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第1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儿童的情感比较外露,也容易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这把钥匙有效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效果。一、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动人小学语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百科全书,又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又要使学生看到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并且使学生学生体验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1、挖掘教材中培养情感的因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质兼美,其中蕴藏着很多培养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掌握教法,去发现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发挥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从内容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不同的内容蕴涵着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颂扬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功绩的文章,能够体现伟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现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品质;那些讴歌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文章;能够体现出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那些赞美大自然奇观异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于这一切,教师都应该认真地发现和挖掘,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其二,从语言形式上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形式多样,有记叙文、散文、童话、寓言、诗歌等。有的文章结构上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有的在语言方面遣词造句精辟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浓重的笔调,描绘出了烟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向……溅起……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等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句,进行丰富的想象,不仅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对文中插图挖掘。插图一般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生动描绘。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如人物、清洁、场面,同样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学生。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充分体会人民子弟兵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情感养料,但他不会自然地为学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艰苦细致地工作、点拨,帮助学生主动吮吸教材中的情感养料。其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吮吸情感养料。对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认识它,感受到它,进而吮吸其中的情感养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一道与学生反复读书思考,仔细比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语句及至抒情怀的段落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如《白鹭》一文,让学生抓住“精巧”和“韵味无穷”两个词来理解白鹭是一首诗,激发学生爱鸟、护鸟之情。其二,在品评作品中吮吸养料。有些课文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其欣赏品评,倾吐自己对其任务、事件、场景的认识和看法,对其语言形式的理解和体会,进而沟通自己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内容时结合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学生的感受更深,产生出多种情感:有敬佩、同情、赞叹、以阿炳为榜样学习……有的课文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其中某些哲理的争辩,议论,提高学生鉴别真、善、美、丑、恶的能力。二、创造阅读情境,以情感人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浓郁的抒情散文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创造了一种气氛:周总理的遗像佩上黑纱,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教室里气氛庄严肃穆,老师在哀乐声中用深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生平事迹。这一切把那种对周总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老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小学生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三、营造和谐气氛,以情育人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结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并能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习潜力。反之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信心缺乏,动辄遭到教师指责,又怎能发挥学习主动性,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呢?因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将自己的心境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于情感,表情亲切自然;更要善于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敏锐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以宽容期盼之情的对待学生。1、创设情境,情感自然渗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体鲜明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直观形象营造情境利用录音、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设施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生动的画面,撼动心灵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在这种刻意营造的情境中,学生的各种感觉活跃起来,情感上更容易与作者达到“契合”。(2)活跃想象,情感不断深入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入境,无论图画、音乐或其它教具的运用,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他们能直接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然而,学生毕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如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挖掘出其独有的情感体验,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撞击、相融合,这种情感必然更浓厚,使学生感受更深刻,道德情感摧发的道德认识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于学生心中。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画》一课,描写了王冕画荷花及雨后荷花的美丽,文中所蕴涵的情感通过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创设出美丽的情境必然会打动学生的心。此时,让学生闭目遐想,随着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对雨后荷花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表象,然后再依据生活经历联想、想象。学生们纷纷发言。他们仿佛看到了雨后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满湖通红,碧绿的荷叶上,清水滴滴,衬托着朵朵美丽的荷花。活跃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在充分体悟作者情感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也充实进去,以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独特的认识。2、角色扮演,再现情境叙事记人的课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表露出来。儿童表现欲强烈,乐于扮演角色。教学中,不必直接告诉学生善恶、对错,只让他们依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会动情,“动情”才会晓理,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动同真人、真事相比较,通过情感迁移,对自己周围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断能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语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的、健康的)去感染学生,诱发和激励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导火线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文章风格和具体内容,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动画、影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以教师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呢

第一,在备课时投入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熟习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被作品感染,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作品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为激发学生情感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情感教师的情感要通过语言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必须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常常表现为势在必行,声到势到,如高屋建瓴一挥而就,使二者浑然一体,互为表里,形成洒脱奔放的语言气势,收到心领神会的语言效果

(一)群文阅读对学生的意义

1练习默读、浏览、跳读、速读、略读等无声视读。

群文阅读 ,就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阅读可以只依赖眼睛,而无须依赖声音;让他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毕竟精读少,默读、浏览反而最常用、最有用;让他们练习并实践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

2提升阅读速度

到了三年级,一定要强调阅读速度,不允许孩子指着文字慢慢地逐字逐字读。甚至直接教给她们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3 适应真实的阅读材料

现实中,我们每天都要阅读那些内容跳跃,穿插倒叙、插叙,结构呈网络状的文章,每天面对的非连续性阅读,碎片化知识越来越多,而群文阅读,就是要强调对真实的阅读材料的模拟,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真实、多元的文本,练习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让他们学习整合散乱无序的信息,把信息提升为知识,有效地比较,能不为流行的群体性情绪所左右 ,能做出自我分析与决断。

4练习单篇阅读很难习得的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一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和筛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合、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有一些是群文阅读中比较突出或特有的。

求同。找出文本的共同点。

比异。找出文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事实的差异,也可能是情感、观点的差异,或者是表达方式的差异。

整合。文本所叙述的事实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呈现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 ,需要读者“拼装”。读不同的文章,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主人公形象。在整合中常常会发现某些疑问,这可以促使读者进一步查找资料,主动拓展阅读。

判断。现代社会,读者不能简单盲从,不能唯书唯上,而要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做出自己的判断。

5感受、学习接近文学的表达

平时课上教的表达,无非是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句式变换、修改病句、一个字好在哪里、概括段落大意……这些都是语言、语法层面的。但是除了这些表达之外,还有接近文学的表达:

文学里的幽默与讽刺、人物态度和想法的改变对情节发展的影响、文化习俗对故事情节的影响、故事里的主角与配角、故事的高潮、日记和信在文学中的运用、事物的象征意义等。

群文阅读,就是要更集中、更结构化地呈现一种表达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发现文学的奥秘,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写作的技巧。

6练习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明显的异同点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我们也发现“强烈的认知冲突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我们还发现“独特的排列可以启动思考,引发探究”。

(二)群文阅读对老师的意义

1逼着自己去阅读

读完一本书,经常追问自己“我读懂什么了”。上上“豆瓣”这样的网站,看看同样读这本书,别人读懂了什么。提升阅读能力,读起来,读起来。

2强势改变课堂结构

群文阅读必须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1)从题目中寻找。(根据文题立意)

在作文前,我们常常会遇到作文题目。有些作文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同学们通过认真审题,抓住“题眼”,就能把握住文题所规定的中心。比如,《我爱家乡的杏树林》、《我从来没有这样悔恨过》,前者规定了“爱”,后者规定了“悔恨”,这就明确标明了作文的中心思想,不需作者去“另辟蹊径”。如,《一个关心集体的人》和《记一件文明礼貌的事》这两个题目中的“关心集体”和“文明礼貌”就对文章的中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审题时,只要抓住它们认真理解其含义,并紧紧围绕它们选材,组材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情况,题目没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内容范围。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范围,想想作文可以写什么内容,再由这个内容分析一下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比如,《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题目没有规定中心思想,但是,我们根据题目要求的范围,可以知道,文章可以写人们是怎样深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探索它的秘密的。从而分析它,这个内容可以表达作者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表达的这种思想感情,正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材料中归纳。(根据材料立意) 有很多作文的题目,往往并没有对文章的中心作出明确的规定,只是对文章内容规定了一个范围。对这样的题目,就不能直接确定中心,而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先选材料,然后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弄清它所能表现的思想意义,最后再确定文章的中心。我们头脑中积累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当我们选择了一些作文材料,而苦于没有中心思想的时候,就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归纳中心思想。

例如,《我羡慕的一位同学》和《我的小伙伴》,第一个题目没有直接规定中心,但对中心有所暗示,从“羡慕”二字可以看出,文章应写出我对这个人的羡慕,这就要求首先想一想谁让你羡慕,然后再想一想他(她)什么地方值得你“羡慕”,是刻苦好学的精神,还是拾金不昧的品质?这里的为什么值得你“羡慕”,就是作文的中心思想。第二个题目连暗示也没有,这就要求你根据题意,想一想你的小伙伴中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他(她)有什么突出的事迹,这些事迹说明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你就可以弄清文章的中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