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莲花观后感

舞剧莲花观后感,第1张

  这是我第二次进剧场看《莲花》,为的是配合国家艺术基金对201x年度资助项目进行中期检查。说实话,在接到国家艺术基金相关部门的邀请之时,我全然忆不起第一次观看《莲花》时的图像。搜索当时的印象,只记得比较沉闷,比较寡淡;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比较安宁,比较清纯——像我再一次端详着这部《莲花》时的感受。初看《莲花》之时,知道了这是《肥唐瘦宋》(二)的作品,也知道了出品这两部作品的"闲舞人舞蹈工作室"是赵小刚、张云峰共同创办并领衔工作;只是错过了《肥唐瘦宋》的观赏,在观赏《莲花》时的"前理解"中建立不起作为《肥唐瘦宋》(二)的内在关联,这个"关联性"的缺失导致了某种审美焦虑……因而只留下个"啊,莲花,百花丛中最冷艳;啊,莲花,筑坛捧圣濯清涟"的印象!这次观看《莲花》,注意到场刊上有"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工匠塑像的故事创作舞剧"的字样,不过就作品形态而言,我以为还是称为"舞蹈诗剧"为好。

 虽然未看过《肥唐瘦宋》,但因为熟稔赵小刚和张云峰,其实很想知道他们当下的追求与作为。知道张云峰,大概是在1996年。那时刚担任北京舞蹈学院主持院务工作副院长的我,与张继刚等应邀担福建省舞蹈比赛的评委。当时任职龙岩山歌剧团的张云峰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他那时创作的一个三人舞才得个三等奖(舞名忘了),但我却看到了他的潜力,为他提供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专业免费进修一年的机会。这之后,他通过进修再考入本科就都是后话了,留待恰当时另叙。知道赵小刚要稍晚些,具体情形我在署名"洪霁"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了。这篇可能是最早推介赵小刚的舞评,叫《传统文化遗韵的舞蹈建构》(载《舞蹈》1999年第5期),有个副标题叫《赵小刚的<妻妾成群>及其他》。文章开门见山:"赵小刚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专业广东班的应届毕业生。这个由广东舞蹈学校来组织教学的大专班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沙龙舞台举行了‘毕业习作汇报’演出,赵小刚因为汇报演出中的3个作品——《巾帼素描》《春秋》和《妻妾成群》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之所以对赵小刚有着特别的兴趣,在于他的3个作品体现出一个共同取向——这就是用舞蹈来建构传统文化遗韵。"

 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舞蹈诗剧《莲花》不仍是"用舞蹈来建构传统文化遗韵"吗!虽然是7点30开演,但才过7点不久,由黄路霏饰演的"敦煌彩塑"就婀娜地站在幕外的小莲台上,不时地引来观众的"美拍"这个黄路霏让我联想到了35年前的杨华——那个在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中表演独舞《敦煌彩塑》的杨华,那个把"活的情感灌注在静止的形态里"的杨华,那个"通过神女形象的人性化表达中国古代女子所特有的含蓄、善良、温柔、贤惠的性格和情操"的杨华(参见《舞蹈》1980年第5期杨华文)。待到由汪子涵饰演的"塑匠"步上台来,凝注、端详、摩挲、爱抚"彩塑"之际,我才意识到我们将步入另一个情境——一个将启始"塑匠"和"彩塑"故事的情境;一个"塑匠"为何彩塑、如何彩塑故事的情境;一个"彩塑"如何巧夺天工、"塑匠"如何独具匠心的故事的情境。

 帷幕缓缓开启,我们进入第一个被称为《塑》的情境:一列舞者成外凸状弧形端坐,起初我当是神圣的"莲台";当舞列随着舞台的顺时针旋转"移步换形",我们才知道这个"弧形"就是个"弧"而非"圆"的隐象。后来见场刊写道:"月牙泉依偎在鸣沙山的怀抱∕梵天丽影中星云流转……",才明白赵小刚在不急不躁地娓娓道来——从前有座山(鸣沙山),山怀有个泉(月牙泉),"塑匠置身其中∕见水波翻涌∕如莲花盛开∕决意塑造一身彩塑……"只见这个"弧形"(月牙泉)的舞列先是隔位俯仰,继而?漫成"圆形"(水波)的舞列成涟漪涌动,然后才是塑匠仿佛从天际跋涉而来……波涌的"莲花"映化成他的心象,而胸有成"莲"的他缓缓走向一团塑泥(尚未成为"彩塑"的黄路霏),霎那间,那些曾摹"泉"拟"波"的舞者都成了金刚、罗汉、伎乐、飞天——真个是梵天幻丽影,大漠涌清泉……这使我想到吴晓邦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新舞蹈艺术寄予的厚望,他说:"在创作问题上,既要打破保守思想,也要尊重中国传统的艺术习惯——这就是‘形神兼备’……这是一条普遍的法则,也是我们的舞蹈思想与美国现代舞中新的流派的区别"(《论现代舞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影响》,载《舞蹈》1982年第1期)。

 舞蹈诗剧《莲花》不仅形神兼备,而且神形互动。胸有成"莲"的塑匠要把胸中之"莲"塑成身边之"莲",你说得清这是"象"的外化还是"神"的物化吗?赵小刚倒是干脆,复杂的意念简单地处理——他就让塑匠背负着那团"塑泥"艰辛地跋涉、蹒跚着前行……为了让那座未来的"彩塑"像团待塑的"塑泥",他还用块麻布将其包裹,只是在心有灵犀之时才为其松绑,为其塑像。在这段成为《行》的情境中,赵小刚还特意让塑匠将"塑泥"背到台沿,目的是让塑匠请前排观众来参与谋划、提供创意!在这里,时空的"穿越"成了一种艺术的"隐喻",塑匠的"苦思冥想"体现出一种"深谋远虑"——他想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去塑造人类精神的永恒。场刊上写的是"塑匠背负着彩塑开始了旅行∕游历间探索着生命的原点"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塑匠所背负着的,只是未来"彩塑"的"塑泥";而所谓"探索着生命的原点",意在思索如何赋"彩塑"以"精魂"——看来"彩塑"不仅要推敲"随类赋彩",更应当琢磨"赋彩以魂"!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将这篇舞评题为《生命的原点彩塑的魂》。不过以此观之,第二情境《行》之中金刚罗汉有些炫技的舞蹈和第三情境《别》之中那些类似"阿凡达"形象的舞者,在我看来都有些过于放纵、过于折腾、过于喧闹……赵小刚则说这其实仍是对塑匠心像的纵深刻划——金刚罗汉有些炫技的舞蹈是塑匠"无限灵感"的折射,而那些类似"阿凡达"形象的舞者则是塑匠抗争"自身欲望"的鞭策……应当说,这两段舞蹈或由于演技过炫、或由于体量过大,都有游离诗剧主线之感;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些体现出"舞"之绚烂的舞段,总是背着"彩塑"走来走去的塑匠岂不是更乏味了?!其实,诗剧《莲花》以《塑》《行》和《别》3个情境来构成了3个篇章是很讲究的:《塑》是让我们反思人生要干什么?《行》是让我们反思人生要怎样干?《别》则是让我们反思人生为什么而干?我总在想,这部舞蹈诗剧似乎应当在两个方面加以充实:其一,应当充实塑匠内心的丰富性。仅让他从月牙泉波涌的"莲花"产生"塑美"的动念似乎单一了些,可否让他也有为之"辗转反侧"的意中人、并使之与"彩塑"最终合为一体。其二,应当充实"彩塑"外形的丰富性。仅让她从一团"塑泥"被塑成"彩塑"也似乎单一了些,可否让她有通灵、成圣的机缘,更使之反过来以丰富的舞蹈来升华"塑匠"的"通道之技"

 从诗剧的舞蹈语汇来说,看得出赵小刚谙熟"敦煌舞蹈";但从诗剧的舞人塑造来说,又看得出赵小刚不炫耀"敦煌舞蹈"舞蹈诗剧《莲花》让我们明白舞蹈创作的"现代性"并不在于舞蹈语汇的稀奇古怪,而在于人生信念的远瞩高瞻。记得当年观看赵小刚和他的同学们举行的"毕业习作汇报",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普遍认为这台习作的传统题材有现代意识,同时习作的现代技法又有传统底蕴;不过当时大多数人还认为习作的构思创新能力大大超过了语言设计能力是个不足。而当时我就认为,"赵小刚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语言设计能力。这使得他以《妻妾成群》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不仅以‘传统文化遗韵’见长,而且以‘舞蹈语言建构’取胜"(参见《舞蹈》1999年第5期拙文)。在我看来,舞蹈诗剧《莲花》的创作理念及其作品成像,在今天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我们不要轻信"每个现代舞者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则"之类轻浮的说法,不要轻信有那么一种超越民族乃至国度的"法则"等着你去"创造"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轻信"跳什么"决定着某一舞种属性的谬言,林怀民跳《九歌》、赵小刚跳"敦煌"都并非为了"古典舞"而是为了"现代性"……同理,"古典舞"作为积淀着传统文化意蕴的动作形态,更能在当代题材的表现中强化民族意蕴和民族精神。如果我们仔细想过"中国当代舞"作为"非限定性"舞种的道理,我们就知道新中国创建的"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当代舞"的技术支撑和审美引领,化莫深焉!美莫广焉!功莫大焉! "中国古典舞"也正是因为我们探索中国舞蹈的生命原点而成为"中国当代舞"的精魂!

该电视剧是《莲花》,是由鄢颇执导,李小冉、王奎荣、吴樾等人出演的家庭年代剧。该剧讲述的是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民初,一群人围绕着绝世古玩汝窑水仙盆产生的一系列爱恨纠葛的情感故事。

剧名:《莲花》

角色:莲花

演员:李小冉

简介:满族旗人贵族后裔,家道中落,身世飘零,和族亲旗人破落子弟相依为命;莲花好不容易在瑞王府站落脚跟,瑞王府却被军阀抄家,莲花命运多舛却个性坚强,牢牢捍卫自己的爱情、家庭。

在《莲花》中,安妮宝贝坚持了一以贯之的冷冽风格。女子在拉萨遇到可以结伴一程的男子,这男子生命的一端,连接现实人生中的真实和虚妄,而另一端,是艰难至极的徒步长旅。他们两人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去看望他讲述中的女子。这样三个生命,在异地的相逢,当往事渐渐清晰起来,前路依旧渺茫……

小说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喧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途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莲花》胜过其以往作品的美感和力度。三个人殊途同归的隐秘轨迹,代言一代人的精神处境和内心困惑,他们对于爱,信仰和生命本质的追寻和探询。一部百转千回的心灵历史。一幕寓意高远的华丽画卷。

本人一直很喜欢安妮的作品。支持一下安妮。(—:

《无处安放》讲述的是对妻子的爱恋,在里面传达了害怕妻子和他生死永别,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的心情将会无处安放,最害怕的事情便是两个人之间天人永隔,如果那天来到的话,他整颗心都无法安放了。因为爱我们懂得害怕,懂得畏惧,因而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看庆山作品的时候,她的笔名还叫安妮宝贝。她的作品最早是在网络上开始发表的,写的大多是城市中的边缘人物,往往同欲望、宿命相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痴迷于安妮宝贝,她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买来读。而这种迷恋仅仅限于文字本身,喜欢异于他人的文字组合所构建而起的神奇秘境,如同漩涡黑洞般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她的《莲花》,虽然文笔的风格依旧无异,故事的主题上却很是深远,仿佛行走在一条蔓延至森林深处的幽暗小径上,深寂,神秘,非去不可,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如同,故事中善生对庆昭所说,“ 如果找不到旅伴,我会独自前往 ”“ 有些事,貌似答应别人,也许是答应自己 ”。

       故事就是善生和庆昭拉萨相遇开始的,神秘的男子善生与生病的女作家庆昭结伴而行,寻找善生的好朋友内河,目的地是中国唯一未通公路的县——墨脱。道路从一开始就崎岖难行、泥泞不堪,在漫长的旅途中,善生向庆昭讲述了,他和唯一的朋友内河的往事。

      他们是少年时代内心都有空缺的人——善生早年丧父,被当老师的母亲单独抚养;内河被寄宿在舅舅家,不知道的父亲是谁,母亲在国外如同鸟儿一般自由的生活。彼此是对方唯一的朋友。

      善生的母亲不喜欢叛逆气质的内河,担心自己品学兼优的儿子会被带坏了,耽误了儿子上全国最高学府的规划。不过还好,他们就读的不是同一所高中,只能在放假才能在一起。

       在他们生活的封闭小城,突然传出一件丑闻。内河同她的美术老师私奔。因为善生和内河的关系,善生被警察调查,被母亲用一种早有所料的眼光注视。他平身第一次感觉到了羞愧。

      几个月之后,美术老师独自逃回了小城,跪求学校和家庭的原谅,原因是他被内河勾引蛊惑。内河也回到了小城,到老师家祈求相见,不要分开。结果被痛打。美术老师要她放过自己——他不过是个普通懦弱的中年男子,怀才不遇,想要摆脱现实,于是同内河私奔,可是无法逃离生活的压力,经济的窘迫,只能选择回归。而这场荒唐悲剧的诱因,是内河,像蛇一般的蛊惑了自己。

       善生被内河要求陪同去医院打胎,因为她怀了美术老师的孩子。之后,内河没有恢复,去了疗养院。善生如愿考取了全国最高的学府。

        大学期间,内河康复,到校园中与他短暂相聚了一次。之后他们就又各自踏上了自己不同的人生。

       善生与公司老总的女儿结婚,事业有成,后又有了一双儿女,家庭幸福。生活理智而完美。对于他来说,一切如同一场太过完美的幻觉。内河辗转于世界各地,不断尝试着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人相爱,生活随性而真实。

        善生一家到欧洲旅游,恰巧到了内河生活的城市。于是,他带着一双儿女与之相见。善生规劝内河,不要挥霍自己的才华,要过安定的生活。内河则反驳,才华不过是让自己活下来的方式,而她需要情感去弥补自己童年留下的情感空洞。

       善生从一开始就顺从了世俗的标准,并为之奋斗,可是内心的空洞一直没有因为功成名就而得到填补。只是他一直不曾意识到。

      离婚,是妻子提出来的,毫无预兆。善生同意了。回到家乡,重新开始事业,很快成功。再次结婚,一段时间之后,新婚妻子试图自杀,最后离婚。在婚姻里,他尽到了一个丈夫的所有责任,只是不爱她。他的内心里始终有一个无法填补的黑洞,把试图靠近的人吞噬。

      内河突然回到了小城。因为没事老师癌症晚期,将要离世。善生陪内河到了医院。岁月和疾病已然让美术老师失去了往日的模样。但是回忆还是如同洪水,将很多年筑起的堤坝击毁,内河在医院歇斯底里地嚎叫,瞬间奔溃。当晚善生试图把内河留下来,可是内河还是决定要走。这一次她去墨脱支教。

      故事讲完了。庆昭无法确定,内河是这个英俊男人的臆想,还是却有其人。很快墨脱也到了。见到的却是内河的坟墓。内河在一场洪水中,为了救孩子牺牲了。善生早已得知消息,只是一直不肯相信。

      这次旅行,从一开始就是无望的追寻,可是他必须抵达,否则内心的空洞的将会连他一同吞噬。而抵达之后,他也会发现,唯一可以填补他内心空洞的人永远不存在了,空洞永远将是空洞。

       其实,所有的人都身而不完美。童年的缺失,成年的失意都容易将这一部不完美欲化为空洞。空洞自身散发着黑色的烟雾,让人在旅程中迷失。迷失的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吞噬着自己所能抓住的一切,如同溺水的旅人。

      内河选择了情感,外在的物质只是活下去的工具,不所谓好坏。而情感,源源不断的情感,是支撑  自己活下去的必需品,能填补童年父母缺失留下来的空洞。

      而善生却是悲剧的。少年时,旁观了内河选择情感的悲惨结局。被迫选择另外一种理性安全的道路——通过追寻世俗的成功,填补缺失的东西。女人一般都比男人早熟。内河太早做了选择,而善生太早就被迫做了选择。若非如此,而他的人生完全可以是另一种的轨迹。

       内河早已洞悉秘密——情感缺失的空洞,只能用情感来弥补;而善生却只能一直试错的小白鼠,且是最开始就在迷津中选择错误的那一只在发现事业成功这条路不通的时候,才意识到一直错误而生的内河才是正确的。而他口中所言的“彼此是对方唯一的朋友”正真的意思是,内河是我唯一的朋友,是唯一可以填补我内心情感空洞,让我完整的那个人。

       有人说,这《莲花》本小说是安妮宝贝最好的小说。也有人说,凭借这本小说,她完全可以摆脱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主流小说家之列。

       安妮宝贝说,《莲花》是充满寓意的。是的,确实如此。我看到了,人生而有之空洞,踏上的追寻自我完满的旅程。有些人没有找到,需要继续前行。有些人找到了,从幽深的洞中长出了可以重生的莲花。

     我还没有找到。你找到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7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