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闻杜鹃[宋] 洪 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

山中闻杜鹃[宋] 洪 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第1张

小题1:(5分)托物言志。(2分)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3分)(答“衬托”,“运用典故——杜鹃啼血”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2:(6分)诗中表达了作者①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的无尽感慨;②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每点3分)

小题1:试题分析:杜鹃啼血,在诗歌中其代表忧愁。“言归汝亦无归处”虚指杜鹃,实指诗人自己。抒发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江南二月,百花盛开,春光灿烂,可诗人却说已是“百草争芳已消歇”,“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诗人却说不见南风吹来,这是为什么呢?国难当头,再美的景色也变成不美了。加上“至今犹劝别人归”的杜鹃的悲鸣,“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自然亡国之恨顿生。由此可见,自然景物被诗人情感化了,并随着诗人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永修古代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晋时就有诗歌创作,就其数量来看,极为丰富,至今保留下来的就有数百余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近300首。永修历代诗词如下:

  晋唐诗词有:《入彭蠡湖》(晋·谢灵运)、《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晋·陶渊明)、《郊居赋》(南朝·沈约)、《宿东园》(南朝·沈约)、《效古诗》(南朝·沈约)、《悼亡诗》(南朝·沈约)、《和中书德克咏白云》(南朝·沈约)、《襄阳蹋铜鞮歌》(南朝·沈约)、《别范安城》(南朝·沈约)、《春思》(南朝·沈约)、《玩庭柳》(南朝·沈约)、《咏月》(南朝·沈约)、《晚夏》(南朝·徐擒)、《咏笔》(南朝·徐擒)、《乌栖曲》(二首)(南朝·徐陵)、《山斋》(南朝·徐陵)、《咏日华》(二首)(南朝·徐陵)、《过建昌故台》(梁·庾肩吾)、《彭蠡湖》(唐·张九龄)、《故人建昌宰》(唐·李白)、《入彭蠡经松门》(唐·李白)、《赠毛仙翁》(唐·杨於陵)、《紫薇》(唐·杨於陵)、《和权载之离合诗》(唐·杨於陵)、《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唐·杨嗣复)、《仪凤》(唐·杨嗣复)、《赡毛仙翁》(唐·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诗》(唐·杨嗣复)、《经建昌江》(唐·白居易)、《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温泉》(唐·白居易)、《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唐·吴筠)、《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唐·皎然)、《彭蠡湖春望》(唐·项斯)、《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唐·皮日休)、《建昌晚渡》(唐·韦庄)、《寄云居诸长老》(唐·王贞白)、《云阳书院》(五代·吴白)。

  宋朝诗词有:《送王太博知建昌军》(宋·魏野)、《泛彭蠡湖》(宋·余靖)、《送王言秀才归建昌》(宋·梅尧臣)、《送李泰伯归建昌》(宋·梅尧臣)、《经鄱阳湖》(宋·赵抃)、《送太君之建昌》(宋·陈襄)、《彭蠡湖》(宋·王安石,又传为宋代朱熹作)、《温泉》(宋·王安石)、《解雨送神曲》(宋·李常)、《浣溪纱》(宋·李安康)、《极相思》(宋·李崇德)、《汲水诗》(宋·李崇德)、《诗三首》(宋·李崇德)、《书红帕》(宋·李崇德)、《书怀》(宋·李崇德)、《挽公择兄》(宋·李崇德)、《西湖》(宋·李崇德)、《时道逢王郎于建昌》(宋·苏轼)、《诗五首》(宋·苏轼)、《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宋·苏轼)、《题公择白石山房》(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苏轼)、《答公择》(宋·苏轼)、《寒食次韵答公择(三首)》(宋·苏轼)、《开公择饮传国传家大醉(二首)》(宋·苏轼)、《次舒教授韵告公择(二首)》(宋·苏轼)、《至济南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宋·苏轼)、《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马当世者》(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真人辄往从之,公择有诗戏用其韵》(宋·苏轼)、《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松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一戏公择云尔》(宋·苏轼)、《送李公择》(宋·苏轼)、《再别公择》(宋·苏轼)、《和黄山谷游云居作》(宋·苏轼)、《端午游真如寺》(宋·苏轼)、《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宋·苏辙)、《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宋·黄庭坚)、《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其一)》(宋·黄庭坚)、《登云居作》(宋·黄庭坚)、《山中闻杜鹃》(宋·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宋·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宋·洪炎)、《大德顿悟诗三首》(宋·了元禅师)、《令李石麟为已绘制肖像》(宋·了元禅师)、《江亭怨》(宋·吴城小龙女)、《次韵(二首)》(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宋·秦观)、《温泉》(宋·秦观)、《鄱阳湖观打鱼——小龙庙在湖上》(宋·杨时)、《彭蠡》(宋·李纲)、《送江致远归建昌》(宋·王之道)、《建昌门外小禅居》(宋·陈舜俞)、《甘棠》(宋·戴如愚)、《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干)、《春日怀秦髯》(宋·李彭)、《渔歌十首·颂尊宿付杲山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游同安寺》(宋·李彭)、《同安即事》(宋·李彭)、《宿同安寺》(宋·李彭)、《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宋·李彭)、《诸人绝江游同安》(宋·李彭)、《南至日离同安,舟中寄阿弓》(宋·李彭)、《赠无著》(宋·李彭)、《咏李公择山房》(宋·王十朋)、《满江红》(宋·吕渭老)、《殿前欢·居田园》(宋·董有林)、《鄱阳湖》(宋·范成大)、《夜闻松声有感》(宋·陆游)、《将至建昌》(宋·杨万里)、《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宋·刘子翚)、《楞伽院李氏山房》(宋·朱熹)、《感怀》(宋·李燔)、《题竹斋指南诗》(宋·李燔)、《吴城山》(宋·文天祥)、《由剑邑过吴城》(宋·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宋·文天祥)、《建昌吾之邻》(宋·曾丰)、《送曹西士宰建昌》(宋·翁卷)、《建昌道上》(宋·戴复古)、《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宋·刘克庄)、《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区仕衡)、《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宋·丘葵)、《南乡子·越树吴城势拍浮》(宋·仇远)、《送信甫之江东》(宋·陈深)、《晓望吴城有感》(宋·陈深)、《望彭蠡》(宋·严粲)、《晓发吴城山》(宋·欧阳彻)、《宴建昌耋老》(宋·钟季玉)、《和钟守宴建昌耋老》(宋·苏某)、《忍对建昌门》(宋·曹彦约)、《望湖亭》(宋·胡大成)、《望湖亭》(宋·李鼎)、《望湖亭》(宋·回阳子)。

  元明清诗词有:《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元·燕公楠)、《望湖亭》(元·虞集)、《海昏道中》(元·范淳)、《送熊叔昭还山房》(元·范淳)、《望湖亭》(元·掲傒斯)、《送客洞庭西》(元·杨维桢)、《望湖亭》(元·胡奎,又记为谢一夔作)、《浪淘沙·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王旭)。《登望湖亭》(明·刘基)、《望湖亭》(明·解缙)、《朱王袁李四子获得口占赠之》(明·魏源)、《过吴城》(明·罗钦顺)、《鄱阳战捷》(明·王守仁)、《御制庐山周颠碑歌》(明·李梦阳)、《鄱阳湖》(明·李梦阳)、《鄱阳歌》(明·李梦阳)、《彭蠡》(明·徐祯卿)、《望湖亭》(明·罗洪先)、《望湖亭》(明·乐镗)、《望湖亭》(明·陈宗虞)、《游云居怀古》(明·真可)、《无心杏》(明·真可)、《讲经台》(明·真可)、《石鼓》(明·真可)、《云居复古二首》(明·洪断)、《谨示二首》(明·洪断)、《闻罗廓◇太史结庵云居兼讯缘公》(明·曾凤仪)、《夜宿云居山有作》(明·曾凤仪)、《云居山咏二首》(明·常慧)、《海昏八景》(明·蒲秉权)、《海昏八景》(明·张焕)、《海昏八景》(明·汪应娄)、《海昏八景》(明·朱谋珲)、《海昏八景》(明·徐中素)、《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明·林嘉)、《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明·黎衷)(明·朱谋珲、明·周国庠、明·徐中素、明·陈尧典)、《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明·但调元、明·萧时中、明·来鲲、明·徐中素)、《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明·邓文明、明·徐中素)、《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明·来鲲)、《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明·蒲秉权、明·朱谋珲、明·徐中素)、《奉和三公见枉之作》(明·汪应娄)、《望云居寄徐司马》(明·朱谋玮)、《夜宿云居有怀社中诸子》(明·徐中素)、《夜宿云居有怀》(明·朱谋珲)、《登建昌城望云居山》(明·朱谋毂)、《登桃花尖》(明·蒲秉权)、《登桃花峰绝巘,峰半有雷洞,其上则丁仙祠存焉》(明·周国庠)、《登桃花峰最高处》(明·周国廉)、《登宿云居元日值雪有作》(明·周国庠)、《登云居步前韵》(明·周国廉)、《望湖亭》(明·樊王家)、《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明·熊德阳)、《石鼓峰》(明·熊德阳)、《温泉》(明·熊德阳)、《题云居寺壁》(明·圆悟)、《过云居真如寺二首》(明·圆信)、《初游云居作》(明·观衡)、《望湖亭》(明·邹元标)、《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明·宋惕惕)、《东郭农耕》(明·许延邵)、《饮望湖亭》(明·熊汝达)、《渡鄱阳湖》(明·袁懋谦)、《鄱阳湖》(明·杨惟休)、《雾过鄱阳湖》(明·王原)、《登望湖亭》(明·丁比召)、《步苏东坡韵成回文一首》(明·朱又孚)、《初至云居有感》(明·罗治)、《明月湖》(明·姜斌)、《登云居山寺》(明·姜辅周)。《望湖亭晚眺》(清·周体观)、《舟回至吴城》(清·丁炜)、《望湖亭》(清·邹度竑)、《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清·王士祯)、《吴城登望湖亭》(清·朱国汉)、《五龙潭》(清·戒显)、《佛印桥》(清·戒显)、《赠燕将军叔谦》(清·李凤翥)、《望湖亭晓望》(清·李绂)、《望湖亭》(清·曹秀先)、《鄱湖怀古》(清·曹茂先)、《望湖亭》(清·裘日修)、《望湖亭怀古》(清·汪轫)、《杨津渡》(清·张回澜)、《桃源洞》(清·张回澜)、《梅花诗》(清·彭玉麟)、《馆苏坊》(清·江炯)、《尚书山房》(清·江炯)、《二吕故里》(清·江炯)、《登望湖亭》(清·陶万达)、《望湖亭》(清·宋荆宝)、《望湖亭》(清·吴观)、《登亭诗》(清·冯询)、《罗汉墙》(清·元鹏)、《明月湖》(清·元鹏)、《莲花城》(清·元鹏)、《罗汉塔》(清·赵之俊)、《云顶田》(清·赵之俊)、《明月湖》(清·音住)、《钵孟峰》(清·音住)、《云居石船》(音明)、《庚戌修江看竞渡》(清·李道泰)、《壬戌水灾》(清·袁懋芹)、《重赴鹿鸣宴》(清·郭祚炽)、《夜舟泊吴城》(陈三立)、《望湖亭和壁间韵》(游龙)、《过九江》(蔡会亭)、《过鄱阳湖》(蔡会亭)。

  三、古代散文

  大量的古代诗词,为永修创造了文明和文化,同时,还有大量的古代散文也丰富了永修人文景观,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

  永修历代散文有:《刘贺传(节选)》(汉·班固)、《李氏山房记》(宋·苏轼)、《顺济庙石砮记》(宋·苏轼)、《王长者墓志铭》(宋·黄庭坚)、《谕建昌县榜文》(宋·朱熹)、《祭熊仁瞻孝子墓文》(宋·朱熹)、《云居山重修真如禅寺院碑记》(宋·晏殊)、《李公择嘉裕帖赞》(宋·岳珂)、《故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尚书、陇西郡阁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宋·秦观)、《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明·吴澄)、《燕公楠墓志铭》(元·程钜夫)、《李文定公新祠记》(明·田顼)、《重修李敬祠疏》(明·蒲秉权)、《建昌县令嘉禾孙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建昌县顺德张侯去思碑记》(明·徐中素)、《重修安定胡公祠疏》(明·徐中素)、《明刑部尚书魏文忠公御苑道碑记》(明·王直)、《重修云居寺记》(明·张位)、《云居山真如禅寺募缘疏》(明·王肯堂)、《募造释迦佛铜像疏》(明·于玉立)、《题云居寺疏》(明·董其昌)、《重修学宫筑堤改水引》(明·熊德阳)、《募捐云居大殿疏》(清·戒显)、《重修望湖亭记》(清·叶一栋)。

  另外,永修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建昌奇事》(十则)(宋·洪迈)、《奇人崔猛》(清·蒲松龄)。

  

  四、现代诗文

  古代的永修,是诗歌的秀域,是散文的殿堂。为了全面展示永修全貌,“历代诗文”还精选了部分现代诗文。在现代永修诗文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诗文和作者,既有革命家(含革命烈士)的激情满怀,又有得道高僧参禅悟道,既有文人雅士的雍容典雅,又有布衣俗士的朴实真情。

  现代诗词有:《回江西》(肖克)、《云山记游》(肖克)、《浪淘沙·云山》(邵式平)、《追洪断和尚之二》(虚云)、《人学始知道》(虚云)、《辞世诗》(虚云)、《西藏大雪山》(虚云)、《夜泊洱海》(虚云)、《题仰光龙华寺》(虚云)、《暹罗龙莲寺养病》(虚云)、《题雪兰峨绝顶涌泉》(虚云)、《佛印桥谈心石并序》(虚云)。

  现代诗歌选取了革命烈士诗歌八首:《爱国民歌》(王环心)、《雪晨》(王环心)、《雪花(儿歌)》(王环心)、《狱中诗》(王环心)、《感怀》(张朝燮)、《念奴娇·送别》(张朝燮)、《长相思》(张朝燮)、《狱中诗》(淦克群)。

  现代散文只选取《涂家埠遇难记》(郭沫若)1篇。

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次韵公实雷雨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橼。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

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血”开头的诗句

1、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出自唐·姚合《剑器词三首》

2、白头反哺秦乌侧,流血思归蜀鸟前。——出自北宋·王安石《张剑州至剑一日以亲忧罢》

3、死人成为阜,流血涂草莽。——出自唐·独孤及《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4、众虻聚病马,流血不得行。——出自唐·孟郊《京山行》

5、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出自唐·杜甫《垂老别》

6、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出自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7、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出自唐·耿湋《题孝子陵》

8、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出自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9、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出自唐·岑参《行军诗二首》

10、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出自唐·卢照邻《横吹曲辞·紫骝马》

11、苦哉千万人,流血成丹川。——出自唐·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流血”结尾的诗句

1、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出自元·元好问《箕山》

2、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出自唐·杜甫《北征》

3、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出自宋·郑獬《采凫茨》

4、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出自近代·弘一《咏菊》

5、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出自宋·洪炎《山中闻杜鹃》

6、一步再流血,尚经矰缴勤。——出自唐·杜甫《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7、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出自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