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浣溪沙那几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苏轼的浣溪沙那几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第1张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诗人不服衰老的宣言,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摊破浣溪沙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原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青鸟是希望的原型意象。

丁香是忧郁的原型意象。

浣 溪 沙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突出催伯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析欧阳修善于写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词。他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中,运用清丽自然的语言,描绘生动优美的景象,抒发婉曲深厚的感情,具有一种独特之美,这首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大约作于知疑州时,叙写作者春日载酒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一个“出”字,突出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淡出一种盎然的生意。)真切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给人以清新迷人的美感;同时又着力渲染了春景中世人的得意欢娱,为下片写词人自己作铺垫。下片叙写作者在画船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作品所塑造的词人自我形象,正是《醉翁亭记》中那个“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作者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可是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他在知疑州时,已到了晚年。他的嗜酒耽乐正是他借以排遣苦闷的方式,绝不是一般的生活放纵。

这首词上下两片对比鲜明,上片写众人世间春光中的得意欢娱、喧嚣热闹,正衬托出下片词人在画船中的酣酒耽乐,别有意趣。既疏放清旷,又婉曲含蓄,意在言外。 这是我转的,,,自己没有看过这首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