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

中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第1张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探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矛盾。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达此目的应着重注意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开展“决不迁就自己”的活动,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或行为不对,不管是多么强烈地诱惑你,也勇敢地说一声“不”。为解决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造成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尝试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跟踪记录,把他们每一时段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指正。使学生逐渐自觉对照检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严格地说,初中生的个性心理还远未发展成熟,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显露出的性格苗头,可能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反映,我们必须结合这个特殊年龄的特殊问题,用发展的眼光面对种种个性现象。总体来说,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特出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对自己形成的自我观念却常常使动荡和片面的。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关系和价值理念。他们的内心世界迅速丰富——围绕“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围绕“我”的探索和体验也迅速展开,为他们培养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管愿望。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有关自我的种种问题有什么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会因为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让自己陷入经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对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其自我观念中伴随着许多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二) 个性的发展特点反抗性事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突出的个性特点——对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绝的意识和行为。1、反抗性出现的原因初中生出现明显的反抗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我意识的高涨导致初中生急于向人们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诉求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便会偏激地认为是对方在妨碍自己,于是产生叛逆心理;二是性生理活动中神经系统的过分活跃与性腺的尚未成熟之间额不协调引发行为和态度上的过敏,对少量刺激给予极大反应,也容易表现出行为反应过当的情况,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会被大家理解为反抗性。2、反抗性的典型情形一般而言,初中生容易在下列情况下出现反抗行为:一是独立意识受阻,比较典型地体现在对父母的悉心照料和关心表现出极力拒绝和厌烦;二是自主性被忽视,当初中生们的主张被父母或教师否定,他们会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挑战父辈的权威,如果他们的提议被驳回,或者在执行他们接受某种观点或行为方式的时候,他们常常不会一口答应,为了显示自己并不盲从,会表现出反抗的倾向。3、反抗性的表现形式初中生们表现反抗性的方式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硬碰硬式。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遇到自己不愿顺从的人和事时会公开拒绝,很容易与对方发生激烈争执。这种对抗往往时突然爆发的,并且任何方式的劝解都会无济于事,但是事过之后他也会很快平静下来。二是冷漠式。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内向的学生身上,女生比较多见,他们以沉默和不置可否来表达反对。这种不呡不火的态度比较固执,不容易平息、转移和分散。4、反抗性的特点初中生的反抗性有容易迁移和泛化的特点。当他们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言行不满时,会将这个人全盘否定,而且会使他们对对方所在的集体或同一类人都产生抗拒。因此初中生们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就被他成一无是处;妈妈的话引起他反感,爸爸的话也很快失效。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对抗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结果更加恶化,产生被孤立的主观感受和极度压抑的情绪体验。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当然是很不利的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一) 情绪和情感的分化水平的特点发进入初中阶段,情绪和情感分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情绪体验会明显丰富和细致起来。与自我相关的各种情绪和情感比如自卑、自豪、自爱、自重、自尊、自立等都迅速发展起来。他们能体验到许多深刻而细腻的情感和情绪变化;能够领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特会当事人的心境和感受;对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比如要好的朋友、父母、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的情感更加深厚,学会体谅对方、体察对方的感受和心情。所以很多初中生一方面容易对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能感知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所以往往在冲突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后悔、自责。(二) 情绪表现方面的特点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两大特点:一是两面性明显,二是消极心境大量出现1、 两面性(1) 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强度常常不一致。他们可能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或者失望,但是这种情绪体验可能并不很深,很快会因为一件高兴的事情而转换情绪。由于高度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们经常会有十分强烈的情绪,但是这种强烈之感却往往带有自我夸张的成分。初中生的情绪经常在暴风骤雨和温柔细腻之间的摇摆不定,使得他们表现出情绪反应上明显的不稳定性。(2) 情绪表现的隐蔽性和表演性共存。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表达已经能够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当时的情景,有意识地掩饰、修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式和程度。与此同时,为了掩饰与理想形象不一致的真是情绪,他们常常会要求自己按照理想自我认为的最应该表达的情绪来表现发给别人看。然后这种紧张而认真的情绪表演常常会因为经验不足、过分强调而变得不自然。所以,我们常常发现初中生的行为举止有时显得过于兴奋,有时又显得过于淡漠,好像很难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2、 消极心境大量出现初中生的消极心境主要有烦恼、压抑、孤独等。烦恼:进入初中以后,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纷至沓来,其中最令他们困惑的问题有如下几个:一是不知道该怎样和父母相处,亲子关系成为引起初中生烦恼的一件大事;二是和同学的相处、自我意识的增强要求他们在同伴面前保持一种良好的形象和地位,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引起烦恼;三是面对自己的烦恼,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别人的勉强,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龄是个缺乏稳定的角色规定的年龄,但偏偏这个年龄的孩子又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于是烦恼便会成倍地增长。压抑和孤独:初中生们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却常常因为自己的能力、经验不足,了;屡屡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使他们明显感受到压抑的存在。这种压抑由于他们心理的闭锁性无法向父母和老师敞开,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许多初中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想摆脱这种讨厌的生活、寻找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地方的幼稚幻想,有些学生冲动之下甚至会离家出走。当然,初中生们也并不都是生活在消极情绪的阴栵下,他们也会有一些积极的情绪,比如憧憬美好的明天、期待真正长大的日子,为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和帮助而感到愉悦,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骄傲等。但是相比小学和高中阶段,他们内心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在这个时期比较多的孩子的叛逆心理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一来,是这个时期所必然拥有的心理过程;二来,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导致叛逆的心理更加厉害。青少年逐渐拥有对现代人与社会的矛盾,逃避心理,不能与显示妥协的心态,更是充满了许多对人生的价值,幸福的含义,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他们在成长的矛盾中问:逃避自己讨厌的的东西,追求带来快乐的事物,到底有什么错?确实没有什么错,但是,只有面对现实,并且要不断告诉自己怎么做有意义,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现实和梦想,选择哪一个呢?在选择梦想中受到的挫折导致愿望的不断膨胀,与周围事物,家长,学校的抵触使得叛逆心理的不断加深。这便养成了多少想和别人反着干的心理。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但同时,每个人又必须通过他人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当我们认为别人肯定、认识的人并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也许一直在笑,但真正的我一直在哭泣呢……",如果是这样,心中会产生莫大的恐惧感,反射为一种不依从的行为。每个人心中存在独立思想、个人爱好、以及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如隐私)或者是希望鄙人理解而又的不到理解的领域,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法、测量事物的尺度。我们也许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误解、心与心之间没有障碍的世界中。青少年的那种希望被认同,被完全理解的心理更甚,然而"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也许我们需要寻求解决叛逆的方法,但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可以解决的。没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只有用自己有限的尺度去观察、衡量、理解世界,因而没有人能真正全面、完整地了解现、了解他人,这是人类智慧中虚妄的一面,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黑暗的地方。青少年在这中不理解中成长,不理解他人也不被理解,也许逆反心理是其中的突破口。但假如人们能够换一种角度来观察世界,客观全面地对待他人,对他人的恐惧、不安和逃避就会减少,如果能够这样,就能走出原来封闭、狭隘的世界,发现一个全新的环境。但这只是一个"可能性"。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心灵补完的过程。不论社会,教育界,家庭,少年自己都应该正确认识它。

教育个体受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想象、思维的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综上可以看出,父母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建议父母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的儿童发展相关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清楚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了解孩子心理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

1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 想象、思维的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 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会渐渐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

  4 情绪、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高年级学生已能感受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但仍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虽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呢一起来找出答案吧。

1 成人感

这主要表现在生理机能进入早期成人期的改变,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向发展。他们对人和事的态度、表达情感和行为方式、行为内容都有了显著的改变。同时,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感体验,是这时期所缺乏的,没有社会实践,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强。由于初中生的成人感与幼稚心理并存,他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与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 独立和依赖

这体现在同伴关系的日益增强,与父母在情感、行为和观点上的分离日益加深,父母行为榜样的弱化体现。在对待教师的态度上增加了更多的保留和批判、怀疑的成分。

当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时,他们不愿意服从一切,不愿意听取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的意见,往往处于与成年人冲突的状态。然而,他们对父母的依赖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的精神理解、支持和保护。例如,他们有时会反抗,向别人表明他们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盖自己的弱点。

3自我评价

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些包括自我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其他形式。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他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与家人、老师等关系的存在,还可以进一步体验到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一个新的“自我发现”时期。

4自尊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尊重,这正是他们自我价值认同的体现。他们表现渴望理解和宽容。中学生的典型特征是追求浪漫、放松、自尊、竞争的学习氛围。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幼稚和冲动被老师指责和嘲笑。

5 片面和表面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上具有偏执狂的特点,他们会产生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完整,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生活在纷杂社会矛盾之中的人,总会因各种原因引发不良情绪,而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知,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

一、当代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这一时期身体迅速成长,性腺机能也开始发生作用,从而引起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比如第二性征的显露和性感的产生。在神经系统的发展上,特别是大脑皮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期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水平,大脑皮层分析综合的机能也有显著的发展;这一时期初中学生在心理上也发生许多变化,其中突出地表现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所以说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半外露、半隐蔽性

一个人在儿童期,情绪往往具有明显的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而少年期,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所限,他们的情绪仍易激动、外露。

2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

其一,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这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青少年一旦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地表达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表现为欣喜若狂、大喊大叫等;其二,紧张性及冲动性,指由于受到一些事物或对象的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而发生的情绪体验。青少年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高涨,身上就像着火似的,难以控制。表现为暴躁、激愤、狂怒等。其原因有:青少年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等。

3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由于少年期身体迅速长高,力气增强,精力旺盛,能够参加一些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少年期学生的这种成人感是少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充满矛盾和斗争。在主观上他们感到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如,有时他们会保护小学生,帮助老人,富于同情心;有时又毫无理由地欺侮小孩子、小同学。所以说有了不良情绪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调控。

二、调控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这种改变注意焦点的方法即注意转移法。例如,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又如当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可以去游戏、打球、绘画、下棋、听音乐、看电视、阅读报纸等。

2情绪宣泄法

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也是排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方式。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打击后,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又无法将受到的委屈或不满表现出来,只好把这种负性情绪压抑下去。但由于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绪长期积郁在心中,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也很容易导致疾病。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渲泄,使心中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泄可能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发泄是无需任何心理准备或技术要求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观念与框框的束缚,发泄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因而使不少人即使是内心非常苦闷,也不敢轻易地流露,从而郁积在心里,成为一种更可怕的挫折或者打击。所以,人有苦闷就应该发泄,只要手段正确,分寸恰当,渲泄合理。

一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一种有效的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情绪的方法,尤其是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极度痛苦,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科学家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健康的。哭虽然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心跳、呼吸变得不规律,吃不好,睡不好,但对人又有有益的一面,因为人在不良情绪状态下产生的眼泪中含有一种“毒素”,排泄出去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哭能宣泄悲痛,释放不良情绪。

二是向人倾诉。“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的半个痛苦”。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向父母倾诉,也可以和自己最亲近或要好的朋友谈心,诉说委屈,以消除心中的不平。

三是写写日记。美国南宫理堂大学心理学博士詹姆斯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会成为我们一个抵抗疾病的军火库,因为写日记可能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进而增强你的免疫力,改善你的健康。”

四是发发牢骚。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发发牢骚和抱怨几声,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症、心脏病发作和身心失调的损害。

五是声声吁叹。长吁短叹实际是人们对情绪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自我调整。长吁短叹定会使你感到胸宽神定、豁达舒畅、精神饱满、轻松愉快。

六是阵阵大吼。常言到:“大吼解千愁。”因为通过大吼,吐出了胸中的秽气,呼出了肺部之浊气,吸入大量氧气后,提高机体功能,身心健康处于最佳水平。

3理智克制法

人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尤其是陷入心理学上那种遇事爱冲动的消极激情,亦称冲动情绪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正确的排解,更应该调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它,并且尽力使情绪愉悦起来。这种理智控制情绪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办法。

一是宽容谦让。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舒放的沧浪之水,像盐一般聚结的敌视、嫉妒、不满和忿恨等等统统逐渐融化在水里。

二是自我暗示。当我们进入考场感到紧张时,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即自己主动、自觉地通过言语、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不断地反复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我会考好的。”这样紧张的情绪就会松驰下来。

三是提醒激励。自我激励可通过多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如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

四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控制时,应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一时冲动可能酿成的后果,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思绪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使你的过激情绪降下温来。

五是升华。此外还可以将痛苦、烦恼、忧愁等其他不良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转化成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即升华。

当然,调控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情绪对初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等特点。

1、过渡性

过渡性是从幼稚期到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具有童年的特点,而且具有成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例如:鲁莽,无论后果如何,反驳长辈。

(2)青春期是人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时期,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年人。例如,从快速发展到稳定,从不稳定的人格差异到相对稳定的人格形成,特别是从依赖成年人到相对独立。例如:不喜欢约束和父母的唠叨。

2闭锁性

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含蓄和内隐性特征,与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心理活动的一致性相比。青少年的闭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出现了内心的秘密,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要锁上,厌恶别人随意移动自己的房间。开始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少年的特殊现象。

(2)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甚至对最亲近的人也变得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会以各种形式回答或拒绝回答。例如,不要直接回答父母的问题。

(3)不易向他人吐露真情,在交往中要求较高,选择条件较苛刻,选朋友时要求较高。

3社会性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社会活动的增强,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青少年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再局限于孩子时对自己或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政治、历史、文学艺术、法律道德、社会氛围、人际关系成为他们认识和思考的对象,成为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找出现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社会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比如学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4动荡性

由于经验、知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非常不稳定和动荡。例如,情绪容易起起落落,思想更敏感,容易走极端。随着自尊和自信的逐渐增强,中学生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他们非常热情,但波动很大,激情往往占据相当大的地位。他们的意志特征也在发展,但他们经常把坚定和固执、勇气和残忍混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中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例如,学生的情绪不稳定,一件小事会生气或悲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8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