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情感

《观沧海》的情感,第1张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册)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 十一有至易水”,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2关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袁行霈)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乐亭县的西南,面对着渤海。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3关于“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当“多么”讲。“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是登上山顶,我们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澜,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水何”六句是正面铺写大海。其中真正写大海的只有两句。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了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图画啊!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4关于“日月之行”四句

  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实在是壮观极了。“星汉”就是天上的银河。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5《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摘自董德松《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同上)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摘自袁行霈《曹操诗〈观沧海〉》,同上)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怎么样,满意不?

1 以大海为主题写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作文范文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我是多么想见一见诗句中所说的景色。这不,暑假,这样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让我大饱眼福。

七月里的某一天,我与家人一齐去海边玩耍,大海就像是我们的导游,带我们许多快乐。沙滩上,海面上,都非常美丽,各式各样的贝壳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人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船奇丽而又壮观,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都让我大饱眼福。

现在的我迫不及待的想奔向大海,与它共同分享那一片蓝天。我和哥哥在海里嬉戏玩耍。

大家都感受得到大海带给我们的欢乐。其实大海也有分公母。

有时是海爸爸值班,它的豪情奔放成了人们爱它的理由。听,这时的海音是汹涌澎湃的,人们都沉醉在了 当中,人们忘了所有,奔放的画面跃然涌现在我的面前。

终于到了海妈妈值班了,而她的温婉缠绵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人们常常在她的“怀抱”中无限遐想,也常常感受海风的轻轻抚摸……“时间”的神殿,总括为一声长叹,岁月即将似流水般过去,大海你的身影已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愿像风一样伴随这你,我也可以做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2 以大海为主题写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作文范文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我是多么想见一见诗句中所说的景色。这不,暑假,这样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就让我大饱眼福。

七月里的某一天,我与家人一齐去海边玩耍,大海就像是我们的导游,带我们许多快乐。

沙滩上,海面上,都非常美丽,各式各样的贝壳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人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船奇丽而又壮观,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都让我大饱眼福。现在的我迫不及待的想奔向大海,与它共同分享那一片蓝天。我和哥哥在海里嬉戏玩耍。大家都感受得到大海带给我们的欢乐。

其实大海也有分公母。有时是海爸爸值班,它的豪情奔放成了人们爱它的理由。听,这时的海音是汹涌澎湃的,人们都沉醉在了 当中,人们忘了所有,奔放的画面跃然涌现在我的面前。终于到了海妈妈值班了,而她的温婉缠绵是世间最美的风景,人们常常在她的“怀抱”中无限遐想,也常常感受海风的轻轻抚摸……

“时间”的神殿,总括为一声长叹,岁月即将似流水般过去,大海你的身影已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愿像风一样伴随这你,我也可以做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3 以大海为题写一篇作文

大海啊,大海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首歌蕴含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使我感动万分,让我明白:要想成功,必须战胜重重困难,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与舅舅、妈妈、舅妈、表弟、表哥一起到乐山大佛去游玩。在去的路上,我们都怀着高兴、惊喜的心情。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途车子忽然坏了,幸好离乐山不远,就只好改为步行。

来到乐山,太阳出来了,把地面照得 辣的。尽管天气很热,但还是没有破坏我们的雅兴。开始爬山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我问那个导游阿姨,还有多远到达山顶,她说,还早着呢!如果像你们这样边玩边走,最起码还有三个小时。

听了这句话,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下去吧,我受不了呢!”妈妈说:“导游说过,山上面会有惊喜等着你,难道你不想去看吗?你不后悔……”我打断了妈妈的话,撒娇地说:“我的脚好痛呀,妈妈,不去了,好不好?”

妈妈说:“不行,你就缺乏锻炼,还不好好锻炼,将来中考还得考体育,体育有好几十分,就凭你这样,不知和别人落下多大的距离。”我气愤地说:“现在是假期时间,你不要谈学习,我脚真的快要断了。”在一旁的舅舅说:“要不我们下山吧!”我连忙附和:“好呀!好呀!”妈妈毅然否决:“不行,这次非要让你吃点苦头,你看你表弟,都没喊脚痛,你跟他相差七岁呀!他都能受得了,难道你还受不了吗?”

“好了,你别罗嗦了,烦不烦呀!我继续走,行了吧!”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爬山前你胸有成竹地说一定要爬上山顶,看一看上面的风景,怎么现在放弃了?现在只有鼓起信心继续向前走。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结果才能真的成功。你要明白成功是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的。成功不可能不经受困难,轻而易举得到,你懂吗?”

我不好意思地回答:“好,我爬上山顶。”说完,表弟和表哥说:“来呀!我们一起走。”话音刚落,他们便向前跑了,我也跟在后面。山路真陡呀!它凸凹不平,还有许多石头,人走上去特别不舒服。山路真险呀!它很窄,只能容下一个人,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似的。在我面前的表哥,似乎在我的头顶上,而在我后面的表弟像在我的脚下。说真的,这时我还真的有点儿怕了,心想没想到乐山是那么险,早知道我还是选择放弃。过了一会儿,我们居然到了大佛脚下,我仰起头,隐隐约约看到了佛像的脸,佛身高约几十米。于是,刚才那个念头烟消云散,我又一次鼓起勇气向山顶爬去。

最后,我终于爬上了山顶。天哪!乐山顶上真美呀!举目眺望,漫山的树木郁郁葱葱,旁边都是山,山那边云雾缭绕,在缥缥缈缈的云雾里,飘浮着一个尖尖的峰顶,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岛屿,就像一位仙女在蓬莱仙岛里跳着优美的舞蹈……咦,怎么下雨了,远远望去,迷蒙的云雾、雨雾却给群山增添了不少神奇而美丽的色彩,消减了一些暑气,带来了一片清新。我明白了,这原来就是导游阿姨所说的“惊喜”呀!

此时,双脚又痛了起来,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我看到了乐山大佛,那么庄严肃穆,但是,我觉得好像慈祥地笑着,祝贺我的成功。顿时,我心中充满了欢喜,因为我看到了“海”,看到了我做梦都想看到的“海”,那种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此时,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追问 。。。。(^__^)

4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海的距离——咫尺天涯我是住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262373966在大山里的孩子,那里的山常青。

但总是看着这些一成不变的事物,心里不免觉得枯燥,总是想着翻过山顶,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 “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我仰起脸望着大人们问道。

其中一人说:“是海。”“海吗?”我小声说着这个让我陌生的字。

“那海是什么颜色呢?”面对我的问题,大人们笑着说:“是蓝色,很美丽的蓝色哦!”听了大人们的话,我心驰神往。 于是,在某一个时间,我告别了家里的人,去攀登那可以令我找到海的山。

我虽然做好攀山难的准备,可当我走到山脚下时 ,这山的高度并不是我所能想象的。因而,我心里已对攀山产生了怯意。

我慢慢往上爬,不敢往下看。因为我怕,怕一看到在那令我胆颤的高度就放弃,放弃心中的那一份向往。

然而,山并不只是陡峭,更多的是布满荆棘。它首先划破了我的衣裳,接着向我的皮肤进攻,一滴滴血从伤口渗出。

“痛,好痛!”我皱着眉,泪从我眼角流出,顺着脸庞滴落,最后融入泥土中消失不见。我怕了,真的怕了!不仅是对山的高度而惧怕,更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

“放弃吧,你爬不上去的,就算爬上去了,也只会是满身伤痕,那对你有什么好处?就让海成为你心中永远的梦吧!”想着想着,手上的力度慢慢地便松了,身体也随着手的放松而开始下滑。突然,心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难道你就这样放弃吗?难道你对海的执着就只有这样吗?难道你连爬上山顶的勇气都没有吗?”我愕然,身体也因这话而僵硬,止住了下滑的动作。

“是啊,如果我连爬上山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以后还能做什么呢?”这句话驱散了方才的怯弱,使我有了再次向上爬的勇气。 “荆棘”在旁边大笑着,为能划伤我而狂笑。

我没有理会它,只是向着我心中的海前进。每走一步,身上便多出一条伤痕;每走一步,身体里的血液就减少一分。

尽管如此,我依然顶着荆棘带来的疼痛,坚定的向上爬。 离山顶只差一步。

一步,在平时,我只需轻轻一迈便到了,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这一步——咫尺天涯,但我并不放弃,用尽仅有的一点余气,跨越了那一步。 我终于看到了我所向往的大海。

5 以我看见了大海为主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对大海诉说我对你的爱>>

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还记得的特殊日子,

依旧是一个人睡上一天,

一个人无奈一天,

夜幕降临的时候,内心时刻在骚动,

身体再也不能安分,

走出了房间,洗个澡,让自己清醒下,

吹吹冷空气,更清醒一层,

才感觉到,一切都只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梦,

而这个梦也早已烟消云散,

坐上车,走到了海边,

海风刺骨,吹的脸上的皮肤在痛,

但更痛的还是那颗早已被摧残过的心,

对着大海大声的呼喊着你的名字,

对着大海大声的呼喊着对你的思念,

对着大海大声的呼喊着对你的爱慕,

对着大海大声的呼喊着上天对我的不公平,

对着大海大声的痛斥这残忍的社会,

对着大海大声的痛斥中国人的落后礼节,

喊完了,掉泪了,泪水随着风一起在飘动,

心也在随着浪一次有一次的隐隐作痛,

找个石头,顿在上面,静静的点燃一支烟,

突然发觉,吐出来的烟就像我们的感情一样,

起初始终是融合在一起,那样的浓密,

越飘,越散,越飘越淡

泪水又一次不听话的滑落在我的脸上,

风不停的吹,可以吹走沙子,

可以让叶子离开树枝,

为什么它不能吹走我内心的伤痛,

不能吹走我们的那些无谓的曾经,

烟抽完了,发觉,天已经很黑了,

雨还在不停的下,打湿了我的衣服,

也让这个混浊的脑袋更加的清醒,

哭过了,喊过了,

顿时感觉自己貌似放松了很多,

又叫车回到家里,走在租来的一间小房子里,

顿时感觉,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温暖,

也许吧,心里的人不在,

依旧感觉房间也是冰冷的,,

打开电脑,静静的盯着一个黑黑的头像,才发觉,

哭过,喊过,只是一种疯狂,

平静了,思念,又突如其来的袭击过来,

为何,我的生活没有了你,如此冷清,

一切变得这么毫无意义,

为何,你走进我的生活,

我们一起努力过,坚持过,

你却这么快就放弃了,

为何,苍天不能真正的为了这份情所感动,

有人说,雨是老天流的泪,

试问这场雨,老天是为了哪些在掉泪呢,

为何不是我,为何不曾为我流泪?

孤寂的夜晚,沉痛的心情,

再次,让我失眠,

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才发觉,心里的痛,要比胃上的痛,

更深,更彻底,更让人难以忘怀,

听。那雨声,如此的节奏,

让人感觉它在说,可爱的人,别放弃,

听。那风声,如此的狂乱,

貌似他在帮我呼喊着你的名字

醉了,困了,又是一个人躺在冰冷的床上,

打开手机音乐,带上耳机,唯有音乐才能陪伴,

但愿这种生活,早日结束,

但愿我的梦,早日实现,

但愿我们的爱,早日重来,。。。。。。。。。。

6 以《大海》为题写六百字作文

我从书上领略过许多大海的美丽,在电视上听见过大海的吼啸。从此,在我的心灵里,便有一种渴望:我多么希望能亲眼看见大海啊!哪怕是一眼,见一见晶莹的浪花,见一见软绵绵的海滩,这个愿望在我心理翻滚着,我对大海也充满了无限向往。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大连。在路上我兴奋不已。按照我和妈妈的计划,这一个景点是大海。

我终于见到大海了!在看见大海的一顺间,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过我在此同时,我看到地平线那儿,水天相接,分不清海和天。就在这时,我对海的那边的好奇心远远的超过了海这边的好奇心——海的那边又是什么呢 海就像一位身着蓝纱裙的美丽姑娘,海风吹着浪花的声音,就是她的迎客曲。看那海边的金色沙滩,在朝阳的照耀下,仿佛每一粒细纱都闪着光。沙滩上面,有许许多多大海送来的礼物:小巧玲珑的贝壳,背着小房子的寄居蟹,长满硬刺的海刺猬,像小口袋似的水母……撒满海滩。这都是退潮时掉队的,等海水一涨,它们还要回到大海的怀抱。像那无边的大海望去,还蒙着厚厚一层雾,隐隐约约有一些捕鱼的船只在水中雾中移动,时隐时现。海风阵阵的吹来,浪被撞击在礁石上,溅起了洁白的水花,它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海浪一层一层从远处轻盈地荡来,给沙滩勾勒出一道白色的“裙边”,像给浩瀚的大海镶上了闪闪发光的银框,使大海更加迷人。太阳升高了,海上的雾渐渐散去,露出了大海的本来面目。?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岸上百斤重的大石,给它轻轻一拂,就淹没到海底去了…… 久久站在大海面前,好象一切都 静止了,云不再飘,心不再动,只是顿时觉得我们是如此渺小。凝视着这无垠的海,我的心也开阔了不少,觉得自己能包容一切。有句伟大的名言:比海洋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从城市挣脱出来,望着那奔腾的大海,你不由得想张开双臂,迎上去呐喊,扑上去拥抱。这时候,就会觉得胸襟豁然开朗,大有包容整个世界的宽广。

浪一层又一层地赶来,碰撞着卧在海面的礁石,溅起了水花又落了下来;冲湿了我的脚丫,还顽皮地带走了我留在沙滩上的印记,作为它永久的珍藏。看着大海时时奔来,好象永远不知疲倦;听着大海刻刻喧腾,似乎永远都那么快乐。立在海边,海潮在拥抱着我,和我一同嬉戏,与我一样那么开朗,活泼。 大海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海是那样的宽阔,拥抱了那么多的游人。我张开双臂,扑向了美丽蔚蓝的大海,顿时觉得心胸开阔。大海啊,你平静如镜,你又汹涌澎湃。那湛蓝的海面上随着微波泛起点点银光。

这就是美丽而神秘的大海,我爱它,因为它是生命的摇篮,是诡秘的魔术师,是无尽的遐想……

7 跪求,以 我心中的大海 为主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

我眼中的大海

海的思念绵延不绝,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汇。海的灵魂何在?我的心,永远是她的归宿。

——题记

海,让我学会宽容,让我学会谦虚,让我学会拼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望海发出声声感叹,感叹她的广阔,她的平静,她的波涛汹涌。海可能使人恐惧,可能使人慨叹,但在我心里她依旧那么可爱,那么令人着迷。她有灵魂,海在我心灵深处咆哮,又让我的灵魂得以安静,她是我灵魂的憩所,精神上的支撑。

海魂之有容乃大

我感叹她的广阔,虽没有天空宽广,却有天空不及的深蓝。生命的摇篮,孕育着无数的精灵。海的绚丽,又有何处可与之媲美?海无私地接纳了无数的精灵,它们在她的怀抱中尽情地嬉戏,享受所有的乐趣。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在蔚蓝的世界里,一派生机盎然。海教我学会包容,教我懂得了“有容乃大”的真正内涵。

海魂之谦谦君子

我感慨她的平静,是她教我学会谦虚。麦哲伦曾因三日航行未曾遇险,把一片大洋谓之太平。伴着微微海风,海面碧波荡漾,折射着太阳的光辉。一片深蓝映入眼帘,使我心旷神怡。伴着咸咸海风,我慢慢进入梦乡。回忆往日温馨画面,记录真实情感,海魂依旧是我手中长长的线,载着我的思念,飞过地平线,我的笑脸还一如从前。海,教我如何做一谦谦君子,醒世恒言,在我心中永不灭。

海魂之永不言弃

海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平静的,她也会有波涛汹涌的时候。我喜欢她汹涌的波涛,虽然可怕,但那是她在教我拼搏,教我坚强,教我勇敢无畏地面对一切!她无悔地把风抛在背后,把懦弱留在沙滩,把失败抛上云霄,把最后的勇敢坚强留给自己。海教会我永不言弃,只有弱者,才会被生活打倒。

包容、谦虚、拼搏,是海教给我的。它们正是我精神上最重要的精灵。

海的灵魂何在?在我心灵深处。海之魂,我精神上的永恒支撑。

梦想的追逐注定是孤独的旅程。一路走过,有些脚印如风干的尘埃,在雨的冲刷下,不见痕迹;有些脚印如雪途的蹒跚,在沉重的步伐中,独成蹊径。当哪天我们蓦然回首时,就会发现那些成为一道道风景的,不是在平坦的大道,而是在泥泞曲折的小径。也许有人会问:“你曾经走了那么多弯路,现在后悔吗?如果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做出与当初一样的选择吗?”不可置否,我们在走了那么多弯路后,不经意的一次回望,或许会发现几条更平直的路,那就是经验或教训。或许,我们会想,如果我们早些发现,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就不用忍受坚硬的沙石磕脚的疼痛,坎坷难行的山道阻挡的无助;也就不用在摔的遍体鳞伤时,还咬牙站起来对自己说一句“没事”,不用在累的风吹即倒时,还强撑着从疲倦的嘴角挤出一抹微笑……是啊,有平直顺畅的路不走,为什么要走弯路?所以,多少人顺着前人的“经验之路”,走得平稳了许多,顺利了许多。成功,对他们而言,比那些走弯路的人,来的更容易,却也少了许多“不曾走过,怎能懂得”的体验。

没有风雨的天空,怎会有彩虹?没有波澜的大海,怎会有生命?若云彩给了天空绚烂,那么,风雨便赋予了天空变幻与神秘;若江河赋予了大海浩瀚,那么,风浪便诠释了大海生命。当你说你后悔走过那么多弯路时,你也就失去了一份升华自我的宝贵财富,忽视了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常常听到父辈们的诫导:“不要走这条弯路。”他们深知那些路走起来有多么艰辛,不希望我们再受一样的苦。只是,年少轻狂的我们,对那些告诫不以为意。因为有些路是要走过之后,才知道那是岔路纵横的弯路,还是通畅无阻的直路。我们总以为在路的远方,有无数美丽的风景和成功的惊喜。现在,那些所谓的经验越来越多了,个性却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他人成功的经验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规划了一个更平稳的未来。只是,敢于走与众不同的路,从走的弯路中发现真我的人越来越少了。

一路走过,快乐与忧伤相随,挫折与顺境比肩。有些路走过与没走过,隔了一个切身的经历,何悔之有?及至暮年,翻开记忆的卷轴,或许我们还会为自己走的那些弯路时的义无反顾,会心地一笑。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走的弯路才会和别人的不同,个中体会也不同。因为,路走得弯,会更长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