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发展任务,设计从低到高的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各个阶段之间前后相接、螺旋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情感教育体系。
(一)小学阶段:经常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体验作为好孩子的快乐;教会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打基础;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荣誉感、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等,对集体生活和同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较稳定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探索精神;通过游戏、音乐、形体、美术等课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美感及其不同形式,引导他们将这种美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
(二)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正确认识并较好地处理哥们义气;传授一些自我情感调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强情感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防止不良情感的影响。
(三)高中阶段:向他们介绍多种多样的职业,使他们认识并体验到每一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和伟大的,形成一定的敬业精神;引导并具体帮助他们区分友谊与爱情,区分朦胧的情感需要与真正的爱情需要;防止并矫正学业不良和学业失败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社会人格态度;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道德感,可以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以促进道德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深刻的学习体验,从对学习结果的体验发展到对学习目的的体验;防止他们产生的一些庸俗的美感,用高尚的问题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熏陶他们。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大学)》2022章节测试答案
何为心理健康
1、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正确答案:√
何为心理健康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抑郁症的八条标准?()
A、自觉疲乏
B、暴饮暴食
C、有轻生观念
D、不愿与人交往
正确答案:ACD
促进心理健康的意义
1、下列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有助于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B、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C、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D、有助于推动家庭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正确答案:BCD
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
1、心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A、规律性
B、历史性
C、哲学性
D、交叉性
正确答案:ABD
人类心理活动的实质
1、下列哪些是影响情绪的因素?()
A、能力
B、环境
C、生理
D、认识
正确答案:BCD
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常见问题
1、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A、社会适应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性的困惑问题
D、情绪情感问题
正确答案:ACD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家庭”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
正确答案:√
认识我们的大脑
1、在边缘系统中,与记忆有关的是()。
A、杏仁核
B、海马
C、垂体
D、下丘脑
正确答案:B
2、下列与大脑右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A、逻辑推理
B、空间关系
C、欣赏音乐
D、艺术
正确答案:BCD
3、下列与大脑左半球活动有关的是()。
A、言语
B、情绪
C、阅读
D、书写
正确答案:ACD
4、人类大脑主要由水构成。
正确答案:√
5、把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割断的手术称为“割裂脑”手术。
正确答案:√
记忆的概念
1、能拥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因为这样的人掌握了非常科学的记忆方法。
正确答案:√
2、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正确答案:X
3、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正确答案:√
4、记忆就是记忆力。
正确答案:X
5、记忆表现为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
正确答案:√
记忆的基本过程
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组块。
A、4—6
B、4—7
C、5—8
D、5—9
正确答案:D
浅谈情感教育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情感教育作用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学生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本文从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就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情感教育;班主任;学生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所以说情感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智力教育而言的,是对智力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为此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用情感教育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特征。
2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21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老师对后进学生的诚挚的爱,更是转化他们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对品德不良的后进学生来说,他们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斥责和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他们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的,甚至认为周围的人都是抛弃他们的。对于真心实意教育他们的教师,他们也常常持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这样,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诚挚的爱,使他们冰冷的心感到无比温暖,使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渐渐亲近老师,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除,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接受老师教导和劝告,才能尽心尽力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协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更好地转化他们奠定了基础。
22班主任教师能诱发学生去仿效教师的品德,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强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那些他所嫌恶的人。所以,教师的爱又能促使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他们所爱慕老师的情操和观念,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所爱慕老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这样,教师的道德观就成了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教师的行为准则就成了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一个热爱学生并受学生所爱戴的老师,其榜样则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它能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深深盖上教师优良品质的印记。
3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
31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我们知道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里人与人关系的具体化,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业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32亲近学生是学生情绪体验。
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池,教师对学生的“情爱”就是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作为鱼儿的学生,在无水的池里是无法成长的。没有情爱之花,哪来教育之果爱的河流是双向流动的,它沟通了师生思想,协调了师生关系。它具有迁移作用,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果”,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期待,就会激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产生一种心心相印的情绪体验。
33情感教育让学生放飞心灵。
虽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但它秉承了传统教育中的许多可取之处,而且更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放眼于少年儿童的未来,其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班主任平时能加强学习与提高,并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智能,那么将不会再有高分低能者或高分低德者出现,那么未来必定充满希望。让情感教育的春风化作甘霖,哺育出健康的新一代,让学生的心灵之花盛开。
4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学生,守望着他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的成才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 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浅谈情感:以情感教育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3 浅谈情感因素与高职英语教学
4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5 有关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6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 议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8 重视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9 浅谈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0 论语文教学中情感语言的重要性
;索尔•高顿:“对你来说,成熟的爱是你关心别人比让别人关心你更重要;这种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蓬勃向上的。不成熟的爱是,对你来说,别人关心你比你关心别人更重要,你的爱是其他人的一种负担,与你恋爱的状态让人感觉筋疲力尽。”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关于儿童性教育的书,从小对跳跳我就给他读过这一类的书,有一本《小鸡鸡的故事》,每次读我爸就会冷笑一声然后不好意思地偷偷跑开。其实性教育不管多早都要有意识地教他,他很小的时候会跟他爸爸说:“爸爸,你不可以随便亲我”,遇到不熟悉的人也会说不可以。书里提到了很多关于家庭性教育的知识,西方这方面相对的是非常开放的,而我们可以先在家庭教育方面追上,以平常的态度对待,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样的问题是难以启齿的,他真的遇到困难就不敢提了。
跳跳这两天来了个近郊游,难得离开外公外婆三天,回来的时候我跟他说,你回家了问外公外婆他们想你吗?他回答说:“如果他们说不想呢?”我想想答:“那你就回答他们我再出去玩几天吧”他又问:“如果他们说想呢?”“那你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怎么样?”他这才满意地笑了。我很惊喜地发现他会想象不同结果自己不同的应答。
跳跳周末约了好朋友毛豆豆,他问毛豆豆:“我去山里的时候你想我了吗?”毛豆豆在玩别的,没听到,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他便又问了一遍还是没得到回答,他就说:“你要不回答我,我下次就不和你见面了。”毛豆豆终于回答:“想的,想你的”跳跳又回答:“嗯,你想我我们下次还要见面!”每次听到他们可爱的对话,我们都觉得惊喜极了。
在游乐园玩耍,三个妈妈在门口看着他们仨,另一个小朋友打了小木马一下,跳跳立刻把手里的球砸向对方,并说:“不准欺负我们的毛豆豆!”三个妈妈一下子被跳跳都感动了,他大多数时候都能站起来保护自己的朋友,其实真的这个孩子让我哭也让我笑。
这周发了两次可大的脾气,视频时看到兜兜有佩奇饼干,他很想要要立刻去买,但已经是饭点我不同意,他就一直闹最终以我抱着他在电梯里结束,他哭着回答:“我不要去了,我不要买了”回到家他说可怜兮兮地跟我说:“妈妈,你不要再生气我了”“妈妈是语气不好了,对不起”“你下次不生气我了好吗?”哎,连着两天我感觉我被跳跳弄心态全崩了!剩下的暑假我还是要继续修行呀!
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帮助他们感知、表达、理解、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建立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下面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
1 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获得自信、快乐、满足和安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情感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心态。
2 情感认知
孩子在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情感表达效果。幼儿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体验,明确情感体验来源,发展情感抑制和情感调节能力。
3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指孩子通过语言和行为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他人。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绘本、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是积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感(如愤怒、沮丧等)。
4 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在教育策略上需要更为灵活和多元化。教育者可以通过以身作则、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等手段,帮助孩子体验和学习到积极的情感表现和情感管理策略,有利于孩子在日后面对生活中的情境时能够更加冷静理智、情绪稳定。
一说到《中庸》,很多人就容易理解为“中庸”就是平庸、折中、调和,其实,这是对《中庸》的误解。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中庸”绝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调和之意。“中”字在中国古代的典籍里,有三个意思:一个是中间、中等、两者之间,孔子也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这里的“中”是“上、中、下”的“中”。二是指内心和内在,是人的感情和内在精神。比如“秀外慧中”的“中”是指人的内在之美、内在精神。三是作动词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个“中”具有中听、中用的意味。所以说,中庸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中间和调和,而是为人处事要不过不极,不偏不倚,保持和而不流、中立适度的状态,是让自己更加地符合儒家的礼乐教化的标准。那么,这个“庸”字怎么解释呢?“庸”可以当“用”讲,《中庸》的主旨是讲述人如何使自己的行为、情感、思想、理念符合社会的规范、符合社会的需要。
中国古代在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中国哲学、中国思想非常早就从宗教里边脱离出来。古人非常早就摆脱了早期宗教的信仰,把目光注重于人文社会,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道德和伦理的建构。因此,先秦诸子所说的天,有宗教意义上的天,自然运行之天,也有道德意义上的天。道家认为天是一种义理,天是有规律的,人应该按照天地运行的规律来生活,而儒家认为天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渊源,人和天是一体的。秦汉儒家认为,天看到人间有不平之事的时候就要降下灾异;看到人间有非常好的举止或者好的行为的时候,就降下祥瑞,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说。二是谈天人关系到时候,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对人的阐释上。人的性命是怎么形成的?性情是怎么回事?道和德之间的关系如何?人和自然的关系怎样?如何认识外物?这些都是先秦诸子讨论的热点。《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的道德感与人间德行是相对应的,人的本性是合天命的。郭店竹简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人的本性是从命里来的,命由天定,性由命定,天有道德感,人的命、人的性和天是一样的,都体现为道德,这样人伦便是一种道德的实践,这种实践就是要追求善。孟子翻来覆去地论证人性本善,既然人性是善的,天又要求人性向善,作为儒家,就要“修道之谓教”。“道”是儒家的道,表现为天的道德感,按照善而行,就是“道”;通过教育、教化让天下的老百姓都向善,就是“教”。《中庸》开篇三句话,说明了全篇的主旨。
二、如何修炼自我?
人怎么通过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儒家有一个理想,把自己培养成最完美的人,最完美的人格是有最大的善良、最大的仁爱、最大的真诚、最大地履行道和德,达到内圣的状态。内圣就是要求内心非常的圣明,这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可以看成一种完全自觉,而且还要能把这种内在的德行向外施展,以获得成功,这是《中庸》的主体思想。那么,怎么来实现呢?
一是要循性施教、教人向善。既然人性是善的,我们要对人进行培养,按照人的本性来进行教育,这是一个基点。《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如果能诚意正心,就可以与天地参育,不断地追求至诚境界,充分发挥自身善性,先把内心的善感培养出来,然后才能推广到社会和家庭中,把自己变得和天地一样高远厚重。
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怎么把喜怒哀乐之情与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这一点即涉及到理智,也涉及到道德的规范。儒家在思考时始终有两个基点:一个通过教化、引人向善,二是内外结合。法家是由外不由内,先按照国家的利益作出规定,让大家去遵守,如果不遵守,就要进行处罚和制裁。而儒家讲由内到外,把外的表现放在后面,把内心的锤炼和修养放在第一位,由此提出了“致中和”的观点。什么是中和呢?人与人交往,都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则,但这是外在的约束。儒家提倡的是,这些规则和秩序是从内心向外延展出来的,不是由外向内强加的。法家关注于是做不做得出来,内心想什么都没有关系,做梦娶媳妇、做梦杀人都不处罚,但儒家则关注该不该这么想,要求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也要符合道德的规范。
二是内心的外现要按照社会的规范、完善的道德感表达出来,把外和内统一起来。祭祀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和颜悦色,这就是内外合一。儒家既肯定人有丰富的情感,又认为人的情感表达要得体、合乎社会规范,这才符合中庸之道。《中庸》里很多内容,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行事妥贴,处理好自然的、人伦的、社会的关系。
三是讲怎么来学习。如果我们把学习看成改成做事,那么中庸的意义就更具有普世价值。它既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德行表现出来,就是“尊德行”。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相互尊重是一种美德,《大学》里面所说的“明明德”,在《中庸》里叫“尊德行”:“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什么是“尊德行”呢?要把心中的明德真诚发挥出来,由内到外,而不是皮里阳秋。明德在内,真诚外发,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内外统一的状态。当然儒家所强调的不这种内外统一,不是幼稚,也不是书呆子气,而是一种洞悉了人性、人情、世事的高明和通达,明于自己的内心,明于人伦,明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于社会运行之大道。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就是一种“明”的境界。把天地万物、人事关系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之道想通、想明之后,人就会达到一种自觉的境界,能维系自己的心态,诚实待人、诚恳待己,这就是“诚”。
《中庸》里还有一个词叫“诚明”,“明诚”和“诚明”,字是一样的,但顺序不同。实际上,“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把事情想明白了,然后就会坚持自己的做法,这是一种教化的过程。自己内心真诚地追求道德之美,追求向善的境界,反过来又推动自己的性格和品行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由“诚”到“明”再到“诚”,这个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的。内心有一种真诚的追求,有理想的追求和价值的判断以后,我们会逐渐看清周围的人和事,之后就能够更坚定我们的道德追求。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反过来又进一步使我们更加明白周围的是是非非,这样的发展就容易促使在判断之中确立信念,在信念之中增加判断,不断地向着完善的境界迈进。这就是所谓的“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三、如何完善自我?
具体来说,如何完善自己的修养呢,《中庸》提出五个要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是博学。从学问上讲,就是多读一些书、多懂一些东西,多明白一些道理。这样的话,无论做行政也好、做生意也好,或者说修德也好,做学问也好,都有一个好的积淀。博学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知识成几何倍数增加,人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在知识上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二是审问。“审”是“精审”,要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以后要翻来覆去地想。我们看日常生活中,同样来上课,大家都在学习,有的学生学的就好,有的学生学的就不好,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人不善于去思考问题。我们教给他,他背一背,不会自己提出问题,不会思考问题,这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我们看到周围很多人和事,包括有很多知识,我们不会、不懂,不懂怎么办?不光要提出问题,还要仔细地思考问题,这就叫审问。
三是慎思。发现问题以后,还要仔细地翻来覆去地去讨论它、思考它。这和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应的,(《论语·为政》)学和思要相互结合才行。
四是明辨。思考不了,那怎么办?要明辨。一定要在思考互加以推断、加以判断,找出最适合自己,或者最适合事情解决的一条答案,这便是明辨。
五是笃行。发现了问题,思考了问题,想清楚了,就要去做,把所学的、问的、思的、辩的,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这五点,是做学问的方法和心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必须如此。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股市上出现了很大的风波,我们用这五条去看一看,好多买股票的人赔钱是在情理之中。博学,反思自己对股票了解多少?审问,问问这个股票到底是怎么回事?股票的升和降是由什么决定的?股票和银行利率之间什么关系?一定要想清楚,然后才能够看出门道来。去观察近十年来我国股票的发展,观察近五年来世界股票市场的发展,观察社会的投资状况,然后谨慎地思考,才能选择一支去投资。股市中有很多信息,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的,有的是误读的,怎样把不良信息剔除掉,要明辩,然后再去操作,就少了很多盲目性。
所以说,儒家经典也好,其他经典也好,都是古代聪明人积累下的经验,不光是书本上的记录,也是日常生活之道,不仅在学问中,而在生活中,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四、如何成就自我?
《中庸》提出以“中和”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制于当时的时代,儒生们提出了五种关系:一是君臣关系。这个君臣关系很类似于现在的上下级关系。二是父子关系,就是处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包括老年人和自己的孩子,以及中年人和自己未成年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教育问题。三是夫妻关系,指的是处理夫妻之道。四是兄弟关系,包括家庭里边的成员,不光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包括配偶家里面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五是朋友交往,即如何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这五种人际关系囊括了天下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
《中庸》对这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概括,对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些关系,提出了一些原则。例如,君臣关系是“君仁臣忠”,就是要求上级一定要宽容。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作一个管理者,一定要对手下宽容、仁爱。下级在跟上级相处时,得要让他信任我们。这样,两者关系才好相处。
那么,父子关系怎么处理呢?父亲要以身作则,自己在行为上给孩子做表率。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贵族,一定要自己先做一个贵族。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每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完善的人,通过修身而齐家,在齐家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对孩子的示范和教导。因此,孩子应该把父亲当成自己的榜样去做,前提是父亲必须能承担起这个榜样。作为晚辈,对老年人更要做到孝敬和赡养。所以说,父慈和子孝有制约关系,不是父亲对孩子一味地溺爱,也不是父亲对孩子一味地迁就,是有着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
夫妇之间呢?丈夫要讲义,按照孟子的说法,义就是责任。外国人在结婚的时候,会说“我愿意嫁给他,无论生死、贫富……”之类的话,这实际就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责任的认同。儒家讲“夫义”,就是要求丈夫要有责任感。年轻人追求是一种感情,结婚以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到了一定的时间要回家,要不家里面有人等;家里面出了什么事情要担负起责任。作为妻子一定要善于听从,听从不是顺从,要善于听从丈夫的观点,两个人之间一定要有相濡以沫的关系。儒家的说法固然含有重男轻女的意味,但有一些是可以借鉴的。
兄和弟之间的关系呢?儒家认为,应该“兄良弟亲”。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兄长既要给弟弟做示范,又要关心弟弟,而弟弟对兄长、同辈年长的家庭成员要更多地给予体谅。
朋友之间的关系呢?要讲究信义。东汉郑玄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古代所谓的朋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是从道义和志趣上来说的,与我们今天单纯从交际上来说的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不同。对待一起成就事业、一起发展事业的朋友们来说,一定要讲究信用,注重道义。
在五达道的基础上,《中庸》认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德行,即“三达德”。一是智,智慧是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工具。二是仁,光有智慧不行,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就容易流于狡诈,光有仁爱之心而没有智慧,就会流于迂腐。三是勇,这不光是外在的勇,还包括勇于解剖自己、改变自己。这三者是一个健全的人所应具备的三种品德,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和保持君子之风的三种品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除此之外,治理国家、治理天下要处理好九项工作,也可以说是人生起步和走向成功的九个步骤或者说九条原则:
第一,修养自身。自身的修养不够,做什么都不行。修养包括很多方面,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学识人品等等。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第二,尊重贤人,尊重有道德和有学识的人。尊重贤人,从表面上看是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把每一个人放在社会中的人伦评价体系之中。刘邦早年是一个无赖,带有一定流氓习气,但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亲近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才能成就大业。晚年时,一度想把太子、即后来的惠帝废掉,但是汉惠帝把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请来了。刘邦一看,天下的隐士都投到太子的手下了,那就还让他来做吧。人以类聚,尊重贤人,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能因贤人的帮助而成就事业。
第三,爱护亲族。如果一个人连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朋都处理不好,他怎么能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呢?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尊重天下的老人呢?一个连自己的兄弟情义都不顾的人,他能顾上别的情分吗?所以说爱护亲族是成就事业的人缘基础。
第四,敬重官员。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国君要尊重臣下,听取他们的意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二是普通人要尊敬官员,我们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或者说要想实现自己的功业,必须要和官员、和政府打交道,否则怎么去发展?儒家从正面表述要敬重这些官员,是大实话。
第五,体恤属下。一定要理解、关爱下属,做大事业者,必定要团结众人,安抚随从。只有手下心服口服,才能随你行动,竭力工作。
第六,爱护百姓。儒家讲为官之道,当官当然要爱护百姓,动不动百姓起来就闹事,这这官必定坐不稳。现在建设和谐社会,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老是群众上访,动不动把十字路口给占了,怎么做管理呢?对于做企业的人或者做教育的人来说,爱护自己的顾客、爱护自己的学生,有好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第七,劝勉工匠。古代的工匠是很普通的技术人员,现在叫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要尊重知识分子,爱护知识分子,鼓励知识分子,才能使事业保持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第八,优待远客。有客人到我们这儿来的时候,一定要善于优待。在一方做事,有远方的客人来,如果做的好,他很容易把我们的名声传播出去。国家也是如此,远方的人路过,一定要好好地招待,德行自然也会传遍天下。
第九,安抚诸侯。当时国与国之间,既有朋友的关系,也有竞争的关系。对现在来说,作为个人,作为单位,总有和自己竞争的对手,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优待远方的客人可以带来更多的声誉,安抚竞争对手或战略联盟,就能够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实行中庸之道有三个原则:
第一,对自己要慎独。人真正的德行体现在什么时候?在独处的时候。作奸犯科之事,大部分都是发生在独处时。一个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如何,就要看当独处时,心里的道德境界如何;在自我本性最容易流露的时候,能否用道德来压制自己的内心贪欲和卑劣。这就要求我们不管在单位还是在家,不管在大事上还是小事上,都要做到坚守德行、坚信节操。
第二,对朋友要忠恕。“忠”不光体现在对于上级,还体现在朋友之间,也就是人际之间。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当一个朋友遇到困难,亲人遇到困难,或者是单位遇到困难的时候,真心向我们求救,我们是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去处理这件事情,而不是仅仅说说,“行、行,我帮我们”,最后不了了之了。或者平时许诺了很多:“有什么事找我!”关键的时候却敷衍了事。真正的忠是真正为朋友好,既然帮他,就真心地帮、千方百计地、发自内心去帮,这就叫做忠。
所谓的“恕”,就是别人做了错事的时候,自己要宽恕。儒家提倡的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人生真正的快乐,就是朋友之间和睦相处、家庭之间的其乐融融、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其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的尊严和价值。
第三,作人要至诚尽性。不管是从人的发展来讲,或是从人的本性来讲,都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够把人性至善完全体现出来。如果人与人之间都是真诚的、都是坦诚的,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真诚的时候,我们会被情感所感动;坦诚的时候,所有的误会都可以消解。我们社会之所以太复杂,就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坦诚相待,总在提防,总在算计。对待别人的时候少一些虚伪、算计,多一份真诚,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容易解决了。
总之,《中庸》所讲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使之符合于伦理纲常和社会需求,用适宜的、有法度的、合乎一定标准的法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智慧、仁爱和勇敢这三种德行完全体现出来,把自己的成长和周围人的成长结合来。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完成个人道德的建构,才能得以进步发展,才能得以走向至善的境界
2010年3月20日在清华大学“儒学与领导力”研修班上的讲课录音稿摘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研究。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主题和发现:
1 情感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研究者们致力于定义情感教育,并强调情感教育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情感能力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交关系和学习成就都至关重要。
2 情感识别和表达:研究表明,情感识别和表达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习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表达,并有效地表达情感有助于个体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3 情绪调节和应对:情感教育还着重研究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个体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积极思维、放松技巧和情绪表达等,可以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并应对挫折和压力。
4 情感智力和人际关系:研究者们关注情感智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联。情感智力包括理解和运用情感知识、表达和调节情感的能力。研究发现,情感智力与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和积极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
5 情感教育的实施和评估:研究者还着眼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和评估策略。他们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和干预方案,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感教育课程等,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来评估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的来说,国外情感教育研究着重于情感识别和表达、情绪调节和应对、情感智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旨在促进个体的情感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发展。这些研究提供了对情感教育实践的指导,并为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汉字:
拼音:ài
〈动〉
△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love]
爱的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惠,爱也。——《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
△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护环境;
△ 男女间有情 [love]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
△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 喜好 [like;be fond of]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 爱护 [care for]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
△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be apt to;be in the habit of]。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 爱惜,珍惜 [treasure;cherish]
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 舍不得;吝惜 [stint grudge]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西汉·贾谊《过秦论》。
△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 贪 [be greedy for]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 友爱 [friendly affect]
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
△ 怜悯、怜恤、同情 [take pity on]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慕。~情。~戴。~抚。~怜。~恋。~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挚~。仁~。厚~。热~。
△ 喜好(hào ):~好(hào)。~唱歌。
△ 容易:铁~生锈。
△ 重视而加以保护:~护。~惜。
△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也”。
部首:爫,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98:EPDC仓颉:BBKE
笔顺编号:3443451354四角号码:20407
UniCode:CJK统一汉字:U+7231
区位码:1614
爱是一种发乎人内心的情感,在中文里有着很多解释,由某种事物给予人少许满足(如我爱进食这些食物)至为了爱某些东西而死(如爱国心、对偶结合)。其可以用来形容爱慕的强烈情感、情绪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其通常指人际间的爱。可能因为其为情感之首位,所以爱是美术里最普遍的主题。爱有时亦会被形容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症。
爱最佳的定义可能是主动行动,以真心对待某个体(可以是人、物件或神),使整体得到快乐。简而言之,爱即主动使整体得到快乐。(Thomas Jay Oord)。
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可以认为是人性的特质,换言之,爱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本质之一。虽然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一个普世的爱的定义难以道明,但并非不可能成立。请参看沙皮亚-沃尔福假设。爱可以包括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法律与组织的爱、对自己的爱、对食物的爱、对金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对别人的爱,数之不尽。不同人对其所接受的爱有着不同的重视程度。爱本质上为抽象慨念,可以体验但难以言语。
哲学家说,爱是一种特料制成的媒介物,它使人容颜焕发,青春常在;文学家说,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让人心潮涌动,热情澎湃;医学家说,爱是一剂千古难觅的心理良药,令人经络疏通,忧愁不在;教育家说,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使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教育缺乏爱,它将成为一片荒漠,是没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爱,它将化作一段朽木,是没有生机的枯枝腐叶;教育缺乏爱,它将变成一条断河,是没有活力的干涸之水。假如每一位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假如每一位老师爱事业,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那就没有办不好的教育。
在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人们所赞扬的,爱情可以说是最美丽的爱了!有许多爱情故事也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爱情的悲剧是令人悲伤的,从中国人所熟悉的《梁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文学界的爱情悲剧!但是爱情依然是和正义一样是人类世界不变的主旋律!
用化学解释就是:因为你脑子里的“多巴胺”在作纵
“大脑中心——丘脑是人的情爱中心,其间贮藏着丘比特之箭——多种神经递质,也称为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或经过多次了解产生爱慕之情时,丘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