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情感观

佛教的情感观,第1张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感的。人从那里来?佛教讲就是爱。十二因缘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是一个链条,彼此套在一起。佛祖也主张,在家的弟子过正常的生活,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规矩。佛祖的教导是非常自由的:你愿意出家你就出家,不愿意出家就不出家,但是各有规章制度。

佛教还有个词是慈悲,佛教的爱和慈悲有上什么不同呢?爱是自私的,爱是痛苦的,它是一个人暂时占有欲的满足。就像一个人爱唱歌,爱跳舞,但是他不能蹦蹦跳跳二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暂时的感官 的满足。就像人身上痒,他用指甲挠一挠,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如果一个人不痒,那么他就不会挠。

佛者,大慈悲心也,佛陀怎么样教导众生在爱的世界里过好自己的人生?佛陀告诉我们,用慈悲去运 ,用理智去净化爱,用礼法来规矩爱,用般若来化导爱。慈悲是无条件的,是不分对像的,是没有界限的,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爱,相反,它是有范围的,有适当的空间和距离的。你是我的父母亲、兄弟姐妹,我就去爱他。出家人把爱升华到慈悲,不仅关心自己的父母,还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关心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有苦难,只要他有痛苦,只要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就会按照菩萨道勇往直前,不求回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

佛教的慈善事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般若蜜贯穿始终。当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爱也是一种烦恼,慈悲是一种智慧。当你感觉到爱带来痛苦的时候,就把心量放宽,想一下慈善事业。你对儿女做的再多,他认为是应该的。他吃饭都很困难,喝水都很困难,连基本的医药都没有,你出一千,出三千,给他打一口水。当他喝到水的时候,那种快乐,你的快乐会超过他。相信我们都有善心、都有善行,都有同样的感受,希望在爱护自己家人的同时,也关心社会上需要帮助、需要爱护的人。

出家人怎么对待情感?出家人也是有情感的,吃五谷杂粮。出家人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这层皮迷惑了。剥落这层皮,每个人都都是我们不愿见到的。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时候,流出一点血,在身上或地板上,你不会感觉它干净。你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口腔里每天都流出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把这层皮揭开之后,你就不会自恋,就会对一切众生起一种慈悲心。

真正能看淡物质生活的人是少数,也就是说真正能出家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喜欢物质的生活,追求感官 和物质享受。但是,佛陀说:「因爱生忧,因爱生怖。」也就是说,当你爱它的时候,你就会怕它失去,产生了恐怖。你会保护它、爱护他,比如你买了一辆汽车,你就会怕他压坏了、怕他被偷了。多一件东西,就多一份担心,就多一份烦恼。所以说就比如人的八万四千根头发,一根是一个烦恼。多一样物质,就会多一样烦恼;多一份物,就多一份罣碍。出家人把它剃了,剃掉所有的烦恼,没有罣碍,什么烦恼也没有。

佛法有比丘道、有菩萨道,中国是大乘菩萨道,不仅关注自己的解脱,而且在闹市红尘中自己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值得赞叹的!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后,唐太宗两次劝他还俗、一起治理江山,分半个江山给他,玄奘大师说:我从小是在水里长大的,你现在让我到陆地上生活,我不能适应。你的心计、领导才能我没有学会;我从小就出家,我的使命就是学习佛法、弘扬佛法。唐太宗就不强迫他了。第三次他就让宰相房玄龄大力支持,让他在西安翻译佛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世俗人眼中,有很多人对佛教不了解,认为佛教是迷信,认为出家人可有可无。认为是不是(出家人)没有什么能力才跑到佛门去了?其实大错特错,在唐朝的时候,出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制度。玄奘大师当时是十三岁,年龄不够,在考场外转来转去,非常郁闷。考官问他:小青年,你在外边转什么?他说我想出家。考官问你多大了?他说我十三。你这么小出家干什么呢?他说弘扬佛法,最终的目标是成佛,现前的目标是弘扬佛法。所以说,出家人有远大的志向,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所以顺治皇帝赞叹:「黄金白璧未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璧多、金银财宝多值钱,当然,对大家来说小case,但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当然,出家人看起来悠哉游哉,其实也很辛苦,为了众生也要刻苦,日夜操劳。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出家人的那种奉献精神:「不为自己谋安乐,但愿众生脱离苦!」

自古,帝王将相、社会贤达、士大夫为什么与出家人交流呢?出家人不会与他争名夺利,不会笑话他、看不起他,不问他今天是平民、明天是官员,永远平等看待,永远是朋友。希望今天在座的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次佛法的大门为大家敞开了,希望清华大学国学班的总裁们、总经理们来到佛教圣地,沐浴佛的智慧、沐浴佛的阳光,相信这次长安之行、「长安悟佛禅」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关于佛教与情感,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佛陀的格言》。薄薄的一本,网上就能搜到。另一个是《建设佛化家庭》,关于佛陀怎么教导在家弟子:先生怎样爱太太,妻子怎么爱丈夫,父母怎样爱孩子,母亲怎样爱女儿,怎么和邻居相处,怎么孝敬父母。佛陀是大慈悲的、佛陀是大智慧的,我们能接受佛陀的教育是幸福的。

佛讲了类似的三个比喻:

1有一次佛讲 [ 失人身 ] 的机会,就好像一只盲眼的乌龟、在大海中浮沉、海中有一块木、木有一个洞、就是说这乌龟在海底、要上来呼吸一口气、它的头要刚刚好进入、那块木板的那个洞、你们想想;这块木不是固定的、它在海上漂流,就是表示说;有没有可能呢?这只乌龟每次头伸上来呼吸一次,头都要这麼准,伸入那个板的孔之中!就是说明 [ 失人身 ] 就好像这个乌龟,每次要伸上来喘一口气的时侯,头要钻入那个洞孔里面,这是非常难得,[ 得人身 ] 有没有这麼准呢?就是这个比喻,所以一只盲眼的乌龟就很难!

2再拿一个比喻;就是穿针、一个人在上面须弥山、不要讲须弥山、讲普通一座山好了、放一条线下来、下面一个人,拿著一根绣花针、线放下来要穿进那个针洞、你说有没有可能呢?佛用三个比喻说;[ 得人身难、失人身容易 ]我们今生既然得到人身,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努力学习,要学那一类佛法呢?就是在我们 ( 末法时代 ),即是今生!应该修行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还有一个比喻关于人身难得;[失人身] 就像大地泥土这麼多、[得人身] 就像我们手指甲几粒沙; 人身难得;佛有三种比喻,比喻甚麼呢?就是要 [ 得人身 ] 非常困难,曾经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大众弟子,在问阿难陀尊者,佛手上拿著一堆沙,就问大众弟子,我手上的泥土多、还是大地的泥土多、大众答;大地的泥土多、佛的手上泥土少、好了,佛再将泥土放下去,再问大众;现在是大地的泥土多、还是我手上的泥土多、大众答;大地的泥土多、佛手上的泥土少、这时佛就说;失人身就像大地泥土这麼多、得人身就像我们手指甲几粒沙,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得到人身,要好好的珍惜;

印剧《佛陀》讲述了世尊乔达摩悉达多,从小时候出生即为太子到后来独自悟道成佛,直到进入大涅槃的一生。

他从小就心怀众生,慈悲广大,童年期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能力,若有所思人生奥秘;再到青年期的聪慧优秀,对生死疾苦等的思考,以及放弃婚姻和奢华,决然出家,访求道法,修持苦行六年,到重新认识苦行并放弃,再到发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经降伏心魔后悟道成佛。后又教化众生,最后到大般涅槃。

01

人毕生之中,无时不在变化,由出生婴孩长为少年,又从少年步入老年,这是自然规律,而我们和自然规律有什么不同,自然影响着我们的内外。

我们运用智慧,诸般苦行,追寻正道,如果此路前行不通,放弃也非不可取。

树木,随季节生长,春雨生荫,秋至萎黄,叶落飘零,同样,我们的生命也如此循环,时而幸福,又时而悲伤,没有什么是恒常的,我们的思想与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爱,贪,乐,是肉体的感知,舍弃肉体的渴求,便坚如顽石,不受奈何,如云开日出,驱散黑暗,同样,若了知智慧之光,那一切的诱惑都将落于大地。

这一片叶,日 月 星 都在其中,无阳光叶子不生,无云朵雨水不落,无雨水新叶不长,大地,宇宙,时间,知觉这一切事物,皆在此叶中。我也如此叶,从未出生,我们只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亦无死,只是消失不见,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是一体,是自然的本质。这片树叶,是我,是我们所有。

不畏烈火灼焚,不畏气衰力竭,不畏销骨毁身,我今若不证无上正觉,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大地的存在象征着我们能在对立的事物间保持正中,内与外,喜与悲,都是一体的两面,因欲望而感欢愉,终以悲伤结局。生命的意义,众生皆应明悉,唤醒觉知,遨游天河,但你,必须脚踏实地,我明了了喜悦与悲伤,白昼黑夜,善行恶行,真实与虚幻,但其中关键,在于中道,那是生命之源,存在于每个人的觉知,不在身外。

爱因分享而滋长。

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仅仅按住在当下的每时每刻, 你如此生活,就了解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明白了这些,我们将友好慈爱地对待他人,有了关爱,人们就能相互包容,也懂得了我们、他人和世间万物是一种能力,一种来源。

你的心专注地投入到这一刻,不念念追忆过去,不沉浸在未来的幻想中,活在当下吧,就是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

02

无名而有苦,误解、忧虑、贪婪、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惧、都是源于无明,幻象则与之相反,此乃两性,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极星,不饿己身亦不耽于欲望,专注中道,如果认识到邪恶只是摩耶幻象,那一切烦恼自然熄灭,我们便能体会爱与包容,这两种感觉本质相同,有如此感受,再无怨恨,即使残忍对待我们的人,也能试图理解,当智慧之门开启,只有宽容常伴。

禅定中,思想产生了幻象、智慧将真理与事物剥离,将我及他人加以区分,并以这种分别误导我们的生活,人们常为情感所困,而贪婪令人远离真理,在由生至死的轮回中,我们畏惧疾病与死亡,这只会增长我们的无知与恐惧,因此须破除一切幻象,一旦,从幻想走出,那生命也将自由脱离囚笼,清静、沉定与平和。

四圣谛即真理,第一,无可避免,苦,如影随形;第二,苦之集聚,执着他物,而无餍足,其终归易散,又以何为凭;第三,解脱之道,在于意识思辨,专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和谐圆满;有一道路,可引领我们远离诸苦,达至真理, 八正道,通过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指导我们的行为。

当欲求由心而生,我们都以为满足它就会获得快乐,而梦想正真之时,我们的心又空虚如昨,知道为什么吗,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旦得到满足,就失去了那个期待已久的梦,生命的瞬息如指间水流,所以人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吗?是啊,忘记尘世的欲望幻想吧,不随你生死,给不了你任何东西,畏惧生命流逝,先要否认它的存在,去捕捉那个潜藏的“我”。

人之所见,都是心的选择。任何事物的过度,甚至快乐,最终都是痛苦,因此,要秉持中道,你将看到事物的本质,获得无上的寂静。

一切罪行源头是我们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打开解脱之门。

大地是我们的根基,而天空给我们自由空间,我们身在其中,为何要加以分别呢。

问:那什么是法?什么是无上真理?答:只能去体验,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是去感受,保持正中,体会到这些,您不会再认为事物间存在差异,如季节变换,树木叶落而凋零。

智慧无处不在,太阳,月亮,星辰与天河,无上的真理,每个人都能拥有。

众生因缘会相续,整个自然浑然一体,则生诸法,被看不见的线相连。

03世间万物获取热量,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草叶尽力生长,也高不过向阳花,棕榈也是如此。树木强壮且宽广,棕榈常高入天际,直插云霄,意味着,自然法则就是成长。

世间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不论老与幼,智者或愚夫,人人皆有一死。

明月悬于夜空,就像这无上的真理,每晚升起日日渐盈,直至圆满,圆满后渐损,终不见踪影,又周而复始,但它并没有消失,不过藏在我们的视线之外。

老师,你从禅定中获得了什么?什么都没有,脱离嗔怒,脱离悲伤,无忧,亦无恐惧,不惧衰老,而后,战胜了死亡。我的比丘们,我所重视的是一切正行,林中起火,为了持续燃烧,火焰会吞噬沿途的所有植物,吞噬的越多,火焰则燃的越旺, 而恶行,亦是如此,愤怒、焦虑、贪婪、恐惧利用我们的燃料,不停的灼烧,仇恨与贪婪之火,永不止息,直到,我们脱离轮回,假使有人只着眼于物质的享受,在生活中尽力获取更多的钱财,而他的内心,反在纠缠的矛盾中愈陷愈深,永不满足,心有戚戚,日夜不得安寝,这些财富消失了怎么办,而如果有人,能斩断这些束缚,他既不会担忧未来,也不承受过去的负担,平衡自我,专注生命的当下,守持中道,最终,体会到这世间真正的喜悦。

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任何原则,他将失去心灵的自由,变得刻板而呆滞,盲目地遵循这些成见,认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对别类事物加以否定,此时,思想的自由也就不复存在,一种见解占据上风,人的心念受到抑制,而冲突与对抗也随之而来,盲目的信仰,甚至是非信仰,又愈加抑制,思维是极其强大的,它可以完全将你掌控,而这样的执念,是修行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如果被它困住,那真理之门永远不会敞开。

情感有三种之分,喜悦、悲伤与平静,这三种情感,驻留在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中,情感如波浪升起,而后又归于平静,我认为,首先,审视情感的深度,理解了解它们,去追寻它们从何处而来,不论是快乐或者悲伤,都要去寻找它们的起源,而抵达源头时,只会发现,一切皆是虚空,所谓虚空就像这青色天空,虽空空如也, 却能包绕下界万物。

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祭祀、献牲皆不可行,欲摆脱无明只有修习禅定。

辱骂是恶行,它不会得到回应,只能像回音一样,让恶语回荡在你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脱离他的影子, 同样,恶行也不会离开做它的人,它们还会回来加重你的痛苦,我想说只是,醒悟、认识你自己,邪念恶行都会慢慢地消失。

生命中没有恒常之物,而这样的无常,使内心时处患得患失,用具和财富可能并无价值,但对美好事物的依恋执著将我们紧紧的束缚,生起了我慢,并令其滋长,却只是过眼云烟,当你进入禅定会发现,所执著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你的悲伤在慢慢消失,而获得的喜悦死亡也无法夺去,更何况是衰老。

美丽或丑陋,同样由五元素组成,与世间万物并无差别,宇宙之简令人惊叹,如果我们以艺者的眼光看待,那世间万物亦无美丑之分。

04

美亦是无常,它从不带来悲苦,那慈悲自由之心,不为任何事物束缚,这颗心,感受到寂静与喜悦,即是至高真理,只管去实践吧,这扇门为每个人敞开,你只需迈出那第一步。

美丽乃无常,因此,从欲望中解脱的人们,已不左右美丽,亦不压制丑陋。

当你觉察到自己犯下罪恶的时候,那时你就已经走上了自我解脱的道路。

水不经阳光蒸腾上升,就没有雨水的形成。

嗔怒,就像在掌心点火,我们总想把它扔给别人,可在此之前,却会先烧了我们自己。

真理之路,只有两种错误,其一 半途而废,其二,从未开始。

身体的病痛与忧愁,是人必然要经受的。

欲望、嫉妒、嗔怒、愚痴与贪婪的困缚,我帮助人们脱离此间,这些炽焰烧毁你们的生命,令无数人葬身其中。

仇恨不能抹去仇恨,仇恨,只能用爱化解,这是自然恒古不变的真理。

人皆有思惟,还要体现自己的潜质,重拾自己的尊严。

05

我们深入思考,常省己身,使自己不致迷失于欲望,更要活在平和,喜悦和满足的生命中,这是法的真义,是生命的意义,它不生亦不死,不创造亦不毁灭,不减亦不增,唯一存在者是寂静。

生与死,是人生命中的必然,我们深入思考,常省己身,使自己不致迷失于欲望,更要活在平和,喜悦和满足的生命中。

最危险的火焰是愤怒,最凶狠的野兽是仇恨,最大的陷阱是恶行,最可怕的障碍是贪婪。

若人心生愧疚之情,那么勇于承认就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

疑心乃是恶疾,它离间人性,有如毒液灼毁友情,有如芒刺,侵肌入骨,也不要忘记,是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

我们所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恶念成就恶行,这是自然法则,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无时无处不令人迷失。

短暂的欢愉掠夺了我们的财富,这财富就是无上的寂静,一旦我们被这样的欢愉诱惑,让它深植脑海,也就如一枚长钉,在悲喜间沉浮。

僧团点亮了许多晦暗的人生,真理之言的宣讲,如同狮吼,悉破无数的妄见邪说,狮子有森林之王的美誉,它走出洞穴巡视八方,发出如雷吼声,声贯长啸众鸟惊飞,巨鳄深潜于水下,象群闻之,即改变前进的方向,同样,无上真理之吼声,震慑偏见与邪见,无律,执著与不安,大道如潮响,令昏惑众生立时觉醒,惊叹而自问,在这重重危机暗无天日之地,是如何生活了那样长久,以无常为恒常,自认世间存在独立的我,视谎言为真相,如今是时候摧毁这堵颠倒无明之墙了。

解脱之道有三次第,持戒,禅定,与智慧,如果我们持戒正行,禅定修行自然会增长,而禅定中又生智慧,人人择善而行,也就能战胜情欲,嗔怒,愚痴,幻象与渴求,收获解脱,平和和喜悦。

冤冤相报永无尽头,用爱化解怨恨,才是根本原则。

06

三种事物绝不会被黑暗掩盖,太阳,月亮与真相。

人欲蜕变,必先自觉。

不只这具躯体的这一世,更是在躯体之外的生世轮回,皆要承受所做之业果。

现世躯体非此世所有,躯体消逝后仍不脱轮回,正如做何种业,受何种果。

生命之奥秘,为离脱恐惧,无人能预知未来,无论是我的还是你的。

勿依靠他人,你将恐惧拒于门外之时,也就得到了完全的解脱

若你在这世上,寻找爱你之爱,而非爱你之人,会发现那个人只是你。你就是那唯一值得你爱和原谅的人。

佛陀,正法与僧团住于每个人的内心,觉醒之能力是为佛,觉醒之道路是为法,将自我身心投入者是为僧,而三宝皆在我们心中。

人们都不该遗忘对父母真正的孝敬,莫过于贤良幸福的一生,这样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一盏灯能点亮许许多多的灯,它挡不住光芒,事实上反是增辉而闪耀的,欢喜是通过分享传播的。

07

侍奉双亲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有什么可以让母亲平静下来吗?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身心的健康,不要去哀悼过去,也不要担心未来,你当下的这一刻,就是你应完全去专注,完全理解的一刻。

如果你用心爱着自己,也就看不到他人的悲伤。

不论读了多少典籍,或是记住了多少内容,它们不构成你生命的核心,那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任何行为的过度,哪怕是不杀,也都会转变为暴力。

以善胜恶,邪恶占据上风,人性便荡然无存,如果你不得不发动战争以摧毁邪恶,那就去做吧,但不要因私欲而开战,这样的选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待晚辈要给与慈爱,而对待长辈则要怀着慈悲,我们要体谅那些作出努力的人,对于弱者,无论他们行为如何,都应该宽容以待,要记得,这些机会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我们的思想卑劣就会反应在行动中,痛苦便随之而来,就像是小车跟随着推车人的方向,我们心怀善念做出的也便是善业,幸福将永伴我们左右。

觉醒之能力是为佛,觉悟者住于你的思惟, 我皈依佛醒觉之道是为法, 我皈依法将你全部的身心投入修行者是为僧,我皈依僧。

最终,也只有三点最为重要,第一,我们能否能用心去爱,第二,我们能否圆满地活着,而第三,我们能否更进一步,去放下一切。

08

我们之所以生存,为探寻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牺牲自我,交付整个心与灵魂,也就见到了生命的真谛。

生死如影随行,聚合终有离散,一切法皆无常,不要执著于它。

要做自己的一盏灯,比战胜他人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那份胜利只属于你自己,任何人都无法夺去。

有三条真理,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广袤之心,友善之辞,以慈悲根生性奉献终生,这三句真言,将重塑人性之本。

生而后死,起而后灭,你们要时刻精进,以得解脱。

暴行永远无法终止暴行,爱却能做到这点,这便是自然的规律,人人都畏惧死亡,如果你认识到他人同样的思想,也就会自觉地放弃暴行。

生命奥秘之一,便是从恐惧中解脱,不忧心未来之事,不纠缠过去的伤痛,也不要依赖畏惧你过去的人, 而生命的另一真理,你所执著的人或物,最终必将失去,从你不再伸手求助那刻起,便是得到了解脱。

婚姻生活,平等为要,丈夫与妻子的结合是甜蜜的,家庭才有生气繁荣,这样的繁荣可以传播开来,令人人都感到喜乐,丈夫与妻子在世间结合,是要超越躯体与金钱物欲的,妻子是丈夫躯体的一份,丈夫应给予妻子尊重与荣耀,丈夫也不应使妻子在人前蒙羞,妻子不违背为人妇的准则,丈夫亦当担起正法,远离诸恶习,丈夫的每个决定要考虑妻子的愿望,深爱丈夫,亦是妻子的职责,将丈夫的家庭视为自己家,常做爱的港湾,对夫家成员关心照顾,礼敬宾客,你们信任彼此,那无上真理,将共属你们二人。

清晨我们睁开眼睛,眼前是新的黎明,清楚认识自己要做什么,是很重要的。人们常会忘记感恩,人须要铭记所亏欠的事物,树木、花朵、风、水、天空都非我们所有,更应该感激着所有的一切,怀有感恩之心,去生活和思考,我们会有所收获,而非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我们岂不是会生病,如果我们病了,那离死亡还远吗?我们心怀感恩,也会像美丽的花朵,盛开在这世上。

一切法之自性即“如来”,万事万物皆从“如是”来,于是莲花从“如是”生。

09

一切法不生起于何处,亦不消失于何处,一切法常住,一如曾经。

一切法皆无常,生命本就是向死之路,聚合就昭示了分离,有潮涨便会有潮落,若无死亡,又怎会有诞生呢

谨记,我的路并非让你们弃世消沉,我深信人们会因他人的善行或恶行有所转变,这希望寄托于高尚的灵魂,而人有何种命运,取决于他做下的业行。我们生于大地,所受皆苦,轮回时间苦悲充斥其中,世间却非痛苦的驻留之处,这世间是觉悟者的居处,但觉悟者须得醒觉,现在,这便是汝等之责。

无明生起痛苦、忧伤与妄念、嗔怒、贪婪、傲慢、自负、妒忌皆由无明而起,幻象将人诱入歧途,虽为二相,但生死无别,竟为一体。我们为妄见所障碍,一旦诸障破除,那我们整个的生命,将无一无著,独立而生,戒定慧,乃八正道,可破除种种的妄见, 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

对失眠者而言,夜晚格外漫长,对疲惫者而言,目的地格外遥远,而对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生命中处处皆苦。

任何的知识,无论你们自己阅览,还是听智者宣讲,甚至是听我所讲,都不要轻易相信,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去加以分别验证。

在真理之路与任何人相遇,都不要轻易去接受,倘若见到佛陀,不要以为幻灭,即使遇到你的父亲,也不要因此偏离正规,你们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去依赖任何人。

所谓生而智慧者,绝不会惧怕死亡,这具躯体将腐烂,但我的声音,我讲说的经典,会永远闪耀在你的心中。

由灭中见不灭,悲伤中见欢喜,残暴中见人性,丑恶中见至美,无明遮蔽了人们的视线,我们拨开这样的幻象,那一切苦,一切优自然息止,我们的内心,慈爱与宽容开始觉醒,众生情感,皆是一般,倘若你非觉悟者,便不能发现觉悟之趣,倘若你生起觉悟之趣,那你也将成为佛陀。

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去认识自己的智慧,觉醒吧,行持正法,专注你的内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赖他人,一切皆无常,将自己安住其中,精进不懈,永不认输。

  佛家中对于感情之事是如何说明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佛家感情经典语录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1天地一份情,浓缩在自身修佛发掘一种本性,励志成佛折射一种超凡,出世修佛隐喻一种逍遥,自己谓佛浸润一颗善心。只要心释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释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还开,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为佛。

 2 佛说: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3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4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5 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6 佛说:霓虹灯下的幻影,是因为思念的脚步轻轻踏出红尘万丈;千丝万缕的情意,直到遇见了你,才划过一道忧郁的泪痕。

 7 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运!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8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碰到你,我落下一颗愁闷的泪。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懊悔。佛说:懊悔无用。

 9 佛说: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10 佛说: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佛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佛问苦吗我说不苦。佛于是许我一段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1 佛说:“强扭的瓜不甜。”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寻,却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爱情,不可过于强求,因为它们有的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有的也许一生都不属于你,过于执著往往只会受到伤害。

 12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13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14 佛说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

 15 佛说:爱情和做事一样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16 佛说: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17 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18 佛说:当爱情离开请别在留恋当爱情走近请你珍惜我说爱与不爱还不都一样,匆忙一生闭上眼,无所谓谁还未眠。

 19 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20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百年前离别的那一天,我们没能留住时间,只好封在心田,期待来世再相恋。就算世界都忘记了永远,我们的心不变,就无论生命轮回多少圈。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

 21 佛说:爱情不是做买卖,失意了就要倾家荡产;爱情也不是下赌注,输掉了就变成穷光蛋。爱情是两颗心的碰橦和相许,如同和谐的乐谱的音符,谱写人间的圣洁,相随一生。

 22 佛说:你来过一下子,我却要想念一辈子。不要认为他爱你便不会离开你。在你的一再伤害下,他也是会离开,那因为你不懂得珍惜,不值得他去爱。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够懂得爱情。

 23 佛说:如今的恋爱,多数只是为了缓解寂寞。只是想找一个人伴在身边,即便找到了爱情的感觉,也容易迅即地失去。爱久了,人依旧会寂寞。为纾解寂寞而相爱的男女,没有长久坚守在寂寞里的能力。

 24 经常听说男人味女人味,你知道男人味是一种什么味道,女人味又是一种什么味道吗男人味就是豁达勇敢,女人味就是温柔体贴。

 25 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她。

 26 天长地久有没有当然有!为什么大多数人不相信有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人生旅途中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也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那一个。为什么找不到茫茫人海,人生如露,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个谈何容易你或许可以在40岁时找到上天注定的那一个,可是你能等到40岁吗在20多岁时找不到,却不得不结婚,在三四十岁时找到却不得不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悲哀。

 27 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人都在尽情的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因为两人同意以后,所有的行为都是已被许可,已有心理的了,到最后渐渐会变得麻木。

 28 如果真爱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为他而改变。如果一个面前我行我素,置你不喜欢的行为而不顾,那么他就是不爱你。所以如果你不够关心他或是他不够关心你,那么你就不爱他或他不爱你,而不要以为是自己本来就很粗心或相信他是个粗心的人。遇见自己真爱的人,懦夫也会变勇敢,同理,粗心鬼也会变得细心。

 29 佛说:有时候,爱情需要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方才能遇见对的人,有相对的开始,与相对的人在一起,一辈子才有最大的幸福。

 30 佛说:不要为了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到最后你怎幺办

 31 佛说: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32 初恋的人大多都不懂爱,所以初恋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结婚应该找个未婚的,因为谁都喜欢原装。

 33 和聪明的人恋爱会很快乐,因为他们幽默,会说话,但也时时存在着危机,因为这样的人很容易变心。和老实的人恋爱会很放心,但生活却也非常得乏味。

 34 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于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天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35 有的女人恋爱时让男友宠着自己,结婚后仍然要老公百般宠着自己,却忘记做为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这样的女人是不懂得爱情的。

 36 佛说: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37佛说:我是一切根源,一切根源在我。佛的世界是心灵寄居的家园,佛的世界是诗意地栖居,佛的世界是忍让与超脱,佛的世界是领悟万法自然,佛的世界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38有一种忍让叫做佛,有一种自然叫做佛,有一种自我叫做佛,有一种智慧叫做佛。

 39世人皆有烦恼,世人皆有佛性,世人皆有善心,世人皆有佛根。

 40 佛说:感情的事基本上没有谁对谁错,他(她)要离开你,总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他满足,回头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

 41 佛说:和一个生活习惯有很多差异的人恋爱不要紧,结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长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42 有人说,在要求对方必须是处女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处N,如果是,你可以,如果不是,你凭什么佛说,顺其自然。

 43 不要随便和别人上床,否则将来遇到一个真爱但他洁身自好有原则的男人,你会后悔当年的所做所为。

 44 不要因为自己长相不如对方而放弃追求的打算,长相只是一时的印象,真正决定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性格。我见过的帅哥配丑女,丑女配帅哥的太多了。

 45 离婚率高至少反映了好坏不同的两点﹕好的一点是人们的观念已经趋向人性化,不再为封建思想而禁锢自己,坏的一点是对于婚姻的轻率。没想好结什么婚

 46 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

 47 草率地结了婚已经是错了,再也不要草率地去离婚。先试试看,真的不行再离也不迟。

 48 浪漫是什么是送花雨中漫步楼前伫立不去如果两人彼此倾心相爱,什么事都不做,静静相对都会感觉是浪漫的。否则,即使两人坐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觉不到浪漫的。

 49 魅力是什么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庄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欢。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

 50佛说: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佛陀不是没有感情,正因为感情至臻才舍己为人,为苍生着想,这种感情是大爱,你可以爱自己的孩子,老婆,亲人,但你发现有些人很可怜,你也会同情,佛陀不只是同情,他发现人更的痛苦来源,用实际行动要去解救他们,既然做了这个选择铁定要放弃很多自己私利的东西,有些私利的感情在佛陀看来也是痛苦的根源,佛陀看清了众生的贪嗔痴的原罪,明白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空无,佛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即发大愿渡一切苦厄。

佛弟子千百之众,以现在看可能有数十万人,若不是有情怎们能凝聚这么多的追随者,佛说:“万物皆有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光是人、动物,胎生,卵生,乃至山川,河流,石头在佛的眼中都是需要去关爱的。

最简单的来讲,房子住久了你会有感情,东西用久了你会舍不得丢掉,爱一个人爱久了你会包容他的所有,人是自私的只反应在自己利益相关的 情感 上,但对于佛陀来说,反应在众生万物的不舍和慈悲中。

现在心理学研究,你看到的世界是好还是坏,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内在投射,简单来说心中是佛,看谁都是佛,心中有魔,身外便是魔!可见佛的内在是多么慈悲有爱,多么重感情以至于超乎寻常。

一位高僧大德曾经讲到释迦摩尼佛的能力,我们常人有悲欢喜怒,遇到事情我们产生相应的 情感 ,这就是被情绪所束缚,烦恼在这过程产生。但是释迦牟尼佛是不受到这些事情的困扰的,但佛是可以感受到这种苦的,佛陀控制自己从极悲到极乐随意转换,对佛来说,极悲不悲,极乐不贪,完全不受其所左右。这并非无情,佛的情都化作大慈大悲贡献给众生,已经没了自我。这超级境界也许没人能体会得了吧!

佛陀是大行者用自己毕生精力去践行度化苍生,为苍生长远谋划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与爱,佛陀的年代已经远去,但佛陀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佛陀的思想,让人们更加有伦理道德,让人与人的相处更加融洽,最后发现我们的正想 情感 因为佛陀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和光明,其实到最后发现佛的思想就是让我们彼此感恩爱护对方,这里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孝心,有陌生的同情,有帮助他人的施舍心,有担当的责任心,不放弃的无畏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心,这哪里是没有感情啊?这是众生感情的大集成啊!也许佛陀的大爱已经化作阳光的守护,化作山川河流的滋养,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心中都有一尊佛陀只是你不自觉罢了!

佛陀的感情是改造升华了的感情,虽然这股力量的本源是一样的,但受用已完全不同,已经远远脱离了欲,爱,情的阶段。一般叫做慈悲更合适。爱众生到了极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境界,就是慈悲。

佛陀肯定有感情的,他的感情就是普渡众生。

人生的真相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

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 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

然而这只老虎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到它是如何的懊恼,而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宝贵一命。

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的开始啮着藤蔓。

旅人拚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当摇动一次藤蔓时,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从枝上筑窝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而享受着蜂蜜……

在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佛说譬喻经》中,以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

旅人: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你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之故。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很少有能够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全部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比喻的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故你非死不可。死对你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做比喻。

松树:你爬上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濒临死亡时,一样也带不走。

藤蔓:藤蔓比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我安慰的心态。仔细想想: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只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失了。今后的几十年也会同样度过的。

老鼠:不断咬着藤蔓的黑白两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们一刻不停的缩短着你的生命。

深海:深海所比喻的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便称为:‘后生大事’。

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即指你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不断所想的,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的舔着蜂蜜,不知不觉的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你能否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

释尊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的逼近着。并且向你说明解决之道。

来吧!莫让死看到你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对决。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用力认识真理,通往幸福之门的是你自己啊!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佛教的故事可以让人们得到一种信仰,可以净化自己心灵,相信美好的事物,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3个佛教经典故事。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1:三藏比丘出家前的故事

 佛祖在给孤独园。当时波斯匿王的王后生了一个男孩,端正殊胜,世上稀有,而且出生时,身上穿着袈裟,一生下来,就能说话。

 王子问父王:佛祖还在世吗大德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等佛祖的大弟子,都还在世吗波斯匿王说:都在呢。

 王子说:太好了,希望大王为我设供,供养佛祖和众僧。

 波斯匿王马上安排供养,请佛祖入宫看看王子。

 佛祖问王子:你自己还记得你在迦叶佛的时候,你是一位三藏比丘吗王子说:是的。佛祖问:你在胎中过的还好吗王子说:托佛祖的福,得以保全性命,得过日夕不知什么意思。

 王后见到王子能跟佛祖对话,非常高兴,问佛祖:我的儿子前世修了什么福,生下来就会说话啊而且能跟佛祖对话希望佛祖为我们开示。

 佛祖就为波斯匿王说一个偈子:

 前世造了各种善业,即便经过百千劫也不会消亡,因为这些善业的缘故,所以现在受到这样的果报。

 波斯匿王和王后听到佛祖说这个偈子,问佛祖:不知道王子前世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希望佛祖为我们开示。

 佛祖说:认真听,我给你讲故事。

 贤劫当中,迦叶佛出世,带领比丘游化人间,到了迦翅王的国土。当时,迦翅王的太子名叫善生太子。善生这个名字比较受欢迎,在佛经里面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有一部善生经,2013年分享过,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去看看,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次分享。

 善生太子见到迦叶佛,深深地生出信敬心,回去启禀迦翅王,请求出家。

 迦翅王不同意,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独子,你应当继承王位,照顾黎民苍生,我不同意你出家呢。

 善生太子听到之后,非常忧愁,倒在地上,绝食,坚持了六天。

 大臣就劝导迦翅王:太子已经绝食六天了,再这样下去,明天恐怕就要死了。希望大王同意他出家吧。这样至少还能父子相见。

 迦翅王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就跟善生太子约定:你如果能够流利地背诵三藏经书,我就同意你出家。

 太子听到之后,非常高兴,马上就出家了,然后精进地背诵三藏经书,把所有的经文都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回来见父王。

 迦翅王问善生比丘:我前面跟你约定,要流利背诵三藏经书之后才能见我,你现在背熟了没有啊善生比丘说:背熟啦。

 迦翅王听了非常欢喜,对善生比丘说:我所有的财产,都让你随便取用,我绝不吝惜。

 善生比丘听到父王的教诲之后,就拿出很多财物,置办各种美食,供养迦叶佛和两万比丘,供养之后,还向每一位比丘奉施了三衣六物。三衣就是佛祖允许出家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六物就是佛祖允许出家人拥有的六种物品,六物包括了三衣,具体的内容,我们在家人就不需要去深究了。

 因为这个功德,他不堕恶道,天上人中,经常是裹着袈裟出生,这辈子遇到佛祖,还是裹着袈裟出生,而且出家证果。

 大家听到佛祖所说,欢喜奉行。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2:佛陀和魔王前世

 很久以前,海中有一条大龙他老婆怀孕了,忽然想吃猕猴的心,茶饭不思,以致身体赢弱,面黄肌瘦。大龙问太太怎么了,想吃什么东西起初母龙不肯说,在大龙的追问下,母龙说如果你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告诉你,否则说了也没用。大龙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想办法替你找来。母龙即说:我想吃猕猴的心你能弄到吗大龙说:这个很难办啊,因为我在大海中,而猕猴在山林的树上。母龙说:如果吃不到猕猴的心,不但胎儿保不住,我也活不长了。大龙说:您忍耐一下,我这就去。

 大龙出海来到岸上,离岸不远有棵大树,一只大猕猴正在树上摘果子吃。大龙来到树下和猕猴打招呼:您好啊!您在树上做什么觅食辛不辛苦啊猕猴回答:还好不是很辛苦。大龙又问:您在树上吃些什么呀猕猴说:我吃果子。大龙说:我一看到你就很高兴,很想和你做好朋友,请听我说,这树上果子不多,海的对岸有片大树林,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果树。猕猴说:海这么大这么深,我怎么能过得去呢大龙说:我可以背你过去啊!

 猕猴不知是计,听了大龙的话就高兴地从树上跳到龙背上,向大海游去。大龙心里暗自高兴:哈哈搞定啦!大龙驮着猕猴沉下海中,向自己的住处游去。猕猴问:您怎么往海里游啊大龙回答:我老婆怀孕想吃你的心,所以我把你带来。

 猕猴心想:我今天真是不幸,自取灭亡啊!有什么办法可以脱此大难,保住性命呢又想:我得骗一骗大龙。于是猕猴说:好朋友,真不巧啊,我的心还留在刚才那棵大树上呢,如果不去取来,您拿什么给你太太呢您要是早告诉我,我当时就把心带上了,我们先回去取心吧,取了再回来,好吗大龙听信猕猴所说,就驮着猕猴浮出海面,快到岸上的时候,猕猴使出浑身力气,跳到大树上。大龙在下面等了一会儿,不见猕猴下来,就说:好朋友您快下来一起去我家啊。看到猕猴很久都不肯下来,就说:您已经拿到心了,快点从树上下来吧,我送你到对岸的树林,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果子。猕猴心想,这大龙还挺笨的,就说:那边的树林里虽然有很多美味的果子,但我现在不想去了,我还是吃这树上的果子就好了。

 佛说:那时的大猕猴就是我,而大龙就是魔王波旬。他那时想欺骗诱惑我,尚且不能得逞,何况现在以世间的五欲来诱惑我,又怎能动摇我所坐的金刚菩提座呢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3:放生持圣号得菩萨救度

 常言“母子通心”,三月二十四日这要命的一日,整个上午心悸忐忑,一股莫名的躁郁,压着心头,挥之不去。下午二点,铃声骤响,怵然屏息,电话那头是雾峰警分局:“吴衍辉在丁台路段发生车祸,很严重,目前大里仁爱医院急救中,请速到医院办续!”

 啊!晴天霹雳,遭诛一击,我一路狂喊:“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救辉仔,可别出命!”

 赶至医院,医护人员告知很危急已送进手术房,因不能及时连络上家属,只好请调解委员会主任、警察作证代为签名。闻毕,全身颤抖,跌坐候诊室椅,茫然抽搐,不知所以。

 湿冷的空气,凝结慌乱的思绪,波诡云谲,喧沸错置时空,扰人魂飞魄散,心神恓惶。猛,念头一闪“找师父!”急忙透过侯师姐、陈师兄帮忙请示上圆下因师父,师父答云:“放生功德最快消业障,必须尽快放生,还要虔诚恳切的心,求观世音菩萨”。

 瑞宏师姐马上到草屯附近鸟店买鸟放生,伸港洪师兄、水里洪师姐及侯师姐,亦各自在不同地点购买水族放生。大伙儿念佛、拜忏,抄写金刚经,集中念力,齐心回向。

 开刀房外惊悚十二小时,佛号不断;中兴念佛会莲友,轮流驻颂,梵音响彻整个医院三楼。上照下因师父嘱共修会三天的危险期中,虔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力持菩萨圣号及大悲咒。还有南投龙泉寺莲友亦交心奔走,纷至杳来的关怀、沁人心脾,芳香室外回廊、远近薰染。

 翌晨主治医师徐雷泽先生出现,却不断摇头,说情况很不乐观要有心理准备。因送达时瞳孔已经放大,血压只剩五十~四十,前额头右边破裂,深及脑部,脑髓稍有溢出,右手肘骨、右大腿及膝盖全属开放式骨折,人完全呈昏迷状态。徐医师走到衍辉左侧用力捏一下衍辉的手臂,辉仔抽了一下,徐医师惊觉,“快!快!有反应,赶快救!”

 乍现生机,守着加护病房,至心虔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掏心,不敢怠慢。天天居士帮忙放生,衍辉的病情也一天一天地进步;第十三天终于脱离险境。恻怛不安的心,才暂获舒解,然而思及连日来师父与莲友们的辛劳协助,铭感五内,泫然涕零,久久不能自己。

 脑神经外科曲医师说:“这是奇迹!”记得衍辉醒来的第一天,迷惑的问我:“妈!我怎么了,为什么躺在医院”还来不及意会,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的牵引,衍辉道出:“妈妈!本来我一个人呆在很暗的地方,没有人理我,忽然天上出现很多像球一样会发亮的东西,我随手抓住一个,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可是一下子又不见了。天空恢复黑暗,于是我念着菩萨圣号,突然,观世音菩萨从地上一直浮上来,好高好大,全身是金**,抬头望着菩萨,菩萨坐在莲花上对着我微笑;同时又对我比了比手势,继而天空再次出现好大好大的字——‘南无观世音菩萨’,排成一排,非常非常的亮,照射我身,且愈靠愈近,愈靠愈近…妈!我怎么了”涕泪如滂沱江河,纵纵涟洏,佛力加被,菩萨恩德,无以复加,倾囊相报,岂能尽答。

 嘹亮法音,遍洒水面,声声佛号,盘荡潆洄。迎风而立,极目江心,光可鉴人的漪涟,鱼跃顺流,逐浪随波;激扬生之喜悦,卷覆累劫病恹。

 回首前尘,垂泪感恩;若不是每月例行参加上圆下因老法师举办的放生活动,数年来结善因缘;生死交关处,心坚石穿,奉‘放生赎命’之圭臬,哪能救儿逃过一劫!

 “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传情所有坚持放生理念,不退菩提心,连年日月,孜孜营营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