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秋
我在孩子们两岁之前从没有训斥过她们,两岁之后也很少,我觉得年纪太小不懂得对和错,我们大人的是非观放在她们的身上去评价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对孩子发不起火来。孩子的奶奶老是说我脾气太好,言外之意有点嫌我惯小孩。
邻居家一个女孩比我女儿大两岁,她的妈妈跟她讲话基本都是用喝斥的语气,我听了很不舒服: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生自己养应该是最宝贝的孩子呢?但是她的女儿丝毫不觉得,可能习惯了,特别听妈妈的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妈妈毕恭毕敬。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我的女儿呢?我从来不骂她,不打她,导致我说偶尔一句重话她就眼泪汪汪。我特别羡慕那个妈妈,人家大大咧咧养的女儿多皮实呀!我想学过,但是学不了,我怎么也学不会对一个比我弱小很多的小生命显示我的强大。
看了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庆幸自己没学会打骂孩子。
被打骂的孩子可能乖巧、可爱,反应比较快,那是因为他被大人逼成了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维。那些看起来懵懵懂懂,浑浑噩噩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愚笨,他们可能在建立自己的思维。
我的女儿小的时候虽然说不上反应迟钝,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平常的小女孩,我从心底里觉得她的智商不高,没有对她过高的要求,她在自己的班级中等水平就满足我的期望值。她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方面开始比较突出,上了重点中学以后还比较优秀,按孙瑞雪老师的这个理念,是否可以解释为应该是跟她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有关? 通过大脑进行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得到对象,这叫智力。 我们这些看起来反应迟钝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她需要思维,通过思维去认知,慢慢形成她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就会越来越快。
孙瑞雪老师在本章中举了好几个例子,有的是跟蒙台梭利教育背道而驰的,比如“逗小孩”。一个是父母离婚的孩子,别人逗他叫“爸爸”,开始感到屈辱和愤怒,后来无论别人如何哄骗,再也不肯开口说话。这种“逗”,我能认识到是不正确的,我从不这样逗孩子,也不赞成外人来逗我的孩子。以前看过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就提醒过类似的“逗”孩子,会对孩子的情感有一定的伤害,或者说打乱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但是孙瑞雪老师说的另一种“逗”是我之前意识不到的,甚至我也这样逗过小孩。讲她的儿子去她们单位,带了一包吃的。一个同事要求他把吃的让给自己吃,孙老师的儿子辛辛不肯,同事说:“你不给,不给阿姨抢了!”然后故意做出要抢的动作。辛辛大哭。同事说:“还蒙台梭利教育,你看你这孩子。我们院子里的孩子怎么逗都不哭。”孙老师说:“不是的,我儿子没被逗过,他就认为你是真抢。而且他不知道你这种野蛮的行径来自于什么,不给就要抢!他的思维出故障了。”
这样的事情对孩子的伤害测不出多深,但他能嚎啕大哭证明他很伤心。
我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我大侄女非常爱吃肉,各种火腿、烤肠一天不吃就馋的慌。她四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去她家吃饭,其中有一个菜是一盘切成片的火腿,她姑父用筷子夹起一片火腿说:“来,丹丹,给你吃。"丹丹高兴地张开嘴凑过来,没想到她姑父将火腿撤回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丹丹顿时大哭起来。姑父本是想逗她玩,没想到她会认真,且反应这么强烈。事情过去了六七年,我们时不时地提起这件事来,主要是觉得这件事充分地体现了丹丹的好吃,以后不能在吃的方面“逗”她,从没想过对她心灵成长的伤害有多大。
大人有时候是多么的无知愚昧啊!我们自作聪明地去“逗”小孩,却伤害了孩子。有些道理我们好像懂,事实上似懂非懂,并没有真正理解透彻。那些先进的育儿理念,我们看到了,学习了,但是在生活中遇到具体的事例时,是不是真的会应用?这样一想,更觉得学习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最近重新学习熙琄老师的叙事疗法,准备每天看10分钟,然后自由书写整理一些我的思绪。这是今日份的。
看到熙琄老师这一段里说: 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理念。 我在想,这三年来,支持我不断的做陪伴和团体,重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
1、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表达脆弱而不会觉得难堪的朋友。
长大之后,越来越难表达自己的脆弱,如果有一个朋友,或者有一个空间,可以让我痛快的轻松的表达脆弱,并且因为脆弱产生更深的连结,不会觉得难堪,不会觉得孤单。这就是我喜欢的,我也愿意创造一个这样的地方。
2、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方法和建议,只需要有一个爱我们的人在,她在就好。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有的时候别人给我的方法和建议反而让我心里很辛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我们只要好好的陪着一个人,她做好了我欣赏鼓励她,她做不好,我聆听陪伴她,让她知道无论她是怎样的,无论她怎么做,做什么,我都是支持她和爱着她的。爱是最好的疗愈。
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自有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陪着一个人,用长长的时间,去陪着她,长自己,见证她的点滴进步和美好;陪着她练习爱自己,享受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喜欢长长的,一年又一年的大家一起共同成长。不只是我在陪伴我身边的人,其实在陪伴的过程中,大家也在陪着我成长。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点滴进步,一起分享好好享受生活爱自己的故事,一起用真实的故事和生命,影响彼此,陪伴彼此成长。
5、不着急从这里走向那里,这里就是最美的风景。
这是哈克在北京2019年9月份的工作坊上开始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每一次当我着急往前走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不着急从这里走向那里,就看向眼前这幅画,就看着眼前这个人,就听着眼前的这个故事,我深深的望进去,她美丽的地方到底在哪里,看着看着,这里最美的风景就开始出现了。
这可能是我的核心理念,其实我也不是很能讲清楚,我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可能还有很多,这个是我当下想到的。
这时候,又想到有几个故事一直在脑海中,我试着整理出来。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2018年8月份,在台湾:哈克老师《陪伴的美好经验》工作坊上。
他开场介绍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用助人工作者这个称呼了,我是一个用心做陪伴的人,当时这一句话出来,我的心就被深深的打动,眼泪就流了下来。
想起让朋友帮我找的台湾的课程的链接里,在哈克这次工作坊的文案里,哈克描述了这样的一段话说:
年轻的孩子问:“哈克,如果你的陪伴重心不是放在问题解决,你陪伴的心,是安放在哪里呢?”
哈克:“一种打从心底的,带着深呼吸的,连结自己生命经验的一份真心的接纳。它不是一种好像说我要接纳你的接纳,它是一种哎呀,我想一想,我的人生好像有一部份也像这样啊……我连自己这个部分到现在都还有困难改变啊!那我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你怀疑你,或改变你呢?
这是其中一个部分,一个带着生命经验回荡之后的接纳。
这样深层的接纳,会让一个孩子他的气息不会卡在一半,他会深吸一口气,然后“啊──”的吐出这口气,松开来,在心里跟自己说:啊,这样喔……我这样没有很奇怪喔…… 我这样没有错喔……他会有重新接纳自己的感觉。
另外一个就是去非常专心的在问题之外,寻找他的『美』在哪里。
到底这样的孩子,这么多的辛苦,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限制,那他美在哪里?她到底美在哪里?
然后去旁敲侧击,找到一个点,然后跟进去,牵起一条线, 卯起来去看见一个孩子的美,我很真心要看。然后很好玩的事情就是,当这个孩子知道我很真心要看,他会不自觉的开始透露他哪里真的很美给我知道。
哈克说:“陪伴者有的时候可以不急着解决问题,来见你的人,或许呀,他们只是想让你陪着他,长自己。我常常陪着一个孩子喜欢上自己。喜欢,喜,欢,喜悦,欢欣鼓舞,两个字都有情感,所以我常常说,我最想要做的事,是陪一个孩子喜欢上自己。”
每次我看到这段关于陪伴的话,我的眼泪都会不自觉地流下来,为世间有人愿意这样的懂人和珍惜人的心意而感动。
我自己在团体陪伴中,经常用的就是这一个方法,非常的简单,但是却深入人心。刚刚结束的一起陪伴中,其中一个心灵部落的家人,有一天晚上发了一条信息,看到之前无疾而终的男朋友有了新的女朋友,心里觉得很难受,就用自由书写,把从和这个男生相识 ,以及过程中一件一件的故事,全部的呈现了出来。
然后,第二天,群里看到的伙伴儿,没有一个人告诉她该怎么办?每个人用自己相似的故事告诉她,你知道吗?我上大学的时候。。。你知道吗?我上高中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当年初恋谈的第一个男朋友。。。我欣赏你在这段关系里的。。。我喜欢你说的那一段,我喜欢你的。。。那种深深地接纳和懂得,每个人把自己“不堪”的部分,相同的经历,真实的分享给对方;并且欣赏和珍惜分享故事主角的种种美好。
第二天,分享故事的主角告诉我们,她重新和对方联系上,和对方去对话和沟通,把自己很多之前不敢问不敢说的话和问题,一一和对方确认和核对,然后好好的说再见,并且用智慧反思,自己在这段关系里自己的成长和学习1、2、3是什么。当时我们都被主角的行动力和创造的新故事震惊了。
我一次又一次的在团体,被大家这样的震撼着和陪伴着,用每个人真实的生命故事影响着,被主角们的创造里惊呆着,赞叹着。每个人那么美好的善意,去珍惜彼此陪伴彼此,我曾经多么想要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可以让我安放。现在我居然亲手创造了一个这样的地方,让自己可以安放,让喜欢我和我喜欢的伙伴儿们可以安放。(给妈妈念这一段的时候,哭着念完的,真的是被自己感动了。我成为了自己想要看到的未来。)
第一个画面:
是一群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读书。那是儿时岁月里,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我老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现在已经改为驿城区了,儿时还是属于遂平县的),诸市乡,马老庄村委会下属,一个叫做:马先庄的地方。
小的时候,唯一的学习和娱乐就是和一帮小伙伴儿聚在一起,在不同的小朋友家的院子里,拿一本故事书,你读一段,我读一段,就这样过上半天。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嵖岈山故事》(红色的封皮,网上搜了半天,只找到绿色封皮),故事会(一期一本的那种)。
故事书里,都是各种神奇的故事,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各路神仙的,各种编纂的奇闻怪事,我在网上还找到了一页面,共享给你看看。
现在看起来都是觉得搞笑,因为都是那种演绎的故事,但是儿时的我们看的是津津有味,每次聚到一起都是你读一篇,我读一篇,就这样一边玩儿一边听着故事,读的不亦乐乎。记得当时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读故事,有的时候,我读完了这一页或者是这一篇,该其他的小朋友读了,小朋友贪玩,我就乐的继续读下一篇。每一个上午在阳光和树荫下,一帮小伙伴儿一起读书,一起听故事的画面,成为我童年里,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二个画面:
后来开始上学,我最喜欢的事情就变成,看:《读物》,一年级开始,发的新书里面,都有一本叫做《读物》的故事书,里面几乎全部都是故事,每次新书发下来,我就看这本书看的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其中。出太阳的时候,经常在午后,搬一把凳子放在家里的屋檐下,被太阳暖暖的晒着,拿出一本读物,从下午读到黄昏再到天慢慢的黑下来了,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电,实在外面太费眼的时候,就把凳子搬到屋里,燃起煤油灯,在灯下继续看着一篇篇精彩的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如果有各种传说和故事类的文章,我就和前后桌的几位小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种角色和独白全部分角色朗读一遍,甚至一个人分饰多个角色。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共读和娱乐,在那个偏远的农村,物质相当匮乏的地方,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无限丰富的故事空间。
第三个画面:
农村寒冬时节,没有取暖的设备,每晚吃完饭,父亲就带着我去邻居或者村里其他人家里说话聊天。一群人,燃起一个火堆,就这样你一个故事,我一个故事,各种鬼怪传奇,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就随着大人们的演绎,在火堆前栩栩如生的展现着。没有什么好坏对错,没有人去追求是否真实,每个人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说着,直到火堆熄灭,各自回家。记忆中,我熬不住太晚,每次我待一会儿,听着听着,大人的声音好像有催眠的作用一样,我就歪在那里睡着了。那一堆暖和的火光,还有柴火噼里啪啦炸开的声音,还有大人们若近若远的说话声,和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是我童年里温馨幸福的歪着脑袋睡着前的画面。
第四个画面:
后来慢慢长大,在初中交了好几个好朋友,到现在都还会聚在一起的好朋友,那个时候因为有他们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伤心有人说;快乐有人分享;委屈有人聆听,梦想有人支撑,一起唱歌,一起记歌词,一起听随身听;你喜欢人,她给你送信递纸条,你失恋,她给你送水递纸巾;虽然是男女生有别,但是我们从不吝啬和隐藏对彼此的爱,干净纯粹,给彼此真实的说着一句一句的我爱你,以及时间和空间隔不开我们的爱,那么浓的爱和深情,纯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的深爱;不知道未来会在哪里,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纯真、干净且踏实的友谊,就在初中的时光里晕染开来。
记得初三那年我转校,一个周末我回去,我们几个就用唯一有的几块钱零钱,买了冰淇淋还有洽洽瓜子,坐在学校带着草的操场上,看着夜空点点星光,说自己最近的心情和故事。那样的美好,即使隔着18年的时光,依然如同发生在昨晚一样,只要想起来,那种美好就存在心间。
第五个画面:
大学那年,看《欲望都市》,里面的四个女主角,四个女人,一年又一年,一起经历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哭到泪崩。因为和初中的好朋友分开后,我就再也没有交到一群如他们几个那样的朋友。毕业之后更加没有了,我心里的朋友,曾经最滋养我的关系,一个一个都断裂开了。我很多年很多年里,都会有很好的朋友,也可以和很多人相处的很好,但是总觉得在最深处和每个人都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虽然没有远离,但是谁也靠不近了。
第六个画面:
2017年元旦,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招募活动,做周老师《故事的疗愈力量》读书会。要求每天晚上半个小时,我不收钱,但是请给这个活动时间,一共来了三位伙伴儿,我们在2017年1月份到2月份,几乎每个晚上,说好的半小时,变成了1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从陌生到熟悉,我第一次感受到如初中的那帮朋友那种纯真,干净,深爱,真实的情谊了。
那种生命里所有的不堪和脆弱都有了安放的空间,我的生命就是从那年开始,成年后第一次觉得自己从新(心)活了过来,生命感受到那种鲜活的感觉。
我喜欢故事,喜欢听故事,喜欢回应故事,喜欢见证故事,但是讲真我真的不适合做治疗,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因为我心里从心底就觉得,没有人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美好,所谓问题也只是被人建构出来的而已,问题可以被建构出来,就可以被“再建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专家,而不是有别人来定义,但是这条路要走好长好远,所以要遇到一起前行的伙伴,就会好爽好爽。
遇到周志建老师,遇到说故事的场,还有周老师这些年的栽培和厚爱,让我在故事当中,慢慢的活过来。因为自己经历过这样的陪伴,所以就想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场,因为这就是我生命想要去的方向,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我做陪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也不是每一次都能陪好;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陪到;所以我自己是一个用心练习陪伴的人,我用心去做,以真心相待,用爱去陪伴,做不好也责备自己,然后再去和团体的伙伴儿去对话,去透明化表达,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在这个世间陪伴人。
《同志情感哲理小说《左风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关于《你好医生》
请相信,上帝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定会有你存在的理由。
对于同志这样一个弱势群体,面对孤单、寂寞、彷徨、无助,也许不被世人理解,但我们自己,是不是更应彼此珍惜和鼓励,更应尊重自己珍爱他人?
也许有些事情已经不再需要任何的解释和理由,但生活总要继续。
为了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纵然在最冷最冷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也绝能不放弃,你努力生存的自由。
《你好医生》是一篇关于同志的迷茫与困惑的故事,你是否已经在其中隐约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左风斋,月初升,梦里回,桃花香,一壶清茶,一桌淡然,晚风徐徐,与你一起共诉那些同志过往……
关于《二月十四》
你有没有在深夜里为一个人彻夜未眠?哪怕只是临睡前瞬间闪过脑海。
你有没有认真对待每一个深爱你的人?哪怕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关切。
你有没有试着想要了解你身边的爱人?哪怕只是去知道他抽烟的牌子。
你有没有费尽心思地去给他一个惊喜?……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我也很喜欢周国平的
刚开始看建议不要去看他的散文集 这样会看着看着会厌烦 而且带着哲学的 不容易懂
建议你先看看他的随笔 都是经典语录 文字特别优美而且引人深思例如《风中的纸屑》
薄薄的一本 会带给你无穷的体验与共鸣 等喜欢上了他的文风 熟悉了那这文字感觉再
系统的看把吧 情感体验的建议看看《爱情的容量》我个人特别喜欢
如果时间不多建议看《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
下面是他的所有作品
《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散文集《安静》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
《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
《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
《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
《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
《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
《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
《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
《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联合编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手迹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年: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年:
《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现更名为《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
《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国平图册(20张)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海南出版社。 《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年:
《各自的朝圣路》,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人与永恒》珍藏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闲情的分量》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作家出版社;《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新作:
《宝贝,宝贝》凤凰出版集团 《生命的品质》长江文艺出版社
其中我最喜欢《妞妞》,很感人
天高任鸟飞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可以充分自由地行动,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意思是感情不拘束,可以自由自在。
当两个人不像是恋人的恋人就是情感自由。特别欣赏钱钟书先生和他夫人杨绛坐在屋子里各看自己的的书,互不打扰,任庭前花开花落,即使没有另一个人在这空间,也不会感到心灵的缺失。
天高任鸟飞感情自由:
理解的情感自由,是两个人的生活有其独立性,但又存在相融性,是一体。如果生活没有独立性,又何谈情感自由呢?
情感自由绝对不是说距离产生美,有隔阂才会使距离产生美,也不是说不重感情就是天生凉薄,也不是说怕破碎就麻木现实只跟陌生人求片刻的温暖而不相信真爱存在。
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我是自由的。
写作营Day1 自由书写
听到自由书写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不由地生发出几个问题。何为自由书写,又为什么要自由书写?
我总是习惯性地去探寻事物本质和底层的规律,这样的探寻会让我觉得很的意思,也非常快乐。这样的探索,会发现,万事万物表象的背后,都有着一套相似的规律在主导着其运转。这些规律之间运作的方式相似,频率相仿,且事物与事物的背后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仿佛这个世界的运转,都被这套背后的系统支持和运作,像一套巨大无比的精神网络,被大脑支配着,又经由突触的结点相互连接,一通则百通。即神奇,又很有意思。
自由地书写,就是你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算自由。不受限于任何的主题或者是形式。让自己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没有边界。自由书写,是人的念头的生发,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升起再不断落下。自由书写,是你的情绪,是你的状态,是用文字呈现出来的无数个不同的你。或理性或感性,亦或毫无意识在线的无数的生命状态。
这样的状态是极度自由而放松的。就好像一个人想要出去旅游,而没有目的,但却能够体会旅行带来的快乐。享受旅行,而不受限于旅行。我想,这样的状态,才是最有生命和活力的状态吧。 这样的状态,可以迸发出无数偶然,而这种偶然,才能创造生命最美的状态。
写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为什么要自由书写了。因为自由书写可以让人以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让想法自然地流淌和呈现。去感受自由的生命状态,写作的本身,只是名写作,而非写作。写作的意义,只是用文字去承载我们和自由之思想,内心之情感。
这样的表达,是自然的流露,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就好像我们的呼吸,它之轻,轻得你甚至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它之重,重得缺少了它,你的生命就戛然而止。 写作之轻,是要你忘记自己在写作去感受生命。之所重,它会帮你呈现你的思想之重。这种重,穿越古今的精神之魂的存在。它的生命永远年轻,却没有尽头,连绵不断且生生不息。
写作,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任何一种表达的方式,都是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和呈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