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银子观音吊坠吗

这是银子观音吊坠吗,第1张

从你的上看,这个不是银质的饰品,银质饰品都会有白银含量标志。你没有看到说明没有这个标志,当然就不是银的。

纯银是目前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之一,价格虽没有白金或黄金这么高,但在价格上还是远远超过锡、铅等金属。

但纯银太软易变形,所以通常会添加其它合金增加硬度,各国添加的合金皆不同,所以国际标准的纯银含量只要超过千分之925就认定为纯银。

925纯银是925%的银加上75%的合金,是国际公认制作银首饰的标准材料,国际规定,凡是925%的银就可以称为纯银。

怎样鉴别银饰

银首饰虽然不算贵重,但也有真有假,尽管这种现象不是普遍存在,但消费者还是应该掌握一些鉴别银首饰的方法。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可以通过银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通常用的 检验方法 有: 

看首饰颜色 :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 

掂首饰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 “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它金属。 

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首饰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首饰饰品。 

听声韵 :纯银首饰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 “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单凭银的物理性质和经验来检验银首饰也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只有将银饰破坏掉用化学方法才能检验出银饰的真假优劣。但是,这是消费者所达不到的。消费者在购买银首饰的时候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检验知识外,还应注意银首饰有没有相关的证书、证明、证签,只有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过的银首饰才能买得放心。另外,银首饰的含银量必须准确标明,消费者购买时应验看首饰上是否有“925”字样。“925”则是纯银的标志。只要有“925”就可确保所购买的是真正的纯银首饰。购买时还要特别注意它的扣件是否能够扣紧而且牢靠。购买银链首饰时要将它放平,看链环是否纽结或弯曲。银首饰的价格是根据贵金属的含量、结构设计和工匠的技艺来决定的,因此选择银首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喜欢。 消费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旅游景点购买银首饰,因为这里检测部门检测不到,工商部门也查不到。如果在旅游景点买到了品质不好或是假的银首饰,第一消费者不可能再返回该旅游景点进行退换;第二是因为大多在旅游景点购买的首饰没有凭证,所以也不好解决问题。有些销售商号称自己的银首饰是少数民族的,但经检验并不是纯银首饰。

银制首饰是比较有灵气的珠宝之一,银饰的保养也很有讲究。有关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与发胶、香水、护肤品放在一起; 

2.洗衣、洗澡、干粗活时应取下银饰; 

3.银饰的最佳保养方法是天天佩戴,因人体油脂可使银产生自然温润的光泽,就是所谓的“人养”; 

4.银饰接触温泉水或硫化物,易使表面产生变化,因此应避免于温泉地区佩戴; 

5.银质氧化时呈现淡咖啡色,亦可以用擦银布直接擦拭(擦银布含有银保养成分,不可水洗,擦拭产生的污痕为银,可多次使用); 

6.银饰在不戴时应密闭保存。另外,由于各种银饰的抗氧化性和光泽的持久性也不同,如果银饰发黑严重,仅仅用擦银布就没什么用了,得用洗银水或者专门拿去抛光才行的。

唔,复制的

手镯被坑了无误,一看就不是玉

敦煌铅变色是棕黑色。

莫高窟壁画及彩塑的红色颜料中应用最多、最普遍的是土红。特别在早期洞窟的壁画彩塑中,即十六国、北魏、西魏和北周,使用土红更多。

到了唐代,随着朱砂和铅丹的大量使用,土红应用越来越少。到了晚唐土红的应用再次多起来。这一方面说明当时土红已经从河西走廊出产的赤铁矿中大量制得,一方面说明唐代绘画艺术高度发展,颜料的应用更为丰富了。

中国古代石窟的壁画和彩塑中,普遍使用了铅丹。铅丹容易变色,因此莫高窟各个时期的壁画及彩塑中的橘红色铅丹已经完全变成了棕黑色的二氧化铅。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中发现真正的棕黑色颜料,而全是铅丹的变色产物和极少量的铁黑。

铅丹:

铅丹是指氧化铅和过氧化铅,一种强烈的,不透明的橙红色料。它已不再作为艺用颜料使用,因为其涂刷性差并在阳光下会变暗。

铅丹是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早期用的人工或人造色料之一。普林尼(Pliny)称铅丹为次朱红(secondarium minium)。

当普林尼和其他古典时代的作家写到“朱红”时,实意是表示朱砂(天然硫化汞)。但到中世纪,朱红这名称才开始专指铅丹,就在这时才广泛地应用于装饰手抄本,由此拉丁语“miniare”(用铅丹上色)才引起小型画(MINIATURE)一词的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26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