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杜牧的诗人背景诗背后的故事意思作者的思想的感情写作时间

秋夕杜牧的诗人背景诗背后的故事意思作者的思想的感情写作时间,第1张

秋夕诗是写一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观书有感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

春望: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秋夕》古诗的意思解释如下:

释义: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原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诗词赏析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秋夜的景色,写一个秋天的夜里,银白色的烛光和着秋夜的月光映照着画屏,烛光、月光加上一个“冷”字,让人感到无限寒意。这时一个宫女拿着一把丝绸做的小扇子在扑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这两句诗写出了宫庭的凄凉和宫女生活的无聊、孤独。宫女一个人,无事可做,用轻罗小扇扑流萤来打发漫漫长夜。

宫女身处皇宫之中,她的庭院却飞满了萤火虫,可见她生活的寂寞凄凉,而这个寂寞,更是体现在她扑萤的动作上,宫女无事可做,只好借助扑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孤独。秋夜沉沉,夜凉如水,本应是睡觉的时间,这位宫女却依然坐在冰冷的台阶上,拖着下巴,仰头看牛郎星和织女星。

—《秋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9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