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装饰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的存在变得多姿多彩,色彩的不同,带给人的视觉体验也就不同。色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由于它能引起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人们通过把色彩带给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时候色彩就有了情感。油画当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寄托着画家的情感。画家在对油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来展现自己的情感,通过色彩来与观赏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本文笔记通过对色彩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此阐述了色彩在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60cm
艺术家丰富的色彩情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色彩想象力,色彩想象力越丰富就越能够将感情色彩表现得更为充分,从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就越具有感染力。随着绘画技术以及绘画观念的不断发展,绘画作品中的个人情感表现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对于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开始出现很多注重色彩情感表现油画作品。但是如何更好的将色彩更好的运用到油画之中并展现出色彩的情感,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油画作品中色彩情感表现的本质。究竟色彩的情感表现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一、情感表现对油画产生的影响
画家的情感要通过的色彩的创作表现出来,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油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随着油画创作的不断发展,情感在油画中的体现越来越被艺术家们所重视。例如新古典主义中运用色彩、笔触因素和运动式的线条来表现出紧张的气氛,拉斐尔前派以青、绿、紫为主调来营造画中感伤、寂静的环境,并用色彩来表达画中人物的心理情绪。
2017 薛金拥油画 50cm×70cm
二、色彩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色彩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随地都在和不同的色彩打交道,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色彩,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苍白而又无趣,正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的生活才显得灿烂多姿。色彩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有趣,还能让人的视觉充满情趣。因此,色彩对我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再次,绘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色彩是最具有视觉表达能力的要素,色彩就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色彩可以表现出绘画作品的寓意,能更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
物像之美,人文之叹
——评书画家袁巧林老师所乐在艺的水乡创作
文/格如
自古以来以江南为母题的绘画创作摩肩接蹱,渐次亦形成框范和程式,愚以为清四王笔下的江南其实过多地顾及了宫廷绘画的庙堂气,层叠繁复间少了水乡的空灵与简逸。近现代以来,吴湖泛、陆俨少、钱松嵒、宋文治等艺术大家对表现新江南作了有益的探索,其艺术表现在传承基础上,越出传统的樊篱,形成了融物象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的新江南画派!如今的画坛以画江南而扬名四海的有杨明义、刘懋善、汪钰元、胥力浦、许惠南等艺术家,他们活跃在当今画坛,独具个人艺术魅力!
和袁巧林老师相识,纯属偶然,虽然相识时间不算长,却有两年之久吧,可以说既存师生谊,又有同好情,更富知音缘。深知袁巧林老师博大深厚,气象非凡,我虽然常常欢喜赞叹不已,无奈只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感叹。个人才德不及,感到难以表达自己的心境。也许,他身边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都有过类似的纠结。
《礼记·少仪》说“士依于德,游于艺”,清楚表达了德与艺的关系。《学记》有言:“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兴其艺,游于艺,从而乐于艺,所“乐”在“艺”。
袁巧林老师的江南水乡作品,明亮而温和,既有微妙细致、不厌其烦的描绘,也有疏旷、酣畅、自如的挥洒,画面上自然流淌的水迹,和笔触横扫的留痕。凝神注思,笔者窥探到他常借用中国画的“勾勒”技法,同时又把水彩技法应用其中,创作中既保持了对于景物具象感受的尊重,又表现出了画面形式的开放性,有探索写意表现的倾向。近几年他曾多次在各地写生。
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笔触奔放,在作品里,极注重承序传统的表意精神,所写一树一石,一桥一舟,一山一水等必融铸浓烈的情怀,必发掘展示其蓬勃生机和醉人美感!我每欣赏袁巧林老师的作品,都能从其笔墨韵味中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情怀、水乡风华,浪漫诗情!这幅《江南秋色又一新》布局宏大深远,构图多变,笔墨设色苍茫浑厚且清气自然,富有层次韵律,气韵沛然,江南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地域风情、灵秀湿润的自然环境皆灵气逼人的跃然纸上,作品在审美文化上形成了飘逸柔媚的艺术特质!袁巧林老师长期深入生活,常年坚持对景写生,使他对传统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它是从具体的山水描绘中提炼出来的,显示一方山水的特征本质,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用。而袁巧林老师在创作中坚持面对生活和艺术决不能油滑,唯有虔诚,方能获得山水的元气和笔墨的清新和灵气,因此我们每次欣赏袁巧林的作品总能从画面中读到一种除了美,还有叫做认真严谨的东西,这是身为艺术家应有的一种态度!
在袁巧林老师的艺术思维下,创作指向非常明确,主题上他侧重人性本质的表达和渲染,“出淤泥而不染”直指不同境遇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技法上大胆创新,内涵呼之欲出又若隐若现,思绪溢于画面又神秘莫测,作品中强烈表达江南画家的情感,两者的相互一致,达至“我画我心”等艺术新境。
自古以来,莲塘清趣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气息一直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每欣赏袁巧林老师老师的水乡作品,我都在想,袁老师前世一定是与水乡有渊缘的,而他的心中也必定有一片盛开的水乡,所以才有了他诸多精彩的水乡之佳作!关于中国画表现江南气息的作品,有许多传世经典佳作,而袁巧林老师的系列作品很容易让人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呈现的那种唯美画面!这幅《家傍绿水万年兴》作品中,袁巧林老师以浓淡相宜的墨色,以刚柔相济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风情万种”的水乡,有一种文字般娓娓道来的韵味,吸引和感染着欣赏者的视觉,把人带入了那一片曾梦过的意境……
袁巧林老师的作品让人感觉轻松和明媚,他把大自然的美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即有艺术章节的升华,也有对生活美的升华,他的水乡细节表现着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传承的理解,对人生最美好的追求,同时表达着他对自然美的潜心知悟,以及热爱生活的更多美好细节!他之所以是一位让笔者尊敬的艺术家,根源于袁巧林老师艺术地再现出生活中自然的美,收放自如且注重画面美的和谐与构成,他笔下的作品就像他的名字,繁密丰茂而生机盎然,或热烈、或幽静、或欢快、或恬淡,呈现出一种繁荣昌盛的景象,洋溢着时代笔墨精神和中国文化的正大气象,这也正是他作品的境界所在!
江南是个好地方,从古至今都是画家们非常向往的地方。从全国解放前后到现在,国内外很多著名画家都先后到过江南、画过江南。他们当中,有的虽在偏远地区工作,但却长期坚持描绘江南,以表现水乡题材成名成家;而袁巧林老师一生扎根江南,将江南的神奇与大美,留在纸上,传向远方。
袁巧林,江苏常州人。常州金杯教育、学纳思教育特聘书画教师,江苏文联注册书画教师,常州市油画协会会员,常州艺术交流协会书画学会会员,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
袁巧林老师从事美术职业三十多年,其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过。其油画、国画、书法作品被多家机关、企业、个人收藏。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Ivan Kramskoy,(1837—1887年),出生在沃龙涅什省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的市民家庭,16岁做照相制版学徒,1857年20岁时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年轻画家是一位关心社会和大众命运的人,常为不平等的社会而苦恼。因此,曾画过《荒野中的基督》,借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为肖像画家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终注意对人的外貌、人的头部和面孔,特别是眼神的刻画,他所画的肖像,目光总是盯着观众,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克拉姆斯柯依不仅是画家,还是杰出的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的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的民族风格、独创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对俄国画坛和青年画家影响很大。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达芬奇
莱奥纳多·达·芬奇于达芬奇(1452-1519)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1519年5月2日卒于法国。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盛期创作: 《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475-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他少年时代就进入著名的"梅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里的古代艺术珍品,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已流露出不凡的气质。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在他的雕塑上,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代表作:雕像---《大卫》、《摩西》《哀悼基督》;《日》、《夜》、《晨》、《暮》
画---《最后的审判》(西斯庭教堂所作的祭坛画)
雕像《大卫》(1501--1504),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米开朗琪罗惊人之处,就在于他摆脱了文字记述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要求,把少年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一位如神的人,从而极具表现力地传达出他对人的信心、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从15世纪的少年大卫发展为米开朗琪罗的成人大卫,仿佛象征了从早期文艺复兴转入盛期文艺复兴的历程。
《摩西》:对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著名雕像《摩西》上得到进一步发挥。与宁静的大卫不同,这位以色列人的领袖虽然坐在那里,但他肌肉强健的形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威严的目光具有震慑一切的气势,这是一位真正的巨人,鲜明体现着米开朗琪罗"令人生畏"的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圣齐奥
拉斐尔(1483-1520):出生在意大利,师从画风柔和的著名画家彼鲁基诺。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画家拉斐尔,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
代表作:《美丽的女园丁》、《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
早期的名作《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中,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金字塔形的构图方式,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以其洋溢着温情的人性,打动了历代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作于他生命晚期的
《西斯廷圣母》(1513),完成了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幅祭坛画,一直保存在西斯庭教堂里,故得此名。它兼具两种秉赋,她既象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又具有女王式的严肃性。圣母抱着圣子降落人间是为了献出自己的儿子。西斯庭圣母所具有的文雅、温柔与美貌,致使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这一庄严而典雅的圣母形象,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
简单概括:
1达·芬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如他的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都显示了古典美术大师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②代表作:木板油画《岩间圣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
2米开朗琪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其实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早年的雕塑《大卫像》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特点的作品。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②代表作:雕塑《大卫像》、《摩西》、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祭坛画《末日审判》、雕塑《基督下十字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隆;
3拉斐尔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拉斐尔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力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为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②代表作:油画《圣母的婚礼》、《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壁画《雅典学派》;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主张和代表作: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绘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派画家从19世纪光学研究的新成果中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源于光线的变化,于是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作画,努力描绘物象在特定时间内所呈现的鲜明的色彩。
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基本成就:
①马奈的艺术成就体现在绘画观念的革命和风格的演变;代表作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吹笛少年》、《牧人狂游乐场酒吧》;
②莫奈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抓住本质特征的迅捷笔法,把流动不居的光色效果固定在画布上,给人留下瞬间美的永恒图景。代表作油画《日出印象》、《睡莲》;
③雷诺阿:油画《糕饼磨坊》、《沙邦蒂埃夫人及她的孩子》、《阳光中的裸女》、《浴女们》;
被称为“后印象主义”的画派,除了表明这一画派的画家与印象主义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外,从本质上讲,后印象主义又是反印象主义的。因为,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忠实地描绘客观世界,而要求表现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以至可以不受客观对象的形体与色彩的束缚。所以,同属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三个最主要的画家——法国的塞尚和高更、荷兰的凡高,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除了体现这一画派的主要特点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
①塞尚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艺术通常被认为“从塞尚开始”。它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代表作油画《玩纸牌的人》、《圣维克图瓦山》。
②保罗·高更主张绘画的抽象性,亦即在;和概括的特性,一直在思考形、色和线的抽象意义。它特别创造了大块色彩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既有抽象性又带装饰性的绘画。代表作有油画《布道后的幻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等。
③文森特·凡高在现代艺术中也许是最出名的,因为他的画具有最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魅力。他画的日常物品都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喜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的光影手法,有意识地强化色彩价值,利用色彩对比取得价值。代表作油画《向日葵》、《星夜》、《乡间夜路》等。
*20世纪西方美术的特点:
①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性;
②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美术内部,各种形式也相互借鉴、融合,以致一传统的分类和观念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③“反传统”成为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
④20世纪西方艺术更趋向多样化,更具有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
达达主义的基本倾向:
①1916年,一批逃避战争来到中立国瑞士的青年会聚在一起,成立了名为达达的艺术团体。达达形成了一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运动。“达达”是个杜撰的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的含义。达达主义攻击以往的文艺传统,包括20世纪初的实验性运动,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以往文艺的指导原则和美学观念。然而,在艺术方法上,达达主义者接受了未来主义的喧闹,立体主义的并置和任何艺术创造中都存在的偶然机遇。
②代表人物:
a苏黎世达达中最主要的艺术家是让·阿尔普,他主张偶然机遇应当是创造活动比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偶然事件是实现把无意识置于艺术之中的主要措施。代表作《躯干·肚脐》;《榔头花》,他所用的是拼贴画的方法,借助抽象化的有机形状和随意涂抹、非描绘性的色彩创造了一个超然于可见世界之外的幻想世界。
b纽约达达团体的核心人物是马塞尔·迪尚。他进行的是“现成品”的实验。“现成品”是指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品。如《自行车轮》、《泉》、《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等;
他第一件现成品作品《自行车轮》(1913)就是一只安装在垫凳上的车轮。这种嘲弄审美原则、赞扬荒唐行为、宣传反艺术的态度对后来的艺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最著名的解释是,他把一个现成品,一只尿斗放到展览会上,取名为《泉》(1917),他说,"我把小便器放到他们(观众)面前,现在他们走来赞赏它的美。"现成品这个概念似乎很适合于那些不是艺术品的东西,它也不是指速写,也不符合于艺术领域公认的术语。这个概念对后来装置艺术很有影响。他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以混合材料制成,表现了一种人为机器、机器为人的荒诞感。
一直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画家,一定是既能娴熟的运用绘画技巧描摹自然而又善于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画家。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以图象的形式反映客观物象是其本质特征之一,描摹自然是绘画的本能,也是一个画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自然,艺术是对自然的反映,也就是对生活的描摹。但是艺术又高于生活,这高于生活的地方就是画家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理念融入对生活自然的描摹之中,使生活得到了提炼升华,从而给人以心灵的共鸣理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女主人是现实中的真人,背景是自然状态下的蓝天白云树木房屋,这是对自然的描摹。但是达芬奇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和人物与背景巧妙的融为一体,将人文主义思想和自己的丰富情感融入画中,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人们在审视这幅画中,既有一种生活中似曾相似的亲切熟悉感,又能感受到画中蕴含着很多思想情感内涵,仅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就能做出很多种解读。
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女主人是现实中的真人,背景是自然状态下的蓝天白云树木房屋,这是对自然的描摹。但是达芬奇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和人物与背景巧妙的融为一体,将人文主义思想和自己的丰富情感融入画中,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人们在审视这幅画中,既有一种生活中似曾相似的亲切熟悉感,又能感受到画中蕴含着很多思想情感内涵,仅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就能做出很多种解读。
安格尔的《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幅人体油画。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但安格尔的《泉》不仅真实客观地描摹出了人体的美,而且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融入画中,通过画中人物的表情神态透出一种纯真无邪的神韵,通过陶罐中泻出的清冽的泉水来映衬女子清澈干净透明的心灵,使人们在欣赏这幅画中不仅感受到人体的美,而且感受到人性的美,却不会有低俗的旁念杂想。
无数事例说明,真正优秀的画家,不仅具有高超精湛的描摹自然的画技技巧,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对自然描摹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受,从而创作出感染人鼓舞人启迪人打动人心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