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每次变化的原因和样子

爱丽丝每次变化的原因和样子,第1张

爱丽丝喝的其实是变小药水,醒来时已经变成了三月兔。失去记忆的三月兔在餐桌前等待疯帽子,不想却等来了另一个自己(爱丽丝)。

疯帽子不是真正的疯子,而是时间困住的囚徒,从作为爱丽丝第一次来到餐桌开始就无法再次离开那一刻,每天都在经历同一个喝茶吃点心的下午。

爱丽丝见到了红皇后,红皇后浓重的妆容下眉眼似乎和爱丽丝有几分相似。她看到爱丽丝的第一刻就抓狂地尖声嘶喊起来:“砍掉她的头!!!”

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2观后感

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2观后感(1)

核心提示:谁都不否认约翰尼·德普的演技很棒,但自2010年以来经,历过《致命伴旅》、《超验骇客》和《贵族大盗》三部“烂片”之后,德普的口碑和票房号召力都日渐下降,观众“眼见他变胖了,眼见他演烂片”。事实上,这几部影片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烂片,而是德普出演了一个正常人,观众怀念的还是他的“神经刀”风格。5月27日,由詹姆斯·波宾执导,德普主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将在国内上映“,大河**口碑榜”的影迷也于昨日在郑州奥斯卡大上海国际影城抢先观看了该片。片中,观众们熟悉的那个德普又回来了,但对影片的评价却见仁见智。

就像“打翻的颜料盘”

2010年,《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爱丽丝的一场华丽冒险,如今第二部在时间上还是承接上部,女主角的成长依然是影片主题。在上一部结尾,爱丽丝拒绝逼婚远涉重洋,堪称少女成人礼,这一部开篇已经身为女船长的爱丽丝在海上遭遇危机时勇敢果断,气场强大。航海归来,爱丽丝的职业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英国社会依然不被认可。是循规蹈矩地做一个上流贵妇,还是我行我素追求自由和梦想爱丽丝面临人生抉择……但在机缘巧合下,她再次进入仙境,挚友“疯帽子”却生病了,为了拯救“疯帽子”,爱丽丝必须和白皇后以及一帮老朋友在一起,战胜邪恶的红皇后和劲敌“时间”,从而展开一场穿越时间的全新冒险故事。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路易斯·卡罗于1865年发表的故事,而自2010年**版问世以来,数年间《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制作人一直在讨论开拍第二部**,如何将《镜中奇遇记》搬上大银幕最终,编剧根据原作写了一稿全新的故事,但从影迷观感来讲,华丽的视觉特效不用多说,在昨日的巨幕上,色彩斑斓的场景、五花八门的服装造型、震撼的CG特效及想象力丰富的美术设计都让观众赞赏有加,有观众说道,“影片就像‘打翻的颜料盘’。爱丽丝这段冒险的旅程,从美好的仙境到大反派‘时间’的邪恶城堡,各个场景切换自如,引人入胜。”但零碎的故事成为最大的bug,“为了视效和德普咬着牙看完**”成为部分观众的观后感。

在仙境中旁若无人地展现演技

事实上,若不是《加勒比海盗》系列在全球的大卖,德普绝对算不上一名大众演员。1984年,他以《猛鬼街》出道,随后的《剪刀手爱德华》让他名声大噪,《邦尼和琼》、《艾德·伍德》、《理发师陶德》、《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断头谷》等**让德普的风格逐步固定在“性格纯真、对外界恐惧、内心忧郁而又敏感”的角色中。对观众来说,能看到一名演员不断饰演自己熟悉的角色是一件幸事,但对于一名演员来讲,职业生涯最不幸的就是“风格固化”,所以德普也在不断地挑战自己,除了上述的《致命伴旅》、《超验骇客》和《贵族大盗》外,他还于2013年主演《独行侠》,虽然业内口碑尚佳,但观众反应平平。

如今德普再次回归《爱丽丝梦游仙境》系列,但导演已不再是熟悉的蒂姆·波顿,而是詹姆斯·波宾,虽然成为制作人的蒂姆·波顿对这位新导演推崇备至,也表示自己对项目的热情还是一样的,但观众可以从影片中看出“是不是蒂姆·波顿执导”的那股劲儿。角色的造型、性格都沿用了上部,新导演只需保持即可,但蒂姆·波顿的暗黑哥特风,以及通过动画揭露成人世界的一贯做法,这位新导演却没有沿袭。“完全没有当年看《僵尸新娘》的感觉了,不过看到德普在仙境中旁若无人地展现演技也够了,距离上一部已经6年,这次来看片最大的收获就是缅怀青春。”一位影迷如是说。

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2观后感(2)

距离第一部已经过去6年,**之外的6年里,导演、演员们的人生和我们一样,也在发生改变。

第一部导演蒂姆·波顿和红桃皇后海伦娜·卡特结束13年婚姻,也没有继续执导这一部,而是当了制片人。白皇后安妮·海瑟薇完成人生大事,结婚生子继续当着人生赢家。疯帽子约翰尼·德普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与第三任结婚,又在几天前分道扬镳。给毛毛虫配音的斯内普教授已经离世,莫娘一出现影院也会有默契的笑点。女主角米娅,陆续演了十余部**,89年的小姑娘还挺高产的。

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超时空魔球是这部**的麦高芬,一边是至高无上的时间权力,另一边是亲情和友情,是风帽子无法面对的生离死别,是爱丽丝无惧无畏的决心,是红桃皇后从小到大缺爱的心结。

当我们迈进成人世界,才明白一个人并没有完全的好和绝对的坏,一切事情发生自有它的因果。**里,红桃皇后一直扮演着长相凶悍、脾气暴躁的loser角色,白皇后是正义甜美、乖巧善良的化身,而影片直到最后才交代,为什么红桃皇后日益敏感乖张,白皇后面对质问躲躲闪闪——小时候的自私在蝴蝶效应下将她们一步步推到今天。

红桃皇后在第一部中说“被人恐惧比被人爱戴要棒得多”,而在第二部里不止一次痛苦又不解地呢喃“没有人爱我”,最终想听到的不过是妹妹白皇后拥抱她说一句“对不起”。

我们无法与时间赛跑,即使白皇后道了歉,但继承王位的已经不是长女红桃皇后,她的前半生像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童年缺爱的阴影影响太大,在权力的世界里,还是谎话精赢得了胜利。我们无法与时间赛跑,即使爱丽丝用尽全力回到事情的最初,也无力改变什么,挡了会撞向当年还是红发萝莉皇后的老式钟,却无法阻挡她摔向路面;回到女王决战日当天,也没有机会救走疯帽子一家。

一次次的失败,却也让爱丽丝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美好如白皇后也有着自私伪善的一面,疯帽子严厉的父亲其实对他也爱得深沉。

时间城堡恢弘大气,巨大的齿轮、闪烁的金属光泽、无数只挂在天际的怀表,打造出梦幻的视觉效果。我蛮喜欢这个没有改变成功历史的设定,尽管看上去少了些童话世界的美好,却是给成人世界里的我们喂了一碗不那么美味却仍有余温的鸡汤。

时间对爱丽丝说“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过去可以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如何面对已成定局的过去,是这部**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看到被揭开的真相其实不必害怕,无畏、努力与热忱才是给余生最好的注解。

在这部成人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性别歧视的影射、对童年阴影的解读、对家庭关系的阐释以及对坚贞友情的歌颂,第二部不够原著那么疯狂,不像第一部那么怪诞,三观非常正,却也略显低龄。故事情节没有《疯狂动物城》那么动人,特效也不够《奇幻森林》那么惊艳,迪士尼的**工业水平似乎没有把爱丽丝系列打造得更好一些。

结尾有一句“谨以此片献给老朋友艾伦·克里曼”,相信《哈利波特》的忠粉会瞬间泪目。

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2观后感(3)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改编自刘易斯•卡罗尔的同名小说,但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与原著已有相当大的差别。早在2010年由蒂姆•伯顿执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给了爱丽丝一个全新的身份。此时的爱丽丝已成年,面对着来自未来婚姻的压力,而求婚者恰恰是虚伪可笑、出身上流社会的哈密仕。在不愿接受又不敢挣脱之时,爱丽丝再次进入了梦境。根据梦境中多个人物的交代,我们得知爱丽丝从年幼时起早已到这里来过多次了。而这一次,我们的主人公爱丽丝有一个重要任务,即打败巨龙,为白皇后夺回统治权。在此之后故事的发展颇为顺利,爱丽丝也毫无悬念地完成了一次“英雄壮举”。

在这一版故事中,爱丽丝不再是天真无邪的儿童,而是初入社会的少女,被安排好的求婚和家族利益有着密切联系。此一背景在英国故事中并不少见,但在爱丽丝的故事里当为创新之举。迪斯尼这几年的工作是“动画/真人两手抓”,其经久不衰的公主系列也在不断地引发着新潮流。不知有心还是无意,新爱丽丝的形象(美丽、端庄、出身好,当然也有一点小叛逆)正符合迪斯尼公主故事女主角的一贯形象。当长发公主逃出高塔,拯救王子,当红发梅丽莎用勇气成就了勇敢传说,当艾莎和安娜以自身力量战胜邪恶王子——此时的爱丽丝也早已不是安安静静坐在树下喝茶读书的爱丽丝了。早在六年前,爱丽丝已能够独自手屠巨龙,完成一个女孩的“成人礼”,而如今,长大成人的爱丽丝是名优秀的航海家,利用三年的航海经验穿越时间流,拯救疯帽子。说到这里,我想先按下暂停键。

谁是王子

刚刚说到,新版中的爱丽丝接近于迪斯尼以往的公主形象,既然有了公主,就不能没有王子。当然大家不难看出,这一版故事中爱丽丝与疯帽子之间朦胧的情感。疯帽子儿时富于创造力,在决战日之后,变得有些疯癫。还记得那句话吗“最棒的人都有点疯。”这是爱丽丝的父亲对小爱丽丝说的话,也是第一部**的中心台词。疯的何止是疯帽子疯的又何止是爱丽丝梦境中的疯帽子对照着现实世界的爱丽丝,两人皆被当做异类,正是这点相同,令两个格格不入的人产生了互通的情感。“为什么鸭子像圆桌”(原文是“为什么乌鸦像写字台”,不知道中文翻译怎么成了这样=_=)没有答案的问题,不需成规的舞蹈,在疯帽子的身上多少有了些爱丽丝的影子。

第二部的主题由“成长”变成“家庭”,虽然俗套,但不过时。**中存在着三个平行的家庭故事:1、爱丽丝与母亲的争执;2、疯帽子对家人的思念及儿时症结;3、红白皇后的多年恩怨。这三组家庭的问题,究其根源,均是年少时家人的不理解导致隔阂的产生,要想解决,得先穿越。穿越的结果是爱丽丝得知疯帽子的家人仍存在于世,生活在红皇后的掌控之下。关于这一点,我想可以理解为,亲情并不会消失,它只是藏在了你不知道的地方(蓝色的小纸帽/变小的家人),在适合的时候它便会重新出现(疯帽子恢复健康时自然生成的浓妆-_-|||)。至于爱丽丝,她也重新找回了家人的信任与理解,与母亲携手走上了女权崛起的道路(可能用词不当啊,不要拍)。前面已经讲过了爱丽丝和疯帽子的相似性,在时间之旅中,爱丽丝的行为何尝不是一次对自我的救赎呢(不论在梦境内外,她都成功地解决了家庭问题。)

谁是大头

这个“大头”指的是“血腥大头”红皇后。在童话故事中,不能没有反派。

对,言归正传。新版爱丽丝的敌人并没有那么坏。爱丽丝和母亲的隔阂从第一部延续到了第二部,来自母亲的压力也是促使爱丽丝不断走进梦境的诱因之一。在梦境中,红皇后自然是反派领头人物。由于童年的误解导致红皇后暴虐从政多年,而实质上红皇后的境遇只是环境逼迫所致。由此看来,故事中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传统的“坏人”形象在新故事里有所弱化。**的结尾,红白皇后握手言和,爱丽丝和母亲之间也恢复了亲密关系。

公主新时代

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迪斯尼早早把握住了这一趋势。相夫教子不是女性的全部生活,女性的自由情感和思想同样重要。在以爱丽丝为主角的故事中,女性不再是柔弱、被动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在镜中世界,爱丽丝的好朋友(或者说“王子”,这一点有待深究)疯帽子陷入了精神困境,为了拯救疯帽子,爱丽丝按照其他人的指引,独自前往“时间”城堡进行拯救计划。凭借自身的航海经验,爱丽丝完成了拯救任务,也解决了自己在现实世界里遇到的难题。

这么说来,公主救王子也不是不可能啊。当然女性有更专属的特长,不必处处同男性一样,但至少迪斯尼跨出了这一步,以后也会有更多的人跨出这一步。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Justlikemagic,I'llbeflyingfree/I'mmadisappearwhentheycomeforme/Ikickthatceiling,whatyougonnatake/Noonecanbejustlikemeanyway”。

剧情简介:

爱丽丝在过去的几年里跟随父亲去海上航行,返回伦敦后她遇到了一面神奇的镜子,穿过镜子她再一次回到了奇幻仙境,并且遇到了昔日的朋友白兔、毛毛虫、疯帽匠等,但此时疯帽匠已不是原来的他了。疯帽匠病入膏肓,整个仙境都面临着被毁灭的威胁,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反派时间,只有打败他,才能让仙境恢复往日的繁荣。白皇后帮助爱丽丝通过大时钟内部的时空传送仪回到过去,在不同的点她遇到了之前的朋友和敌人,在那里她必须与时间对抗,在时间耗尽之前拯救疯帽匠。

爱丽丝的性格特点是正直善良、坚定不移。

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这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发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欲、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角色形象:

一、兔子:一只穿着背心的白兔,在故事开场正要去给女王取东西的它喊着“天哪!天哪!要迟到了!”跑过爱丽丝面前,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了追它,爱丽丝才从兔子洞掉进了那个神秘的世界,后来爱丽丝在它的家里又误喝了一瓶魔药而变成巨人。

二、蜥蜴比尔:爱丽丝在兔子家里误喝魔药变成巨人,无法离开房屋,兔子以为屋里出现了怪物,派这只小蜥蜴从烟囱进去看看情况,结果不等进去就被爱丽丝踢了出来。

三、毛毛虫:一只坐在蘑菇上吸烟斗的古怪毛毛虫,态度有点目中无人,不过它教给了爱丽丝自由变大变小的方法。

四、柴郡猫:一只总是咧着嘴笑的猫,来源于英谚“笑得像一只柴郡猫”。它帮了爱丽丝几次忙。

谢邀:

开篇明义,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当代国际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为“世界一百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爱丽丝·门罗自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先后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1968 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备受好评和关注,一举获得当年的加拿大总督奖,逐渐确立了门罗在加拿大文坛的地位。之后,门罗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艺术水平更为精进。

1976至1990年,门罗先后出版了《你以为你是谁?》、《木星的月亮》、《爱的进程》和《我青年时代的朋友》四部短篇故事集,并两次夺得总督文学奖的桂冠。

20世纪90年代之后,年届六旬的门罗依然笔耕不辍,又陆续出版了《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憎恨、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石城远眺》、《太多欢乐》和《亲爱的生活》等七部短篇故事集,将加拿大吉勒文学奖和曼布克国际文学奖收入囊中。最终通过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走上文学生涯的顶峰,成为加拿大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值得注意的是,《亲爱的生活》一书作为门罗宣布停止写作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集,通过14个短篇故事,通过平淡的文字,展现对女性角色生存状态的关注,鼓励女性为追求向往的生活应该不断自我觉醒,自我独立,勇于同父权社会的压迫抗争。

像《亲爱的生活》一样,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多以女性的视角感受社会与人生,通过展现女性在现代社会及父权制双重压迫下所面临的困境,思考女性如何突破现状,获得肉体与精神的解放。

正是由于门罗始终将目光投注于普通女性的生活,不断从自己身上寻找灵感,才能把女性心理的波折与隐情刻画得如此精妙准确、几近完美。

爱丽丝·门罗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这里的西部和南部以休伦湖和依利湖为界,北边是戈德里奇镇,东边则是伦敦镇。门罗一生都生活在这里,这里也成为她精心构筑的文学世界,她常常是在做完家务、完成工作之后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有人将这里称之为“门罗地界”。

但对于一个天赋敏感的小说家而言,相比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如何将这种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文学艺术作品,否则纵然有传奇惊险的生活阅历对写作也毫无益处。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有很强的空间感,在其早期发布的两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和《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常常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内容也多取材于门罗的个人经历,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叙事时空的转换是爱丽丝·门罗进行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她藉此将记忆和现实生活打碎重新组合,这也表现了她想表现的观点:看世界,或许有新的角度,文学就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世界。

爱丽丝·门罗曾经在一篇散文中介绍读小说的方式:“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空交替的叙事策略可在很大程度地弥补短篇小说在篇幅上的不足,提高小说文本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还可通过对叙事“话语时间”的调整来把控小说的行文节奏,使小体量的短篇小说亦可承载更多内容。而叙事焦点的变换对于促进人物形象的饱满鲜活有很大帮助,读者可跟随叙述者的目光遍览人物的世事际遇和内心波澜。

叙事时空的转换会增强文本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爱丽丝·门罗以她独有的敏锐视角,以一种类似剪纸的方式娓娓道来,读者看时仿佛东拉西扯,不成形状,然而曲终人散掩卷而思,却总能在淡淡的讲述中发现某种如临深渊的恐惧和明镜似水的醒悟。

爱丽丝·门罗即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叙事结构的变化来革新文本的小说家,经过几十年的刻苦钻研,其对短篇小说叙事结构的运用和开创已然瑧至完美。

在门罗的早期作品里,如《快乐影子舞》《好女人的生活》等多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结构,风格沉静内敛、少于变化。直到小说集《爱的进程》发表,标志着门罗的作品在叙事结构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原本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被多样化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所取代,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时空的转换的叙事结构。

爱丽丝·门罗非常善于在其短篇小说中控制“话语时间”的长短,以达到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如在《亲爱的生活》这篇小说中,原本漫长的童年记忆在当下的“我”这里变成了某一个瞬间的闪回,当下的经历也因这些记忆瞬间的加入在时间上被拉长了许多。但爱丽丝·门罗的高明之处在于,在这样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其作品仍然保持了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没有因此而使小说陷入散乱无序的境地。

《亲爱的生活》可称得上是爱丽丝·门罗小说时空交替叙事的典范之作,童年的回忆和当下的生活不断穿插、碰撞,非常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加拿大边陲小镇普通人物的生活画卷,故事中的理发师、农场主、二流作家、小混混等仿佛就真实地生活在作者周围,是其每天都要遇到的人们。但即便是这样,人们仍能从文本中清楚地了解到“我”的家庭的发展轨迹,体会到人物内心细微情感的变化,看到她对于家庭、婚姻生活的思考和追问。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在叙事节奏上呈现出“复调”叙事的特点,往往是多个故事同时展开,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但这些相对独立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却能够展现出客观世界的完整面貌。爱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复调”特征和其对叙事时间的把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短篇小说行文节奏。

如在《沙砾》中,叙事时间长达几十年,一直从主人公的幼年讲到了老年,但作者避免了线性化的单一叙事,而是采取截取生活横截面的方法,把人物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并行展现,同时在对每一个片段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整部小说仿佛一个多重变奏的音乐作品,节奏感很强,总是处在一种变化前进的状态中。

爱丽丝·门罗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毋庸置疑,其有着清晰明确的现实主义眼光,将叙述的重点全部放到了自己可见可感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角度。

在叙事艺术上,爱丽丝·门罗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叙事技巧巧妙融合在一起,利用时空转换和叙事“焦点”变换的叙事方法,将短篇小说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得短篇小说这一特殊文体重新回到了国际主流文坛的视野。

此外,门罗在短篇小说叙事艺术上的创新对于以讽刺、幽默当道的现代主义文风而言,无异于是一股清流,也为现实主义文学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当听完致爱丽丝我脑海中便会觉得……当凄惨的序曲苍白而无力的落幕,拆穿了那些耻辱的回忆。如果可以,我不想再回忆、将自己伤的体无完肤

  在莱恩河畔,贝多芬的悲伤在徜徉,诙谐音乐,遗留在波恩城的泪光。

  黯淡月光下,我的绝望在静静流淌,死亡的脚步渐渐近了。我卑微的乞求死神,将我和绝望的泪光一并带走

  黑白琴键上,谱写华丽的乐章,在破旧的琴房,弹唱贝多芬的忧伤,诙谐街上,探望绚烂欲望的橱窗。

  我的人生,谱写的只有绝望。我已用不出一分力气,只能用死寂的眼神,控诉世上疯狂的欲望。

  小木船,被遗忘,剩下黯淡的月光,无力哀叹,谁的情绪彷徨,结局被凌乱。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其一是带有莫扎特风格的明朗、欢乐情绪的音调,在F大调上呈现;其二则建立在低声部的6音持续音上,色彩暗淡,节奏强烈,表现了孩子气的烦恼情绪。但这两个插段都比较短小,通过一连串的快速音型很快又引回到开始时那个朴素的旋律,从而构成一个表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现美丽、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献给伊丽莎白·罗克尔。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53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