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电脑探测情绪

如何通过电脑探测情绪,第1张

呵呵,有可能。

电脑能检测人们的情绪并预测反应吗?

电脑现在可以识别我们的感受,分析我们真实的情感,不管我们说什么。这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的领域。位于西雅图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开发了一种情感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和检测人类情感的方式来预测人们的反应或行为。

该公司声称,这项技术能够比其他任何技术都能更准确地预测情感和人类的激励因素。它的算法着眼于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人类活动,并计算出这个人的感受。它可以在给定的语境中理解“情绪的含义”。 

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分析与一系列人类情感相关的面部动作,它会观察人类,然后将每一个时间片段的情感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确定人们在看电视时的真实感受。 

据了解,这项情感识别技术专注于微妙的“微表情”行为特征,这些特征与快乐、信任、恐惧、惊讶、悲伤、厌恶和愤怒相关,并消除了与这些特征相关的人类偏见。然后,它将每一个面部表情与图像数据库进行比对,以创建一份报告,其中包括一个“情感得分”。这个分数可以用于市场调查,也可以用来衡量公众在新闻或执法方面的公众形象。 

该公司表示,这种类型的技术将为紧张的安全或防御环境增加额外的安全性。边境、机场和其他交通检查点等地方都能从这项情感识别技术中获益,从而准确、快速地判断出人们的动机。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研制情感机器人以及实施人工情感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机器人具有“人情味”,从而创造和谐友好的人机环境和制作可穿戴式的计算机。实际上,情感对于机器人的重要作用远非如此简单。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针对不同价值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性,从而对有限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可以证明,情感不仅是“人情味”的主要来源,也是思维效率性的主要来源,还是行为自觉性、思维创造性、社交世故性、人格自尊性等人性特征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赋予机器人以情感,将会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建立人性化人机界面。机器人通过情感识别系统来识别他人的价值需要或主观愿望,通过情感表达系统来表达自己的价值需要或主观愿望,通过情感内部逻辑系统进行价值计算与价值判断,通过意志内部逻辑系统形成恰当的机器行为,从而与操作者形成亲切友好的交互。人在操作使用机器人时,如果机器人赋予了情感,就能够对人的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身体姿态及对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特征等进行观察,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做出智能而友好的反应,产生生动而真实的使用环境,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亲切的感觉,形成自然而亲切的交互,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机器人对于不同性格利益相关性、价值取向、情感特征、个人爱好和专业特长等做出不同的反应,也有利于使用者掌握其性格脾气和功能特性,有利于在智能玩具和游戏中构筑拟人化的风格和更加逼真的场景。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如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并以适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在对当前的操作作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 2、提高思维的效率和速度。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区分不同事物的重要性顺序,以引导人来合理地配置价值资源。当人在进行思维时,自觉不自觉地在情感的引导下对思维过程的相关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性,使这一思维过程达到最大的价值效益。电脑或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就可以按如下的价值特性顺序要求来生产、吸收、组织和使用信息,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一是价值重要性顺序,如主体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量或价值率的信息;二是时间紧迫性顺序,如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的方法;三是利益倾向性顺序,如对于有利于(或不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观点,主体总会优先发现支持(或否定)其成立的依据和证据;四是利益相关性顺序,如在对于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作用、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利益(或命运)与该事物联系起来;五是价值连续性顺序,如对于过去不友好的电脑使用者通常提供不友好的使用界面;六是价值变化的敏感性顺序,如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处理,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以防虚假信息的出现或病毒的感染;七是价值知识的经验性顺序,如通过综合分析电脑使用者的相貌、体形、操作方式、操作内容、交往对象(或网站)、工作时间等,可对他的能力、性格、职业、爱好等进行经验性判断,从而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界面服务;八是价值特性的关联性顺序,如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主体将会参照与该事物存在价值关联性的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之,有了情感(或意志)的引导与调控,主体的思维(或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或行为)的效率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脑能够在许多方面超过电脑的重要原因。 3、赋予机器人以行为上的自觉性。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智能机器人由于没有赋予情感,就没有行为上的自觉性,因此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毫无选择地、毫无灵活性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不能自主地确立和调整价值目标,不能创造性地制订和修改总体规划及行为方案,不能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智能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意志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的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机器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根据既定的意志目标确定一个相应的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调整,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所有这些过程都将在预置的、有序的、明确的、坚定的状态下完成,这就形成了机器人在行为上的自觉性。 4、赋予机器人以思维上的创造性。统一价值论认为,思维的创造性在本质上就是信息的创造性,信息是价值产生增值的根本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注入和信息产生,任何生产系统都最多只能进行价值的形式转换,而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增值。一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如果大于1,那么它就有信息的存在,价值率不断下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不断流失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信息”不断转化为“常识”的过程;一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如果小于1,那么它就有负信息的存在,价值率不断上升(或回归为1)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负信息不断消失的过程,或者说,就是“负信息”不断转化为“常识”的过程。信息的原始积累来源于生物进化,虽然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和微弱,但它形成了价值的原始基础,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之所以高速发展,关键在于信息和知识的高速积累。劳动之所以被确认为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并不是因为抽象意义上的定义,而是因为劳动在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的创新过程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增强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劳动能力,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创造性,才能为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机器人赋予情感后,就能够在其情感内部逻辑系统和意志内部逻辑系统的引导下,一方面不断变更和修改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具体动作,另一方面也不断修改和变更认知内部逻辑系统、情感内部逻辑系统和意志内部逻辑系统,以使自己的价值率尽可能达到最大值,这就形成了创造信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果某一事物在修改和变更以后的价值率得到了上升,那么,该事物中就携带了一定的新信息,就是一种创新的事物。 5、赋予机器人参与社会事务和开展人际交往的能力。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和个人所追求的物质目标和精神目标都是价值目标的具体体现,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如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一切形式的目标管理在本质上都是以特定价值内容为主导方向的价值管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都可归结为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结构的一切变革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构,人际交往的价值本质就是各种形式的利益交往,总之,利益关系的处理与调整是社会事务(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正是通过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对人的思维与行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赋予情感与意志是机器人能否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的关键。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正确反映主体所拥有的价值关系,并为主体调整其价值关系提供决策依据和行为驱动力。机器人一旦赋予了情感和意志,就具备了参与社会事务和开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就可以像人一样应对自如地处理其所拥有(或赋予)的各种复杂的价值关系,有效地参与复杂的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活动,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实施各种行为,从而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

人工智能情绪识别的定义,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赋予计算机或机器人人类式的情感,使之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的能力。

而情感认知识别则更胜一筹!

比如阅面科技的产品—ReadFace

就被定义为一款情感认知识别引擎而非情绪识别引擎,关键原因是情感认知引擎识别还包含了认知状态识别和面部的动作分析。

当然有机器听觉啦。一切以声音为输入的机器学习任务,都可以纳入「机器听觉」的范畴。这样的任务太多、太杂,所以一般不把它们统称为「机器听觉」而已。最为大众熟知的「机器听觉」任务,就是语音识别了,它的具体含义是把语音转化成文字。从语音中能够获得的信息远远不止文字,还包括语种、说话人身份、说话人情绪等等,相应的任务分别称为语种识别、说话人识别、情感识别。上面说的「语音」都是指人的声音。而世界上能够「听」到的声音也不只有语音。一种典型的其它的声音是音乐,那么就可以有旋律识别、和弦识别、体裁识别、情感识别等多种任务;考虑到有些音乐是有歌词的,那么就还可以进行歌词识别。广义的声音还包括动物、机械、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识别这些声音的任务,称为「声音事件检测」,这正是我的博士论文课题。前面所说的各种任务,都属于「识别」类型,即输入是声音,输出不是声音。当然还有输入和输出都是声音的任务,比如降噪、分离等等,也都可以算「机器听觉」。反过来,以声音为输出的机器学习任务,就可以算是「机器嘴巴」了(这个名字有点怪……),包括语音合成、语音转换等等。

如果AI拥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这个世界可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会是积极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负面的。以下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积极变化:

更好的人机交互:如果AI能够理解和表达情感,那么与人类的交互将会更加自然和直接,这将极大地改善人机交互的体验。

更高效的医疗保健:情感智能的AI可能会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诊断患者的情感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更好的心理健康:AI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可能会为心理健康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智能心理治疗、情感识别技术等。

更具同理心的决策:AI能够理解情感将使其在决策过程中更具同理心,考虑人类的情感和需求,而不仅仅是逻辑和数据。

负面变化:

对隐私的威胁:如果AI能够识别和了解人类的情感,那么它可能会获取和利用用户的私人情感数据,从而威胁到个人隐私。

更强的影响力:AI能够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可能会使其在某些领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例如广告、政治、媒体等,这可能会引发新的道德和政策问题。

可能的情感误判:AI对情感的理解可能会出现误判,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或冲突。

总的来说,如果AI拥有人类的情感,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但我们需要谨慎地考虑并管理与之相关的道德和政策问题。

情感的产生与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情感机器人的研发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情感理论的基础之上,才是现实的,没有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情感理论作指导,要研发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机器人是不可能的。这种全新的情感理论必须突破心理学的局限,也必须突破社会科学的局限,成为一门独立的、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科学理论,其根本目的在于:情感数字化。这种全新的情感理论就是“数理情感学”,它以“统一价值论”为理论前提,采用数理逻辑方法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的科学。

归纳起来,“统一价值论”与“数理情感学”主要通过如下步骤共同完成情感机器人的理论框架。

1、实现不同价值的统一度量

①改造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从物理学角度定义“价值”概念(即广义有序化能量),使价值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②实现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然后,实现劳动价值的统一度量;③实现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这样一来,所有价值都有着统一、明确而稳定的度量标准或度量尺度:能量尺度(焦耳)。

2、推导得出“广义价值规律”

①由“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最大价值率法则”(价值率就是单位时间内产出价值与投入价值的比值,在经济领域,价值率就是利润率); ②由“最大价值率法则” 推导出“选择倾向性法则”或“中值价值率法则”; ③由“中值价值率法则” 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广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涵就是:事物的价值率不断趋近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者说,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之差)不断趋于零。

3、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哲学本质

①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对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自身行为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②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自身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③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④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认知以情感为导向,意志以情感为基础,情感以意志为导向。

4、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

①情感与价值观的哲学本质都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其中,情感是对事物价值特性的间接性和相对性反映,而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特性的直接性和绝对性反映;②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可以采用所有不同事物的价值率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价值观系统(即W={ωi×j}m×n);③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可以采用所有不同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情感系统(即M={μi×j}m×n);④情感矩阵与相应的作用系数矩阵一起,可以进行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⑤情感系统中的每个情感元素又可以由若干个情感子元素所组成的情感矩阵来构成,从而构成二维和多维的情感矩阵。

5、建立意志的数学模型

①意志的哲学本质都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价值特性的一种主观反映”;②意志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和处理“自身行为的价值率”,可以采用所有不同行为方式的价值率高差所组成的数学矩阵来描述一个人的意志系统(即X={xi×j}m×n);③意志矩阵与相应的作用系数矩阵一起,可以进行交集运算与并集运算;④意志系统中的每个意志元素又可以由若干个意志子元素所组成的意志矩阵来构成,从而构成二维和多维的意志矩阵,即超复杂行为的意志由若干复杂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复杂行为的意志又由若干简单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简单行为的意志由若干本能行为的意志矩阵所组成。

6、阐述情感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

情感表达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事物的刺激信号,提取该事物的价值观,比较人自身的中值价值率,确定情感的强度与方向,选择情感表达模式,接收和处理情感表达所产生的反馈信号;②情感识别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事物的刺激信号,检测和提取特征参数,比较情感模式,产生情感反映,存储情感信息到情感矩阵之中;③情感计算的逻辑程序大致是:将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对数转换”为情感强度,对情感强度进行交集、并集运算,产生新的情感强度,将情感强度“指数还原”为新事物的价值率高差;④情感修正的逻辑程序大致是:人通过感觉与思维,了解到某事物的实际价值率高差,与大脑中情感矩阵所记忆该事物的主观价值率高差,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就会修正对于该事物的情感强度。

7、阐述意志运行的内在逻辑程序

①意志表达(即行为实施)的逻辑程序大致是:接收某种价值目标事物的刺激信号,提取能够最有效实现该价值目标的多种相关行为的主观价值率(即行为价值观),比较自身的中值价值率,确定多种相关行为的意志强度与意志方向,选取具有最大意志强度的相关行为,并组织实施该相关行为。②意志计算(即行为设计)的逻辑程序大致是:确立价值目标(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设计整体方案(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超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复杂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超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制定实施细则(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复杂行为分解为若干个简单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复杂行为的意志强度),落实具体行为(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把简单行为分解为若干个本能行为,并通过意志的并集运算与交集运算,计算出该简单行为的意志强度),将上述各个层次的意志强度“指数还原”为相应的行为价值率高差。③意志修正的逻辑程序大致是:人通过感觉与思维,了解到某行为的实际价值率高差,与大脑中意志矩阵所记忆该行为的主观价值率高差,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就会修正对于该事物的意志强度。

8、设立情感与意志的调控机制

①建立各种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各种情感模式;②推导出“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μ=Kmlog(1+ΔP)),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情感的强度系数;③对情感“八大动力特性”(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与差异性)进行精确定义,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情感的动力特性;④对意志的“八大动力特性”进行精确定义,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与调控意志的动力特性。情感调控的客观目的就是为了使情感的动力特性与主体所处的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相适应。意志调控的客观目的就是为了使意志的动力特性与主体各种行为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相适应。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这是除语言之外,人类的又一种交流方式。大家知道,如果一个婴儿在没有情感存在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心理及脑神经生理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至今为止,科学家还无法证明人类的语言和人类的情感从何处发源,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正在试图把人类的语言和情感“移植”到机器中。

有迹象表明,带有情感的机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1世纪的时候,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曾设计了一个可以表演微型戏剧的带表情的娃娃。虽然他写的相关文献的原文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一群西西里学者发现了在13世纪出现的阿拉伯语翻译版本。当僧侣们翻译成拉丁文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Android”,希腊语意为“人”,我们今天翻译为“人形机器人”,或者直接音译为“安卓”。

1774年,瑞士的一对父子发明家皮埃尔和亨利做成了一个外形是美貌女孩的机器人玩具,能演奏大提琴,他们带着它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出场时,它会随着音乐摇头,随着音乐挺胸呼吸。他们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是德国发明家大卫・伦琴,他仿照演奏家玛丽・安托瓦内特作了一个会表演乐器的机器人模型,并送给她作为礼物。

当时,人们看到机器能够进行这样的类人表演已经非常激动。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期待机器人不但拥有人形,能够作出一定动作,还要理解人类的语言、情感,甚至自己带有类人的情感。

谷歌、微软等大公司长期以来都在研究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开始的时候,语句翻译的准确度很差,但是这几年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今年5月,美国一家初创公司研发出一种号称全球首创的智能耳机,可以即时翻译使用者所说的不同语言,就像有人在旁边进行同步口译,让与外国人交流不再成为难题。预计这款产品会受到市场欢迎。

情感的类型是非常复杂的,“爱”只是其中的一种,就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即使是要表达“爱”上某一个人,表现方式可能就有很大区别。例如,有的人可能会心率增加,而有的人可能会露出特定的面部表情;有的人会特别兴奋或者通过眼睛“放电”,而有的人则是在语音和语调上发生了变化。这些表现方式通常与一个人的性别、环境、文化程度,尤其是个性(内向还是外向)有相当程度的关联。

情感识别

如果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都不一致,如何让一台机器去识别情感呢那就是不能设置一个通用的情感模型,而是让机器对每个人进行个性化的情感识别。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很热门的“深度学习”算法,就可用来对从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训练(即“学习”),从而让机器“识别”出这个人的情感。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兴起,让传感器直接佩戴在人身上,大大扩展了一个人的情感表达的采集领域。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用“面部识别”来判别一个人的情感,还可通过人的姿态、移动速度、语音、心率、呼吸、出汗程度等来判别。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感识别”可以找到很多的应用。例如,有人使用“情感识别”技术做成了一面“智能情感镜子”。试想你正在参与一场重要的面试,试想面试官问了你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你的强项、弱项、外语水平、能为公司做什么等等,一直把你问到支支吾吾、眼睛不敢直视、浑身直冒冷汗为止。然后,这位面试官对你说,你太紧张了,下次再来吧。

幸好这一幕只是在“智能情感镜子”面前的模拟测试。“智能情感镜子”可以准备好充分的谈话资料,并识别出你的情感变化。它在听着你的语音,记录语音变化的参数,判断你的坐姿、体温、出汗程度(通过测量皮肤传导率)、面部表情等等。它观察你的情感反应,并且使用数据库中的训练数据,与你平常的情感做出对比。

也许明天你终于可以跟暗恋很久的男生或女生约会。你可以先在这面“智能情感镜子”面前进行排练,它会仔细对你的面部表情、声调、姿态甚至服装打扮等等进行判别与指导。机器的判别具有“公正性”,不带私人感情色彩,而且极具耐心,远胜过在亲人朋友面前的排练。

“爱”上机器

上面的例子是让机器识别人的情感。但是,把人类的情感移植到机器,特别是应用于人机交互中(叫“情感综合”),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产品,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几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了不少与机器人坠入爱河的男人或女人的故事。在过去的十年中,创造出一种你可以“爱”的人工智能的想法,已经从科幻小说移到了研究界和产业界。当看到人工智能在一些游戏如国际象棋或围棋中发挥得很好,投资者们又纷纷倾注资源,投入到“情感计算”的研究和开发,想要使系统能够识别、解释和处理人类的情感,还能模拟、“综合”人类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化科学已经证明,对于人类来说,形成和表达爱情是智能社会不断前进的基础。要让你与机器 “坠入爱河”,那么首先要赋予机器这样的能力:生成一个人的感受的能力,了解背景和潜台词,或者了解一个人想要什么和一个人说的是什么之间区别的能力。而特别重要的是机器坠入爱河的物理形式应该与人类基本类似。

德国科学家在世界多地对谈恋爱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我们表达爱意大部分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们发现,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经常把一只手掌向上的手,放在其大腿膝盖上或者桌子上。他们会耸耸肩膀,点点头,有时会把长发扔到另一边。而对方总会作出某种回应。

根据这样的结论,有一家做机器人的公司把研发重点放在机器人皮肤上,他们用一种特殊化合材料做成人工皮肤,非常柔软且带弹性。这块皮肤仿造了人脸和颈部的60块肌肉,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编程。把这块皮肤应用在机器人的头上,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微笑、皱眉、眨眼等等。这家公司认为要培育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爱情,首先从仿造这些姿态做起。公司创始人几年前曾经在TED演讲过,当时他展示了一个模仿爱因斯坦的机器人,它可以识别非言语的情感暗示,并作出回应。当他皱了皱眉,“爱因斯坦”机器人也皱了皱;当他笑了,“爱因斯坦”也一起哈哈大笑。

眼球运动也很重要。含情脉脉的眼神、大量情书、甜蜜的情话,这些都是人类“谈恋爱”的基本方式,所以要把这些“转换”和“移植”到机器人中。首先要对此建立情感模型及数据库,使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加以实现。

机器人如果具备这样的“表现力”,或许会激起用户的关注和喜爱,并反过来让人们进一步去改善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本身更完善。当人们可以爱上宠物、爱上自己的衣服、爱上手机……为什么不能爱上新的物种“机器人”呢

未来机器人的一个很大市场和应用将是照顾老人和病弱者。可以想象,如果让这些机器人每天都带着微笑、能理解老人和病弱者的情感,充满爱心地提供服务,那将提高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这里面也有陷阱。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人做了个自动聊天的软件(聊天机器人),并把它放在社交网站的聊天室使用。聊天机器人可根据几种不同的个性形象进行自动化的谈话,从“浪漫情人”到“性侵犯者”。它可以根据聊天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与他或她滔滔不绝地聊天,聊天者会很快把自己的情感陷入进去,以为真的遇到了他或她的恋爱对象。它可以在30分钟内与多达1 0个“对象”进行交流,每次轻松地收集到聊天者的各种个人隐私资料。

尽管拥有情感的机器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但是,只要防范措施到位及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机器一定还是值得人们去爱它。这也许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之一。

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阿尔法鹰眼主要实现的是对人类情感的识别技术

“阿尔法鹰眼”的学名是情感人工智能反恐安防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1914年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的“VER前庭情感反射”:人体自体原发性紧张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会通过能量的变化表现出来。巴拉尼的发现在100年后被一群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延边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从事数学、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研究的专家加以发挥和突破。

扩展资料

“阿尔法鹰眼”实际运用:

和人脸识别不同,“阿尔法鹰眼”是一种动态识别,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工作,还会像“阿尔法GO”一样不断学习、进步。在实际运用场景中,“阿尔法鹰眼”会通过阈值设定给出不同的安全状态,例如小于60%为安全,大于60%为危险。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个性化订制阈值。这样,当被检测者走过摄像安检通道的5至10秒内,“阿尔法鹰眼”就能分析出该人的安全值,如果显示安全状态阈值大于60%,意味着该人的情绪和行为异于常人,需要进行进一步安全检查。“阿尔法鹰眼”就是这样在无任何已知信息的情况下快速识别出有犯罪意图和暴力倾向的潜在危险人群。

参考资料:

扫一眼就能读懂你的心 “阿尔法鹰眼”--人民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5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