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第1张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注解:又题:《山中送别》1、柴扉:柴门。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

1内容:

①宦场别。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别董大》(高适)《渭城曲》(王维)等。

②友人别。如《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送魏万之京》(李颀)、《送友人》(李白)等。

③亲人别。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等。

④情人别。如《雨霖铃》(柳永)、《虞美人》(纳兰性德)等。

2情感:

①离愁别绪(留恋、落寞、担忧、牵挂);②安慰; ③勉励;④祝愿;⑤咏赞真挚的友情。

3分类:

①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②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③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三、送别诗的常见手法:

1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2 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3 托物寓情。如李白《赠汪伦》、王维《渭城曲》等。

4 虚实相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表达思想感情: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1、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4、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