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愤怒是一种情绪表达,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愤怒可以是一种情绪表达,可以是一种心情表露,也可能是[BFB_0xf]火攻心的结果。愤怒可以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不满,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不满意、不顺眼。愤怒是一种正常、健康、积极的情绪反应。愤怒是人的一种正常情感反应,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也可以使人萎靡不振、消沉。愤怒的人往是爱憎分明的,是敢作敢为的,是有胆有识的。愤怒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感表现,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肝火旺盛导致的症状的,建议你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和舒肝散治疗的,平时注意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的,忌吃油腻的食物,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
肖邦的外号是“钢琴诗人”,因为肖邦的钢琴曲旋律感特别优美。就像诗歌一样。
乐圣指的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就是人人熟知的贝多芬。一生留下无数经典作品,我可以给你几部曲名,可以有空多听听,真的,贝多芬曲子,如果你懂得欣赏,很多作品比摇滚乐还要让你震撼!再想象留下这些作品的时候,他甚至是一个几乎耳聋的人,所以请你带有尊敬的情感去欣赏乐圣的作品吧!
推荐---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丢失一分钱的愤怒,致爱丽丝,,百度上可以直接搜索视频,都听得到。
纯粹手打,望采纳。
贝多芬,一个诞生250年后仍然如雷贯耳的名字,对大众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们的记忆中,他是教室墙上身残志坚的精神偶像,课本里为盲人兄妹演奏的温柔音乐家,是《命运交响曲》震撼人心的开篇,还是垃圾车都会播放的《致爱丽丝》。时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澎湃新闻·翻书党做了一个小调查,请大家聊聊自己眼中的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刻板印象:失聪的天才
毫无疑问,当代人对贝多芬多少有些刻板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耳聋”和“伟人”这两个关键词。亦或者是,因为贝多芬的失聪,使得大家对其伟大更无质疑,日本有位名为佐村河内守的音乐人甚至有过“假装耳聋”而获得关注的丑闻。
已工作十余年的小夫回忆说:“小学有位胖胖的音乐老师,她通过弹钢琴来教我们不同年代的钢琴曲有什么差别,但我完全没有记住,不过,我记得她弹过一首贝多芬失聪后创作的作品,老师说贝多芬的叔叔给他打聋了,但因为贝多芬已经弹了很多年钢琴,所以他能在没有听力的情况下,用脑子想,然后写出了几部伟大的作品。所以我对贝多芬的印象,就是一个聋子,原来不靠耳朵也能写音乐,后来我看过他的传记,只记得他很小就开始写歌,我也听过他很多音乐,但听不出门道,没能感受到太多东西。”小夫坦言自己“没有被贝多芬的音乐鼓励过”,但“被他的故事鼓励过”。
比小夫年长几岁的阿芬也感叹:“我对贝多芬完全没有了解,只知道他练琴练得地板都湿透了,我想大概跟王羲之洗笔把整个池塘洗成黑色是一个意思吧,也可能是个江湖传说。一个听不见的人能够作曲,我觉得这基本上就不是一个人呐,不需要耳朵的功能也能够听得到音乐,大概只有贝多芬吧,我对音乐一窍不通,但从他的生活轶事上能感受到是一个已臻化境的高人。”
德国联邦邮局发行的“著名德国人”系列中的贝多芬70芬尼邮票
在在校学生黄66眼里:“我对贝多芬的初印象是在小学课本上,还有学习电子琴课时老师简单的讲述,之后在历史课本里也有一点相关介绍。在我印象中,贝多芬大概就是一个虽然命途坎坷但却与命运决战到底的音乐天才,青年时失聪,但他用木棍咬在嘴里感受钢琴震动坚持做音乐的励志故事是作文里的常用素材。”
至于贝多芬因何被称为天才,不论能否专业地欣赏其作品,似乎也是不需思索的。
黄66说:“教音乐的老师还有很多人都在说,贝多芬是个天才,所以在接触音乐的时候就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能创作出这么多经典作品的音乐家一定是个天才。”
“85后”奇犽也提到:“我只知道贝多芬是天才,耳朵聋了,《命运交响曲》。他的音乐给我感觉也是天才、激烈,听说他6岁就开巡回演唱会了。”而在奇犽的父辈眼里,则认为:“贝多芬是世界级大音乐家,德国人,晚年失聪,他最著名的应该是《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吧,他是让世人仰慕的音乐界大神!无人超越。”
先不论以上贝多芬的轶事有几分真假,失聪的时间与原因又是几何,贝多芬无疑是一位早已被推上神坛的人物,在大众心中,他是伟人,是神,但拨开刻板印象的遮蔽,在那些曾试图走近贝多芬的人心中,他又是怎样的呢?
八卦流言:疾病缠身的暴脾气
世人爱称贝多芬为英雄,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英雄偏爱有加,甚至总有人想将英雄拉下神坛,对于贝多芬被广为传颂的事迹,也有人不太感冒,而更多从个人角度去感受这位音乐家。
毕业于厦门大学音乐系的李响说:“古典主义的三大巨头就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其中贝多芬既是集古典之大成,又是开浪漫之先河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体裁丰富,作品数量多,对后世影响大,我最有印象的是《第九交响曲》,花费了贝多芬数十年的时间,听到合唱的部分,可以感受到人性的高光。”
李响提到自己看过一部名为《复制贝多芬》的**,“这部**应该是有史实加上虚构,过去我觉得贝多芬就是一个音乐家,但看完这部**后,我觉得以后可能会更明白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子的音乐,以及,他不只是天才作曲家,他还是一个人。”
**《复制贝多芬》剧照
对于贝多芬,李响的评价也更多带着人性的观照:“贝多芬以音乐为剑,抗击命运,叩问人生,很有力量,感觉活得太用力了,天才可能都有点偏执,不知道他自己快乐吗?”而在个人偏好上,李响说:“我个人感觉,他是一个命运比较多舛,所以可能也导致性格比较暴躁的一个人,我个人更喜欢相对温和一点的生活态度,比如像海顿、巴赫或是莫扎特那种,所以贝多芬对我来说有点,呃……太重了。”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的宁宁老师也直言不讳:“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贝多芬,因为他特别自大,我平时听他的音乐,无疑表现了很多英雄主义,很坚定、很有男子气概,但我可能也会想,为什么他会写这种东西呢?贝多芬本人其实是个身材比较矮小的人,长相也算不上好看,就我所知,他的爱情并不是很成功,因为外表受挫很多回。贝多芬终身未婚,但是一直不懈地追求爱情的滋润,年轻时在波恩有好几个情人,但据当时婉拒过他的歌手玛格达莱纳说:‘他长相丑陋,精神也不太正常。’所以这些情人也没有真正对他认真过,或许有些瞧不上他。”
“他的音乐到了这种程度,在音乐方面已经是跟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比较匮乏,他应该还是需要一些感情上的认可,我自己的感觉,他写了很多彰显他男子气概的曲子,也是一种情感需求的表达,但从女性眼中,很多男性他刻意表现得自己很强大,反而会显得有些幼稚。”
贝多芬画像,克里斯蒂安·荷尔文(Christian Horneman),1803年
另外,我对他还有点儿‘吝啬’的印象,坊间流传的信息,贝多芬因为不是很富有,和朋友的钱算得是很斤斤计较的,他写过一首曲子叫《丢失一分钱的愤怒》,这是一首贝多芬生前未完成的钢琴小品,如果找来听,会发现旋律跳跃频繁,情绪波动很大,有一种和跑步心跳相似的步步逼近的感觉,表现了愤怒和俏皮互相交织的情绪。
贝多芬本人就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为了一分钱,当然本身这也只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不但动怒,还把它表现到音乐上,写出这样愤怒和俏皮交织的乐曲,也是个吝啬鬼的真实写照吧,所以我会觉得他有点儿小心眼,但从另一个角度,从这样的作品中,可见他是比较有童真的。”
在贝多芬的作品方面,宁宁老师补充道:“贝多芬交响曲的标题,除了《田园》及这首交响曲的各乐章副标题是他自己取的,其它包括《英雄》等,都是出版商或者后人给冠上去的。再比如他的一些钢琴奏鸣曲,只有《悲怆》和《告别》是他亲自取名,其他也是后人揣摩曲子的意境来填上去的。因为贝多芬的偶像光环,听者和评论家就喜欢美化或者优化他的曲子,冠上更正面、更积极化的曲名。在大众看来,贝多芬很伟大,写了那么多交响曲,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他都创作过,是宏大的、积极的,但其实他很多小曲子非常有意思,也很好听。”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手稿
在宁宁老师眼中,贝多芬更多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我觉得大师也是人,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上帝是公平的,给这个人特殊的才华,那一定会拿走他的一些东西,所以人无完人,不是说我们偶像崇拜,他就要有偶像光环。”
的确,关于贝多芬的八卦与议论,自18世纪就未曾间断,19世纪时期对贝多芬的研究更是蔚然成风,延续至今,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贝多芬的私生活,有人认为他终生保持童贞,也有人认为他常年进出妓院,因此贝多芬与梅毒的关系,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关于他失聪的程度,也经常遭到质疑。
对贝多芬颇有偏爱的小白说:“现在的人有点莫名其妙,一说贝多芬伟大,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说‘你怕不是还以为贝多芬是完全聋的吧?’然而我能产生共情,就是因为这些人不是被架起来的英雄,而是普通人里面的精神强者,所以有人说贝多芬不是完全聋了,得了梅毒,甚至说本来作曲家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即使听力有障碍也能作曲很正常,以此来试图说明贝多芬不是‘英雄’,我就觉得很疑惑,因为我并没有想把这个人当成英雄祭在祭台上。”
英雄交响曲总谱封面,可见贝多芬修改的字迹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藏
除了小白提到的言论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贝多芬因患梅毒所带来的精神影响,使得他在创作方面更为敏感,因此才滋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曾任外科主治医生的医学史教师孙轶飞表示:“梅毒跟艺术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重视的,但原理并不是非常确认。这方面的书也很多,比如《天才、狂人与梅毒》,八卦名人的疾病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他这方面的八卦,我个人觉得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待。”
宁宁老师也说:“在贝多芬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一些人怀疑他得过梅毒以至于耳聋,但这种现象在当时也非常普遍,其实在音乐史上,得梅毒的音乐家非常多,比如勃拉姆斯,还有贝多芬的知音舒伯特,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贝多芬的母亲有梅毒,有点为他开脱的意思,但不管如何,在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的消遣的确是去妓院。”
此外,孙轶飞还提到了一个关于“病耻感”的概念:“在贝多芬那个时代,对梅毒的看法跟今天是不一样的,病耻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在当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每种病的病耻感都在随着时间变化,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得梅毒是时尚的象征,莫泊桑得了梅毒的时候非常开心……而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症,如今要是谁家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可能不太会藏着掖着,这个病又叫老年痴呆,病耻感是相对比较轻的,但是精神分裂就不一样,至少在这个时代,精神分裂症还是受到很严重的歧视的,但是在很多表现上,这两种疾病并没有那么大差别,可这两种病的病耻感就是天差地别的。
其实,也有人认为爱因斯坦有很明显的抑郁症的症状,但因为是在爱因斯坦身上,人们就觉得这是天才的表现,再比如被称为‘天才指挥家’的舟舟,我前段时间看了个调查,光环褪去之后,人们才发现,其实他只不过是个病人。至于说贝多芬是否感染了梅毒,历来就众说纷纭,在《天才、狂人与梅毒》这本书中有很大的篇幅,学者们已经研究了几个世纪,未有定论。”
生气时如何向你的老公表达你的愤怒?
01批评和指责都暗含着期待
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在生气时,很容易控制不住说几句指责抱怨的话。可是说出来后,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好,反而因为抱怨指责后,对方和我们大吵一架,导致两人不欢而散。
这是因为:批评和指责都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指责批评的方法表达需求,对方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对方做出积极的回应呢
02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不同的结果
(1) 一味地指责批评对方:这样很容易导致双方争吵,对方还会觉得不过就是忘记一次生日而已,反正年年都过生日,忘记一次没有大不了的,还会觉得我们无理取闹小题大作。然后导致不欢而散,对感情也产生影响。
其实对方忘记生日,通常都会感到内疚的,可是当听到指责批评时就会减弱心中的内疚感,然后出现申辩、退缩或反击反应。导致彼此都很受伤。
(2) 运用非暴力沟通表达:你忘记我的生日 (观察结果) ,让我很生气,也很难过,我觉得你没有之前那么爱我重视我了(感受) !
我觉得你每年记得我的生日,是在乎和重视我的一种表现,我昨天还在猜测,你会送我什么礼物,结果你给忘了 (需要) ,我前些天看中了一个包包,希望你当做生日礼物送给我(请求)。
听到你这样说,对方是不是会内疚感加倍,继而抚慰你的情绪并道歉买礼物呢
03非暴力沟通的4要素
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是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它涵盖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介绍了沟通的4要素:
1、观察: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不判断或评估)。
2、感受: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开心、气愤)。
3、需要:说出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期待导致自己的感受。
4、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04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暗含了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期待,当我们感受到自己正处于生气、愤怒、伤心等等负面情绪时,我们正确的做法不是向对方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用心去体会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
具体的方法:
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正确的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会让我们的情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而通过指责,批评、抱怨、否定、说教、拒不回应或者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去表达需求,会让我们的情感关系变得更加的冷漠、隔膜、敌视。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每一个怒火的背后,总是隐藏着痛苦,但是问风青红皂白的乱发脾气也是愚蠢的,所以要掌握好“当忍则忍,需发则发”这一原则。可能你会不理解,当忍则忍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原则和底线,这是冷的前提,否则,一味的退避忍让,委曲求全不建立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底线,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做人的尊严。
那么,如何运用需发则发?
自己的情绪问题,并不是一味忍让就好,需要把握好情绪处理的原则,适当的发脾气,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让情绪成为我们向前的动力。在令人紧张害怕的情况下,愤怒是一种合适的情绪,相比于恐惧,它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要想让奋斗成为有利的力量,就必须学会把这种力量向外发泄。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愤怒是对过度刺激的一种基本的心理反应,是大脑设定的程序,要科学的理解这一情绪的正常性,说明它是一种正当的感受,是我们内心在消极情感中正常的一部分。我们要接受自己内心的这种情绪,而非掩盖和压抑它,我们要认识到,在与人的交往关系中,总是充满着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情绪,这两种情绪会唤起我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甚至有时两种情感都会同时被唤醒。
我们要正确学会表达这些情绪,相当多的人在愤怒情绪的影响下,会做出伤人的举动,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学会正确表达愤怒情绪的方式。事实上,愤怒的表达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种方式,前者表现为一些语气,语词和措辞,后者表现为肢体动作。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承受别人的愤怒,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其实,只要方法恰当,愤怒是可以表达出来的,一味隐忍,可能会让愤怒更加的强烈的爆发。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学会表达愤怒,就会和他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当愤怒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锻炼来消除愤怒的情绪,我们化愤怒,为锻炼的动力,让自己锻炼,让疲劳来化解愤怒的情绪。当愤怒来临的时候,你也可以约几个朋友,到ktv去唱歌,把愤怒的情绪全部用声音的方式吼出来,这样会让你心情更加的愉悦。
当我们内心产生愤怒这一负面情绪是需要发泄疏导,帮你学学伟人林肯,林肯的发现,愤怒的方式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将它体现出来,把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全部写在纸上面。用写信的方式去表达,那么愤怒就会逐渐消失。这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和别人,从而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提高。
人的情绪之中,总有那么一种充满了破坏性,而愤怒就是它的名称。在愤怒的情感操控下,人往往容易冲动,往往控制不住自己,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又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因此,如何正确与愤怒相处,是人生必须要迈出的一步。那么,该怎么做呢?
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停下来,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气。在愤怒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指责,而是考虑停下来,给自己点时间。在停下来以后,仔细思考,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生气。
生气是因为别人的那句话,又或者是哪一个行为让你感到愤怒了,如果只是这样思考,那么你就很容易产生指责他人的行为。你可以考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一下这些行为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思考这些行为对于你自身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例如,别人迟到了,如果我们看重诚信,就会生气。而我们倘若在消遣,自然就不会介意。由此,你可以尝试去发现自己真正愤怒的原因了。
第二个步骤,相信第一个步骤后愤怒已经不在掌控你了,这时你要做的便是解决带来愤怒的原因。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他人清晰的理解你的意思,一般来说都能够很好解决问题,消除矛盾与愤怒。
很多时候,我们愤怒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目光只是注意在了人与行为之上,忽略了来自自己的需求,同时也漠视了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所以,只要我们能切身的感受双方的需要,愤怒自然不会再轻易的操控我们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