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探秘

情感探秘,第1张

一、何为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态度,它表现为与人的个性、道德经验等有关的各种体验之中。[1]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一个人具体的情感特点,性质以及特殊属性与他人的差异取决于个人的气质、需求、对待现实的态度、经验。

        人总是在一定道德观念和审美观点的社会中生活、发展;他与周围人处于多种多样的相互关系之中。

        情感反映的是人的生命活动与周围现实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当人对现实的情绪态度确定之后,就会成为人的个性特点。

        情感作为一种稳定的情绪态度,其特点是不单单指向情感客体本身,而且扩展到与客体相关的一切方面。(爱屋及乌)

        无论什么—我们的言辞、思想、行为,都不能像我们的情感那样清晰、确切地反映我们自己和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在我们的情感中可看到的并非个别的思想和个别决定的特点,而是我们心灵及其结构的全部内容的特点。(乌申斯基)

        心理过程的调节不仅以控制这一过程为前提,而且还以支配这一过程为前提。意志行为的本质就是行为过程有一个自觉的指向过程。至于情感,人本身是很难调节的;情感是很难激发和控制的,并非总能被人意识到。

        情感反映个体个性的同时,也反映周边的社会环境。[2]

        中国有的心理学家曾把情感划分为宗教的、道德的、知识的、审美的四种。

二、情感和情绪的区别

        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 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3]

三、情感的机制

        情感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实践中经过人事,即经过内化和自度,把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间的关系反映在大脑中,产生初步的情感体验,激起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进而采取行动,满足需要,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情感的形成过程如图:

        从情感形成过程可知,情感产生的中心环节是人的需要,关键是认识。因此人们要培养陶冶自己符合社会要求的崇高情感,必须调整自己的需要,提高认识水平

        情感的变化过程如图:

        当人们在满足个体生物性需要产生情绪过程中,个体需要同客观的社会需要相矛盾,经过高水平意识控制,个体需要服从社会需要,产生个体社会性需要,情绪转化为社会性情感,再经过反馈,形成高尚情操;经过低水平意识控制,使客观的社会需要,转化为强烈的个体需要,变成贪心和私欲,产生“向钱看”之类的强烈情绪,再经过负反馈,变为与社会要求相悖的强烈情绪。[4]

四、情感的意义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

        人类最独具特色的生物性特征是我们能够产生和运用各种情感去建构社会关系和构造社会结构。人类情感不是简单的、个体的生理机体现象,它还受到诸如文化传统、制度规范、社会结构等宏观因素的制约;同样,对情感的管理与控制也不仅仅是个体交往意义上的,它还可能影响到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倘若人类没有情感能力,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将不复存在。”

        可以说,人类情感是人们相互交往中主动选择和创造的结果,它是通过特定的人类行为和符号来表现、传达和显示的。因此,“情感”实际上是社会意义和各种符号价值的载体与承担者,“情感”既构成了人们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符号象征和行动工具。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研究,其不仅在微观上有利于人们加深对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在宏观上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特征和社会变迁的趋势。[5]

五、情感控制

        情感控制是情感心理规律在情感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情感的控制,主要有三种: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和自激控制。

         转化控制 ,充分运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使一时产生的消极性情感,转化到积极性情感中去,或使原有消极性情感消失。转化控制是对情感挫折的一种代偿反映。《春秋左传》、《史记》、《孙膑兵法》的作者,都是在情感挫折后,通过代偿反映,埋头看书,取得的卓著成果。

         冷化控制 ,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坚强的意志。“廉蔺交欢”的故事,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冷化控制自己的情感。

         自激控制 ,对情感体验的自我激励或自我强化的过程,使自己的情感及时适应客观的要求,从而推动自己去完成必要的任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情感自激控制的例子。[6]

六、相关概念

         情愫

        情愫是情的本质或素元,可以认同的物理属性就是磁素,换句话说,情基于人本体磁的效应。人的大脑蕴涵的磁体,占人体质量的9996%,与基态氢一样。氢原子的冻结,相当与质量能量禁闭,可类比人心封闭,情愫亦在相当程度上亦处在禁闭状态,理近似能量是由情释放出来的。但狭义质能式仅能释放1‰能量,是它建立在质能不可逆上。

        对人本而言,心理封闭,心动力同样不能逆动。情理亦处在不能互为转换之中。情感少的人,理性不会强,情性也不怎样。

         情性

        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双向机制,是绝对的内存体系,其相依性表达负正的关系,人本内存的反世界,锁定了情愫。因此,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仍处在泛情泛理之中。作用社会的原生情比较少,情性复制带有普遍性。

         情怀

        情怀是情的蕴涵状态,可以作为境界来认证。大情怀即是大境界,内蕴的主体只能是大情大理和#。这个法表达的是自然法则,它是情性、情操、情德、情缘的基本参照。社会法律亦是自然法则派生出来的。所谓法不容情指的情,属于复制类的低级情。从本质上说,法是张扬情的存在,在高级层面上,情理合和而作用法自自然的。[7]

         情操

        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以某一或某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如求知欲、爱国心等。[8]

七、拓展

         情感高峰体验

        常有人说自己曾有过异乎寻常、刻骨铭心、神秘莫测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信仰顿悟,也可能是压倒一切的敬畏情感,还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在这一短暂的时刻,人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痛苦、烦恼、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自我意识悄然消逝,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和隔阂,而是感到与世界融为一体,不再感到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而是感到自己真正属于这个世界。人们容易把这种神秘的情感体验归结为胡说八道、宗教迷信,或者归结为错觉、幻想或歇斯底里等等。

        高峰体验尽管非常短暂,它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却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它能够使人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顿悟和启示,形成深刻而持久的情感记忆,甚至能够永久性地改变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人变得更加活跃、激动和乐观开朗,同时又使人变得更加松弛、平静和安详;能够使人更加友好和善、富于同情心;能够使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在索然无味的人世上不时地回想起那美好的时刻;能够使人更加执著地追求宗教信仰,更顽强地热衷于自己的宏伟事业。

        高峰体验能够对许多心理性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许多心理性疾病如性冷淡、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多疑症、失眠症等都是由长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或心理伤害所造成的,而情感的高峰体验有助于缓解或解除各种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有利于补偿各种心理性伤害。[9]

         宗教意念

        宗教信徒有时能够产生某种超脱的意念,并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理想,感觉到自己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并从这种朦胧而神秘的体验中得到充分的精神满足。

        女性往往因被人爱恋而产生情感的高峰体验,而男性往往更多地从成功、征服、成就和胜利中享受到最大幸福。青年人较易产生高峰体验,中老年人较难产生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人对于极端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中,绝望、极度失恋、极端仇恨等属于负向的高峰体验,它是人对极端负向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9]

引用

1士气与管理——士气心理学 .百度阅读

2情感心理学 李宝斌

3参见百科词条情感

4情感心理形成发展规律及情感控制周志宏

5参见百科词条“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

6情感心理形成发展规律及情感控制周志宏

7参见百科词条“情感动力学”

8参见百科词条“情操”

9参见百科词条“情感高峰体验”

热点素材一:

1、最美妈妈:指在杭州滨江区的闻涛社区中勇于救人的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后女童经抢救脱离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2、最美奶奶:2011年8月12日下午,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69岁农村老太太柴小女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外村的4个孩子不慎落水,便不顾安危,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当她救出3个孩子后又跳入水中去救第4个孩子时,却再也没有出来。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奶奶”。

3、最美姐姐:在弟弟身患重病的13年里,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张颖始终不离不弃,演绎着一个平凡却感人的亲情故事,被网友称为“最美姐姐”。

4、春晚歌曲《中国美》:中国美,中国美,悠久历史让人醉,让人醉;方块字,好风尚,好风尚,传了一辈又一辈,传了一辈又一辈。中国美,中国美,件件国宝透智慧,透智慧;长城长,黄河黄,历史篇章催人泪,历史篇章催人泪。

中国美,中国美,迈开步子往前追,往前追;心大,人心齐,人心齐,梦想变成现实一起飞,梦想变成现实一起飞。中国美,中国美,太阳月亮放光辉,放光辉;飞船飞,国旗摇,锦绣前程美无比,锦绣前程美无比,锦绣前程美无比。

关键词:美

考题猜想一:

半命题作文:“ 最美”; “ 是一种美”;“ ,是人间最美的花朵”;“ ,就在身边”;“与 同行”。

全命题作文:最美的姿态;记忆深处最美的花朵;等等。

猜想过程:话题(道德模范、传统美德、美育)

 

半命题(“ 最美”; “ 是一 种美”;“ ,是人间最美的花朵”)

 

 

热点素材二:

1、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事后,引发网络热议风波。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民魏女士路过解放南路时,发现一名老太太倒在人行道边,嘴里还吐着白沫。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 魏女士虽然很担心老人的情况,但也不敢走近,怕事后说不清楚,她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召集了七八名路人,让他们为自己作个“见证”,围观者多起来后,然后拨打了报警电话。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联系了120急救车,急救车赶到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医院。魏女士无奈地表示,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我要是自己把她扶起来,到时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会惹来麻烦。”(相关材料:彭宇案、许云鹤案)

3、路遇老人倒地无人搀扶,高邮赞化学校女生管仲培挺身而出,被网友誉为“最美中学生”。

关键词:良知

考题猜想二:

半命题作文:“我找回了 ”、“善良是一种 ”、“ ,是人间最美的花朵”。

猜想过程:话题(良知、冷漠、悲悯情怀、信任危机、道德底线)

 

命题(呼唤诚信、拒绝冷漠、守护良知、坚守道德底线)

 

半命题(“我找回了 ”、“善良是一种 ”、“ ,是人间最美的花朵”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z8t9

  春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说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期问要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三十要贴门神、对联、放鞭炮、吃饺子、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给小孩压岁钱等。

  对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已有干余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副成文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白五代后蜀皇帝孟昶(934~965)所撰写,已为人们所公认。但对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对联之发端,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说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它是说,相传东海度朔…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于农历元旦用桃木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避邪。至五代后蜀盂昶即位后,始发明了具有对偶意义的文字对联,刻于桃符之上,到了宋时,又推广用在官府庙宇的楹柱上。

  “春联”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据载,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下圣旨,宫城内外,无论官民各家各户都要在元旦贴上用红纸书写的春联,以示庆贺,并微服私访,观赏取乐。自此,贴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凡遇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贴上红色、写着吉利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气氛,并驱赶惧怕红色的猛兽“年”,寄托来年五谷丰登,古祥如意,招财进宝。

  值得指出的是,对联不仅在新春佳节撰写张贴,而且名山大川,宫殿楼阁、官署衙门、园圃亭榭、寺院庙刹、戏台桥梁都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与山川同在,与胜迹交辉。

  贴门神,有这样一个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生了病,梦中听到“鬼”叫,坐卧不宁。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知道后,伞身披挂,手执兵器,侍卫门旁,当夜唐太宗就没有再做噩梦。以后,他命画工,画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像贴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后来逐渐传到民间,人们争相仿效,也贴此像以避邪恶。

  吃饺子、给压岁钱的习俗

  吃饺子大年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北方的民间习俗。衙门也不例外。饺子,形同新月,以面团为叶包馅而成。

  古时夜半称为子时。春节时人们要吃除夕包好的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也就是说新旧交替从子时开始的意思,“饺子”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压岁钱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宫廷内,《资治通鉴》载,杨贵妃生子,玄宗李隆基亲往看望,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洗儿钱除志喜外,主要还是长者给新生儿镇邪去魔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至宋代成为民问重要风俗之一。经逐渐演变,而成为元旦大人们给孩子散压岁钱而防灾驱邪的风俗,以至相沿至今。

  元宵节燃灯习俗

  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民间则多称灯节。每逢这一天,从京城到各地方官府,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供人们观赏。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修改历法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城内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不过,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深宫禁苑,并没有形成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乃是入唐以后的事。

  由于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人称“贞观之治”。唐朝的皇帝就把宫内的花灯,搬到大街上展览,并且亲临观赏,与民同乐。唐明皇李隆基就曾命人制作了一盏高150尺的彩灯,被人称为灯楼。皇帝一带头,皇亲国戚也争先恐后效法炫耀。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令人制作的灯树“高80尺,立之高山,上元点之,百里皆见”。此外,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轻歌曼舞,彻夜游乐。原来规定的呜鼓以后所有行人必须回到规定场地,但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彻夜观灯,尽情欢娱,直至天明。这样以来,元宵节的制灯、玩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习俗,这种风俗历经百代而不衰。宋朝以后灯期由3日延至5日。到了明代竟从初八日开始到十七日放灯,灯期达10日。灯节一到,大街小巷的灯市、灯社、灯谜、赛灯会大放异彩。进入清代、民国,花灯式样越来越多。进入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的应用,制灯工艺更加先进,人们的观灯乐趣更高。从而使元宵节成为中华民族最富有诗意,也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打春”的习俗

  在内乡县衙博物馆里,有知县亲耕、打春牛的场景。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日,民间则习称“打春”。何以如此叫法,这与封建社会官办岁事活动“鞭春牛”有直接关系。

  牛是人类的朋友,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二位,也是十二生肖中最勤劳的动物。以牛耕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据史料记载,“鞭春牛”这一活动,源于周代《礼记·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气”之说。土牛,即泥土所制的牛,这一活动固定于立春之日,始于汉代。其后历代都有关于制土牛的记载。每年皇帝都要在立春时,赴先农坛祭祀,并亲自作象征性扶犁耕地,以表示劝农,迎春气而兆丰年。而地方官府亦在立春时举行相应的活动,以代御亲耕。其整个活动经历了迎春和打春两个程式。

  春牛为土制,具五方之色(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其各部位不同之色彩,决定于当年干支、立春日的干支。以五行阴Ij几、勾芒神或称司春之神,后多作耕牧之神祭祀。其服饰的色彩、年纪、姿态,也据当年干支而定。这样,春牛及芒神不但六十年不会雷同,而也不会全l司。

  清代,每年六川由掌管天象、历法的朝廷官员钦天监预定次年春牛芒神的造型、颜色,命令各府州县以式制作。其各部尺寸都有一定之规和象征意义。春牛身高四尺,象征一年四季;身长八尺,象征一年巾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立春、立夏、屯秋、立冬八个节气;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t五天;手执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

  迎春立春前一日,知县身着朝服亲率众官及迎春队伍,随员高举“春”字牌,浩浩荡荡开至春场(先农坛),祭祀春牛和芒神,执事官跪案前,双手展开“喜报阳春”的红贴报春。赞礼官诵读祝文,祭毕,知县在春场扶犁耕地一至二拢,表示代御亲耕,以祈丰年。然后迎春队伍将备牛芒神抬至县署大堂前迎春池旁安放,待立春日在此“鞭春”。

  打春立春日,县衙仪门大开,对百姓开放,大堂前设香案,摆香烛、猪羊、白酒等祭品。百姓手执彩旗、敲锣鼓、吹唢呐,聚集而来。知县面北而跪,作三献酒状,赞礼官诵渎祝文:“维神职司春令,德应苍龙,生意诞敷,品汇荫达。×等忝守是土,具礼迎新,戴仰神功,佑我黎庶,尚飨!”

  礼毕,众官手执彩杖,肃立春牛两旁,赞礼官唱:“长官击鼓!”知县三击鼓。赞礼官又唱“鞭春(打春)!”众宵史绕牛三圈,知县将存牛击破。牛肚里事先填满的五谷千果枣子、核桃等纷纷落地,众官与百姓欢呼抢食,以期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大街小巷彩棚栉比,披红戴绿。鼓乐、狮子、旱船、高跷等民间杂耍甜玩尽兴表演,万家空巷,官民同乐,到处洋溢着吉庆欢快的气氛,将打春这一活动推向高潮。

  据老年人回忆,知县扶梨耕地所选用的耕牛,为户主的一大荣幸,还可享受免去当年赋税的优惠待遇。

  鞭春牛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内乡县志》“时序节令”有记载,“立春先一日,城中地方用鼓乐彩旗于勾芒神、土牛前,以迎春气兆丰年。”不过,这时的土牛已不是土制,而是纸糊的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牛耕渐渐削弱,而闹春耕的民事民风民俗,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尘封于封建历史的褶皱里,老人的记忆里和内乡县衙博物馆的泥塑里。

  清明节的习俗——祭先、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故俗称鬼节。相传汉元帝为追念前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直至隋唐,清明祭奠才形成俗例并见之官方文书,《旧唐书》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敕云:“寒食卜墓,礼无经文,近代相沿,寝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人五礼,永为常式。”《东京梦华录》说:“清明日,官员士庶俱出郊祭坟”。清明节正是大地春动的时节,故此节虽起始于祭祀先人,但在长期的发展巾也复合有游乐的内容。《东京梦华录》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田如市,人们游玩于田野园圃之问,至暮而归。这种郊游活动,后来便被称为“踏青”,含有一冬蜷缩,春动出外,舒展身手,振奋精神的:卷思。同时古代又在清明节汇聚了插柳植树的活动。至于清明戴柳免虿(折)毒的说法,则反映了这一节日也包含有驱灾内容的印记。作为综合性质的节日,还增加了竞技游艺的内容。现在人们往往视清明节为外出旅游的最佳季节。

  端阳节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 五月初五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所谓“端”,是“初”的意思,午,是按干支推算,五月为“午”,故称“端午”。“午”与“五”古代通用,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

  相传在2500年前的西周时,人们每逢五月初五便在门户上挂艾叶和菖蒲,饮雄黄酒,意为去毒气,避邪恶。至于端午吃粽子,那是战国以后的事,起源于纪念屈原自投汨罗江以死。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官至左徒、三问大夫,因遭诬陷,而被流放,愤而于五月五日投泪罗江自尽。他忠君爱国的气节,赢得后人敬仰。在东汉魏晋时,纪念屈原之死的区域性风俗,逐渐变成全民性的节日,使端午与纪念屈原相结合,世代相传,相沿成习俗。南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口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使鱼虾不食屈原尸体。

  至于吃粽子、小儿颈及足拴五色线,则是传说,人们祭祀屈原之米,常被蛟龙所窃,需塞楝木叶以五色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最为害怕。故此后世人作粽子,带五色线及楝叶,自然将吃粽子和屈原投江自尽揉合在一起了。

  民间的端午节,有许多节日行事,吃粽子,采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拴五色线,带香包,驱五毒,赛龙舟等,儿童最喜欢这个节日有吃有玩有看,节日还带有许多神秘的色彩。 儿童要带“老虎肚兜”,用红布或黄布制做,中间绣老虎,其下有蝎子、蟾蜍、蜈蚣、蛇、壁虎,谓之“五毒”,或剪贴“五毒”于门:防其伤害。

  采艾叶 插菖蒲,可以去秽气,避邪恶。

  为避瘟去邪,端午节佩带香囊,内装雄黄、苍术等香料带在胸前。端午节早晨起床时,家人为孩子的于、脚、脖子拴五色线,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与金木水火土对应,取避鬼祛病之义。

  至于端午节赛龙舟则足源于人们伤于屈原之死,划船寻找尸体。后米逐渐演变成竞技游艺,届时,官民同乐,棹浆劈浪,锣鼓喧天,旌旗飞扬,观者人山人海,因而成为民问的盛大节日。中秋节食月饼——合家团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同传统的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来源于汉代的秋节,不过不是八月卜五,而是在立秋之日。大约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存节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民国元年(1912)曾行文把中秋法定为‘秋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阴历四节均借度农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至今中秋节仍是民问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将冬至节淡忘,遂成为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中秋节人们吃月饼的习俗,起始于唐代,而月饼之名则始于清代。据说最早由江苏一带兴起,每逢中秋,这里的人们就用形如圆月的甜饼招待归家的亲人,后来这种风俗传到全国,月饼也就成了“团圆饼”,中秋节也就成了团圆节。这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于室外,赏月、拜月、食月饼,如有亲人在异地未归,就同时望着月亮表达思念之情。宋代大诗人苏轼为怀念弟弟曾于中秋节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抒情歌曲《1。在的月亮》就是表达中秋节人们思念亲人情感的绝妙歌曲。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敬老

  农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一、三、五、七、九叫做阳数,九月九日都是阳之极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的渊源来自南朝吴均《续齐谐记》,相传东汉年间,道士费长房预言其弟恒景家中在九月九日要遭大难,如果戴茱萸,饮菊花酒,到高山上去就可以避难。恒景听了他的话,一家人到到山上去避了一天,回家后,看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暴死了,而自已一家人却因上山避难,而免于大祸。从此,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并有了重九登高的习俗。近年来,我国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敬老节,使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

  冬至为何作为古代“三大节”之一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白昼逐渐变长,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之说,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故历代把冬至作为一个重大节日。冬至又叫“亚岁”,冬至的前天叫“小至”,小至之夜叫冬除,民间如同除夕、小年庆祝。据宋《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视此节,虽是贫困家庭,积累假借,也要更换新衣,备办饮食、祭祀先祖,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冬至这一天皇帝还要接受百官朝贺,礼仪隆重,地方官也要同百姓一起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冬至节已逐渐为现代人所淡忘。

南阳自驾游免费的景点

1 南阳市博物馆

南阳市博物馆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免费景点。博物馆每天9点开放,提供免费游览。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汉朝的车马铜器以及周朝的商代青铜器。此外,馆内还有一些有趣的常设展览,例如南阳文化图像、孟子旅游人生等。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么南阳市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2 棉花古城

棉花古城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城南新区中部,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这里充满了古老黄河文明的痕迹。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如清华圆融书院、百碟楼、宗祖堂等。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和河湖景观,是一处适合漫步的好地方。入口处不收门票,可以免费参观。

3 武侯祠广场

武侯祠广场是南阳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一个免费公园。这里有一条长达1公里的步道,可以让你欣赏到美丽的南阳全景。广场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景观,例如南阳八音、文化长廊等等。如果你喜欢运动,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有很多人在这里锻炼身体。

4 龟山公园

龟山公园位于南阳市区西北部,是一个免费公园。公园内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和湖泊景观,如果你喜欢拍照留念,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场,适合一家人一起来玩。

5 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记载着中国经济建设的纪念馆,正对弘扬红旗渠精神、展示红旗渠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题,查察现今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的纪念馆。这个景点总体分为山头风情、纪念馆、千年古井、爱国主义教育园四大部分。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可以了解到中国在经济建设中作为一些难以想象的抗洪、造渠故事。

6 南阳风景区

南阳风景区位于南阳市东北部,是一个以风景和人文历史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秀丽的山峰、清澈的江河、稀世的古文化等,是你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这个景区还有许多休息区和步道,可以让你停下来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

7 路南园

路南园号称“南阳人的后花园”,是一个位于南阳市路南区的大型公园。这里有许多湖泊和花海,是一个适合休闲散步的好地方。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许多休息区、儿童游乐场和健身设施,适合一家人一起来玩。总的来说,路南园是一个非常适合家庭休闲娱乐的地方。

8 初阳春园

初阳春园位于南阳市主城区,是一个园林式的免费公园。这里有许多缤纷的花朵和古朴的景点,适合拍照留念。此外,园区内还有许多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场,让你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同时玩得开心。

结语

南阳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在这里随处可见古老文化遗迹。如果你想了解南阳的历史和文化,上述这些免费景点一定不能错过。不仅如此,这些景点还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风光。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考虑在周末自驾来南阳,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景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5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