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为重还是情感为重?

利益为重还是情感为重?,第1张

今天在抖音看到一个视频,大致意思就是,成功人士一定是利益为重的人,凡事太讲感情,一定没有大的出路。看到这个视频,其实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是一个太讲感情的人,也就是一个太重面子的人。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特别喜欢讨好别人,老是太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了。

看了这个视频,我觉得是改变我自己的时候了。

以前的我,同事让我帮忙,如送她到银行去办点事。即使手上再忙,我也不会拒绝。以前的我,朋友像我开口借2000,即使囊中羞涩,也会打肿脸充胖子。以前的我,即使奖金分少了,也不会去争取自己应得的。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只会从情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老是想得是维护自己的无用的面子。而换个角度,假如就从利益角度去考虑,相信我会另一种选择。

同事让我送她到银行,其实这里面花的时间就是成本;朋友来借钱,事后都没及时还过来,也是损失的利息;没去争取自己应得的金钱,也是损失的实实在在的钞票。所以,一点不会维护自己的利益,怪不得一直在在穷窝里打转。

改变自己吧,趁现在还来得及!

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观点说,人这一生都活在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之中。细品之下确有道理,结合所思,暂做总结,欢迎交流。

我的理解是如下。

社会规范是指那些无形的东西,比如思想、情感、道德、法律,文化以及包含其中的人性;而市场规范是指那些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比如金钱、利益、商品,以及包含其中的市场规律。但是,再更加简单的说,这两者就是情感和利益。也就是说,情感和利益构成了整个社会,或放在个人身上就是整个人生。

◆ ◆ ◆◆ ◆

据观察,这一底层逻辑在商业领域被用的淋漓尽致。

衣食住行,人人都有的刚需。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这些刚需被包装成各种新颖的模样,变着法儿的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你比如说穿衣,年轻的我们在情感上都喜欢追求个性,讲究时尚,好,商家或是有资本的一方开始为我们打造各种时尚品牌,款式新颖,引流潮流,明星代言,广告宣传,来告诉我们家的商品时尚时尚最时尚,赶快来买呀~ 然后我们好开心呀,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买买,自己没钱了那就先用花呗信用卡。然后商家就获利了,然后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然后就可以招很多打工的人,然后就我们就有了工作,我们挣钱了,继续买买买。就这样,情感和利益相互平衡,然后推动着社会向前。

嗯,一切看起来挺好,也很完美,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为什么是我们?哪些人是商家?为什么会这样?我想经济学和政治学会告诉我们答案。我现在功力还不够,谈不了经济和政治这些宏观上的问题。

◆ ◆ ◆◆ ◆

那就再从生活上说起吧。这一逻辑在个人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工作、婚姻、交友等。

先说工作。工作是人活着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不管职业如何,人总要做点什么来养活自己呀,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如果钱是大风刮来的你可以不用工作,天天玩就行。可是,在现代社会,大部分的人还是要靠工作赚钱来“续命”。那么工作就是让渡自己的时间去交换工资收入,是一种即满足自己生存需要或者荣誉需要的情感,用充满利益交换的产物。包括创业也是,即为了得到社会认可,又为了赚取利益。

◆ ◆ ◆◆ ◆

再说婚姻。婚姻说白了就是一种等价交换,协同进化的关系。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我们看重那个阶段,或者三个都看重。肯定是对方身上有满足我们情感上需要的某一特点,才会让我们也愿意或者有动力去接近他们,有自己的感情去交换或“交易”对方的感情。

追一个人,我们不断地请吃饭看**,送礼物,为得就是让对方看到我这份爱的价值,让金钱和物品来代表那看不见的情感。等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门当户对,彩礼、车、房,这些真金白银的东西,就是要被抬到面上来,人们把这些包装一下,说是风俗,文化。可这背后就是利益啊,只是被情感的外衣包裹着而已。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因为婚姻中利益略微会大于感情,然后让曾经重感情的感觉不在了而已。要不然怎么会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古训呢? 当然也有看重感情的人,婚姻中要是把感情看的更重要点,爱就会更多一点,虽然日子紧巴巴,但还是能比较幸福的。

最好的选择就是,学会中庸之道,掌握情感和利益的平衡。比如,对方不断进步,那我也要不断进步;对方爱我多一点,那我也爱他多一点;对方的工资比我高,那我也要努力保持和他差不多的水平。千万不要相信“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的鬼话,也千万别去问“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的问题了,人都不傻,而且人性中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真事到临头了,他只会本能选择而已,那还有思考的时间? 

◆ ◆ ◆◆ ◆

最后再说说交友。交朋友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老拿君子和小人说事。那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在现代社会还真说不准。我认为啊,不必太在意朋友之间只谈感情,还是只谈利益,也不用把朋友归为君子还是小人。

我们可以分开,你想交到知心朋友,那你就付出真心,如果对方也是这样的人,那自然也会明白,不谈钱不谈利益,你付出他有所回应,你有烦恼痛苦向他倾诉,可以完全放心无所顾忌地吐露真情实感,用时间来检验,能维持10年以上的就是知心朋友。然后,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那些朋友关系,在我看来并不是朋友,可以换个名词,叫合作者。我们之间很明确很理性,不谈感情只谈钱,相互利用各取所需,这种关系也特别好。

但是问题来了,这种能完全分开的朋友关系,好像也特别难。大部分人之间的交往,还是既谈情又谈利的,关键是这个度怎么拿捏了。或者说把哪一方面看的更重,然后有选择的去认识和交往。

◆ ◆ ◆◆ ◆

写在最后。 

西方哲学中的辩证法,或者中国哲学中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又或者道家所说的阴阳,真的是太神奇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黑与白,没有绝对的对错,人性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度,如何做到不偏不倚,如何做到情利共存,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这可是门大学问呀,可得好好琢磨和实践。

视情况而定,在某些情况下,要照顾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持感情,要维持感情也有可能是为了利益,两者难以分割。

例子1。甲和乙是好朋友,乙知道甲急切要买到一个物品,但是甲不知道哪里买得到,也不知道价格多少,乙却知道。乙买到该物品,转卖给甲,赚得高利润,甲不知情,却感激乙疏解了甲的燃眉之急。在这个例子中,利益和感情难以分割。

例子2。和上例类似,不同的地方是甲并不急着要物品,而乙把大部分的利润用在请甲吃饭。这个例子是利益在先,感情在后。

如果现在的处境很窘迫,当面对利益和感情时,大多都会选择利益,因为这个社会很现实,很实际。

在做选择时总会产生得失。如果选择“利”,那么得到的是物质的满足,可失去的确是千万个“利”都换取不来的“情”,所以失去的是一生都值得珍惜的甜蜜。

身处在利益当中,心中定会后悔当初失去的感情

有人说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也有人说人和人之间不谈感情只谈利益,没有爱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这两句话你信了一句你是如何平衡利益和感情的?今天和你分享三个原则,如何平衡利益和感情。

第一,菩萨心肠,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是指我们人性里的善,善良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但是在生活里,一个人过于善良也不是一件好事,往往容易被人骗,霹雳手段也不是要去掩盖我们内在的善良。一个能成事的人就会明白,菩萨心肠是让我们不忘初心,霹雳手段是让我们深谙人心的弱点,懂得江湖规矩。不盲目示弱,也不盲目逞强,而是善于抓住机会,该示弱的时候示弱,该表现的时候表现。

第二,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先活好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百分百的权利决定自己资产的处置,这里的资产包括你的感情、时间、精力、金钱。当你自己手里面还没有多少资产的时候,你最先该做的事情是不主动伤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集中自己的资源,先发展自己,让自己先活好。自己没有活好,想帮别人那都是一句空话。想对一个人好,是要有资本的。

第三,内部世界多讲爱,外部世界多讲规则。爱代表的更多的就是感情,规则代表的就是利益交换。很多人的烦恼就源于在该讲规则的地方讲感情,一个人想要拿捏好利益和感情的平衡,就要在适当的地方投入感情,适当的地方谈好彼此合作的原则,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我的原则就是内部世界多说爱。外部世界大部分关系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些最深度的连接的关系,其实还是利益关系,大家能一起赚到钱。如果你遇到一个陌生人,突然无理由的对你特别好,为你付出了很多的感情和心血,我觉得你反而应该小心一点,因为这个时间根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利关系一定是规则大于感情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彼此的信任的加深,交情自然也就加深了。相处起来摩擦成本会比较低。

前些天听了个朋友的切身故事,之前他们关系是如何如何的铁,曾如何为对方两肋插刀,感情是相当的扎实,用句江湖术语,那就叫“铁哥们”。可最近却因为工作利益关系而闹翻了,指鼻子瞪眼的,就比陌生人还陌生,比敌人还敌人,恨不得两个人不要同住这个星球,因为利益而把之前的感情忘记的一干二净。之前我不太相信这个故事,认为利益应该是在感情之后的,感情培养起来很困难,而赚钱的路子却有千万条,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当量的。可最近发生在我的身边的故事让我相信有很多人是把利益放在感情前面的,有些人甚至可以为了利益不要感情,为了利益可以将之前的朋友、甚至亲人而变成陌生人,难怪传销这样的事情屡禁不绝,就是因为人类贪婪利益的本性在作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98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