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第1张

 1、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味用词,关注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据此背诵有关段落。

 4、尝试学习运用本文过渡自然、用词精妙、排比丰富等写法,将景物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前置性作业: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七彩词语:威风凛凛慈眉善目惟妙惟肖精妙绝伦举世闻名

 漫天遨游啧啧赞叹宏伟瑰丽断崖绝壁无能

 3、理清文章脉络,试着给文章列提纲。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读通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莫高窟(齐读课题),(看录像)同学们,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了解莫高窟。

 2、首先,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3、攻下词语关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这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文章中有三句关键的句子告诉了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三句话画出来。

 动画:找找画画

 6、找到了吗?谁来能把这三句话响亮地读一遍:(课件出示三句话)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动画:读一读

 7、找到关键句,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板书)

 第二板块:了解彩塑:

 1、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请你们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出示)谁来告诉大家第一位是谁?为什么这样猜呢?

 动画:看一看,猜一猜

 4、是啊,你的理由多么充分,这尊彩塑眼睛微闭,嘴角带笑,慈祥可亲,一看就是一位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尊彩塑呢,又是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吧!你很会观察,你看他身披铠甲,手握武器,怒目圆睁,看上去多威风啊,一定是一位天王了。再看这尊彩塑,为什么呢?你真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小朋友,是阿!你看他他肌肉发达,块块隆起,浑身上下充满力量,毫无疑问,他就是力士了。

 4、好,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尊彩塑的,找到以后,把它读一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动画:读读,体会特点

 5、(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注意要把他们的特点读得形象一些。

 6、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我们一起来读。

 7、课文还介绍了哪尊彩塑?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请大家先读读课文的介绍。(出示句子)

 动画:读读说说

 这尊卧佛真像课文所说得那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出示)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再看看,从哪儿看出神态安详呢?对啊,你们看,他眼睛微微地闭着,嘴角往上翘起,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8、同学们,我们走进了莫高窟,欣赏到了彩塑,他们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还有的神态安详。的确像课文中所说的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板书)

 9、莫高窟像这样的彩塑有多少个?有两千多个!这两千多尊彩塑都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惟妙惟肖,精妙绝伦!(板书)

 10、同学们,我们为有这样宝贵的遗产而感到自豪,想不想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动画: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欣赏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

 2、教师诵读课文。

 3、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读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

 动画:边读边思考

 4、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PPT),大家响亮地把它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句话中有一个数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壁画非常之大)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我们这个教室四壁全都画上壁画,你算一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老师告诉你,有三百七十多个教室那么大,真宏伟啊!

 5、壁画那么大,画了哪些内容呢?谁来告诉大家?(生读内容的那段话)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番这内容丰富多彩的壁画。(从刚才大家专注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他们,那么让我们把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一起来赞一赞它们吧!)

 6、大家知道这些壁画中哪些画儿最美,人们最喜欢呢?(飞天)你从哪个词判断出飞天最美?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阿,我们以后读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飞天到底美在哪里?让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出示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默读,可以轻读,也可以大声读,请你找出你喜欢的飞天,在书上画一画,在文字旁边写一写,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读)

 动画:读读说说

 6、你最喜欢哪一种飞天呢?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大家选择一句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说一说。

 7、谁先说?你真会观察。你能把它的美展示出来吗?你真是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你愿意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这一分句吗?

 8、同学们,飞天壁画仅仅只有这五种姿态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壁画中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谁来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动画:想想说说

 7、(课件演示)一个个轻盈灵动的飞天,一个个柔美生动的形象,把我们深深吸引,更让我们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善于表达美的能力!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描绘这美轮美奂的飞天!(学生齐读)

 9、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赞美这宏伟瑰丽的壁画!(齐读课文)

 动画:边读边想象

 10、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脑海里是否也浮现出了这么美的画面呢?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能熟读成诵。(让我们站起来,把美丽的壁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配乐背诵)

 第四板块:总结。

 1、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莫高窟中还有藏经洞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天地?这部分的内容下节课再学。

 第五板块:作业

 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号本,把生字新词每个抄写两遍。

 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前置性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可当我们来到藏经洞时,我们的步履蹒跚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准备填空。

 2、填空: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涌起了--------

 当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充满了--------

 3、出示藏经洞里的经卷、文书、铜像等文物。

 出示被帝国主义掠走的国宝数量:

 英国13300件法国5779件前苏联10800件

 日本600件美国22件丹麦14件

 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210件法国吉美博物馆绢画200幅

 中国只剩下17500件

 4、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提示:你想对清政府、帝国主义分子、我们中国人各说写什么?)这些都是由于清王朝无能,所以大量珍贵的文物才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同学们,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同时也感到惋惜,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还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同学们一定懂得了:莫高窟不仅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和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耻辱,是一本沉甸甸的警世教科书。我们只有从小刻苦学习,学有所成,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莫高窟是-------------是----------------是----------------------。”(齐说)

 四、总结写法:课文的二、三小节都以第一句话简要说明要描述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作具体描述:先以一种整齐的句式作一般介绍,最后选择一个典型作较为详细的描写。

 五、作业:

 1、关注每段关键句,给课文编写提纲。(完成小练第四题)

 2、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或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两大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篇二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篇三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学会编写段落提纲。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重点感悟“彩塑”的特点,牵移学法,为后面深刻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好铺垫。

 教学流程

 一、紧扣题目,设置疑念,激发情趣,引导初读

 1、开门见山:(事先板书好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设置疑念:课前读课文了吗?那我来考考大家,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3、这个“莫”字呀,读音同沙漠的“漠”,在这里是沙漠的意思,“高”嘛,应该是--(引导学生说)是说她的位置高罗,请再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文中哪段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4、相机学习文章第一段

 ①学生会答到: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②现在你知道“莫高窟”名字的由来了吧,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注意需要强调的地方。

 5、让我们再次把课题齐读一下。

 6、小结:我们读书就是要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想下面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更用心思考,善于发现了。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想紧扣题目,设置悬念,由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所谓“兴趣是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编写提纲,寻文思路

 1、过渡:课文是怎样介绍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用心思考: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①选择正确读音。

 一尊(zūnzhūn)威风凛凛(lǐnlǐng)银弦(xiánxuán)

 敦(dūndēn)煌卧佛(fófú)菩萨(sàshà)

 ②读四字词语。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简练,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断崖绝壁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宏伟瑰丽丰富多彩成百上千

 臂跨花篮怀抱琵琶漫天遨游翩翩起舞

 引人注目灿烂辉煌无能举世闻名

 (A读词语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比如(师示范读)“慈眉善目威风凛凛”B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由读C喊五位学生分行读)

 ③过渡: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来感悟词语,很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读文前提出的问题。

 A、回答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相应点击出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B、回答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事先打好横线,让说的同学上台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C、下面请看大屏幕,哪些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呢?(学生会答到:2、3、4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并点击出示。)

 D、把段和自然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来就是编写段落提纲。

 将词语串成句子!

 小结并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莫高窟彩塑的美妙,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旨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初读,落实“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并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而且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学会编写段落提纲,理清文章思路,为学习整篇课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欣赏彩塑,感悟语言,积累运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突出介绍了彩塑的什么特点?

 2、学生快速读完后,应该找到:形象鲜明,神态各异。事先画好横线,让生上台板书。

 3、课文围绕这些特点,又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试着完成以下表格: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菩萨慈眉善目

 4、同学们完成得不错,你们能想象出菩萨、天王、力士和卧佛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吗?(可以就其中一个谈谈自己的想法。)

 5、小结:谈得不错,下面老师出示四幅彩塑图(打乱),你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应该很快辨别出来,继而引导学生读读有关描写四幅彩塑图的句子。)

 6、小气的作者只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几种彩塑,你想不想把更多彩塑看个仔细看个够?那怎么办呢?

 A.你可以尽情想象,除了书中说的几种你还能想象出哪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来?(学生可能会说出:释迦牟尼、弥勒、药师、三世佛、七世佛,观音、天王、力士等,如果说妖怪,引导一下:这里的彩塑都跟佛教有关,不会有妖怪的)你能想象出2千多种来吗?(不能)

 B.把这些都写出来不是很好吗?(窥一斑见全豹,画蛇添足,留有想象的空间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C.其实更高明的是作者也巧妙地写了所有的彩塑,告诉我们其他的彩塑也如这几尊彩塑一样个性鲜明。你能发现是哪一句吗?

 ①学生回答后投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②老师带来了一些莫高窟部分彩塑的,想看吗?有个条件,想看就要用心看,还要学会赞叹。(播放)

 ③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6、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来读一读读第二自然段。

 7、会填吗(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8、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什么呢?我们下节课重点去关注莫高窟的壁画。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内容是整篇课文的重点所在,欲通过紧扣“形象鲜明,神态各异”八个字,从整体上把握彩塑的特点,继而出示相应表格,让学生理清层次,并让学生先展开想象菩萨、天王、力士和卧佛的形象,再让学生看图辨认,达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在识图过程中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其它彩塑形象,把书由“薄”读厚。最后指导学生进行第2小节的填空、背诵,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迁移学法,为后面学习“壁画、藏经洞“的内容做好铺垫,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

 四、总结课文,编三字经,激发兴趣,拓展提高

 1、最后让我们回顾小结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共同为莫高窟编个“三字经”。

 投示:莫高窟,坐西北,地势险,列崖壁,是明珠。

 彩塑真,数量多,个性明,神态异,游人赞。

 2、作业:预习第3-5小节,尝试着编编三字经。

 设计意图:三字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韵句灵活,朗朗上口,是小学生十

 分喜爱的一种形式。通过此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巧妙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拓展提高的目标。课后布置“预习3-5小节,尝试着编写三字经”的作业,定能在学生的内心掀起一股学习三字经的热潮,使语文变得有趣、有效。

 板书设计: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8莫高窟壁画

 藏经洞

#教案# 导语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篇三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读题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3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