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与反移情的区别

移情与反移情的区别,第1张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老先生说,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一般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由过去的记忆激活的。也就是说,过去生活经历中某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无意识的在现今的人际关系中表现了出来。

狭义的反移情被界定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这是弗洛伊德的定义。广义的反移情可以理解为“由于治疗者的需要而非治疗关系或来访者的需要而产生的治疗者任何形式的无意识情绪或行为反应”。反移情通常来源于咨询师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冲突、态度和动机,它是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无意识期待和某些神经质需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咨询师指向来访者并以满足自身心理需要为动机的无意识情感。

移情、反移情——曾奇峰来源于过去,在现在关系中呈现,一般把来访者投射给治疗师的。 反移情,专指治疗师根据对方投射产生的感觉,被对方诱导起来的。 治疗师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感觉,反移情,即我对自己的感觉,不是对来访者的感觉。对自己的感觉是真实的,对别人的感觉看法,是分析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就不一定准确,而对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更有价值。比如: 1、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睡着了。分析,为什么睡着了?一定是他让我睡着了,他为什么会让我睡着了?找到答案:是他的内心太过于荒芜了,需要让他活得有趣一点。这样就通过自己的反移情找到答案。 2、一个女医生,接了一个男病人,谈了五次,要求换医生,,她说病人色迷迷的。经过督导,发现病人从小象贾宝玉一样在女人堆里长大,跟咨询师关系中,使用了他小时候与女人的相处距离,比女咨询师的与男人交往的正常距离小,所以咨询师觉得被侵犯了,得知这个道理后,女咨询师调整了与病人的距离后,咨询顺利。 这里的反移情,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到底是病人的,还是咨询师自己的。 3、我接了一个病人,博士,男,30多岁,每次看到他来,我都很高兴,与他在一起相处很愉快,我让这种感觉滑了一段时间,然后问他,“为什么我喜欢与你谈话呢?你能告诉我原因吗?”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讨好你。听到他这样说,我很难过,因为他分工负责走了很长的路来我这里咨询,却在讨好我。慢慢知道他在生活中也在讨好别人,小时他的妈妈是个完美主义,一直要求他做第一名,一直到硕士,当上博士时,再不是以第一名来评判人时,他不知道该讨好妈妈,出了心理问题。 这里的反移情,我体验到与他在一起快乐,为什么快乐,一定是他做了什么让我快乐的事,他做的事,就是移情,把对妈妈的情感转移到我身上。 4、有一次,一个4、5点钟的咨询,不知怎么就走神了,想到下班回家去吃东西,回过神来反省自己的走神,为什么想吃东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说话不停,象张个血盆大口,根据这种反移情判断是一种情感饥渴;另一种情况要考虑咨询师自己,是不是在减肥,饿了,或是异性恐怖引起的。如果是治疗师的徇情,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咨询中了。一定要对自己的反移情有觉察能力。 5、女治疗师会遇到很男性化的病人,女治疗师会有一种被性骚扰的感觉,在督导时,发现女治疗师在小时候被父亲的朋友性骚扰,那个人与目前的病人类似,所以她会感觉被骚扰,这里就是治疗师自己的移情。 在治疗室中,咨询师和病人之间,并不是两个人,而是6个人。就象婚姻中一样,并不是夫妻二人,而是有彼此父母四个人的加入。 情绪记忆非常牢固,象骑车,10年不骑也不会忘记一样。 如何处理治疗师自己的移情和反移情?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1、督导,国家有109个专业督导师,把你和来访者的关系讲一讲,以及移情及客体关系。让督导师来教你认识自己的移情和反移情。 2、以病人身份,在治疗师那里治疗,做自我体验,找心理督导师。 以自己了解到什么程度能做咨询? 有能力帮助别人,使自己的东西变少,知道自己会投射什么。知道来访者谈话时,是哪个他在跟我打交道,随时感受是哪个年龄的他,他把我当成是他生活中的谁?这个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中国的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800-1000小时的理论学习,3000小时的临床经验,50小时的自我体验,100小时的督导。而对面的评估,5个人不记名一票否决。职业准备至少要做10年。 移情失败的案例: 22岁,男,大学生,一进门不喜欢他,他是扭着进来的,满脸洒刺,症状:怕死,怕血压升高。我讨厌他,是怕被他勾引。对他进行脱敏,测血压,他不让测也不让说血压,不遵守规则,不按时来,每次来都指责我,说治疗后更严重了,越治越坏了。我实在忍不住了,骂他:你这样活着不如死了。他说我如果能照你说的做了,我就不来了。后来他再来。 反思:在他的强迫性力量的强迫下,我被他强迫进他父母的角色。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是他教会我那样对待他。 一致性反移情:他22岁了还那么胆小,我可怜他,与他一起同仇敌忾,是一致性反移情。 互补性反移情:22岁的还不工作,看病,很烦他,象是他的父母,是互补性反移情。出现互补必g反移情,要寻找一致性反移情,,互补的会制造伤害。这个案例中,他抱怨我,让我爱他,认为咨询师就是爱病人,而我讨厌他,感觉想揍他,变成了他的爸爸,导致关系破裂。 共情与反移情的差别:有了一致性反移情,上升到意识水平,要觉察到,通过共情与来访者一致。 案例:男来访者,有很多女友,与其中一个发生关系后,会呕吐。咨询后发现这个女友喜欢在性生活中使用暴力,而来访者的妈妈小时候对他使用暴力,导致他搞不清自己是与女友在一起做,还是与妈妈在一起做,所以呕吐,想把自己不认同的那个自己吐出去。 这个感受如果没有体验的咨询师可能不会理解,举个例子,如果让你说:我发誓效忠我的祖国——美国,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让你说:我发誓效忠我的祖国——日本呢?你可能会吐出来。所以必须自己体会一下,才能共情,在咨询中,感觉大于知识,见识大于知识。

情感转移是指把一种情绪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防卫机制。

这是人们常有的倾向,即对某一个人的情感诸如喜爱、憎恶、愤怒,由于无法表现而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接受的对象上。[玫瑰][玫瑰][玫瑰]

比如一名丈夫在单位受到了上级的责备,又不敢发作。

回到家后,会莫名其妙的和妻子发脾气。而妻子一肚子火无处发,看到身边的孩子,就会无缘由的数落起来。

孩子无故受到训斥,无处发泄,只能踢了自家的猫一脚。[玫瑰][玫瑰][玫瑰]

这种情绪的迁移,往往是无意识的,是内心的压力和负能量在找出口。

这种心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表现在坏情绪的转移,好的情绪也有迁移,比如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所以我们平时要学会对情绪迁移的觉察,自觉地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玫瑰][玫瑰][玫瑰][爱心][爱心][爱心]

自身感悟:经典觉察自己的情绪!自觉地调节情绪!

贝斯提克(或译比斯台克)的《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提到了“个案工作关系”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协助案主达到个人与环境较佳的调适的一种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在态度与情绪上的动态互动”。而对这互动,他也提出了七大原则:

1、个别化认为人类都有权利做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案主需要被当作一个人看待。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不能凡事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依据每一个案主不同的问题,需求及目标,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协助案主做最好的适应。

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应该做有目的倾听,而不加以阻止或责难。避免情感转移作用或情感反转移作用。(1)情感转移:指案主将被压抑的情绪投射到专业人员身上。(2)情感反转移:指专业人员将自我的心理需求投射到案主身上,而把他当作那特定的人看待。

3、适度的情感介入对于案主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或感受,能够敏感的加以了解,并做适当的反应。个案工作关系必须冷静,一方面保持理智客观,要投入与案主建立的关系中,对受助者有所担当,也有感情投入和流露,使对方感受到温暖与支持。目的是在建立“专业关系”,而非建立“友谊关系”。

4、接纳社会工作者真心诚意对待案主的一种行为,包括接纳案主的优点和缺点,适当和不适当的特质,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接纳与接受不同使案主觉得人格受到尊重,能够自我接纳,再经一番自我搜索与审查之后,可以从新培养信心去处理自己问题。

5、非评判态度。社会工作者主动对于案主提供服务,基于案主的需要,而不是依据案主是否”值得]服务。应暂时放下自己放在案主的处境,投入其内心世界,并从对方的观点和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和谅解案主的主观感受。

6、案主自决。承认案主对于处理其本身的问题,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和需要。激励及协助案主适当地运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达成自我决定,并赠强其社会功能。必须让案主操纵自己的命运,不断成长和改进。不应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认清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案主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担后果。案主的自我决定权并非毫无限制。

7、保密。对于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告知或透露的私人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务或义务。保密不仅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伦理,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因素。绝对保密VS相对保密。

此七个工作原则成为往后社会个案工作者建立专业关系的准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0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