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扩展资料:
1、合法性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2、协商一致性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3、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因为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处于不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对他方进行胁迫或强制命令,严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横加限制或强迫命令的情况。
4、等价有偿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劳动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劳动者承担和完成用人单位分配的劳动任务,用人单位付给劳动者一定的报酬,并负责劳动者的保险金额。
参考资料:
结合教师劳动的特点简述践行为人师表的做法如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还应该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
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要很好的掌握分寸。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对象多为成长着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要比物质和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复杂得多。
2、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3、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体现了劳动的长期性。而间接性是因为教师工作本身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培养的学生会创造财富。
4、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树立学生的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的创造性同样也是由三个方面造成的,包括学生内部有差异性、教师日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等。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以及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具体如下:
(1)复杂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而且又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教育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 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再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完成艰巨复杂的劳动任务,必须配合家庭、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和社会。
(2)创造性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劳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的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或机械重复,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普遍规律,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3)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的素质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效果。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4)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教师的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
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劳动教育实践报告1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为祖国之振兴而学习的动力。本学年,我校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拟定的活动计划。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与基地签订协议,按计划组织活动
本学年,我校与老官地村委会、老官地牧香园养殖场、老官地镇敬老院、元宝山发电厂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安排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校组织了6次活动,每次活动都精心组织,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进集体主义观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及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新人。由于准备充分,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1、与元宝山发电厂联系,深入发电厂的工作区及生活区进行参观,了解发电流程,知道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争取开发出更清洁的能源。逐渐做到以可再生的风能、水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发电来代替火力发电。
院开展尊老献爱心活动,为老人们做一些实事,发挥自身的文艺特长,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组织学生到老官地镇牧香园养殖场参观劳动,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能够学习在课堂上了解不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2、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两次组织学生去老官地镇敬老院义务劳动,奉献爱心,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活动充分的展现了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和风采。这次活动我们给老人们带去了一些问候,一些关怀,为老人们平淡的世界里带去了一些歌声和欢乐,深得他们的喜爱。
3、与老官地村联系,在街道开展卫生清理、植绿护绿。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搞好文明宣传,帮助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通过活动同学们体验亲身劳动的乐趣,同时也树立自身的环境意识,真正起了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我们预期效果。
4、组织同学开展“走进农村,感悟农村”体验活动同学们参观果园,让学生更好的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5、组织学生参观老官地镇牧香园养殖场,参加鹿场里的义务活动。在鹿场场长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鹿场,与鹿亲密接触。场长为大家做了细致的解说。场长还详细介绍了养殖场中的梅花鹿、马鹿以及这两个品种的杂交鹿和少见的白鹿,使大家简单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产茸情况等。在实践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了解不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了解到社会对自己需要什么,从而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地估计自己、认识到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推动良好学风形成。
三、今后需要努力加强的地方
1、基地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教育内容,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到农业基地、科技兴厂的基地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
2、基地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并形成制度化。 每个德育基地活动都要形成制度。每次活动,都要认真部署,精心组织,保证活动有目的地进行。
3、加强学校与基地的联系。如学校领导与基地领导经常举行座谈会,修订活动计划,充实活动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巩固基地活动制度。
劳动教育实践报告2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xx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xx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xx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xx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xx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xx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xx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通过xx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劳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参加中玉米,收玉米的全过程;xx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性劳动,校内绿化、净化课外劳动实践,以及科技实验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劳动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xx,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xx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劳动成果属于自己,也属于xx。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实践报告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自新建校以来,我校开辟了专门的学农基地,每学期均会制定专门的计划,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劳动,体会劳动的乐趣,劳动的辛苦。如今我校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实践基地教育作用不断得到发挥。为进一步提高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特举行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生实践作品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给了学生作品的范畴,学生可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劳动的体验,各班经过班内选拔后,择优上交教导处,教导处共收到绘画作品17幅,全员参与,优秀率达到36℅,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从孩子们一幅幅画面,一份份心得中,可以看出劳动带给他们的震撼,既有劳动的快乐,更有劳动的艰辛,由此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农民的辛苦,纷纷表示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同时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于克服,坚持到底。
劳动教育实践报告4
本学年为了贯彻教育改革的方针,加强我校特色化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劳动教育所带来的好处,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担负起祖国建设的能力为指导,开展了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对我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一、保证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
根据我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特点,为达到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我校经研究决定,每年学校集中举行二次教育基地劳动实践活动,一次在春季五月份,一次在秋季十月份,此项活动为长期活动,将纳入学校日程,并长期执行。
在学校举行的两次活动间隔时间内各班级自行组织两次实践活动,时间及内容由各班级自行制度。
二、丰富劳动实践活动的内容
劳动教育基地的活动主要以体验劳动和感受劳动为主,因此春季活动以播种为主题,让学生体验播种过程中的劳动心情;秋季活动以收获为主题,让学生体验播种到收获过程中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体验收获时的心情。
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班级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活动内容,各年级要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比鉴定,以便学校掌握活动开展的效果。
三、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充分认识到利用教育实践基地促
进新课程的实施,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本年度我校将开展“劳动观察课”为主的七门校本课程,及以劳动教育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全方位提高,让学生在劳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四、利用我校网络优势,在新品种引进、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层面做好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我校有便利的天网资源和地网资源,本年度将对本地村民进行水稻、提前育苗、移苗技术的培训。引进寒地经樱桃、欧洲杂交楱子、树莓等品种进行试种;在日光节能温室的种植、塑料大棚的种植等方面对当地农村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努力提高学校基地的年经济效益,促进勤工俭学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收到良好的效果。
劳动教育实践报告5
为了从小培养少年儿童在生活上自治自理的能力,进而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自己的事学着自己做”主题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和培养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动手、动脑,通过活动使队员们知道从小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培养队员们团结一致的思想品质。为了把一份温馨,一些爱心和一份人人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精神带给人们,带到社会,也使队员们在社会中实践中体验生活,健康成长。
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我设计了列举实例、讲小故事、比赛系鞋带、戴红领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可以自己做一些事了,而不是仍然像幼儿园时一样,什么事情都要爸爸妈妈、老师来帮忙。
本次少先队活动通过列举实例、聆听小故事、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小朋友活动起来,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其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受到了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的思想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和感悟,了解了别人会做的事情,也激励了孩子自己也去努力。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在本次的活动以后孩子能够切实做到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不断要求学生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人类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科学劳动对生产力发展贡献越来越大奢理劳动成为不可或缺的劳动服务劳动地位日显突出精种劳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脑力劳动成为主力军。 因此认真研究、不断深化对当代劳动新特点的认识具有现实的忿义。
1876年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1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由于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单位商品中包含的活劳动大大减少转移来的物化劳动部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单位商品中的活劳动部分中脑力劳动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同时随着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劳动紧密度加强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综合分析现代劳动已经凸显以下五大新特点。
一、科学劳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发动机”
科学劳动是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高级脑力劳动。从历史生产实践的过程看人们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不断地创造和运用生产工具并寻求新的劳动对象“人们在创造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客观规律这种在劳动过程中寻求规律的思考就是脑力劳动也是科学劳动的开端。科学劳动应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客观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这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并培养劳动者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并运用它们来进行生产活动这是由科学到技术再由技术到生产的应用过程是由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过程。在资本主义初期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体系过渡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确实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以力学、电磁学、电子计算机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和遗传工程为标志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脑力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逐步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科学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劳动既可创造新价值并且在新价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可以转移旧价值其中不仅可以转移一般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还包括由积累的科学知识的价值转移来的部分和先进技术设备转移来的价值部分这使得在单位商品中转移来的旧价值部分增多了新创造的价值部分相对地减少了。在单位新创造的价值中表现为体力劳动创造的部分减少了脑力劳动创造的部
分都大大增加了。 100多年前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这就是说商品价值中较少的部分取决于工人的直接劳动而较多的部分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就是来自科学劳动的作用。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推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普通劳动所望尘莫及的。现在同样多的活劳动能够创造出价值比过去多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的产品现在一块小小的电子芯片的价值比过去几十艘船所运物品的价值还要多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往往以级数式地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率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谁就能够把握先机占优取胜。科学技术对一个企业是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因此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竟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企业竞争、竞争中的企业追逐先进的科学技术两者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合力。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发动机”。
二、管理劳动已经成为提高劳动效率的“推动器”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
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在简单手工企业生产状态下不需要专人管理。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工场手工业被拥有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多工人的工厂所取代组织管理就如同指挥那样至关重要。企业规模越大内部分工就越细就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盈利企业盈利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产品低成本且适销对路。这些外部的压力迫使企业在组织生产、供应、销售及研发等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管理、周密安排、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把各种生产费用降到最低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使产品质优价廉。因此一个企业经营得好坏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看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统一的有机体要使这一有机体正常运行必须在各个环节上都能有序配合与协作。宏观经济是否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各种利益是否公平合理生态环境能否保持洁净平衡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靠一个企业要靠国家的宏观调控要靠政府的公共管理。比如城市管理只要一天不扫地、不清垃圾垃圾随地可见。如果一周没有人清理垃圾势必垃圾围城并将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几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波无数企业因此破产韩国、印尼、泰国等亚洲多国经济受到重创个别国家金融濒临崩溃波及全球。这些都是社会经济宏观调控失误造成的血的教训。因此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对社会和
企业生产与再生产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控制和监督。从管理劳动的角度看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的社会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越高。管理者要胜任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获取现代化信息的手段如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等要具备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知识如对市场的预测、分析、博弈、运筹等还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和团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组织科技、体制和理论创新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前进。这里管理劳动已经不是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劳动虽然不一定直接参与具体的生产过程但它能把方方面面的生产要素合理地整合为一体达到以最小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管理劳动一方面是一种参与价值增值的复杂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推动器”。
三、服务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器”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服务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例还比较小且发展得很不成熟。马克思虽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约占70%产值约占GDP的
fi0-70%就业比重甚至高达$0%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发展成为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现代服务劳动包括:(1)生产性服务劳动如运输、维修、仓储、生产通讯、咨询等即主要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组织和活动;(2)生活消费性服务劳动如餐饮、旅游、影视、文娱等;(3)经济性服务劳动如商业、金融业等;(4)社会性服务劳动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信息、 网络服务等;(5)公共服务劳动如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6)政府提供的交易性的环保、生态以及有关政府工作等服务劳动。上述现代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服务劳动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现代服务业中绝大部分是掌握了现代科技的现代服务劳动它们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已不再是“微不足道”不能“置之不理”。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就像一张无形的网连接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社会整体劳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人们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企业的经营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就无法正常运转社会财富就无法增长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显而易见服务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保障。
四、精神劳动已经成为传承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精神劳动是指“人们运用感官的感觉功能和脑器官的理性思维
功能(精神劳动力) 依靠社会实践从客观事物的现象深人到内在联系对客观事物做出规律性反映取得真知(包括将它传授和如何应用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消费而提供心理需要和增强劳动力需要的精神产品。物质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借助生产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能够直接满足消费者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人类的劳动也就有了人类精神劳动的萌芽随着劳动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精神劳动在人类劳动中的比例逐渐扩大。时至今日 精神劳动影响面广作用大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其一广泛性。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精神劳动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信息、咨询服务等等这些都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产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其二渗透性。人类社会从远古至今任何一种人类的劳动成果无不留下人类精神劳动的烙印从外表到内容从款式到用途从设计到生产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一起创造了人类文明。教书育人薪火专递 2000多年前孔夫子的《论语》依然在教化着现代社会的人们。人类的语言、文字、工具就是穿越时空人类智慧的结晶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充分张显了精神劳动的穿透力。其三共享性。精神劳动是无形的但其产品往往或借助人的行为本身或借助于如文字、语言、 图画、符号等物质形式传播、扩散。从纵向看精神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代相传古今共享比如 100多年前的马克思《资本论》至今还有数以亿计的人们在学习、研究和应用。从横向看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条信息在网
络一经点击全球即刻可以看到。其四创新性。 由于科学、技术、知识乃至经验都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而不断积累通过文字、图案、书藉等物质载体传递给后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素不断实现新的创新和新的发展。哥白尼发现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体系写成了 《天体运行论》 伽利略发现了落体定律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物质生产可以大面积模仿和生产精神劳动则不同比如画画临摹别人的作品只是学习或顶多算是别人作品的复制独立创作的作品才是属于自己的。精神劳动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新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其五推动性。精神劳动的创新源于实践但它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发明创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巨大。回顾人类发明史 18世纪60年代蒸汽技术的发明使人类摆脱了手工时代进入了机械化时代生产力得以高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的发明和运用使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走进了电气化时代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又从电气化时代迈进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改变着当今世界不断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瞬息万变的发明创造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精神劳动的作用愈加明显影响愈加广泛已经成为传承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五、脑力劳动已经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主力军”
资本主义初期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数量较小而脑力劳动又往往依附于体力劳动进行生产活动缺乏独立创造商品价值的具体形式。现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劳动条件和劳动状况出现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软件的产生它已不再是人类体力劳动的物化而是人类脑力劳动的物化这就出现脑力劳动独立创造商品的具体形式。正是由于软件的出现人类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才有了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影响和改造的可能才能创造出高科技产品独特的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全世界传播这就使人类劳动由体力劳动为主逐步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在机械化初期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为9:1 在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之比为1 :9。 目前在一些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的发达国家75%的就业人口从事的工作都是复杂性的脑力劳动高级科研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脑力劳动在制造商品价值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越来越明显。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复杂性VS创造性:复杂性针对于学生以及工作而言,而创造性是针对教师自身而言,单说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例如:
(1)高二二班王老师的学生具有差异性——复杂性。
(2)高二二班王老师的学生具有差异性,王老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