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爱的文言文名句

关于仁爱的文言文名句,第1张

1、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人之所以能为人者以此。苟其知有一身而不知有公家,知有一家而不知有社会,熟视其同胞之疾苦颠连,而无动于衷,不一为之援手,则与禽兽奚择焉蔡元培

  2、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茹贝尔

  3、选择: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4、真的信徒要博爱而谦虚。莫傲慢。论学术,你不行。论演技,不敢称你为最好。论处事,你不懂移情,既不尊重同行,也不尊重观众。对狭隘而不自知的人,任何主都是不赞许的。

  5、优雅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内心,智慧,博爱,还有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李愫生

  6、我怕黑,却恋上了夜;怕痛,却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我讨厌热闹,却害怕孤独;我爱上你,却怕你有一天转身离去;我喜欢快乐,却还是为你流下泪水;曾经以为,我是你的春天,可我忘了,春天的后面是寒冬;曾经以为,可我忘了,最难戒的却是你。

  7、我们必须博爱众生。这样一来不可能的事就变为可能。爱默生

  8、一位名人她自幼即流露悲天悯人的天性,年幼时看到受伤的小动物,她都带回悉心照顾然后放生。

  9、青春不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富贵华丽的衣装、耀武扬威的气势也许能给人增加些许青春的活力,假如你缺少了宽容,缺失了博爱,生活也会以苛责和冷眼回报你,真正的青春离你会越来越远。反之,有宽厚仁和的凡人心态,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即便贫穷、位卑,但轻松活泼、团结紧张的青春气氛仍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10、原来星空灿烂的夜又是一出出动人的戏剧,表演者永远是那些星星,它们的观众不仅是我,是全世界上爱看星的人。它们的剧场全世界都有,它们的幕布是轻轻飘动的云。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么一点点光,一定是经过了无数的困难险阻。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它们虽然远离地球,仍然将自己美好的光赠送给地球的人类。我相信它们一定深爱着地球和人类。星星敢于冲破黑暗,面对黑暗的精神,是凡人所不及的,它们的博爱能打动真诚善良的人。

  11、事事关己,博爱众人。

  12、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

  13、讲诚信,有责任心,懂得感恩,与人为善,博爱的胸怀,乐观的心态,将会给每一个并不出众的人,在心灵上装扮成一份丰厚的回报

  14、道出于平和安静,德出于谦和大度,慈出于博爱真诚,善出于感恩包容,福出于满足快乐,喜出于健康成就,友出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关爱。

  15、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2]。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而“义”、“礼”、“智”,这三种品德都可以包含在“仁”之中。孟子还认为人有不善的行为,都是因为没有能将四端扩充之,而非人的本性中没有善,同情心是每个人都有的,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也是每个人都有的。故《孟子·告子上》中记载:“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3]孟子还认为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区别[4],是因为人有人心,人之所以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是因为人有主要器官人心和次要器官眼睛耳朵等。有的人只会顺应耳朵、眼睛这些次要器官的需要,因为耳朵、眼睛这些次要器官没有思考的功能,所以这些人就容易被外物蒙蔽成为小人,有的人却能用心思考,顺应自己内心的发现,用心思考的人因为不容易受外物蒙蔽就容易成为君子。《孟子·告子上》中记载:“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5]来源:老区建设

《已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组诗歌,共计315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封建制度的瓦解、民族危机的加深等问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龚自珍在诗中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见序、 又刊 10、316 杂诗[38]、125 已亥杂诗[3])。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同时,龚自珍也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表达了愤慨和批评。他在《杂诗》中写道:“廉士无名丑为最,高名大姓贫何辱。不惭污我岂辱身,止愧实庭惭华屋。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第125首)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官员贪污受贿、百姓贫困潦倒等。他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人心的不正所导致的,只有通过革新和改革才能解决。

二、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

龚自珍是一个思想矛盾复杂的人,他既有革新的理想和热情,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眷恋。在《杂诗》中,他对自己的出处问题表达了深深的纠结和矛盾。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割舍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不愿意离开故土远赴异地谋求功名利禄。这种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在《杂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第228首)他对扬州梦和青楼薄幸名的追求,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

三、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龚自珍是一个孝子,他非常感激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在《杂诗》中,他多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例如:“三百年来第一流,文章巨公政事优。徽州文物今何在?归玉池中妥母愁。”(第134首)、“往者吴楚双俊民,数子还将束伍行。太息阿咸中道死,英年何乃陷重刑!”(第94首)等等。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就,与母亲的教育和支持密不可分。因此,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他希望能够通过送上一份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个人出处去留的纠结等情感和思想。他通过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他对母亲的眷恋和不舍,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他也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担忧和关切,呼唤改革和革新,强调“革命第一,开明第二,帮众第三”。这些思想和情感都通过他的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传承。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扩展资料:

《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

参考资料:

-村居

你完全搞乱了

《己亥杂诗》不是唐代诗人写的。

林升是南宋诗人

《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写的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己亥杂诗》抨击时弊,抗御外侮,倡言改革,反映诗人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和爱国情怀,启迪了康、梁、胡、鲁等人,“龚自珍是康梁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他是‘五四’启蒙思想家们的启蒙思想家。人们把龚自珍比作中国的‘但丁’,恩格斯笔下的但丁确实可移用于龚自珍,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2、作品介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

3、诗人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7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