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stp与infp是镜像人格

为什么istp与infp是镜像人格,第1张

istp女,最合适的对象是infp。

个人感觉istp和infp存在既相似又互补的地方,很能互相吸引,而且如果处在合适的相处模式下会相处的很愉快。熟了以后觉得infp像个宝藏。虽然infp情感能力和要求都比istp高,但双方各方面行为习惯和爱好很契合,而且也能互相理解。另外infp挺自我的,比较随性,日常各自自己静静,高兴了一起,没兴致就没音讯,一阵一阵的,但是互相知道心里在乎对方。

这种情况被称为“镜像假设”,它是一种认知偏见,指的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时,他认为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镜像假设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它表明一个人的认知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认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是标准的,他人也一定会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镜像假设可以使人们忽视他人的情感和观点,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标准,假设他人也会有相似的想法。它也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他人的需求,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假定他人的需求也是一样的。

镜像假设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它可能会导致人们忽视他人的情感和观点,也可能会导致忽视他人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认知偏见,努力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尊重他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别人眼中的你并非是镜像的。

首先,别人眼中的你和你自己眼中的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你的看法。

其次,即使两个人的观点和情感相似,他们眼中的你也不会完全相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背景,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你的看法和理解。

因此,即使别人眼中的你与你自己的形象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

6岁的女儿一提到学习就磨蹭半天不愿动弹,昨天下午,小妮子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磨叽着不写作业,我也没一个劲儿地催她,就想着让她玩一会儿,我先自己看会儿书。

见我打开书,女儿竟自觉拿出了作业本坐在一旁开始写,她还拿来一盒彩色铅笔摆在我面前,说:“妈妈,现在假装我们两都是学生,我做我的作业,你做你的作业。”

看到女儿前后几分钟的转变,突然想到了最近在读的《镜映思维——人在 社会 中的自我形成》这本书中提到的“镜映思维”,女儿见我要看书也开始写作业正是镜映思维运转的结果。

作者菲奥娜•默登是英国特许心理学家、作家,她在《镜映思维》这本书中说:

那么,镜映思维具体指什么呢?

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不断对他人进行观察和模仿,经常无意识做出的动作就是我们的习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我们每个人独有的特征,最终形成我们的个性、信仰和价值观,这就是镜映思维。

我们的大脑可分为“应激反应区”和“观察 探索 区”,“应激反应区”主管我们的繁衍生息和自我生存;“观察 探索 区”虽然反应速度慢但更深思熟虑,负责生命中更复杂的领域。

面对身边人的疾病缠身和飞来横祸,我们的“应激反应区”会同步感知他们的情绪、 情感 ,此时我们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我们会产生同情心,作者把同情心的第一部分叫做“ 情感 同情”。

因为“ 情感 同情”,镜像神经元让我们的情绪跟随他人的情绪,产生“你难过所以我难过”的情绪变化,但这样还不够,比如医生如果只有 情感 同情,只是去感知每一个病人的情绪和 情感 ,时间长了他们就无法工作了。

要让同情心更“高级,就要有意识地让镜像神经元激活我们的“观察 探索 区”,进入同情心的第二部分“认知同理”,即“我理解你的难过,并为你感到遗憾,但我自己并不难过”。

拥有认知同理,我们体会了他人的情绪和 情感 ,只是程度较轻,但却避免自己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感染,我们能够回过神来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从 情感 同情到认知同理,是一个从低级的应激反应到高级的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建立好的角色楷模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榜样。

医生传递能量,病人将他们视为自己的角色楷模,如果我们也能够成为他人的角色楷模,就能通过镜映影响更多的人,建立起更广泛有益的人际关系网。

而在人生的众多关系中,父母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孩子一生最关键的角色楷模之一,但作为家长,父母并不都是对孩子有益的角色楷模。

“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镜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因为孩子只会按照我们做的做,口头教诲对孩子是不起作用的。

许多家长自己整天抱着手机刷屏,却不允许孩子玩手机,因此只“告诉”孩子不要看手机和电脑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孩子“模仿”,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必须统一。

想要孩子热爱运动,父母就要动起来经常锻炼;想要孩子身体 健康 ,父母就要有意识地选择 健康 食品;想要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先在家里开展学习类的活动,你看书,孩子自然会去学习。

比言传更重要的在于身教。

周围的环境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但掌握了镜映思维,有意识地进行镜映(就是模仿),选择性地做出反应,人生就会多一份掌控感,你将不再随波逐流,你是谁由你自己决定。

从现在起关注积极的、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能帮助我们过上理想生活的人,剔除我们不想镜映的对象,无论模仿谁,都不是复制他人的行为,而是学到角色楷模的行为方式。

如果你也想学有所成、身体 健康 、事业步步高升,不妨读一读《镜映思维》这本书,学会有意识的选择,人生就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3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