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唐诗闲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艺录

2018-06-18百家榜创作者,文化爱好者,优质创作者

关注

读唐诗,有三个人绕不过去,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一般的界定是“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杜自不用多说了,王维则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这使我们每读王诗,就想到苏东坡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又被后人称为“诗佛”(对应李白的“诗仙”,杜甫的“诗圣”),这里的“诗佛”不仅是说王维诗中的宗教意味,而是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得一手好印(当然,他是不会刻印的,那个时候,可供文人刻印的石材还没有发现,要到元代才发现。)他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画像)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极喜欢王维,他借林黛玉之口表达了他对王维的喜爱,也同时让现在的我们提到中国古诗词学习,就一定想到有一段必读的文章,就是《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章,我们试着看其中一段: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当然,这是《红楼梦》里有关诗论的重要章节,甚至其重要性要超过大观圆赛诗及联句章节,曹雪芹通过香菱、黛玉、探春、宝钗等人物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文艺主张,随着《红楼梦》这一章节的广泛传播,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诗,也随之广为人知,而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脍炙人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这两句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后世几乎一提塞上风景,就会提到这两句诗。今天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全诗如下:

(香菱学诗)

我们熟悉的王维是很少写边塞诗的,这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经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写就必须有生活,但我们看王维写山水田园诗写到了极致,不管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抑或“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又或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是如画一般的写景名句,他太擅长写景状物了,因此,当他的生活中硬生生地挤进来边塞军旅生活时,他又把边塞风光和物事描写发挥到了极致。他看了一场猎事,于是他写道:“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状物写人精炼而准确,画面感强烈。今天这首诗亦是诗人在生活中亲历边塞之后,以他超凡的写景绘景能力创作的佳作。

那一年,是唐玄宗开元25年,大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下旨让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旨奖掖慰问,要出塞去慰问,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显然是苦差事,对于王维来说,这次慰问之行,实际上是王维被排挤出了朝廷,因为一趟边塞慰问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失意的边塞之行途中,王维写了这首诗。

(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只有单车,王维的随从极少,甚至是寒酸的,对于“问边”这件事来说,以单车的规模行进,王维心中是有牢骚的,更何况,要去的地方非常远,“属国过居延”。居延的具体地址是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县西北,那是真正的边塞。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万里的距离,从繁华的国都到荒蛮的边塞,诗人只用了10个字就写尽了,诗人像征篷一样出了汉塞,又象北飞的孤雁一样进入了胡人的地域,其实,居延当然还是汉地,但感觉上,诗人觉得自己被扔在了异国他乡,跟前面的“单车”呼应,一肚子的委屈、激愤、郁闷、失落,都聚集在这十个毫不起眼的记录行程的文字之内。

前面说了,王维擅长写景状物,他能把平常所见,如画卷一样再现在诗歌之中,是真正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不用“长”字不能写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苍茫天地间,大漠漫漫,长河迢迢,却只有直上的烽烟与西坠的落日伴着孤单的诗人,单车问边!

(长河落日圆)

当诗人把情绪化入眼前的情景之后,他又把目光拉回到了现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萧关)了,但将官却不在,只遇到了骑兵斥候,告诉他,他要见的河西节度使远在燕然前线。

后边会怎样呢?诗人没有写,怕只能继续前行,向边塞更远处进发了。诗人选择了戛然而止,但这突然的停止,其实是有愤然的情绪郁结其中的。将官在前线征伐,文官们在朝廷上勾心斗角,只有他一个孤单的使臣,漫行在无边的沙海之中……

边塞诗当然是壮阔飞动的,但在王维的笔下,却多了一份婉约的动人情怀,这种情怀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专事描摹、雕词琢句,他只通过正常的写景之语带出情绪,写出情感,是真正的“情语即景语,景语即情语”的浑然交融。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鄗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点评: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回答者: 226688999 - 探花 十一级 11-28 21:04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逼秦王击缶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鄗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点评: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回答者:mashanchuanpt - 门吏 二级 11-30 18:47

廉颇,战国八将领之一,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 (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 244-前236年)时期。爱语文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相争,各为东西帝。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赵之良将廉颇统领赵军屡屡击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政策,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后,秦国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汉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郓墟县西),威镇诸侯,而赵国因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爱语文

后来,秦昭王提出以十五城易赵之和氏璧,又约赵王渑池相会,都不过是借敌以试探赵之虚实而已。在廉颇设兵以待秦的密切配合下,蔺相如出色地取得了外交斗争的胜利,粉碎了秦的阴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由于功大,蔺相如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爱语文

对于出身微,徒以口舌之劳而跃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廉颇由于居功自傲而不能理解,认为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功,屈居其下是一种耻辱,为发泄不满,他放言:如见到相如,必要侮辱他。爱语文

以政治家清醒的头脑和宽怀大量,蔺相如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他于上朝和路途中,尽量避开廉颇,不与之发生冲突。门客舍人为之不平,他诚恳地解释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超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爱语文

这话传到廉颇耳中,顿使这位以国事为重的武将,立即冷静下来。他肉袒负荆,请宾客带自己上门谢罪,悔恨地说:“鄙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于是二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爱语文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汨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爱语文

此后,廉颇更加奋勇作战,他带兵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后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攻取魏国的几(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地,二十四年(前275年)攻下了魏国的防陵(今河南安阳南)、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两地,二十九年(前270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下,赵国实力增强,以后的 10来年间,奏国未敢再向赵国大举进攻。爱语文

一直到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打败韩国后,秦赵因为争夺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晋东南),而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交战。赵将廉颇在秦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采取了固城坚守的战术,秦军屡攻不胜,两军相持了3年之久。秦采用反间计,促使孝成王超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做统帅。赵括上任后全部更改了廉颇用以治军的纪律、号令,撤换原有僚属,然后轻率出击。结果赵军大败,45万军士被奏坑杀,元气大伤。爱语文

秦趁势包围赵都邯郸,持续一年多,幸有楚魏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爱语文

五年后,即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又有燕军分两路进攻赵国,赵起用廉颇,组织军民,大败燕军,杀了带兵作战的燕丞相栗腹,俘虏了燕将卿秦、乐间。十六年(前250年),廉颇乘胜包围燕都,迫使燕王割五城请和,赵国士气大振。赵奢已死,蔺相如即使未死也已病重不起,国家安危,全仗廉颇支撑。孝成王命其摄行相国职务,并以尉文(今地不详,有人说是在赵西北境)之地赐封廉颇,号为信平君。廉颇代理丞相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带乓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的国力又有恢复。爱语文

赵悼襄王继位,昏聩无能。他以乐乘代廉颇,激怒了老将军,起而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亦出奔魏国,来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在大梁久住而不被魏国重用,他思念祖国,想回赵国效力,赵国也因多次被秦国军队所围困,悼襄王很想请廉颐回来,但又颇虑廉颇年事已高,不知体力如何,于是派使者探视。常言道:“国之将亡,君子退而小人进”。此时被秦国收买,与廉颇早有仇恨的郭开,特别受悼襄王宠爱,他按秦国意图,重金收买使者,唆使他诋毁廉颇,阻止其回国。爱语文

廉颇见到使者,十分高兴。他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古今规制不同,小于今很多),并扯挂战服,跃马扬鞭,以示老当益壮,尚可任用。结果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这卑郧的诋毁,愚弄了糊涂的赵王,于是不再征召廉颇。爱语文

楚因素知廉颇有勇略,暗地派人迎接到楚国。但由于楚赵之人习俗不同,秉性各异,廉颇性喜持重,而楚人剽轻,使之不能得心应手,所带军队未能立功。他总是感慨地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父老乡亲深深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召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代名将,抑郁不乐,客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灭亡。爱语文

司马光曾痛心地说:“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即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衰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爱情不是阳光、空气和水。

它不是必需品。

然而,它就像夜空上绚烂的烟花。

烟花不是必需品,每个人却都想看一回烟花。

------------张小娴《谢谢你离开我》

听印度朋友说,印度95%以上都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

我问:包办婚姻会幸福吗?

印度朋友回答:至少我认识的人中,白头偕老的都是包办婚姻,反倒是自由恋爱的,不到2年都离婚了。

或许我们认为最喜欢的,真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人生一些未能如愿的遗憾,或许也让我们避免了伤害。

想起我一个同学姐姐的故事。

同学家条件不错,有一家小工厂。他的姐姐喜欢上了在自家工厂上班的一个外地工人。家里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们交往,各种反对。同学的姐姐就要和那个男的私奔。家里人就将她锁在房间里。

同学说:“那个时候家里真是天天鸡飞狗跳。我姐不停地和家里闹,吵架、绝食,就差最后上吊了。”

最终,同学的姐姐还是跑出了家门,私奔去到了男方的老家,结婚生子。同学的父母气得不轻,表示再也不认这个女儿了,就当没生过。

我问同学:“那你姐姐现在幸福吗?”

同学回答说:“怎么可能幸福。我姐嫁过去之后,才发现和那个男的三观不合,根本没法沟通,天天吵架。而且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和婆家也相处的不愉快。那个男的好像还时不时地会家暴。”

我问同学:“那你姐姐为什么不离婚呢?”

同学回答:“我姐说,之前闹得那么凶,邻里皆知,还和家里断绝了关系,现在即便再后悔,也要咬牙坚持下去,因为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的。”

末了,同学还不无感慨地说道:“以前觉得什么包办婚姻、门当户对都是瞎扯,自从看到了我姐活生生的例子之后,我觉得,结婚还真的需要门当户对,老一辈的话还是要听的,要不然,以后真的会后悔。”

是啊,爱情或许不需要门当户对,但是好的婚姻一定需要。

古代人讲究的“门当户对”,主要源自中国古代建筑。

门当,是指房屋大门口的一对石墩或石鼓。

户对,是指大门顶部用来装饰门框的门簪。

有“门当”的建筑,一定会有“户对”,这是符合古代建筑学美学原理的。

武官多用圆形门当,象征战鼓;文官则用方形,象征砚台。因此,通过门当,就可判断这家是文官还是武官。而户对的大小与官品的大小成正比。

现代人对古代人所谓的“门当户对”大多嗤之以鼻,认为古人结婚不是基于爱情这个大前提,而是基于两家的社会地位,暗含太多的物质基础。

悲伤之情。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对普通老百姓的同情之心和对统治阶级的无限怨恨。他希望早日恢复和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它表现的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战士们勇于报效祖国的豪情;它所传达的不是惨淡凄凉的无奈,而是骁勇善战、不畏生死的气概,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效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吟咏边塞的名作。全诗描写了荒凉边塞的一次盛宴,描绘了沙场上的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从初唐至开元盛世,边境的各个少数民族从未停止对中原的进攻,所以朝廷屡次派兵前往边塞抗敌。当时,军队里不仅有带兵打仗的武官,还有文官。文官大多负责掌管公文书信等文字工作。

因此,一大批文人有了去边塞参战的机会,“边塞诗”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王翰就是这些文人中的一员。因为是文职,王翰的时间很宽裕。这首《凉州词·其一》就是他以某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的角度写的。

那位将军正在自己的营地喝酒:

此时,探子忽然来报说敌军到了。还来不及喝完剩下的酒,催他披挂上阵的琵琶声便已奏响。他放下酒杯,骑上战马,似乎感到了酒劲儿,身形微微摇晃。

临行前他和身边的将士们开玩笑:“没准我是醉倒在沙场上,而不是被敌人打死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笑话我,因为从古到今,在那战场上就没有几人能回来。”

这首诗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为国效忠、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王翰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不仅与才华有关,还受到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的影响。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乐府,写人,愤懑,忧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注释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

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诗人自指。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伤。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捻:揉弦的动作。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绝:凝滞。

迸:溅射。

曲终:乐曲结束。

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舫:船。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击节:打拍子。

颜色故:容貌衰老。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走了以后。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重: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暂:突然。

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有用没用完善

参考资料:

1、魏燕 《琵琶行》课文注释质疑[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年05期

赏析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导语:很多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有一种纸叫薛涛笺。就是薛涛把乐山产的一种胭脂木泡了捣碎加工成纸浆,另外再加上云母粉,最后制作成一种带有不规则花纹的红色纸张。这种纸张用来誊写诗词看起来特别的雅致。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薛涛笺",自此以后在唐朝形成了一种用彩笺誊抄诗文的风尚。为什么薛涛笺这么流行。除了纸张确实雅致精美外,还因为薛涛在当时的社会名气。薛涛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结交的都是当时的文坛大家,她的诗文在当时非常受文坛大家们推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为唐代著名女诗人的薛涛留下哪些传世名作?她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最终的归宿又是哪里呢?

薛涛的出身

薛涛是唐朝时期的长安人,父亲是个小官到处调任,薛涛也从小就和父亲到处迁徙。后来薛涛父亲到了成都做个小官,薛涛也跟随父亲到了成都。薛涛父亲死后不久,家里就过不下去了,当时十六岁的薛涛为了生活不得已入了乐籍。古代乐籍是属于贱籍,虽然后来薛涛又脱离了乐籍,但是一步错就步步错最终也误了薛涛的终身。曾经是乐籍的身分让她纵使满腹才华,也没有一个好的归宿。

其实按道理说薛涛父亲薛郧在蜀地也是一个小官,不知道是不是太廉洁,家里没有多少积蓄,以至于薛郧死后,薛涛会坠入乐籍。在薛涛父亲死后薛涛就迁入成都了,从此以后以乐籍女子身份和当时诸多的文人名士交流来往。据说当时的刘禹锡、白居易、段文昌、元稹等人和薛涛关系都非常密切。

发明家薛涛

能被称为古今绝艺的有好多,像道家经典《南华经》、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王羲之的字帖、司马迁的《史记》等等,而薛涛造的"薛涛笺"就位列在这些绝艺中。因此在古代人民心中薛涛不单只是一个才女,她也是一位发明家。因为薛涛纸广受欢迎,所以这种唯美的薛涛笺的制作工艺也被后人完好的保留了下来。现在还有一些手工艺人在使用这种方法造纸,来感受古代人的唯美韵味。

幼年薛涛的诗文天赋

薛涛在年幼时就显现出了非同常人的诗文天赋。据史书记载她八岁就能作诗,薛涛的父亲也从小就教导薛涛诗文。有一天薛郧自己在吟诵一首《咏梧桐》时,刚刚念出上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薛涛就顺口说出了后两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两句诗不但说明了薛涛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熏陶才能出口成句。好像还暗示了薛涛的以后的命运,注定她是一位才华卓然而命运坎坷的女子。

穷入乐籍的薛涛

薛涛十四岁时,她的父亲病故,薛涛和母亲失去了生活支柱,也没有了收入来源。勉强维持两年后,为了生计,薛涛只能出卖自己的美貌和才情去获取生活物品的来源。想来她这样的女子生于小官之家,从小学的诗酒茶花,根本不会农桑劳作,也不能放下昔日的身段去田间劳作。她唯一的出路好像就是做娱乐他人的乐妓,又因为她精通赋诗和音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诗妓"。无论是乐妓还是诗妓,她最终还是踏入了将会永远被别人看不起的贱籍。不知道晚年的薛涛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薛涛的诗酒灿烂

本来薛涛只是一个凭借有点才华混迹于风月场的普通乐妓,但是身为乐妓的她遇到了人生的贵人。使她注定了将在史书上留名。那个人就是韦皋,唐朝德宗时期,中书令韦皋被拜为剑南节度使。韦皋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文官,他喜欢吟诗作赋,也欣赏有这方面才华的人。薛涛诗才的名声传到他的耳朵里后,他就破格把乐妓薛涛召到府邸在宴席上赋诗助兴,使薛涛成为当地著名的营妓。

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曹操的《短歌行》,写的感情真挚,令人感动。下面,结合《三国演义》,详解《短歌行》。

第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翻译:喝着美酒,咏唱诗歌,感叹时光勿勿,人生能有几个春秋啊:就好像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失去的岁月太多了。

理解:曹操率军南下,荆州之主刘琮率众而降,轻易收复了荆襄之地。接着准备进军东吴,平定江南。就算孙权和刘备联盟,兵力总共不过十万,而自己八十万大军,可谓胜利在望。曹操站在一只大船甲板上,检阅水军,见水军部队整齐有序,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心情格外舒畅,大摆宴席,与会文臣武将,喝酒咏歌,作诗抒情,感叹时光勿勿。

第二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翻译:歌声虽然激昂慷慨,可是我的忧愁烦恼,却难以忘记;靠什么来排忧解愁,只能借酒消愁。 理解:曹操忧愁什么呢?曹操素有平定天下的志向,而现在西凉马腾、韩遂,割剧一方;东西两川还没有收复。平定天下的大业,可谓步步维艰,令人忧愁。然而,更让曹操忧虑的是,和东吴开战在即,手下谋士没有一个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手。

第三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翻译: 穿着青领的莘莘学子们,是我深深的牵挂;只是因为你们都是青年才俊,让我思念到今天。 理解:此句说明曹操爱惜人才和渴望人才。曹操确实爱惜人才,以陈琳为例:曹操和袁绍开战之前,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文辞优美,但给曹操骂得狗血淋头,甚至骂了曹操十八代祖宗。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擒获了陈琳,曹操爱惜其才,赦免其罪,还让陈琳当了个文官。

第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麋鹿在草地上相呼相鸣,是因为找到了它们爱吃的艾蒿;如果有嘉宾来访,我一定奏瑟吹笙,设宴欢迎。 理解: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到访,曹操可以说是鼓瑟吹笙,热情欢迎;现在是赤壁之战前夕,庞统(诈降)到访,曹操依然鼓瑟吹笙,设宴欢迎,待为贵宾。

第五句: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翻译:嘉宾才俊,如同夜空里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落到我的阵营?因此,我忧心重重,不曾断绝。 理解:曹操一直思念人才,渴望人才。

第六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翻译:才俊朋友们,越过那弯曲纵横的田间小路,枉驾前来,必当重用,让我们相依相存;久别重逢,设宴相谈,诉说往日的恩情。 理解:曹操渴望和才俊豪杰,把酒言欢,共谋大业。猜想一下,曹操这儿说的才俊朋友,很可能指的是庞统,因为在荆州和江南一带,卧龙凤雏,最为有名,而卧龙诸葛亮跟了刘备,凤雏庞统还没有正式来到。(曹操当然不知道庞统上次来访,献的铁索连环计,是诈降。)

第七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翻译:在这月光明亮星光暗淡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围绕树木飞了三圈,却没有找到栖身树枝。 理解: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才俊豪杰们,在这建功立业的时代,不要东张西望了,我这儿正是你大显身手的地方。

第八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翻译:山不会厌烦它的高度,海也不会厌烦它的深度:周公曾经,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迎接来宾,我也愿意像周公那样礼待宾客,天下的英雄豪杰们,归顺我吧,让我们共谋大业。 理解:我绝对不会厌烦人才的数量,我会像周公那样礼先下士,让天下英才都来我吧。诗歌最后一句,豪情壮志,直抒胸意,令人感慨。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优秀的诗人。赤壁之战前夕,曹操胜利在望,面对百万雄兵和壮丽山河,曹操作诗抒情,写出这篇千古佳作《短歌行》。诗人先是感叹岁月勿勿,号召青年才俊,珍惜时光,建功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4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