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秦观 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行香子》秦观 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第1张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思想感情:

此词以朴实、生动、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轻松的情致,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达的词的节奏和词人的情感之间和谐的统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倚东风、豪兴徜徉。」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

「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与路线。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里有红艳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

色彩鲜明,香味浓郁,只用清新明快的几个短语道出,偏写尽了无限春光。

下片移步换形,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远处是一带逶迤缭绕的围墙,墙内隐现出茅草覆顶的小屋,在小桥流水近旁,飘扬着乡村小酒店的青旗。

这几句不但动静相间,风光如画,而且那隐现的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于含蕴而引起游人的遐想,自具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这两句叙事,插在前后的写景中间,使文情稍作顿挫,别具一种萧散自得的意趣。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是步过东边的小山冈以后展现在眼前的另一派春光。和上片结尾写不同色彩的花儿不同,这三句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

词人用「啼」、「舞」、「忙」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三种虫鸟的特性,与上片结尾对映,进一步强化了生机无限的春光。

在唐、五代和北宋的词苑中,描绘农村田园风物的词并不多见。从这一意义上说,秦观的这首《行香子》,在词境的开拓方面,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堪与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相提并论。在秦观的作品中,格调如此轻松、欢快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扩展资料: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行香子·树绕村庄_

早期生活

秦观,江苏省高邮市人。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很聪明,博览群书,雄心勃勃。他游历了湖州、杭州、润州。

拜访苏轼

熙宁十年,苏轼从密州迁到徐州,秦观前去拜谒,并作诗一首:“不要家家独。

秦观

侯,我只希望我知道苏州。"。次年应苏轼要求写了一篇随笔《黄楼赋》,苏轼称赞他“宋代成就卓著,才华横溢”。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游历了五洲、吴江、湖州、惠济等地,结下了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刻苦学习,积极准备参加科考;然而,他的命运很糟糕,他在两次考试中被评为孙山。苏轼觉得委屈,写诗写信鼓励。元丰七年,苏轼路过江宁时,向王安石极力推荐秦观的才华,并在后来写道:“愿你借少齿,以增肥于世。”王安石也称赞秦观的诗“清新如鲍、谢”。在两位文学前辈的鼓励和许诺下,秦观决心再次进京赶考。

进入官场

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周教授。

元佑二年,苏轼被介绍为国子监博士,后调任省政府秘书兼国史馆编辑。

元佑五年,经范纯仁推荐,得以回京任行省大臣。

到了六年,"罗党"贾谊痛斥其"不检点",暂告一段落。接连不断的政治迫害,让秦观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政治变得望而却步,有了隐退之意。

元佑七年,苏轼从扬州被召回,做了明寺学士、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秦谦主编《国史馆》,与黄庭坚、晁、同时供职于国史馆。他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在北京任职的几年间,秦观不得不与师友并驾齐驱。

元佑九年,高太后驾崩,哲宗即位。“新党”的人陆续返朝,“旧党”的人甚至被赶下台,秦观的七年流放开始了。

旧党被降级了。

邵圣元年,哲宗上台后,“新党”上台,很多“旧党”被赶下台。新党人张盾、蔡京上台,苏轼、秦观一同被贬。秦在杭州被判刑,贬滁州,任酒税监,后迁郴州,管衡州,迁雷州。

老年生活

元末二年,秦观年纪很大了,住在雷州,他干了《挽词》。

元三年,哲宗驾崩,惠宗即位,面对太后。政局发生了变化,许多前部长被召回。秦观还命宣德郎返回衡州。到滕州,游光华阁。秦观渴了,想喝水。水来了,他笑着看了一眼,就死了。

2主要成就

左慈

秦观《秦画像》在婉约词的艺术表现上显示了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品善于描写幽静恬淡的自然风光,抒发移民的愤懑与无奈,营造出一种凄厉凄厉的“自我存在”。

代表作品有《踏莎行》他流放郴州期间写的: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流亡、前途无望、孤独和思乡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因为场景,深深表达了自己远离法庭,远离尘世的无奈和愤慨。秦观病逝后,苏轼特意将这两句诗写在扇子上,写道:“少行足矣,虽万人不能赎!”。意思是秦少游死了,万人也赎不了他的命。这句话其实是一句“如果是可救赎的

第三,在用词方法上,秦观的词含蓄优美,取象置词,追求意象的精致美,描绘自然景物,如闫飞、西部寒鸦、垂杨、芳草、夕阳、残月、员村、燕竹等。模仿建筑对象,如邮亭、孤堂、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温柔的笔触,对字里行间的字进行了精心的提炼和修饰,用精致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朦胧的意境。

正如赵尊岳在《国风秦风黄鸟》卷中对秦观词所用妙词的评价:“淮海是一个美丽的词,引人注目,如'东风中,朱门映柳,压小低',一面'镜',一个'低压',一个'小'字,已经带动了质的疏丽,人们可以看到它的雍容。”

查看秦身边的画像

秦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写的诗古而厚重,其人生经历感人至深。苏轼到扬州,亲自到秦观。恰好孙珏和王恭也在高邮,于是相约游览东岳庙,携酒纸,吟诗作赋,成了一段佳话。

秦生前所到之处,遗物众多。

如浙江杭州秦观、丽水秦观像、淮海师庙、华英亭;青田秦学士寺;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海棠亭、醉香亭、淮海会馆、淮海书院。秦墓在无锡惠山北,墓碑上写着“墓”。有秦家村、秦家大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献游览台。

宁元年,秦观21岁,因目睹百姓遭受水灾的惨状,而创作了《望海潮》和《填词丛话》。

诗歌

秦观的诗在北宋也很有名。明代胡应麟在《浮山堰赋》卷中说:“秦观当时重诗,如今被乐府世家提拔为曲帅,故世所知甚少。”从宋代刻本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左右49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为赋、诗、词,《诗薮杂编》卷,最多的是文,30卷。

秦的观诗情深、意境长、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上独树一帜。政论文、哲学论文、游记、随笔最好。他的政策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经据典,令人信服,很有感染力。

秦对一些具体环境情况的看法,即“淮海天下秀才秦朗,终其一生忧”。比如他回忆往事、搬走时产生的这种第三类诗歌,就使原本传统的“饮酒娱乐”和“照着节拍唱歌”的价值归属退居到了一个非常低劣甚至无关紧要的幕后位置。

另一方面,他在古典诗歌教学论中被指示承担诗歌的情感功能,从而成为自我主体心态的一种具体物化形式,以满足他叹息自己悲剧命运、宣泄人生烦恼的现实精神需求。

元好问把秦观的诗评价为“少女诗”,后人有许多误解。但秦观现存的四百多首诗,其中真正具有“少女诗”味道的作品只有四分之一。

提交给皇帝或宫廷的

总结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然而,长期以来,当人们谈论秦少游时,他们习惯于将他与婉约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很少提到他的诗歌,更少提到他的作品。当然,评判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只有一部作品,但其影响力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然而,如果我们要历史地、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如果只谈他的文字,而不谈他的诗文,尤其是他的策略,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不能评价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战略理论崇高,说理透彻,章法严谨,文笔犀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谋略论是古代特有的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治论文。是大臣们对你

结构严密,规则有序。

宁四年,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称“忘诗、忘赋、忘明经,试以德论士”。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秦少游在谋略理论的写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甚至把谋略理论的写作看得比诗歌和赋还要重。他曾说:“一篇好的散文写一首诗有什么用?这只是智慧和魅力的问题。如果是文字,不可能和日语一样。”正因为如此,秦少游非常注意他的战略的布局、结构和组成的变化,而不管它们的长度。

和别人做个比较,精神饱满。

先秦诸子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散文大多注重用“整句”排比,读来让人觉得有一种气势,很有震撼力。在阅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秦少游领悟到了如何在散文中运用排比。此外,他在少年时还写过《淮海集》《以上为韵文》《浮山堰赋》《黄楼赋》,尤其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而写的《汤泉赋》。他把赋中常见的排比运用到战略理论中,使文章更富有精神。

综上所述,秦观的谋略风格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辞古,备高”。

事实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秦少游战略的评价都很高。宋代吴增《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至于议论的话,今天我不大注意晁、张和我自己”苏东坡《和渊明归去来辞》:“秦观自少年起,向群臣学文学,文采斐然,评论起步。我真的很爱他的人民。”清代梁《黄楼赋》:“与东坡相比,不禁沧海桑田,但亦是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说:“你特别喜欢读三十篇

军事

“文人论兵,秦观堪比晚唐杜牧。”秦少游精通兵法。他早年写《能改斋漫录》,歌颂唐朝名将郭子仪“打马赶马”的壮举,不畏血刃,解回纥之围。在他的全盛时期,他写了一系列的战斗策略。秦观对兵法如此熟悉。这是因为秦观从0755年到79000年学了十三篇。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秦观生平经历,欢迎大家分享。

一、秦观(北宋文学家、儒客大家)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儒客大家。

秦观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哀婉动人为主要特色。作下了多首广为流传的名诗、名词,乃至于奠定了他坚实的文学地位。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

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40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二、 秦观一生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他后来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未仕期

秦观在未仕期间,大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为科举做准备。然而亦时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在这段期间秦观的主要出游地有二:一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秦观同孙莘老、参寥子游访漳南老人于历阳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往乌江拜谒项羽墓,极尽山水名胜。此次出游共赋得诗词三十余首,并作《汤泉赋》一篇,以记途踪。二为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与苏轼同游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同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中秋时,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相得甚欢。直至岁末年关家书催归,秦观始依依不舍的乘船北上。写下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来描述离别情意,透露出对此段漫游岁月美好的缱绻不舍。

“学而优则仕”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不例外,然而秦观的科举征途却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第一次参加科举应试,却是抱着满满的期望换来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杜门却扫,日以诗书自娱”,可见这一失败,对他而言,是精神上的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再次应试,却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的社会现实。因此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望获举荐。“功夫终不负有心人”,秦观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其同样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入仕期

朋党倾轧是北宋政治上的大难题,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乱源。秦观入仕之时,适逢北宋朋党斗争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登科以后,任定海主簿及蔡州教授。因其亲附苏轼,被视为“旧党”,从此党争的迫害便从未间断。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鲜于侁,共以“贤良方正”荐秦观于朝,无奈却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诬告。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引纯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元祐六年又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元祐七年(1092年),秦观授左宣德郎,又由秘书省正字,左迁国院编修官,参修《神宗实录》,甚得恩宠。数月之间,拔擢连连。此三年亦为秦观仕宦期间最顺遂的时候。宦达未久,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贬谪期

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人物,亦在所难免。秦观首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在处州任职之时,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佛寺僧人谈佛聊禅,并为僧人抄写经文。他的词作《千秋岁》在回忆当年盛会时,抒发了很深的感慨与愁情: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无奈小人诬陷,状告秦观私撰佛书,便又因此获罪。《宋史·文苑传》云:"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同封号除掉,是宋朝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贬黜南蛮时,秦观心情悲怅,早已绝了希冀,便作《踏莎行》词。虽将《千秋岁》的直抒换为比兴,没有“愁如海”之类的字眼,然而内心深处却依然郁结难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方至郴州又移至横州编管,元符元年(1098年),移迁雷州编管。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自赋挽词。此词道尽心中凄苦,叫人心生悲惋。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当年五月行至藤州,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张文潜曾作《祭秦少游文》云:“呜呼!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道尽了秦观坎坷一生,句句痛彻心扉。一代文人,命运竟是如此的坎坷曲折,最后竟死在荒蛮之地,令人无限感慨。

四、婚姻家庭

秦观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文章里交代的。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关于其妻就是点了一下名字而已,在秦观的诗文中提及不多。例如《临江仙》: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寻思模样早心忪。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遥怜南埭上孤篷。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再如《满庭芳·茶词》: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妆残。

末句以相如文君来比喻秦观夫妇,说明两人感情还是很深厚的,但徐文美大概不是秦观最钟爱的女子。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茹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说了秦观的一件风流事。秦观在绍兴的时候,由当地最高长官太守接待,住高级宾馆蓬莱阁。一日,在席上看中一个歌妓,于是赋《满庭芳》,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就是“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了。此词流传甚广,苏轼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明代的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则透露了秦观的另两次艳事。“秦少游在蔡州,与营妓楼婉字东玉者甚密”,他专为情人写了一首《水龙吟》,还费心地将楼东玉的名字写进去,“小楼连苑横空”、“玉佩丁东别后”就是谜面。而“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照人依旧”是说他们幽会情景的。秦观还有过一位叫陶心儿的情人,他曾赠一首《南歌子》给这位名妓,末句的“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就是为陶心儿的“心”字打的哑谜。

才情都用在妓女身上,是不是有点“浪费”?以至于黄庭坚都看不过去了,写了一首诗劝告他,其中有“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的句子,秦观看了很不高兴。

传统的诗词鉴赏,分析秦观时,总是定性为写“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但这并不适合解读秦观的所有爱情词。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说,就并没有牵连到什么仕途失意的身世之感。相反,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

五、词作影响

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例如《望海潮》。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熙宁元年(1068),秦观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

在词体演进的过程中,秦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秦观、柳永填制慢词,受到老师苏轼的讥嘲,他在柳永以赋法入词的基础上,更多精研和锤炼,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秦观词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这种努力发展到周邦彦那里,则更加注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组接的密丽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慢词创作体制更加完备,手法更加繁复,也越发带上了浓重的文人化、技艺化的色彩。这也引导着宋词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转化,如此技艺的进步也消解了词体内在的生机活力。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彦那般凝涩晦昧、难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佳境,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普遍喜爱,取得了词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东坡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下层,在官场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六、诗作影响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观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

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七、秦观代表作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词作婉转清丽,深得世人追捧。根据史料记载,秦观共著有一百多首词,其中最为著名的词作是《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等。脍炙人口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于秦观所作《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全词的内容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已成为文人笔下爱情的象征,在这首词中,秦观既吟唱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歌,又高歌出词人对爱情坚贞的精神。这首词将悲调和喜调融为一体,展现了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上阕中,词人借牛郎和织女的典故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下阕中,词人用简练的语言告诉世人,只要俩人真心相爱,就能克服千难万阻。这首词的后两句也成为恋人们常用的爱情誓言,表达出对对方忠贞的爱情态度。后来,秦观遭到莫名地贬谪之后,他的词作大多以抒发苦闷心情为主,呐喊出对现实的`不满。感情基调沉闷而压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观遭遇贬谪后的代表作。言词之间充满了悲凉、伤感之意,抒发了诗人对政治的强烈不满。

八、策论影响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当然,评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改革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

综上所述,秦观的策论风格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九、军事影响

“文人论兵,秦观堪与晚唐杜牧相媲美。”,秦少游深谙兵法,早年即写有《郭子仪单骑见虏赋》,赞扬唐代名将郭子仪“匹马雄驱”,兵不血刃以解回纥之围的壮举,壮年时期写了一系列用兵的策论。秦观对兵法如此熟悉,这是因为秦观研读了《孙子》十三篇。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惯例,在前政权中因为新旧党争而被降职的官员,都收到了官职变动的调令。在这个时候,他们正在雷州,和秦观,被贬,一个被当地官员严格约束的伟大词人,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在3354年回到宣德郎,回到横州,这样的升迁令对53岁多病的秦观,来说毫无意义。

作为其黯淡政治生涯中少有的亮色,秦观仍拖着身患绝症的身体踏上归途。不幸的是,历史没有给秦观另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机会。相反,这给了他的诗一个体面的结尾:当他到达藤州,时,秦观走遍了华亭,并向路人要水喝,因为他渴了。当路人把水端到他面前时,这位几乎被贬谪了一辈子的大诗人望着那碗清水,含笑而逝,结束了他极度失意的一生。

秦观的第一任妻子是徐文美,而不是传说中的苏妹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一篇文章中的叙述。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名叫徐的富商,因为他有些钱,他捐了一本大师书,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和徐温柔。在文章《徐君主簿行状》的结尾,秦观说:儿子应该学习,女人必须嫁给一个学者。

梅文的妻子就像他的野心。传统的诗歌鉴赏,在分析秦观,的时候,总是定性为写“一个艺妓的风流韵事,但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但这并不适合阅读所有的秦观情话。就拿他的经典名句“两情若长久,总在暮年”来说吧,这和仕途失意的人生经历感受不无关系。

相反,如果我们看看他释放的情感经历,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一个痴情女人的借口,或者是摆脱旧情的美丽借口。提到秦观,我们对他的人物的描述似乎永远停留在意气风发的年轻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1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