、吴三桂平水西等遗闻旧事和重事功的风气,对形成他“少倜傥,喜骑射”的性格应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读书略观大意”“好读书而不屑屑于章句,惟以讲求经济为务”,又使他少了一些书生气,多了一分干劲。20多岁后“忽感奋”“折节改行”,很想奋发做一番事业。到黄浦泗任巡检后,则彻底转变性格,“尽弃从前之结习而专刻厉于居官,乡曲小有争讼,必为剖其曲直而不可干以私。”(凌惕安《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刚任泰州知州时,面对四百余件积案,在一片质疑声中,“虽戏乐不一顾,夜据案视事,尽心以平两造,必得其情而各使之无所觖,不五月而案皆报结焉。宪司莫不叹异”(清·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展现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办事水平。正直无私、务实勤奋,这些优良品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乾隆一生最自诩的功绩是平定边疆叛乱、加强国家统一的“十全武功”并亲自撰写了《御制十全记》,这其中,1771年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年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9年平定廓尔喀,三次李世杰都参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1771年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清初,“改土归流”在川西北一些藏区受到抵制,很难实际推行,由此爆发了第一次金川之战。1771年4月,烽烟再起,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联手再次发动反清战争。战争之初,乾隆命大将军桂林、主帅温福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康定)进军。刚刚到任四川盐驿道的李世杰就接到紧急命令,进驻打箭炉,对南路军需负总责。打箭炉是川藏军事重镇,地位极其重要。天气恶劣、环境险恶,保障粮食等军需品的供应就成为战争最关键的任务。“时馈运初开,章程未定,公悉心经画,昧爽起治军,书至夜分不寐,从官易班趋事者皆倦,公目光炯炯,必得当而后即安,故所处分动中窾会。”(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桂林、温福先后兵败被黜、战死后,1773年,乾隆果断提拔颇有战绩的阿桂为将军,统筹进兵事务。李世杰仍总理南路军粮,在历经了诸多艰难险阻后,圆满完成了后勤任务。“同时总理司道或迭撄咎谴,天子更选重臣督之。惟公独当一面五年之久,无纤毫贻误。”(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1776年7月,索诺木投降,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历时5年多、死伤27万人、耗银7000万两。阿桂对李世杰的才干非常惊奇,上报给了乾隆,凯旋叙功,升授湖北布政使,留在军中办理报销事务。

  第二次,1786年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6年11月,台湾福建籍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声势浩大、连克诸城、连挫清军,清廷大震。当年3月,70岁的李世杰从四川总督调任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没多久,江南发生严重水灾。“时适河湖交涨,冲塌南岸。”这次灾害,一直延续到秋冬,李世杰与安徽巡抚书麟、河道总督李奉翰一道,夜以继日地在第一线处理灾情。到冬天,处理水患刚结束,由于两江地处福建、台湾的要冲,1787年正月初二,李世杰就接到了乾隆“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李世杰、提督蓝元枚曰:着传谕蓝元枚即行驰驿,迅速前往泉州署理福建陆路提督……所有江南提督印务,着李世杰于该省总兵内拣员暂行署理”的谕旨(《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同时,一并负责过往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府君病新起,不敢稍自暇逸,督率员弁料理过境兵丁及运台之米,所至秋毫勿扰。”(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1788年正月初,在福康安的指挥下,林爽文被俘。这次平叛,清朝动用七省兵力,两易统帅,军费耗银达千万两。可想而知,既要处理好水灾问题,又要保证军队需求,加上足疾加重,长子漳州府知府李华国、高夫人相继去世,对李世杰而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要克制多深的悲痛!他“疾忍哀视事。天子诏慰勉,公益感奋,政无钜细,殚竭心神,而疾弥甚矣。”(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10月,乾隆上谕表彰他:“台湾逆匪滋事以来,运闽米石办理甚为妥速,李世杰著交部议叙。”(《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第三次,1789年平定廓尔喀。廓尔喀与后藏交界,十八世纪中叶,廓尔喀族统治了尼泊尔。1788年6月,廓尔喀以西藏征收贸易税太重为借口,命大头人巴尔布率领3000人马,侵入西藏境内,占领济咙、聂拉木、宗喀等地。两个月之前,74岁的李世杰才从两江总督的职位调回,复任四川总督。7月,清军反击,采取了相应措施,由驻藏大臣庆麟主持前藏地区之防御;由四川总督李世杰、四川提督成德抽调满、汉、藏兵4000余人,由成德统领,驰赴后藏。李世杰既负责配合调兵,又负责粮草运送。“府君闻警,星夜兼程而行,督办军务。以其地风土迥殊,足疾大发,步履维难。”(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乾隆认为他能相机办事,并不拘泥遵旨,实属可嘉,赏给御用物品以昭优奖。且表彰“拨米一万三千三百石赶运打箭炉,足敷兵食之用,所办尽心……所办甚是。幸有该督在川,不然如庆麟等之张皇推诿,岂不更廑朕虑乎。”“八月,谕世杰移打箭炉就近调度。”(《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大军压境,1789年初,藏廓签定协议,廓尔喀退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后的6月,廓尔喀人以藏方未按约付足银元为由,出兵再次进攻西藏。不过,那时李世杰已经致仕回乡了。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一些重大方面,至于其他,史书上记载太多,“不可胜道”。李世杰从1756年任泰州知州,到1790年授兵部尚书,肩负一方大任长达34年。尤其是乾隆年间,自然灾害频仍,各种灾害的总数较顺治、康熙、雍正三朝92年间多出了两百多次,以水灾最多、旱灾次之(陈振江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在那些年,各级官吏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李世杰在河务、赈灾、救济等方面,都留下了突出政绩。嘉庆登基没多久,曾饱含感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试思从前皇祖所用李卫、皇考所用李世杰,何尝非捐班出身。而历任封圻、政绩卓著。朝廷立贤无方,岂谓以赀入仕者之竟无人材耶?”(《清实录嘉庆朝实录》)

  李世杰的清正廉洁,清代朝野都有定论。

  乾隆五十五年,礼部侍郎尹壮图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折,主要是针对和珅一手设计的“议罪银”发声。所谓“议罪银”大意就是官员犯死罪,花钱可以免死。尹壮图向乾隆请求“永停此例”。“议罪银”实际涉及到和珅为乾隆额外增加收入的举措,乾隆是支持的。为此,乾隆大发雷霆,多次下谕批驳,尹壮图也多次上奏陈述实情。盛怒之下,乾隆专门安排对地方督抚进行核查。因查无实据,最后,尹壮图革职留任。这件事牵扯面极广,一时成为震动京师的大事。其中,尹壮图的一个奏折中写道:“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江、浙、广西、贵州等省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疆臣中惟李世杰、书麟独善其身。”(《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

  当然,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惩处贪官力度最大的一朝,从《乾隆朝惩治贪污档案选编》看,以乾隆四十五年为界:前44年发生17起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后15年发生12起贪腐案件,而且都是集团作案。乾隆任期内,因贪腐被杀的、吓死的一二品高官案件就不下20起。但是,这些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封建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乾隆后期贪腐问题愈演愈烈,终于成为了拖垮清王朝的一个关键因素。

  1830年,道光召见迁任陕西布政使的周天爵,问道:“今之督抚贪廉何如乾隆朝?”周天爵免冠摇首连声说:“不如不如。”并作了一番解释:“乾隆名臣如陈宏谋、尹继善、李湖、李世杰,其清正明练固矣,其次虽操守可议,无不以猷为自进,处一官,一官之事皆振作,是贪与廉皆能办事也。今则清谨者但拘文法循资格,中下者更堕废苟且,是贪与廉皆不能办事也。故臣以为不如。盖督抚乃封疆重寄,断非一‘廉’字可了事。凡全身远害者,似无过失,而祸伏未发,二十年其人已去,惟国与民受其弊,此不可不察。”道光为之“动容称善”(清·李滨《中兴别记》)。“贪与廉皆不能办事”正是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的最为明显的标志。李世杰这样的督抚,在乾隆时还有一些,而到了道光时期,能办事又廉洁的早成稀有之物了。

  李世杰“性本公廉”,“每语人曰:‘廉,美德也,然非俭无以养廉。’故居不华屋,食不兼味,近体之衣,不用缣帛,室无珍玩之物,竹几、绳床、葛帏、布衾、泊如也。或有劝畜姬媵者,府君曰:‘吾黾勉夙夜,精神犹虑不给,复何能分与粉白黛绿者耶?’”(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从平定金川时的钱粮无纤毫贻误、总督四川时的补缺银库亏空和革除官场陋习,到拒绝福康安檄调督抚府库饷银……他“陟历牧司之任,克守官箴”,以自身的言行,不断践行着修身为本、知行合一的古训,他的人格和操守,他的担当和作为,给后人留下的太多太多。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培养读书人的独特载体。乾隆元年,专门就书院设置、山长聘请发了一道谕旨。一时,书院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更大发展。李世杰虽不是科举出身,但深感读书的重要,每到一地必“培养士类,振兴文教”。除任镇江知府时带头倡议捐建了宝晋书院、在家乡捐资创建了文峰书院外,还有三件有关办学的事,目光超前、泽被深远。

  第一件,创建中江书院。1765年,李世杰升安徽芜湖道,当时,芜湖已是江南重要的商埠城市。下车旬日,即倡议地方商绅捐资创建中江书院,校址选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远的蔡庙巷。初建的书院因为规模小,几个月时间就建成。为使书院能长期办下去,李世杰还召集当地好学之士,集资购买一块土地,后对外出租,以地租收入来作为办学经费(吕俊龙《芜湖中江书院史话》)。此后,中江书院数迁其址,几易其名,经历了书院、学堂、学校之变,几经沧桑。书院创立以来,滋养和化育了许多读书人,一度是南方重要的书院之一。“五四”时期,书院被称为安徽的“北大”,北大校长严复及中共早期***陈独秀、中共重要领导王稼祥等,都在这里就读过。目前,即是芜湖市第一中学。2019年,复建后的芜湖中江书院全面开放,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40平方米,由21栋徽派古建筑组成,已成为安徽传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第二件,聘请罗典任岳麓书院山长。岳麓书院宋朝初年创建,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就悬挂在书院的大门上。罗典(1709—1808年)是湖南人,历任河南乡试、顺天乡试主考官、四川省提督学政、鸿胪寺少卿等职,多次主持国家科举考试。后以侍奉老母亲为由回籍。

  罗典在四川为学政3年,做出过突出的教育业绩。清朝嘉庆年间编辑的《四川通志》记载:“……过市闻书声,辄降舆入馆,为之讲画。有以渎体制为訾议者,典曰:‘学政职在教化,随时随地皆当讲论,岂深居简出为严重邪?’论文喜奇古,注经亦多刖解,然宗尚古注。蜀之士知从汉学者,自典始。著有《读易管见》八卷,刊行蜀中。”罗典刚走,李世杰就到四川任职,应该是听闻罗典事迹的。

  1781年,李世杰调任湖南巡抚。他要大兴湖南教育,便把岳麓书院作为了突破口,回乡的罗典成为他精心物色的山长对象。据说,李世杰三顾罗府,诚恳聘请这位年过花甲的教育家。罗典接过聘书后,很快走马上任,开始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事业(罗宏《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

  自1782年起,罗典一连五任岳麓书院的山长,任期达27年之久,出现了“三十年来,大湖以南,人才辈出,登甲第、内外蒙擢用,暨孝廉明经,以行品才猷文学著名者数百人。门墙之盛,为从来所未有”(清·严如煜《鸿胪寺少卿罗慎斋先生传》)的局面。其中著名的学生有“干国良臣”陶澍、“得巍然大魁”的彭浚、著《海国图志》的魏源、官至云贵总督的贺长龄、掌教岳麓书院也达27年的欧阳厚均等。期间,湖南举人近50%、进士约60%出自罗典之门。而欧阳厚均的弟子即有曾国藩、郭嵩焘等。李世杰在湖南一年多,时间不长,却成为罗典的伯乐,为岳麓书院请到了一个好山长,成全了晚清湖南最辉煌的教育局面。

  第三件,帮助解决贵州举子进京应试困难的问题。1790年,年已74岁的李世杰以原品致仕。离京前,乾隆问他有什么请求。李世杰深知贵州地势偏远,举子进京应试,不仅筹集路费非常困难,而且山高路远,旅途艰辛,常常耽误朝考的时间。因此,便希望朝廷能帮助解决这一困难。乾隆十分感动,下了谕旨,要求沿途府州县,凡贵州举子进京应试,以火牌资送。这一规定,一直执行到清末科举废除时。

  现在谈论李世杰时,常常把“不通文理”作为他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作一些客观的分析。

  从重要史料来看,乾隆说李世杰“不通文理”,其实只有两次,而且是分别针对两件事:第一次和第一件事,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在对“湖南巡抚李世杰所有《沧浪乡志》一案无庸查办”的谕旨中,“各省查办禁书,若俱如此吹毛求疵,谬加指摘,将使人何所措手足耶!此事总因李世杰文理不通,以致办理拘泥失当如此。”(《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代文字狱档辑》记载与此基本相同;第二次和第二件事,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在对江苏硝磺缺额的谕旨中,“李世杰向来办事尚为细心,今乃为此奏,看来该督竟系因病,精神惝恍颠倒瞀乱,本来又不通文理,于此等事不能认真查复,轻听承办之藩司委员等巧饰之词,一任庸劣幕友率行缮折入告。李世杰著交部严加议处。”(《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此时,李世杰在两江总督任上。而后来编撰的《清史稿》李世杰列传中,就写成“上每言其不通文理,然屡褒其能事,礼遇优厚”,给人的感觉是有很多次。所以,后人看到列传中这句话,没有认真加以思考,误认为李世杰真的一直不通文理。

  就第二次和第二件事而言,会不会有年老精神恍惚、把关不严的问题?估计有。但乾隆第一次所说的,应该是一种警醒和借题发挥,这道谕旨是关于文字狱的处理,是发给李世杰,也是发给各地督抚的,它实际表明了一种政策的转向。这里,要简单说一下清代的文字狱。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作品定罪,是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清代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乾隆时期最多,有一百三十多次。其实,乾隆批评李世杰“不通文理”,真正的意图,应当是借李世杰处置这件事,提醒各地督抚,今后该缓缓了,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李世杰不通文理,当年他在督运粮饷率兵路过四川雅安飞龙关时,是写不出《过飞龙关》这样的诗句的:幂䍥春阴酿晓寒,雨余岚翠扑征鞍。盘旋马踏层云上,淡沱峰如入画看。村舍炊烟浮碧穗,溪桥乱石激清湍。登临已觉行非易,负重边氓食力难。

  斯人已逝,遗风长存。今天,身着朝服、头戴翎帽、腰佩宝刀的李世杰塑像,伫立在黔西水西公园的文峰塔下。他的面容坚毅,眼光深邃,静静地凝视着前方。在不太远的扯泥坝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李世杰长眠于此。修复后的墓园中,御祭碑上的祭文,默默地诉说着其人生动复杂的人生历程。如果没有当年迈入他乡的第一步,没有成长中的诸多际遇,没有那一份执着和恪勤,也许,他会“悯默以空老”,湮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毕节有李世杰这样的先贤,是毕节之幸!

——源于黔西发布!

2009年:

1Hongliang Zhang , Shijie Li , Qinglai Feng, Shitao Zhang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sediment of Xingyun Lake, Yunnan Province,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09, pp1-7(责任作者,SCI)

2李世杰,Bernd Wünnemann, 夏威岚,于守兵,沈德福,姜永见,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记录的全新世水位变化事件及其原因初步研究。 地学前缘,2009,6期,162-167。

3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沈德福,赵湘桂,李春海,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环境变化沉积记录的初步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94-100。

4张宏亮,李世杰,于守兵,申慧彦,沈德福,青藏高原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兹格塘错元素地球化学沉积记录。山地学报,2009,27卷2期,248-256。(责任作者)

5张宏亮,李世杰,冯庆来,张世涛, 云南星云湖沉积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来自正构脂肪醇的证据。沉积学报,2009,27卷2期,352-359。(责任作者)

6舒卫先,李世杰,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DDT、HCH 的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土壤通报,2009,40卷 5期,1171-1175。(责任作者)

7舒卫先,李世杰, 江苏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卷,1 期,27-32。(责任作者)

8缪卫东,李世杰,王润华,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岩芯沉积特征及地层初步划分。第四纪研究,2009,29卷 1 期,126-134。(责任作者)

9成小英,姜勤超,李世杰,蔡德所,张宏亮,桂林会仙湿地沉积物摇蚊种群特征与环境变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期,107-110。

10史威,朱诚,李世杰,马春梅,长江三峡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古文化响应。地理学报,2009,64卷11期,1303-1318。

2008年:

1李世杰,张宏亮,施雅风等,2008,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1期。122-131。

2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北太湖沉积岩芯中有机氯农药HCH和DDT残留垂直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第四纪研究,28卷 4期。683-689。

3张宏亮,李世杰(责任作者),冯庆来,2008,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第四纪研究, 28卷 4期。746-753。

4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太湖流域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7卷 4期。1409-1414。

5刘吉峰,李世杰(责任作者),丁裕国,2008,基于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技术的未来青海湖水位变化预估。水科学进展,19卷 2期。184-191。

6舒卫先,李世杰(责任作者),刘吉峰,2008,青海湖水量变化模拟及原因分析。干旱区地理,31卷 2期。229-236。

7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2008,湖泊沉积物中DNA提取与PCR扩增。地球科学进展,23卷 4期。 433-438。

8申慧彦,李世杰(责任作者),于守兵,2008,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中碳酸盐与可溶盐环境记录的研究。 山地学报,26卷 2期。189-195。

9缪卫东,李世杰(责任作者),王润华,2008,长江三角洲北翼J9孔揭示地层和古地磁特征。中国地质, 35卷 3期。489-495。

10舒卫先,李世杰,姚书春,2008,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8卷 3期。 67-72。

11Yao SC,Li SJ,Zhang HC, 2008,210Pb and 137Cs dating of sediments from Zigetang Lak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08 (2) 1-4

12李世杰,2008, 我国主要湖泊八成受到污染。中国经济报告,3期。 60-69。

13李世杰,2008,青海湖还有没有明天。新探索,第12期。44-51。

2007年:

2Shijie Li, 2007, Late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n northwest China: evidences from geological record of glacial and lake sediments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ol167-168 Supp 239-240

3Shijie Li, Wanchun Li, Weilan Xia, Bernd Wunnemann, 2007, Abrupt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 events during Holocene period derived from Zigetang Lake sediment, Tibatan Plateau 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ol167-168 Supp 240

4Yanhong Wu, Liping Zhou,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Sumin Wang, Shijie Li, 2007, Reservoir a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 case study in Co Ngoin and Zige TangcoXVII INQUA CONGRESS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Vol167-168 Supp 455-456

5Wu Yanhong, 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Li Shijie & Wang Sumin, 2007,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eteau inferred by lacustrine sediment geochemical record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Vol50,No10, 1548-1555

6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SHEN Qing, XUE Jing,2007,Response of Cultural Lake Eutrophication to Hemp-retting in Quidenham Mere of England in Post-Medieval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17(1) 069–074

7吴艳宏,Andreas Lucke, Bernd Wunnemann, 李世杰,王苏民,2007,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中国科学 D 辑,37卷9期,1185-1191。

8申慧彦,李世杰,舒卫先,2007,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7卷3期,37-42。

9申慧彦,李世杰(通讯作者),于守兵,姚书春,2007, 青藏高原兹格塘错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记录的研究。第四纪研究,27卷4期,613-619。

10Jinglu Wu, Gerhard H Schleser, Andreas Lucke and Shijie Li, 2007, A stable istope record from freshwater lake shells of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o centuries

Boreas, 36(2007), Taylor &Francis 38-46

11刘吉峰,霍世青,李世杰,杜宇,2007, SWAT模型在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第2期,159-163

12李世杰,2007,中国湖泊的变迁。森林与人类,第 7 期,1-28。

2006年:

1Ulrike Herzschuha, Katja Winter, Bernd Wunnemann, Shijie Li,2006,A general cooling trend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recorded by the Lake Zigetang pollen spectr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154–155 (2006), 113–121

2Wu Yanhong(吴艳宏),LI Shijie(李世杰),and XIA Weilan(夏威岚), 2006, Weathering and climate change since 1 8 20 AD in Hoh Xil,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Evidence from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of Gulug Co Lake CHINESE J0URNAL 0F GE0CHEMISTRY, Vo1.25 No.1 56-61

3Cheng Xiaoying, Li Shijie, 2006, An analysis on the evolvement process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51, No13, 1603-1613 (责任作者)

4成小英, 李世杰,2006,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分析。 科学通报 ,51卷 7期,848-855。(责任作者)

5李世杰, 窦鸿身, 舒金华, 范云崎, 刘吉峰, 2006, 我国湖泊水环境问题与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探讨。中国水利,2006(13),14-17。

6李世杰,2006, 应重视湖泊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第 5 期,399-405。

7刘吉峰,李世杰,丁裕国,姚书春,2006,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山地学报,24卷3期, 291—297页

8于守兵,李世杰,刘吉峰,2006,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研究及其进展。山地学报,24卷4期,480~488页。

9刘吉峰,李世杰,秦宁生,于守兵,2006,青海湖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干旱区地理,29卷3期,321-326页。

10胡东生,张华京,徐冰,张国伟,李世杰,彭渤,王伟铭,陈诗越,徐士进,田新洪,2006,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的地球卫星遥感监测及地球动力学分析。 中国工程科学,第8卷第5期,33-44页。

11成小英,李世杰,濮培民,2006,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 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湖泊科学,18卷3期:218—224页。

12CHENG XiaoYing, LI ShiJie,2006,Quantitative Rec0nstructi0n for Lake Environmental Changes Using the Diatom-pH Transfer Function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Vo1.23 No.3,357-363。

13姚书春,李世杰,刘吉峰,薛滨,夏威岚,2006,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26卷第2期,79-83页。

14刘吉峰,李世杰,姚树春, 2006,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卷,第 1 期,233-237页。

15李世杰,2006,冰川与冰缘地貌。 见:高抒,张捷 主编,现代地貌学 (第七章)。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北京。 171-285页。

16李世杰,郑本兴,2006,羌塘高原与冈底斯山系第四纪冰川。见:施雅风主编,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第九章)。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石家庄。282-308页。

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取士的考官制度之后,中国此后千年的封建王朝,无论如何变革,无论统治阶级改换成了谁的名字,都采取了科举制度来选拔朝廷官员。

到了清朝时期,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只是随着统治阶级的日趋腐败,科举制度也一步步陷入僵硬化和腐败化。但是,它仍然还是清朝百姓想要麻雀变凤凰的唯一途径。不过,清朝乾隆年间,却有一位位至兵部尚书的大官,最初却是通过捐钱当上官的。

这位大官,就是李世杰。

李世杰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家在贵州。他从小就喜欢玩,结交了很多朋友,不过他虽然聪明机智,但却不爱读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因此,他虽然奉家人之命参加科举,但屡次都败在了乡试上。

李世杰还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子,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首讥讽官员的诗,害得一家子都招惹上了麻烦。

无奈之下,其父向朝廷捐了很多钱,给自己儿子买了一个八品官员的职位来做。当然,他父亲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躲避麻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让这个总是惹麻烦的儿子能收收心,干正事。

李世杰倒也是一个没有让父亲失望的好儿子,他在当上江苏的八品官员之后,虽然官职很低,但他却非常认真地完成每一份工作,再也没有之前那种懒散,不爱做事的样子。

由于做事非常积极认真,李世杰很快就被上级领导注意到,并将其提拔为巡检一职,比之前的八品小官的地位高出许多。

李世杰新官上任三把火,出任巡检一职之后,立马将几件大案雷厉风行地给处理了,而且办案的效率和结果都非常让人满意。也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李世杰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正是有了伯乐的相助,李世杰这匹千里良驹终于被发掘了出来。

江苏巡抚庄有恭注意到了李世杰,他对这位年纪轻轻而干劲十足的青年非常赏识,加上本身就是知人善任的性格,他丝毫没有犹豫,就将李世杰提拔到了江苏巡捕一职。

到了新的岗位,李世杰继续勤勤恳恳为民做事,没过多久,就先后处理了好几桩棘手的盗窃案,让老百姓再一次对朝廷加深好感。庄有恭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这个小伙子更加喜爱。

不久之后,庄有恭便找了个机会,将李世杰推荐给了上级——两广总督尹继善。其实尹继善也早就知道了李世杰这号人物,在腐败的官场中,像李世杰这种有作为的年轻官员很少,正想着提拔他,让他继续为朝廷做贡献,庄有恭就前来举荐,尹继善就顺水推舟,着手提拔李世杰。

李世杰继续被提拔,这次朝着六品官员知州前进。但这一次,李世杰却遇到了阻碍,因为即使有两位伯乐鼎力相助,但是在清朝的官场升职的规定中,低等级的官员必须要满足两个方面,才可能从八品升到六品——一是做出一番业绩,二是向政府捐款。

李世杰虽然是个富二代,但他家也没有富到能拿出这么多钱的地步,李世杰不免陷入了焦虑。不过,好在李世杰遇到的两位伯乐实在觉得如果因为钱的问题埋没以待人才,实在可惜,于是他俩便一起凑钱,以李世杰的名义捐了款。李世杰,至此正式成为泰州知州。

李世杰并没有因为升迁得快而骄傲自满,新的岗位上,他仍然尽心尽力,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400多个陈年旧案,并因此被百姓称为"李青天"。

之后,李世杰又继续被提拔,先是成为镇江知府,再是四川总督,又为江南总督,最后官至兵部尚书,且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廉洁奉公,是清朝难得的好官。

李世杰不止是为官清廉,他还不畏强权,在当四川总督的时候,还敢与连乾隆皇帝宠臣和珅都不敢招惹的福康安作对,因为福康安做了太多坏事。

为何李世杰敢招惹福康安,还不会被报复呢?这就得说到李世杰与乾隆二人之间的事了。

李世杰在当八品小官的时候,恰逢乾隆来江南巡视,李世杰自然要负责接待。当时乾隆由于地太滑而摔倒,由于清朝律例规定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得擅自靠近皇帝,因此当时身边的大臣无一人敢扶。

李世杰没管那么多,就把乾隆扶了起来,在被抓走之际,被乾隆救下,并提拔他为知州。

可见,李世杰的官场之路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与乾隆欣赏他也有很大关系。

李世杰只是实践了100分策略的一点儿皮毛,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以超过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上百分,同学中百里挑一的成绩、同龄人中三百挑一的成绩考上师范学校;李世杰主讲的教学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播出1600多讲次,多次应邀为北京大学高考状元报告会做点评,多次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做报告!李世杰原创的100分策略实践图书和主讲的100分策略实践光盘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中国教育报》等100多家媒体300多次宣传报道李世杰和他的研究成果,被誉为100分策略之父!

史丰收,中国陕西省大荔县人,1956年2月23日出生。

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现任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国际速算发明家史丰收教授,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史丰收教授不但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亦被列为中国大陆的数学奇才。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甚至比计算器还快,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现已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教授的事迹已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史丰收速算法“是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对开发人脑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全世界推广。1991年5月,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在中国深圳成立,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分别题词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亲自发函祝贺。“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也随后成立,成为研究“史丰收速算法”的重要学术重地。

目前,史丰收速算法已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传播,学生达上千万。史丰收速算法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类。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连续三届总干事亲切接见史丰收教授,并对史丰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现在,他正在积极从事推广工作,希望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能贡献给全人类。

1967年11岁的小丰收与母亲的合影。他母亲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劳俭朴、善良为人的品德,对子女教育要求非常严格,从小要求他们爱祖国,为人民做好事。这一年,11岁的小丰收正式提出速算法的课题。母亲的期望无时刻不激励着他树立为国争光、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于当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于是他无法上学读书,便在家里埋头钻研速算法,有限的练习纸用完了,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和笔,他便在墙壁上练,用木棒在地上坚持练,甚至在被单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写满数字,被别人误认为“疯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算法。“天道筹勤”、“功不负人”,他终于在1970年成功发明了速算法。1992年正当史教授要把自己发明的速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广之际,惊悉在家乡的母亲因心肌梗塞不幸与世长辞,这对工作在离家乡千里之外,深爱自己慈母的长子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报效祖国的培养,实现慈母要为人类做好事的嘱托,他化悲痛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丰收速算法的推广工作,立志为中华民族争光。

李世杰:62 分

五行分别是:火金木

笔画分别是:7 5 12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8(金)[祖运,影响人生相对弱] 暗示:(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人格12(木)[主运,影响人一生命运] 暗示:(掘井无泉)无理之数,发展薄弱,虽生不足,难酬志向。 (凶)

·地格17(金)[前运,影响前半生命运] 暗示:(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总格24(火)[后运,影响后半生命运] 暗示:(掘藏得金)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吉)

·外格13(火)[灵运,影响社交和智慧] 暗示:(春日牡丹)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