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模仿游戏》~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事迹

电影《模仿游戏》~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事迹,第1张

最近看了一部剧,老片子了《模仿游戏》,根据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电子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事迹。二战时期为了破解英格玛,图灵根据人脑发明了电脑,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由此诞生。史学家估计图灵破解了英格玛让二战提前两年结束,拯救了超过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

他在发明电脑的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电脑发明初期,只是不停的运转,但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直到图灵给它输入了程序,也就是指令,它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而成功的破解了英格玛。

于是我就在想,电脑是根据人脑发明的,那么给电脑发出指令,电脑就知道它该干什么,那么人脑也是一样,你给自己的大脑发出指令,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事物太多太杂,往往大脑都分不清你到底更需要什么,所以我每天都告诉大脑,我要变的更优秀,我要变得更优秀,大脑就会摒弃不好的杂念,保留好的想法,把我想变的更优秀的想法深深的印在潜意识里,人也就真的会变的越来越优秀了。

这或许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些偏差,不应该采取比较激烈的措施阻止。看耽美剧是新生一代年轻人的兴趣,这个看起来离经叛道的兴趣,对很多家长来说是极难接受的。孩子看耽美,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取向出现问题。

青春期对孩子要适当关注,切不可小题大做,更可能适得其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应该的,这关心不该给孩子太大压力。发现孩子有异常,家长可以采取观望的态度,可能过段时间她的兴趣就转移了。重点是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不要压力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有问题会主动寻找家长的帮助,都是不错的改进方式。

其实,家长对孩子看耽美剧这一行为焦虑,情有可原,青春期的孩子在许多家长眼中都像是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家长又不得不管,生怕孩子跑偏。父母习惯于从社会道德和传统观念出发,认为自己对孩子有管束的义务,但孩子认为家长的过度约束和唠叨限制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矛盾继而发生。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处于一个自主意识觉醒和发展的阶段,此时的青少年渐渐成熟,发展出在没有他人帮助下完全独立作出决定、控制生活事务的能力。他们在力求证明自己的独立和自主。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个亦师亦友般的家长,陪伴、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包容他们的试错和莽撞。家长给孩子构建了平等相处的环境,孩子对家长的戒备和逆反才能随之减弱。

主要贡献:

1、提出“图灵测试”概念 

“图灵测试”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的先驱艾伦·麦席森·图灵写于1950年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其中30%是图灵对2000年时的机器思考能力的一个预测,目前我们已远远落后于这个预测。

图灵预言,在20世纪末,一定会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2014年6月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举办方英国雷丁大学发布新闻稿。

宣称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维西罗夫(Vladimir Veselov)创立的人工智能软件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通过了图灵测试。

虽然“尤金”软件还远不能“思考”,但也是人工智能乃至于计算机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图灵机

图灵机是由图灵在1936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精确的通用计算机模型,能模拟实际计算机的所有计算行为。

所谓的图灵机就是指一个抽象的机器,它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有不同的颜色。有一个机器头在纸带上移来移去。

机器头有一组内部状态,还有一些固定的程序。在每个时刻,机器头都要从当前纸带上读入一个方格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内部状态查找程序表,根据程序输出信息到纸带方格上,并转换自己的内部状态,然后进行移动。

3、人工智能

1949年,图灵成为曼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计算实验室的副院长,致力研发运行Manchester Mark 1型号储存程序式计算机所需的软件。

1956年图灵的这篇文章以“机器能够思维吗?”为题重新发表,此时,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实践研制阶段。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图灵思想的深刻性:它们如今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4、树立生物学

从1952年直到去世,图灵一直在数理生物学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

他主要的兴趣是斐波那契叶序列,存在于植物结构的斐波那契数。他应用了反应-扩散公式,如今已经成为图案形成范畴的核心。他后期的论文都没有发表,一直等到1992年《艾伦·图灵选集》出版,这些文章才见天日。

5、判定问题

1937年,图灵用他的方法解决了著名的希尔伯特判定问题:狭谓词演算(亦称一阶逻辑)公式的可满足性的判定问题。

他用一阶逻辑中的公式对图灵机进行编码,再由图灵机停机问题的不可判定性推出一阶逻辑的不可判定性。他在此处创用的“编码法”成为后来人们证明一阶逻辑的公式类的不可判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判定问题上,图灵的另一成果是1939年提出的带有外部信息源的图灵机概念,并由此导出“图灵可归约”及相对递归的概念。

运用归约和相对递归的概念,可对不可判定性与非递归性的程度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E.波斯特(Post)提出了不可解度这一重要概念,这方面的工作后来有重大的进展。

——艾伦·麦席森·图灵

不是。艾伦麦席森图灵,出生于1912年6月23日,是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该人不是犹太族。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狭义上来讲则要追溯到在“种族"范畴上的历史。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和逻辑学。 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 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出生于1955年2月24日。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用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情报,左右战争胜负之关键。 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战争,一条关键情报所起到的作用能够胜过千军万马。 第二次世界大战堪称是情报战争,可以说,改变战争走向的不是军备,甚至不是策略,而是情报。毕竟很多策略都是在情报的基础上制定的。 于是,反法西斯联军的胜利,除了要感谢做出英明决策的***,奋勇拼杀的士兵,还得感谢前线以及幕后的情报人员。其中一个人,是有着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的Alan Mathison Turing,艾伦·麦席森·图灵。 电脑科技的鼻祖怎么和战争扯上关系呢? **《模仿游戏》给出了答案。 在深入这部2015年奥斯卡热门影片之前,不妨先透过故事背景,了解真实世界中的艾伦·图灵,以及那段鲜为人知的二战历史。 《模仿游戏》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一开始就去到了1951年。不过主故事线是从1939年开始。 1939年9月1日,人类回想起了被战争所支配的恐惧。德国军队在那一天对波兰发起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时候的艾伦·图灵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被誉为英国数学领域的奇才,他 到「 ”布莱奇利庄园”参加一个秘密项目,专门研究破译德国的密码通讯系统「 ”Enigma”。 「 ”布莱奇利庄园”里的秘密组织,就是英国 通讯总部前身,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局,与英国军情五处、六处合称为英国情报机构的「 ”三叉戟”。 有资料显示,1939年二战爆发时,布莱奇利庄园里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200人;到1943年,其规模超过了6000人。 ”Enigma「 ”,恩尼格玛密码机,则是**中的终极BOSS,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 纳粹德国的军事通讯文件,大都用这种恩尼格玛进行加密和解密,尤其是高级机密,就算反法西斯联军截取了情报,面对一串天文数字也无可奈何。超过一亿亿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没打错字,是「 ”10,000,000,000,000,000”,不是一亿,想靠「 ”暴力破解法”来逐一试验可能性,破解的可能性犹如花十辈子来买中一次**。 更让情报人员绝望的是,德国人每一天都会用不同的密码设置模式,也就是说,情报人员只有18小时的时间破译,因为第二天又得换一种新的方式重新来过。 总之,”Enigma「 ”犹如德国的一条加强版马奇诺防线,摆在了反法西斯联军的面前,所有人都认为它牢不可破。 **中,图灵很快就意识到,光靠「 ”人力”,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 于是他开始设想一种「 ”模仿游戏”,用机器去模仿人工运算。其他人在努力做数学题,他却自己一个人搞起了机械工程。 这好比数学课上做物理作业,领导很生气,图灵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 ”阻碍设置”是《模仿游戏》成功的重点因素,不过本文先学习下历史知识,下一篇在谈**剧本的优秀之处。 真实的历史中,图灵遇到的麻烦肯定也不比**的少,只是现实和改编故事似乎有点不一样。 首先是机器,影片中由图灵一手策划打造的「 ”克里斯托弗”机器,俗称「 ”图灵机”,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的资料都指出,实际上早在1938年底就有了,而且发明者也不是图灵,而是波兰的数学专家。机器的名字也不叫「 ”克里斯托弗”或「 ”图灵机”,而是La Bomba,「 ”炸弹”。 图灵是很天才,但「 ”用机器对付机器”的想法绝不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想出来。正如中校所说,图灵并不是唯一擅长做「 ”游戏”的人。 图灵故事的开始之前,还有着一段非常重要的前史。现实中,如果没有这段前史,单凭图灵一个人,根本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打败恩尼格玛。 **中,这段前史通过中校的一句台词带过。 「 ”是波兰情报局从柏林弄回来的。” 恩尼格玛是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于1918年成功发明,1926年德国方面就开始投入使用。对于德国这些不知所云的电文,英国等大国的情报部份纷纷宣告放弃破译,他们尝试过很多方法都毫无用处。 但德国的邻国波兰就不敢松懈了,他们没有放弃破译的工作。正当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德国的一位知情人士把恩尼格玛机器的情报给了法国间谍,法国专家终于可以复制出一 用的恩尼格玛来研究。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就算恩尼格玛弄到手,知道它的运行原理,法国人还是没能破解密码,于是他们只好把情报给了波兰人。 波兰人似乎要更聪明一些,他们通过复制出来的原型机找到了恩尼格玛的弱点,并制造了「 ”炸弹”机器用来破译。终于,波兰人真的成功破了一些恩尼格玛密码。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所察觉的德国人升级了恩尼格玛,波兰人又懵逼了。1939年4月27日,德国撕毁同波兰签订的和平条约,波兰方面赶紧把研究成果交给同盟国,结果,一位作家把一台波兰制造的恩尼格玛回了英国。 大概就是**中出现的那一台机器。 所以感谢图灵的同时,也必须记得三位波兰数学家的代表人物,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破译恩尼格玛做出了重大贡献。 只可惜,波兰人的研究还没来得及完全成功,德国人就在1939年9月发起侵略战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波兰给灭了。 既然得到了波兰人的研究成果,英国布莱奇利庄园这边的方向应该很明确才是。所以《模仿游戏》中只有图灵一个在研究机器的情节不一定真实,特别是他说要花10万英镑造机器的点子,知道内情的领导肯定不会反对,因为波兰人就是通过机器破解的密码,别说10万,100万他都不会拒绝。 事实上,图灵只是整个恩尼格玛漫长破译历程的最后一步,如果直接搜索关于恩尼格玛的资料,图灵的名字并不是排在最前面,也不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在休·怀特摩尔创作的戏剧「 ”破译密码”把图灵视为二战中帮助英国破解恩尼格玛机的密码的最大功臣之后,图灵在这方面的贡献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如果不是一部《模仿游戏》,可能更多的人还不知道这位天才曾经在英国的情报机构上过班,用另一种方式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灵确实在整个破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根据波兰人的研究成功,用自己的理论,升级了「 ”炸弹”破译机器。**里也不否认他是从老的「 ”波兰编码机”中受到启发。 依照图灵理论制造的新炸弹机投入使用后,英国破解恩尼格玛如鱼得水。两年内,英国就造了大约50台「 ”图灵炸弹机”。 恩尼格玛,至此被彻底打败。 与**的描述相同,布莱奇利庄园里所有相关破译人员没有立刻得到表彰,反法西斯联军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发现已经成功破译,不得不「 ”装不知道”,做出了很多牺牲。 几十年后,普罗大众才知道,布莱奇利庄园对恩尼格玛的成功破译,至少使得战争提前两年结束,并至少挽救了1400万人的生命。 《模仿游戏》与历史的情况基本相符,只是为了要突出主角,个别情节做出了修改,并且大大渲染了图灵的功劳。看完**后,真的好像是图灵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二战的局势。只是理性地思考一下,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 而对于图灵性格孤傲,与同事相处很不愉快,这是确实存在的。对他性取向问题的描写,不仅迎合事实,还提升了影片的情感深度。 1952年,图灵家中遭遇盗窃,警察因此发现他是同性恋者。那时候,同性恋在英国是违法行为,图灵被控以「 ”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的罪名。也就是《模仿游戏》开头的情节,只不过**里的时间写的是1951年。 二战的功劳还不能公开,图灵只好默默接受了「 ”化学 ”的处罚。他的人生也从此一蹶不振。 17世纪,一个苹果启发了「 ”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20世纪,一个苹果却杀死了「 ”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 1954年6月7日,图灵服食了一个带有氰化物的苹果,在家中床上去世,享年41岁。 人们发现暴力带来深深的满足感,但除去这些满足感,暴力行为会变得非常空洞。——《模仿游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2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