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思想感情,第1张

杜甫的思想感情:

在唐朝国势因“安史之乱”的爆发由极盛转衰的过程中,唐代的诗坛上出现了一位泽被后人的大诗人,他就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国家不幸诗家幸”,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巨大的不幸,但也由此玉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杰出诗人。杜甫的诗歌的内容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要百姓安乐,自己甘愿受冻,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诗人有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充分领悟、发扬了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思想。每当自己遭受现实挫折时,总是首先联想起处境不如自己的广大下层百姓,将关怀投向大众。

咏史怀古,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杜甫的咏史怀古诗秉有其诗歌的主导特征,多有沉郁顿挫之致,主要作品有《术古三首》、《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将近二十首。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感慨。凭吊诸葛亮,使诗人想起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八阵图》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赞咏了这位历史上的英雄,同时又对他的历史遗憾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咏物寄怀。杜甫的《初月》“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不改色”,喻指意志坚定有气节,恰如言忠贞爱国的作者自己。“空自寒”,亦为抱定贞直之志,宁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的自况。一方面“穷形极相”,突出初月的情致。另一方面“寄托深远”,表达自己坚贞的情操。《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描写洞庭湖雄伟阔大的气势的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自己的孤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思乡怀人,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月夜》诗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一轮明月,勾起了离人的相思,儿女幼小,不解相思,只有妻子遥忆长安,就显得更加孤独。身在异乡的杜甫,多么渴望见到自己的妻儿!《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因为热爱故乡,不管走到哪里,总觉得故乡的那一轮明月最明亮!战争使自己与弟弟分散,漂泊的杜甫,不禁担心弟弟的安危。

描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安史之乱”时,诗人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写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石壕吏》就是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老妪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前线,其中两位已经阵亡。但县吏犹来捉丁,最终竟驱赶老妪应役。老妪一家的悲惨遭遇,是当时整个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影射。《新婚别》,诗人替新婚的征夫妻子诉说愁怨,新婚妻子,仅自由一天,丈夫便出征出去了。公婆未得相识,处境尴尬。此外,还要为丈夫担忧,担惊受怕,遭受思念之苦的折磨。一个新婚妻子的幽怨,几多为人妻子的离怨。《兵车行》,诗人从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突兀地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变现了“行人”内心的疾苦、民不聊生的窘况,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仅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对于丰收的期望和生活的热爱。该诗语言锤炼精确、富于色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该诗写出了江村的美好景色和自己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爱花之深沉,显示出诗人热爱春光、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更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他得系念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品读杜甫的诗歌,让我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人性与气质。

《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破将亡深切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祖国深沉的热爱,对社会和平安定的向往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所表露出来的情感热烈而深沉,感人至极。

诗歌全文如下: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国家早已经沦陷了,山河却仍如同以前一样;春日里的长安城内,四处杂草丛生。无比伤感的我一看见鲜艳绽放着的花朵,就不禁流下热泪。

与家人离别的我,一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就心悸不已。这三个月里烽火连天,硝烟不断;一封家书都能够值得上万两黄金。因愁绪不断的搔首,馒头白发却越来越短,连发簪都插不上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赏析:全诗以标题的“望”字展开,先是展现了国破家亡后,长安城内衰败的景象,然后又回忆了过去三个月间烽火连天的惨烈景象,最后通过塑造自己满头稀疏白发的形象,来强调自己忧国忧民的内心愁绪与苦不堪言。诗歌当中,情感的表露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唐代大诗人杜甫许多诗篇抒发了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揭露,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