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黄河是有着汹涌澎湃的气魄,因为黄河拥有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望着黄河滚滚的奔向东南,惊涛澎湃着的黄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你,黄河。是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环境便遭受着严重破坏。你正在疯狂的叫,好似如钢似铁的一样,你像烧着漫天大火,在烧着。
所以,黄河啊!你要坚持住,千万不要放弃了,但你所流经的脚印,却都会有沧海桑田之感,你有时像个活泼的小孩在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壶口瀑布之间。我黄河雄浑博大的身驱突然被痉挛收缩,黄河似地下奔突出来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黄河在历经九曲回肠的磨难后,带着生命的重负,跳荡中完成与病魔生命的格斗。
我心中的黄河一定要是十全十美的,在为着自己作斗争,我们的母亲河啊!你哺育了非常多的人,而你却像一位慈爱的老母亲,把很多人养育成人,而你却在岁月中渐渐地衰老了。
俗话说的好“岁月不饶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她的汹涌澎湃,让我为之振奋;她的温柔缠绵,让我难以忘却。
正如“诗仙”李白所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倒海不复还”。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又以雷霆万钧之速,奔腾过来,咆哮而去,万浪翻腾,一泻千里。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绎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
黄河文化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也是所有的海外华侨为之骄傲。
“风在轰,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伟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奔流不息的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黄河,一个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我虽无缘领教它的峰回路转,它的豪迈气势,和它的一泻千里,但在我的心中却一直没有忘记勾勒它那经久不衰,伟大雄浑的形象……
看啊!黄河波涛滚滚,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横在中原大地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瞧,那**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又多么地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浪花四溅,河水像沸腾了一般,无处不是泡沫和浪花。黄河的巨流从宽阔的河床缓缓地聚拢,骤然间水势迅猛,坠入一道狭窄的深不可测的石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河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向各方奔涌着。它两岸的苍山夹峙,险峻陡峭,堤坡上青草覆盖,河堤两侧林带苍翠,多么另人神往啊……
让我们再瞅瞅黄河的壶口周围,小溪淙淙潺潺地流淌着,流淌着……而真正的壶口瀑布呢,如同仙人轻托着一壶黄水倾天而倒,那巨浪,摆动着、翻滚着,并猛烈地冲击着周围的石壁;如同利剑震动着**刀锋劈开河床,那巨浪,狂跳着、颠动着,并快速地掀起了遮目的黄尘。那拥有着泥土芳香的水雾,让人感觉似乎置身于梦幻的境界……
听啊!黄河日夜不停的咆哮着。它的隆隆轰鸣震耳欲聋,气吞山河之势暴露无遗,犹如千万条巨龙缠绕厮咬,挟雷裹电,咆哮翻滚,齐刷刷地跌下万丈深渊……有时又好比千万根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响。它气势如虹,声声都显示着自己气势磅礴……
夜阑人静,再次勾勒曾经想象的黄河,追寻我们在它那诞生的民族精神。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难道不应该随着黄河那跳动着的永恒的心律,唱出永不疲倦的民族之歌吗?就让黄河那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成为我们诠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吧!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身份对它说:“谢了,母亲河”!
我们领先世界的文明是因为有它,我们东方古国的美称是因为它,我们永不退缩的精神也是因为它!黄河没有愧对文人墨客用精妙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它,因为它,一条伟大的河流,一位坚强的母亲,不仅孕育出了一个不屈的民族,还造就了一群永不言弃的人们——中国人!我们将带着它那雄姿和气魄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向四方!
第一次听到黄河,是在儿时的家中。那是个冬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家人围着火炉,说着下雪结冰。说着说着,爷爷就说了一句:“长江一年四季都不结冰,但黄河冬天里结冰。有一年,结的冰上啊,能走坦克”一下子,我这个长在长江之滨的小丫头就被“黄河”给“冰镇”住了。“黄河”,就这样一头钻进了我的脑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上小学了,我学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一读到“黄河”,眼睛就为之一亮,好像有一种熟识的东西在撞击着我的心。这首诗我背得格外快,记得特别牢。同时,心中涌起无尽的遐想:登上高楼,极目远眺——那既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黄河,该是怎样壮观的一幅景象!
今天,语文课本又一次在我的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魄势,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雄浑,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森然,还有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肃穆,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险要……无不使我心潮澎湃,胸怀激荡。
在我心中,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千万年以来,黄河以她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广袤的黄土地,养育着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她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走来,足迹遍及九个省区;她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她的支流分布广泛,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啊,黄河!你以不朽的流淌,成为中华大地的主动脉!
在我心中,黄河有着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都从她这儿发源。那“华夏民族”的命名,那“炎黄子孙”的由来,那“仓颉造字”、“嫘祖育蚕”、“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开凿,那“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的烟火……都在她的身边一一演播。她的双手,牵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啊,黄河!你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啊!黄河!我心中的黄河!什么时候,我能亲眼目睹你雄伟的身姿!什么时候,我能虔诚地接受你慈爱的洗礼!
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回想着,回想着,我的思绪不觉地奔向了远古。在那遥远的古代,您身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优越。那时的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鹰击长空,鱼游浅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边扮演。秦皇汉武,文韬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无论他们拥有着何等的丰功伟绩,都是饮着黄河之水长大,靠着黄河之水成就千秋霸业。诗仙李白用激昂,豪壮的诗歌歌颂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巅自天涯。”足见您气吞山河,雷霆万钧的气魄。啊,黄河,您塑造了多少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壮观美景。您以其千军万马的势力,一泻万里的河水,穿过沃野圹垠的宁夏平原,构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江南”,天府之国。
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北方的烽火狼烟,南方的百万雄狮,在中原大地上展开厮杀。中华民族在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中生活了近五千多年。一代的文明被颠覆,另一代的文明又相继出现。如此往复循环,千锤百炼,中华民族逐渐壮大。中华儿女以其自身无穷的智慧,抵御着外族的侵略,很少受到欺凌。这所有的一切一切,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同惯看秋月春风一般。但是,在那烽火连天,硝烟漫地的清末民初,中华儿女却遭受着外族的欺凌、杀戳。或许,在这几千年里,你从来没有见到中华儿女流了这么多血,流了这么多泪。你咆哮,你发出了亘古末闻的咆哮;你断流,你出现了夐古末见的断流。望两岸,青山依旧在;仰苍穹,几度夕阳红。可是,今天的您已是百孔千疮,泥沙滚滚。真是岁月不饶人,也许时间拥有沧海桑田的力量,但您更有伟大坚强的精神力量,去激励中华儿女。
今天,经历了几千年风雨洗刷的中华民族,又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走向世界。啊,黄河,您无私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不可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中华儿女永远感激您。我保证,当荒漠变成绿洲,赤地变成青山之时,便是您碧水再度东流之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 灿烂的华夏文明。我心中的黄河是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在晋陕峡谷骤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转眼间缩为50米,落差30米的夹岸深沟,疾流直下,涛走云飞。势如巨湖,倒悬倾注,一泻千里。我心中的黄河伟大而坚强。他象征着无数华夏英雄儿女,在恶势力下从不低头,为维护民族而作出贡献和奋斗。它在养育与保护中华民族的同时,还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祖国。我们应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我心中的黄河是危机重重的。自古以来,黄河在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它已不知多少次给黄河流域一代的居民带来洪灾。现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黄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还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这使我忧心重重。
总之,我心目中的黄河是美丽的、无私的、神奇的……我希望黄河能够走出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它,让它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我希望更多人学习黄河的伟大品质,并发扬光大;我更希望人类能改善黄河一带的生态环境,让黄河能够保持波涛滚滚的模样,继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我心中的黄河是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在晋陕峡谷骤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转眼间缩为50米,落差30米的夹岸深沟,疾流直下,涛走云飞。势如巨湖,倒悬倾注,一泻千里。
我心中的黄河伟大而坚强。他象征着无数华夏英雄儿女,在恶势力下从不低头,为维护民族而作出贡献和奋斗。它在养育与保护中华民族的同时,还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祖国。我们应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我心中的黄河是危机重重的。自古以来,黄河在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它已不知多少次给黄河流域一代的居民带来洪灾。现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黄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还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这使我忧心重重
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世界艺术理论史、城市文化学、全球华文文化史。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倍受学术界推崇,他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禧日记》和《千年一叹》,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颇受读书界的欢迎和好评,在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行量之大令人鼓舞。近年来,由于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余秋雨先生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新闻界和文化界的焦点人物和重磅明星。但是就在余秋雨声誉日盛的同时,各种批评和非议也接踵而至,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业已成为当今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基于此,笔者试图对近几年来评论界之于余秋雨先生的各种批评做一巡视,以表达自己对余文的看法以及对当前文学批评的建议。当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资料不全,加之第一次操作此类文体,漏洞和缺失在所难免,我衷心地期待读者和方家的批评指正。(顺便说一句,我写作这篇文章并非附庸风雅,实在是有话要说)
焦点:多元批评格局的并存
文学批评大多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和主观倾向,这受制于批评者不同的个性教养、知识背景、阅读层次和年龄特征等。因而在进行具体批评的时候,有的表现为不切实际的吹捧和奉承,有的表现为针锋相对的驳斥和诘难,有的表现为肆无忌惮的谩骂和攻击,有的表现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研讨。所有这些,都在批评余秋雨散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将学界批评秋雨散文的声音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吹捧奉承型、驳斥诘难型、谩骂攻击型和评价研讨型。
吹捧和奉承型
在这类批评中以冷成金、沙叶新、楼肇明等人的文章最为典型。
冷成金在其论文《论余秋雨散文的价值取向》的"内容摘要"中对余文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原话是这样的:"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汰选,从"可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可信"因素;余秋雨散文在文化传统的深处立定,以其冷峻的理性和充沛的人文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从而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的一次重要超越"。在本文的末尾他还写道:余秋雨的确是一位诗人,读其散文,正如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使我们思接古往今来和上下八方,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个人的文化追求可能已经绝望,但文化的整体和谐、天道的运行规律仍然值得深深信赖。
著名作家沙叶新说,余秋雨是散文大家,《文化苦旅》是神品,是心底流出来的情致,是精致文化的代表作。楼肇明在《文化接轨的航程》中断言:"余秋雨可能是本世纪末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孙绍振在《当代作家评论》上撰文说:"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出现以后,散文作为文学形式正在揭开历史的新篇章……在''五四''以来的散文经典中,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先例:这么长的篇幅,这么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这么巨大的知识容量,这么接近于学术论文的理性色彩又这么充满了睿智和情趣。"
朱向前在《散文的"散"与"文"》中写道:"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几乎是篇篇浸透了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文人的集体痛苦感,再以个人生命的真体验和真性情浇铸成文字,举重若轻,力能扛鼎,不仅上承新文学散文之余绪而且开启了一代风气,将整个当代散文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女散文家梅洁在读罢《文化苦旅》之后激动地赞曰:"仰望中国散文的天空,应该说,还是星光灿烂!而先生的《文化苦旅》则是其中一条河系!这条河系里的每一颗星星都在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见《我读〈文化苦旅〉》)"
驳斥和诘难型
在这类评论中以余开伟、汤溢泽、朱国华、王永飚等人的文章最为典型。
余开伟的《余秋雨是否应该反思》《谁是文化杀手?》和《夏风秋雨愁煞人》可以说是三篇批判余秋雨的文章。其中,《余》文指出余秋雨教授没有反思和自省的勇气,却很有对批评者反击的勇气,把对他的批评上升到关系中国文化的未来命运的高度来看待。这样就只能导致作家自我感觉与客观实际的错位,无法超越自我,陷入自我膨胀和精神变异的困境。《谁》文认为余秋雨对待批评自己的文章应该处事不惊,心平气和,理智判断,科学分析,不能上纲上线,一概认之为"文化杀手",将问题复杂化、白热化,这种做法只能造成文化领域更大的分裂、失控和混乱,恶化文化生态环境。
汤溢泽在《〈文化苦旅〉:文化散文衰败的标本》一文中指出:《文》书现为部分读者的开胃品,不久即为读者的反胃货;余秋雨的《文》是借古典之物抒一己之情,托昔日之物以抒秋雨之志,再加上几段绞心的哀思;《文》外在是现代美文但其肢体则只是一味地舞弄古史,即是古史与现代美文的组装品。总之,《文》只停留在开垦中国古代文化或曰只对古代文明沉重吟唱的基点上,不但没有成为文化之峰,反而跌入了反胃的沟壑,是一本单调的散文集子。
朱国华在《别一种媚俗》中指出,《文化苦旅》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基调都是学术权威口吻的居高临下,遗老遗少式的吊古伤今,牧师布道时的悲天悯人,并且还夹杂着旧式文人特有的似乎聊充排遣之用的故作通脱。说穿了,《文化苦旅》的精神实质就是一种毫无新意的感伤情调。另外,他还说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是"故事+诗性语言+文化感叹"的流水生产线。
王永飚在《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文在肯定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批评《霜冷长河》只不过是展现了一个中年人的琐细、啰嗦、四平八稳以及值得赞赏的柔情和心肠,《霜》的问世不但预示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终结,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无情地裸裎了余秋雨这种文化反思的失败,宣告了余秋雨所推崇的"健全文化人格"的实际破落。其理由是后文化苦旅时代的余秋雨什么专栏都写,什么晚会都参加……坠入了一种"谈心说理"的写作模式。
谩骂和攻击型
在这类评论中以王强、周泽雄、朱大可、黄敏等人的文章最为典型。
王强在《文化的悲哀:余秋雨的学问及文章》中这样批评余秋雨:一、余秋雨的学问放弃思想的创新而专注于玩弄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浮夸的语言阐述人所共知的常识;二、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放弃了起码的学术理性,把自己变成一个情绪化的生物;三、余秋雨与正常学术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他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现代学术的一种嘲弄,是学术文化的一次倒退;四、《文化苦旅》是已被人们唾弃了的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王先生的总评是:余秋雨这类散文的风行,正是中国文化沉沦的象征,值得深思。
周泽雄在《最酷的作家》中言道:"中国愿意赞美自己的作家多如牛毛,平心而论谁能做得像余秋雨那样老练和从容,自信和潇洒?幽邈的用心隐含在大气磅礴的文化袍袖之下,微微一抬,秋风乍露,就可以把人撩得远远。余秋雨真不愧是余秋雨!我原来应该想到,他高雅的名字其实早已透露了若干底里消息:秋雨,字面上的诗意自是充沛得无以复加,实际感受起来则完全是一派愁煞人的风景,何况他还鼓荡出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然后对余秋雨在《秋千架》中表达对妻子的关爱之情大加讽刺,批判余秋雨不该说其妻马兰是"亚洲最美丽的女人",并动用伏尔泰的话作为论据:"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
朱大可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将余秋雨散文的畅销归因于:历史利用文学获得了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此其一也;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以及一方面慰抚大众灵魂,一方面慰抚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和"良知"的双重话语功能具有极大的取悦性。此其二也。文中朱大可还指出了余秋雨散文的媚俗,其证据是某妓女的手袋里有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化苦旅》。他的理论表述是:"这个世界需要的绝不再是创造思想的精英,而是追踪公众趣味和理念的猎狗"。此外,朱文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针对余文《道士塔》中所表现的民族情结提出来的:如果没有斯坦因等外国人的冒死拯救,这些经卷、写本、绘画和唐塑都将不复存在,只要敦煌艺术得以保存,无论它属于哪个国家(民族)。
黄敏在《〈文化苦旅〉"七气"》一文中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归纳为七种"味道"。"霸气"(表现为文风的霸道和态度的霸道);"商贾气"(表现为处处做广告,兜售自己);"小儒气"(表现为掉书袋、抖箱底);"八股气"(表现为动辄上纲上线);"童稚气"(表现为逻辑和语言功夫不到家);"猥亵气"(表现为情节的猥亵和语言的猥亵);"市井气"(表现为饶舌、刻薄与媚俗)。
评价和研讨型
在这类评论中以古耜、高恒文、张伯存、李咏吟等人的文章最为典型。
古耜关于余秋雨的散文的评论,据我收集的资料看来,共写过三篇文章,它们是《过于随意的历史解读--我看余秋雨的两篇散文》、《平心静气话秋雨》和《走出肯定或否定一切的批评误区--再谈余秋雨散文的瑜与瑕》。其中,《平》文在充分肯定余秋雨散文的审美成就和文学地位后提出了几点置疑:一、过分强调余秋雨散文的创新意义,不仅不符合客观实际,而且也无益于散文的继承和发展;二、余秋雨的散文中有很多篇章达到了质文俱佳的高度,但有些文本的观点和说法经不起认真的考究,如《一个王朝的背影》和《抱愧山西》(关于这两篇文章的评价在《过》文中也有提及)有捉襟见肘、疏漏悖谬之嫌;三、秋雨散文的意义和价值固然给当代散文创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但尚未及为当代散文创作提供范例的程度。《走》文主要针对王强《文化的悲哀:余秋雨的学问及文章》、韩石山的《余秋雨散文的缺憾》、汤溢泽《〈文化苦旅〉:文化散文衰败的标本》和程光炜的《疲惫的阅读》的批评进行了再批评。
高恒文《学者的架子》一文针对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突兀"之语进行了重点的批评,认为《废墟》一文中"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并进而发挥"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的趋时"的观点是下语轻率的高谈阔论;认为《吴江船》一文中的一段话:"宋代大词人姜夔对垂虹桥最是偏爱,有一次,他在那里与挚友范成大告别,与他心爱的姑娘小红坐船远去,留下诗作一首:……"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主观想象。高恒文的另外两篇文章《突兀之语何其多》和《关于"硬伤"答余秋雨》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
张伯存在《余秋雨董桥合论》中对余秋雨和董桥两人的散文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比较,并得出了一些切中肯綮的结论。他认为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弘扬人文精神,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精英文化意识与启蒙精神,但由于他是一个文化理想主义者,高贵的文化人心态成了他传播文化时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因此疏远了读者。他又认为余文燃烧着火热的激情,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心理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但其语言过于迷恋戏剧化效果到了矫情的程度,因而与散文的自然之美产生了悖离。
李咏吟在《学者散文的命脉》中对余文发表了以下看法:余秋雨自觉地担当起学者的使命,通过抒情散文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历史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因对历史生命的悲悯而隔阂,自我生命的原始感受因面对历史的激情而模糊;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合一的雅致语言,语言在抒情中融注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但这种偏向于抒情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陷入空洞,削弱文章思想的意义;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思想的审美和谐和生命的感悟,但这是以远离思想搏斗,远离思想战场为代价的,因而缺乏某种穿透力和思想敏锐性。
展望:净化文学批评的环境
近年来文学批评呈现出一种空前活跃的态势,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文化选择、社会良知、历史责任的巨大转变。这较之于过去"千篇一律"的僵死局面,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冷静审视,时下文学批评中出现的混乱、失范的现象却不能忽视,如何防微杜渐,矫枉过正,使之尽快走出恶性循环的泥淖,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依然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众所周知,文学批评的基本要义是对文学作品及其他文学现象的价值进行阐释和评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一种价值活动;也是读者审美活动的一种反思形式和再创造过程。它通过对艺术价值的阐释和评价,直接制约着人类审美行为的导向、深度和效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不仅能够影响文学创作的发展,而且能够指导文学鉴赏,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当然,文学批评者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固然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批评个性,但这种个性必须建立在强烈的理性精神和崇高的学术品质上,必须与肆无忌惮的人生攻击和尖酸刻薄的人格侮辱严格划清界限,否则就会把严肃的文学批评引向误区,使之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认为,任何形式的文学批评都不能脱离被批评对象的主体精神和道德倾向,都不能对被批评对象的文本进行符合主观意愿的肢解和阉割,都不能断章取义的按照自我需要进行蓄意歪曲,然后以审判官的身份进行鞭挞和发难,甚至有违批评规则和道德自控,将被批评者的身世经历也当作攻击的靶子,这在道义上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批评者如果没有阅读作品的感性冲动,如果没有独到的见解,如果因为不适合自己的知识谱系而羞于或怯于说出内心的感受,如果因为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如果因为碍于情面或为"稻粮谋"而不愿意说真话,那么,这样的学术批评是毫无益处可言的。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批评者却津津乐道于此。
一个真正的批评者,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审视批评对象,尽可能地超越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以前瞻的眼光面对现实和历史发言,对人生真理和艺术真谛报以执著追求,即"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只有"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才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要做到上述这样当然很不容易,这需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赡的学术修养做后盾,但这应该是我们努力遵从的规范,即使我们不能完全做到,也应该尽力而为。
结语:对秋雨散文的几点看法
首先。余秋雨散文尤其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畅销主要是因为其作品本身的魅力,而并非有些批评家所说的商业炒作和自我包装(要说原因,也只是次要的)。笔者以为,余文之所以在文学日益贬值的今天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许多篇章主题重大,思想深刻,表现出一种跨越历史与现实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意识,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层关注。《道士塔》、《莫高窟》表现出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和对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五城记》、《抱愧山西》表现出对构建城市文明的渴望和对经济发展的关注;《流放者的土地》、《苏东坡突围》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痛苦命运的惋惜和对制造这种悲剧的社会的控诉;《关于友情》、《关于善良》表现出对平等人际关系的向往和对真诚善良境界的追求;《华语情结》、《漂泊者们》所体现的是漂泊无定又拥有浓重家园意识的异乡故人的深情呼唤。
第二、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叙事模式和议论话语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秋雨散文的语言是情理合一的典范,在他的诗性叙述中,叙事语法被一种理主宰着,浸满了一种历史的思考和感叹。这种语言不追求那种水一样的清澈,而追求一种潮样的愤激和诗意。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在一种哲理的词语中栖身,浑厚质朴。此外,修辞手法和叙述风格的大胆采用,对于增加文章的气势和厚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基于此,笔者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是大气的,它是作者胸襟、胆识、气度、使命感的自然流露。只有"大用外腓,真体内充",才能"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秋雨散文如"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大气和劲健正来自于作者内涵的深沉和执著。这无疑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些优秀作品。我为余秋雨骄傲。
其次。后"山居笔记"时代的余秋雨,由于各种应酬,精品越来越少,粗制滥造的文本却越来越多。李新武在《余郎才尽》一文中言道:"简而言之,《文化苦旅》是谈山谈水,《山居笔记》是谈史谈鉴,《霜冷长河》谈庸俗的人和人的庸俗。"这番话虽然有失公允,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纵观《霜冷长河》一书,除却第二辑的几篇文章之外,其它文章真不敢恭维。文中再也看不出增删看不出润饰,更看不出心血的沉吟;行文失却了情感顿挫岁月跌宕,字里行间没有了人文关怀没有了忧患意识,说得严重一点,余秋雨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稍后的《千禧日记》和《千年一叹》也无足观,不过是一些旅游见闻罢了。为《相约星期二》环腰,令人生疑;为许晴的集子作序,使人腻味。我为余秋雨惋惜。
最后。我相信,余秋雨先生在新的世纪一定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认真反省,回到《文化苦旅》时代的自己。毕竟,余秋雨先生是一个有良知,有人道主义的学者、作家,他一定会在道德滑坡、人性堕落、毒品蔓延的今天,为了人类的本性回归,为了给迷失自我的人们找回精神的家园而奔走呼号,也一定会为重建社会的文明秩序、为我们生活的人间处处充满爱而殚精竭虑。同时,我也深深相信,余秋雨先生同其他许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一样,能够做到(哪怕只有一点点),因为他有足够的才情和学识。或许,我的要求太高了,但我仍然要为余秋雨期待。
稿件来源:大道中文期刊网
网友评论
在张养浩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品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69—1329年)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chóu)躇(chú )。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品鉴赏本曲描写潼关险要地势,感慨历代王朝兴亡,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苦难深表同情,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精辟
作品主旨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作品简述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作品品评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予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聚”“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情感基调。“ 山河表里潼关路 ”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 望西都,意踌躇”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无论国家的兴、亡,受苦最多、最大的莫如百姓。这个结句,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像这样的诗歌,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而这正是作者写景怀古蓄势集中的进发。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文学背景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中心思想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乃其余事。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层分析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踟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山坡羊·潼关怀古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写法理解
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突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背景材料
1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其散曲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对社会也有所触及,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2《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
艺术特色
①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
②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形象鲜明,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诗人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来看,在元代散曲中不是少见的。
3虚实结合 写出了当时潼关的地理特点,用一个聚 怒,把华山的重岩叠嶂,黄河的波涛翻滚,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以为个人的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句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的险要地势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心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点题“怀古”,并表现作者无限伤感原因的句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描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句子是:
望西都,意踌躇。
1 2018看春晚的作文,要自己写的,谢谢了
看到这个题目,我马上会启动我的每一根神经,开始搜寻。突然,我搜到了一个欣赏的内容,那就是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你们知道吗?我学会了欣赏每年的春节联欢会。在20xx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 爬杆,让我至今难忘怀。在这个杂技表演中,就凭着两根木杆和几个人,表演出那么精妙绝伦的节目,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在欣赏了他们精堪的技艺表演后,我感到了杂技演员的辛苦。
在表演的背后,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心血,才磨练出这样让观众叫好的节目!欣赏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就暗暗下了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吃一点苦,才能尝到一点甜。
还有在欣赏20xx年春节晚会的相声中,我被相声演员的出色表演吸引了,姜昆惟妙惟肖的表演真令人捧腹。也许有人会说:“一个相声有什么欣赏的,不就搞笑吗?”不,这一点你完全错了,一个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要逗哏、捧哏,练成功也是非常难的。
通过欣赏这次春晚,我不但体会到了整个节目的美,而且也感受到了演员的辛苦
2 2018春晚观后感作文450字咋写
2018春晚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文化现象,已伴和着改革开放的雄浑步履走过了35个年头。
如今,面对着新时代第一台大型综艺节目,作为全国春晚的旗舰平台,已过而立之年的2018年央视春晚,载19大报告关于文化的真髓,携世界风云的八面来风,以壮观天地、韵溯古今,视通中外,大气磅礴的全方位绚丽新景观开启了大幕。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背景画面,一张张幸福祥和的笑脸,一台台电视荧屏呈现着同一场色彩缤纷的晚会。
它把十几亿中国观众、海外同胞、国际友人凝聚在一起,共享除夕精神“年夜饭”。它把空前的多样性、民族性、艺术性与科技化、国际化熔于一炉,成就了春节———这个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强的欢乐氛围和仪式感,从而提升了2018年春晚的高度、力度和温度。
壮观天地,抒发新时代的新情怀。2018年春晚的大型歌舞,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十分丰富,接地气,暖人心,场面恢宏。
特别是《丝路绽放》那静懿、祥和、对发展的憧憬,那千年丝路未被黄沙掩盖的坚强,那欣逢盛世对未来的展望,都得到了到位的展现。《波涛之上》,在巨浪连天、激雷闪电、乌云翻卷中,颇有力度地表达了人的力量与刚勇。
表现特种兵的群舞《沙场砺兵》,造型险峻、排山倒海、动作出其不意、刚健勇武,展示了我人民军队气贯长虹、无坚不摧。儿童卡通舞让小小的孩童怀抱小狗狗欢舞,童趣盎然、憨态可掬,也意喻着为狗年祈福。
在此之中让人感动的是在亿万人民欢乐祥和之时,大屏幕上展现出风雪中边防哨所与军犬为伴的祖国卫士。 晚会不仅追求“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让力与美的大型歌舞展示磅礴的气势。
而且从宏观到微观,意在抒发新时代的新情怀。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类节目。
不仅阵容新、题材新,而且一扫了以往个别节目的耍贫斗嘴的庸俗气。如写留守儿童的小品,不仅有情趣,给观众带来欢笑,而且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出了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道理: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钱。
打拼给孩子一个未来,但更应当给他现在。蔡明、潘长江的作品也更有新意,它插科打诨、风趣搞笑,但它写出了如何对待男女情感问题:爱情保鲜靠表白,你要爱她就说出来。
《为您服务》描写的是凡人小事,轻松、诙谐,却满溢着新时代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展示了恰恰是普通百姓那独特的亲情、友情和赤子之情。再有,给领导提意见的小品,都让人看到,晚会中许多节目确实都是从生活中感受强烈的地气和鲜活的存在,感受现实生活中丰满的血肉和灵动的纹理。
因而,这些节目才能展示出新时代葆有文化质地的人品,富有文化价值的人格,带有文化色彩的人心、人事与人情。 韵溯古今,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精气神。
晚会展示“山川气象新”更有“耆旧风流在”。相信主创人员深谙一场成功的全国性春晚,不仅要下接地气,表现今天的繁荣发展,抒发对未来的豪情锐气,更要上承中华传统文化,“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
那多彩贵州黔东南的万人侗族大歌震彻天地,既传承了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艺术和地域符号,又传递了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幸福满满的崭新风貌。特别是少林武当双雄会,武林高手云集,特技与武技交融、不同门派英雄际会,彰显了龙的传人英姿勃发、刚健尚武的民族风范。
分会场展现的山东曲阜的“万仞宫墙”,昭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浑厚古朴,持重阳刚。穿插节目之中来自齐鲁大地的千人鼓阵设计,和振聋发聩“国泰民安”气壮山河的齐声欢呼,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民心、民意、民情的诉求———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团结人和的群体意识,天人和合、国富民强的美好梦想。
当然,那魂牵梦萦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晚会是通过海峡两岸歌手的歌声和《国宝回归》的节目展现的。这是一个心向祖国的同胞许先生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斥巨资让漂流在海外的国宝与故宫不见不散的故事。
这是全长3012米来自明晚期的青绿山水图《丝路山水地图》,在全国观众的视野中这帧饱含传统文化意蕴又颇具现实意义的珍宝呈现出来了。这种传统文化基因、民族情感渊源蕴化的家国之思、乡土之恋,也是中华文艺书不尽、诉不完的永恒主题。
晚会用诗意的语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达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了。 视通中外,协同世界各国朋友做美美与共的诗意表达。
这是2018春晚的一个醒目的亮点。年味犹浓、喜庆和乐之中,晚会没有忘记海外游子,屏幕上闪现着海外华人华侨欢度中国年的联欢盛况。
而且,对中外文化交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融入了较多的国际元素,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俄罗斯艺术家的大型歌舞,欢快热情、友善温暖。
与非洲演员共同演出的表现蒙内铁路的小品,健康活跃、情趣幽默,最后两国演员用中文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世界人民都点赞,欢笑中让人深感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确实像晚会中一支歌曲唱的那样,幸福我的家,强大我的国。特别是当俄、美、英、法等国歌唱家一起深情地高唱《我爱你中国》时,使晚会达到了 ,它更让人想。
3 作文:看春晚2018年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晚。
春晚的第一个节目是各族民歌,有藏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最精彩的要输傣族的《祝酒歌》了,他们载歌载舞,美丽极了。 接下来的节目是《时间都去哪了》。
唱歌的时候,歌手后面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女孩和她爸爸的照片,这个女孩叫大萌子,她爸爸选择了大萌子每长大一岁照一张照片,这样就记录下了大萌子长大的历程。有一天,大萌子无意中把这些照片都传到了网上,立刻就引起了许多人的评论。
如同大萌子和他的爸爸一样,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却在一天天变老,我们只有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他们,这样我们才能对的起父母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养育之情。 还有一个节目叫《剑心书韵》。
节目中的人用一或两个手指就能把自己的身体立起来,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其中还有一段我觉得很押韵的台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看完这个节目,我心中不禁一阵惊呼,现在的人都好厉害啊,我也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要不然就落后了。 看完春晚,我高兴的叫道:“春晚真精彩啊!现在已经是20xx第一天了,在新的一年里,我祝自己新年学习好,祝家人新年行大运。”
爸爸妈妈听了,高兴的一把搂住了我。
4 如何评价201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作文四百字春节是举国百姓、举世华人祝福欢乐的日子,2018年央视春晚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家和万事兴”是今年春晚的主题,又一个难忘的央视春晚伴随着我们跨进又一个新的春天。
2018年央视春晚所突出的鲜明主题是“共筑中国梦,家和万事兴”。编导和演出团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题材,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呈现和深化,同时注重节目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调动气氛、增强互动、润物至深。
演出开篇一曲由张凯丽、韩童生、佟大为、李光曦等联唱的《四世同堂合家欢》,四辈人男女老少齐登台,共同咏唱家和万事兴,抒发普通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节奏喜庆明快,时代气息浓郁。“星光大道”选手联合演绎的《高手在民间》,则很好地呈现了“开门办春晚”“拆门办春晚”的思路和成果,看着那些来自各行各业业余演员的出色表现,你不得不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之真理颠扑不破。
春节是欢乐的节日,是精神洗礼的节日,也是审美养成节日。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凝聚最大公约数,让艺术真正有助于增进国民的价值信心,增进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对核心价值、对共有意识的坚守,2018年春晚善于抓住老百姓日常点点滴滴,进行入脑入心的艺术表现,如沙溢、贾玲、李菁、瞿颖等的小品《喜乐街》,孙楠的歌曲《搭把手》,孙涛、邵峰等的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以及刘和刚的歌曲《拉着妈妈的手》,均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艺术展示,强化美德、善意与信仰的力量,堪称润物入心的质朴精美之作。
春晚结束了,那满台的喜庆、热烈与祥和,让人们久久回味与沉思。愿寓教于乐润物入心成为娱乐晚会的新常态。
5 2018年春晚观后感600字晚会不仅追求“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让力与美的大型歌舞展示磅礴的气势。而且从宏观到微观,意在抒发新时代的新情怀。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类节目。不仅阵容新、题材新,而且一扫了以往个别节目的耍贫斗嘴的庸俗气。如写留守儿童的小品,不仅有情趣,给观众带来欢笑,而且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出了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道理: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钱。打拼给孩子一个未来,但更应当给他现在。蔡明、潘长江的作品也更有新意,它插科打诨、风趣搞笑,但它写出了如何对待男女情感问题:爱情保鲜靠表白,你要爱她就说出来。《为您服务》描写的是凡人小事,轻松、诙谐,却满溢着新时代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展示了恰恰是普通百姓那独特的亲情、友情和赤子之情。再有,给领导提意见的小品,都让人看到,晚会中许多节目确实都是从生活中感受强烈的地气和鲜活的存在,感受现实生活中丰满的血肉和灵动的纹理。因而,这些节目才能展示出新时代葆有文化质地的人品,富有文化价值的人格,带有文化色彩的人心、人事与人情。
韵溯古今,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精气神。晚会展示“山川气象新”更有“耆旧风流在”。相信主创人员深谙一场成功的全国性春晚,不仅要下接地气,表现今天的繁荣发展,抒发对未来的豪情锐气,更要上承中华传统文化,“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那多彩贵州黔东南的万人侗族大歌震彻天地,既传承了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艺术和地域符号,又传递了改革开放之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幸福满满的崭新风貌。特别是少林武当双雄会,武林高手云集,特技与武技交融、不同门派英雄际会,彰显了龙的传人英姿勃发、刚健尚武的民族风范。分会场展现的山东曲阜的“万仞宫墙”,昭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浑厚古朴,持重阳刚。穿插节目之中来自齐鲁大地的千人鼓阵设计,和振聋发聩“国泰民安”气壮山河的齐声欢呼,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民心、民意、民情的诉求———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团结人和的群体意识,天人和合、国富民强的美好梦想。当然,那魂牵梦萦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晚会是通过海峡两岸歌手的歌声和《国宝回归》的节目展现的。这是一个心向祖国的同胞许先生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斥巨资让漂流在海外的国宝与故宫不见不散的故事。这是全长3012米来自明晚期的青绿山水图《丝路山水地图》,在全国观众的视野中这帧饱含传统文化意蕴又颇具现实意义的珍宝呈现出来了。这种传统文化基因、民族情感渊源蕴化的家国之思、乡土之恋,也是中华文艺书不尽、诉不完的永恒主题。晚会用诗意的语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达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了。
视通中外,协同世界各国朋友做美美与共的诗意表达。这是2018春晚的一个醒目的亮点。年味犹浓、喜庆和乐之中,晚会没有忘记海外游子,屏幕上闪现着海外华人华侨欢度中国年的联欢盛况。而且,对中外文化交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融入了较多的国际元素,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俄罗斯艺术家的大型歌舞,欢快热情、友善温暖。与非洲演员共同演出的表现蒙内铁路的小品,健康活跃、情趣幽默,最后两国演员用中文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让世界人民都点赞,欢笑中让人深感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确实像晚会中一支歌曲唱的那样,幸福我的家,强大我的国。特别是当俄、美、英、法等国歌唱家一起深情地高唱《我爱你中国》时,使晚会达到了 ,它更让人想到各国艺术家友好合唱,是对中国深情的祝福,是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诠释。
6 一篇关于2018春晚作文450写大年三十晚,我门一家人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的联欢晚会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小品,有歌舞,有相声……瞧,我们一家人看得津津有味,愉悦的笑声不时从我家传出。我最喜欢看的是小品《美好时代》。这个小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诚实的故事。那天,毛豆豆替白雪买了一张**,毛豆豆的丈夫余味去问老婆的哥哥要钱,结果没要到钱,他哥哥却说等他孩子到20岁时再给他。毛豆豆气得要命便走了。这时,余味从茶几上拿了**(是白雪的),听了听收音机,惊讶了(他以为是自己的),便高兴得不得了。毛豆豆说他疯了,余味却说自己中奖了。毛豆豆把真相告诉了他,余味不相信。于是毛豆豆把自己家的**拿了出来。余味知道白雪的钱是自己家付的,便打电话去咨询,让自己的妻子放心,得出的结果却是:没事吧你。
看了这个小品,对我的启发很大:无论做什么事情是谁的东西,就应该给谁,不应该自己拿走,而且要懂得诚实,因为诚实是金。
7 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2018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2018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文化现象,已伴和着改革开放的雄浑步履走过了35个年头。
如今,面对着新时代第一台大型综艺节目,作为全国春晚的旗舰平台,已过而立之年的2018年央视春晚,载19大报告关于文化的真髓,携世界风云的八面来风,以壮观天地、韵溯古今,视通中外,大气磅礴的全方位绚丽新景观开启了大幕。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背景画面,一张张幸福祥和的笑脸,一台台电视荧屏呈现着同一场色彩缤纷的晚会。
它把十几亿中国观众、海外同胞、国际友人凝聚在一起,共享除夕精神“年夜饭”。它把空前的多样性、民族性、艺术性与科技化、国际化熔于一炉,成就了春节———这个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强的欢乐氛围和仪式感,从而提升了2018年春晚的高度、力度和温度。
壮观天地,抒发新时代的新情怀。2018年春晚的大型歌舞,舞蹈语言与音乐语言十分丰富,接地气,暖人心,场面恢宏。
特别是《丝路绽放》那静懿、祥和、对发展的憧憬,那千年丝路未被黄沙掩盖的坚强,那欣逢盛世对未来的展望,都得到了到位的展现。《波涛之上》,在巨浪连天、激雷闪电、乌云翻卷中,颇有力度地表达了人的力量与刚勇。
表现特种兵的群舞《沙场砺兵》,造型险峻、排山倒海、动作出其不意、刚健勇武,展示了我人民军队气贯长虹、无坚不摧。儿童卡通舞让小小的孩童怀抱小狗狗欢舞,童趣盎然、憨态可掬,也意喻着为狗年祈福。
在此之中让人感动的是在亿万人民欢乐祥和之时,大屏幕上展现出风雪中边防哨所与军犬为伴的祖国卫士。
8 2018春晚评价作文400字五年级万家灯火除夕夜,欢欢喜喜看春晚。
这些年,春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它和年夜饭、吃饺子、放鞭炮一样,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了。春晚能伴随着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这也反映出了春晚还真是我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今年的春晚,从整体上看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它的舞台包装华丽,变幻莫测的立体效果加上led大屏幕,使每个节目都能与舞台背景融为一体,突出了演员们的表演效果。
节目方面推陈出新、经典怀旧,将民间的风俗人情融入到了晚会之中,唤醒了观众的欣赏情趣。 晚上八点,羊年春晚在第一个节目《欢歌贺新春》中正式拉开帷幕。
这个节目由六位主持人和多位明星表演。今年春晚有悠扬动听的歌曲,有婀娜多姿的舞蹈,有神秘莫测的魔术,还有轻松搞笑的小品。
王力宏的《十二生肖》把全场带进了 。王力宏身着红色衣服,边唱边跳,全场都跟着high了起来。
宋祖英与席琳迪翁合唱《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一带,而席琳迪翁却准确地用中文唱出来,可见她花了多大的功夫! 著名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带来的《这事儿不赖我》又一次把全场带进 ,相比之下,在央视X年春晚上尚显有些紧张和放不开的曹云天、刘云天,在羊年春晚中带来的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反响不错。和往年一样,XX年羊年春晚相声域名同样惹人关注。
相声中频繁出现的“这事儿不赖我”,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行语。 小品《你摊上事儿了》与《今天的幸福2》笑爆全场,孙涛和秦海璐,一个保安一个王总,因为牌子的事儿发生争吵。
《今天的幸福2》由沈腾、马丽等四人表演,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却又不沟通而导致情况恶化。 刘谦和李云迪合作表演魔术《魔琴》,这个节目成为春晚的最大看点。
首先,刘谦把一个杯子放到了红酒瓶里,全场无人不感到吃惊,接着,刘谦又用扑克牌变起了魔术,最后,大变活人,在台上弹琴的李云迪瞬间到了观众席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其实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核心就在于“联欢”,节目异彩纷呈,没有大的漏洞,让观众感到轻松自然就好。
这两天看了其它各大卫视的几台春晚,感觉非常精彩,节目形式新颖,各具特色。假如我们明年的央视春晚,多从各省台挑选出一些优秀的节目登台表演,相信百姓们一定会更加喜欢。
l。
9 2018年春晚节目最喜爱节目作文你们知道吗?我学会了欣赏每年的春节联欢会。在20xx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 爬杆,让我至今难忘怀。在这个杂技表演中,就凭着两根木杆和几个人,表演出那么精妙绝伦的节目,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在欣赏了他们精堪的技艺表演后,我感到了杂技演员的辛苦。
在表演的背后,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心血,才磨练出这样让观众叫好的节目!欣赏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就暗暗下了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吃一点苦,才能尝到一点甜。
还有在欣赏20xx年春节晚会的相声中,我被相声演员的出色表演吸引了,姜昆惟妙惟肖的表演真令人捧腹。也许有人会说:“一个相声有什么欣赏的,不就搞笑吗?”不,这一点你完全错了,一个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要逗哏、捧哏,练成功也是非常难的。
通过欣赏这次春晚,我不但体会到了整个节目的美,而且也感受到了演员的辛苦
把自己融入到爱情童话里,总是想要找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然后两个人开始幸福的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生情感句子89句,欢迎阅读。
1、志同道合的人是有的,关键在于机遇。大凡能够共事或共同生活长久的人,必定是志同道合的人。非志同则道难合,即使是勉强将就也维持不了多久,这是无数事实证实了的客观真理。
2、帘外风动,吹梦无踪。今宵恨离别,除有归来时。
3、为理想的实现而生活,则生机盎然。
4、有理想人睡不着,没理想人睡不醒。
5、希望你目光短浅,眼里只有我一个人。
6、我很爱你,所以,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懂事,比你温柔,比你可爱的女孩子,都不关我的事。
7、人是社会人,不以离群索居,孤陋寡闻,要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完善自我,体现自身价值,这才是健康的活法。
8、宝贝,你可知道,多多的心一直都是那么柔软!亲爱的,你怎可知道?我多么渴望那结在心中为时已久的冰天雪地,能够在须臾之间就化作漫天的杏花烟雨,寂寂,静静,茫茫的落下来,再被午间千千万万缕炙热的阳光蒸发殆尽啊!
9、人们的心就像泡芙,只有注入了爱,才会有满满的幸福。我要色其实不多,一个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幸福,一个能陪你二到永远的朋友。
10、争吵如一日三餐,在简陋的小屋里愈演愈烈。她责备他自私、花心,他指责她任意妄为。
11、感情的事,我真的得好好想清楚,一辈子的事情。
12、心狠、冷血、阴险狡诈,不感情用事,才能干大事。
13、有些感情,在心里,不一定要说出来,但我想你懂。
14、在一起久了,是感情老了,还是我们彼此麻木了。
15、拼命着想的事,未必带来感动或被感谢。
16、我承认,我曾经动摇过,哪也只是曾经而已。
17、曾经我们的山盟海誓,在现实面前,变成了一片废墟。
18、简简单单才能,长长久久。平平淡淡,才能细水长流。
19、想你,在每一个夜里,每一条街,那些五彩斑斓的街灯,都是你婀娜多姿的身影。
20、人生需要经历一些痛苦后,才能想清楚事情的原由;只有心被灼伤过,才会学会坚强与沉默!所以,就把痛苦与悲伤当成上等的咖啡粉,把思考当成滚烫的热水,煮成一壶又苦又浓的咖啡吧,喝了它帮助你清醒。
21、停在这一刻,你不在有资格叫我陪你虚度年华。
22、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一句老话却也算是颠扑不破的的真理!
23、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里的你一直都好。
24、不要随意说脏话,这会让别人感到你没修养,不大乐意和你交往。即便来往,也是应付,由于他心里已认定你素质很差。
25、愈害怕失去的人,愈容易失去。愈想得到,就愈要放手。放手很难,但别无选择。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挽回的,比如良知,比如体重。但不可挽回的东西更多,譬如旧梦,譬如岁月,譬如对一个人的感觉。
26、早年的你脱离我后,我想把自个变得极好极好,让你懊悔最初不要我。但当我真的变得更好了,却发现我现已不在乎你了。
27、无论你怎样的努力,一个人的经历和记忆是无法修改的,总要有一些缺憾的东西,来装点人生不完美的天空。
28、在你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在你富有的时候,要多在家里,少在外面。这就是生活的艺术。穷得时候,钱要花给别人,富的时候,钱要花给自己。
29、由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界的可爱和可颂赞之处,才不辜负这难得的一生。
30、分手难过是必然的,所以可以失落一周,可以哭可以闹,但是别绝食别喝酒别抽烟。身体是你自己的,弄坏了没人会为你伤心难过。
31、有些人,即使不完美,却也成了你心中的完美,你知道吗,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你会把自己当成对方,每一分第一秒,都用对方的心情去思考。 爱情总是矛盾的,但恰恰在某些年月,能够是你心中的整个世界, 而这世界,一定是春暖花开,一定是阳光明媚。
32、相遇在天,相守在人。这一生的最爱,在下一世连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爱着的人啊,好好握着她的手,下辈子,你的身边就不再是她了。到了来生,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爱过谁?要真诚的`花前月下,不要虔诚的古寺青灯。牵爱的手不要退缩,看爱的眼不要迷糊,寻爱的心不会冷却,真爱的人不会离开。
33、牢记少一点负面情绪,自己就多一分正面能量,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34、像你这么骄傲的人,心里一定有很多苦在等着被人揭穿吧,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好孤独。
35、我们曾想过无数的死法,却在绝境来临的那一刻,还是被吓得毫无防备一般。
36、等生活中真有了生老病死这样的大事,才会知道自己以前半夜的忧伤都是自寻烦恼。
37、人生因为经历,所以才懂得。只有吃过生活的苦头,才能做到平和淡泊。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知道甜的滋味。
38、也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缘"不紧不慢的悄然形成,不知所措才是人生!
39、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珍惜,到头来只知道可惜…
40、愿时光静好,心永远微笑。
41、愿你,沉定又执着,对每件热爱的事物都全力以赴又满载而归,变成一个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20XX]再见,[20XX]你好~
42、年轻的时候以为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43、掏出的心,不会白白浪费掉。
44、厌恶你的时候,你就是最差的景。
45、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46、人生弥散在那些无悔的岁月里。
47、我爱的不是今天的你,是昨天的你!
48、我的输入法怎么还没忘了你。
49、要认清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看他一时做了什么,而是他一直在做什么。
50、别跟我讲生存,你又懂得多少生存之道?
51、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每次见面都让你砰然心动不已离开之后又寝食难安的人,那就别再犹豫琢磨不定了,嫁给他没错……"三思而后行"其实都是长辈们教导未满[xx]岁的话。 于大容山
52、不是话的问题,是语气还有眼神。
53、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来看世界。中国人对世界太不了解了,好些人狂妄自大,很多时间竞争得很厉害。我们自己知道,人家也都知道。我们自己封闭自己。
54、人生有太多不舍,最后也就都成了遗忘。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就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实安详,云过天更蓝,船行水更幽。早安!
55、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只是路过而已。
56、为什么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明白,我们的爱早就已不在。
57、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
58、往事不可追,回忆仿佛冷风吹!
59、漫长的寂寞把意志都吞没,整个世界是沉默的漩涡"
60、爱需要自由才能快乐,可能宁愿留在你身边。
61、第四片叶子,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悄然出现,它总不会停留的太久,却又,消失不见。
62、离别的那天,泪水在眼眶打转,终于分开。
63、和她在一起感觉一切都好美,很浪漫。尤其是情人节还有圣诞。
64、我们曾一起看过同一片日记,我们曾一起在百度开一个空间,我们曾一起在手机QQ出情侣空间开通一个空间。我们在一个外语电子职高贴吧发一个帖子,我们曾一起看流星雨,我们曾一起画过一幅画。我们曾一起穿情侣装逛过动物园,北海,还有玉渊潭。我们曾一起吃一个关东煮。我们曾……一起一起。
65、你爱他吗?爱就告诉他,何必把思念之苦藏在心底深处。怕样子,地位,身份不相配?别怕,爱一个人是美好的。要知道,你的爱也是组成这个有爱的世界的一个部分。
66、人不怕走在黑夜里,就怕心中没有阳光。
67、一生只谈三次恋爱最好,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
68、你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千万不可依人做假,去作别人的尾巴。晚安!
69、为了你苦也吃,累也受,还要忍受你所喜欢的人,朋友,我觉得我快变成你了晚安!
70、爱像烟火,怎么热烈缤纷怎么来好了,至于绚烂过后的满地残屑,两个人手牵手一起收拾好了,多美好。早安!
71、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名,为了利,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早安!
72、原来,柳树不只是健硕的,垂暮的,它还有婀娜多姿,千娇百媚。那时候,我只能感叹自己见识的短浅了。晚安!
73、忙里偷闲,请个年假,陪你度过愉快的一天,一起制造难忘的回忆。
74、总是为别人着想,谁又为你着想;太顾及别人的感受,谁又能理解你的难受;一味的迁就别人,谁又来包容你的委屈;三番两次的原谅对方,对方就会对你感恩戴德了吗?
75、人的一生好比一场旅行每个人的道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谓酸甜苦辣咸淡六味俱全,此生即然来到此世间做人就不要凡事贪着计较太多,要常感恩之心常存慈悲喜舍之心无论世界环境给你什么样的磨练和考验当知一切皆是自己曾经的心行造作而显现的要有正确的心念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境界很多的时候随着时间也会改变一切的命运安排正念坚持到最后必有转机所以要时常反省自心知善则修之非善即改之学习佛法修正自心行持不可懈怠之此乃趋吉避凶吉祥如意之法。
76、有时候还是假佛总是说很多,想揪着别人领子声嘶力竭的证明自己,其实别人的眼光也没那么重要,说到底还是自己不成熟,好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当得力。
77、有一种人被说高冷,但其实装的很冷漠…没有对人很要好,好像永远都是冷冷的,不喜欢联系人,但却又并不是忘记了你,只是怕自己在你心里没那么重要,回忆里的两个人最怕只停留在了自己心里。所以慢慢只会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
78、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破碎的那天,在好的人也有离开你的那天。
79、最好的时光, 心痛的无法呼吸, 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 原来兜兜转转,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天真……
80、动不动就沉默不语,我却愿做你的影子,陪你一直孤独到老。
81、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将你忘却,就算或是听到亦或是看到关于你的一切,都不会再牵起一丝的心痛,有如清风拂过,了无痕迹。
82、当男人在哭的时候有多少女人是真的在安慰他的心还是在心里强颜欢笑。
83、感情,就是草编的指环。玩浪漫,她惊艳;玩生活,她脆弱。
84、世界上有许多无可奈何的事,当我们应对它时,我们应保有豁达的情绪,既已无可奈何,就任它去好了。
85、如果你没瞎,就别用耳朵去了解我。现在不努力,将来拿什么,向曾经抛弃你的人证明它有多瞎。无论任何关系,你想陌生,我根本不会多看你一眼。
86、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忙起来你觉得什么都不缺,空下来才知道你什么都没有。
87、那个秋天,也是秋风起,也是落叶黄,落叶在树的身边随风盘旋,带着一丝的无奈一丝的落寂一丝的不舍,低低的吟唱着离别的歌,和那棵她以前深爱过的大树告别。
88、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此刻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89、心应该有一个自然的脱落过程。渐渐的,不重要的会更不重要以至于背向告别,重要的会更重要并且彼此相遇。所以,不要强行卸除,也不要徒劳期待。感受它的讯息,就这样不疑不躁地往前走吧。
明明是一副《大话西游》的身板,非要硬生生的套一条《赤壁》三国的紧身裤,何必呢?既然穿越了,干嘛不穿越得有创意点?云集了一大批二三线和过气明星,热闹倒是热闹,但是故事在哪里?不是山寨了一把鸟巢和点火仪式就算紧跟潮流了的,也不是闪烁其辞什么“三打奶粉”就是针砭时弊了的,角色鱼贯而出,人多嘴杂,可有哪一句台词观众能记得住?各色人等哗啦啦全涌出来,那不是**,是桌游。
不过,桌游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起码每张牌都个性鲜明。但是,《越光宝盒》呢?
一场山寨三国杀
夏侯一点也不刚烈,刘备的仁德只针对他的成群姬妾,曹操的奸雄幻化成了异装癖爱好,张飞的咆哮原是gay味十足的热吻,关羽的武圣成了看黄书的伎俩;周瑜不反间,诸葛也不观星,反而合力表演了一场山寨摇滚秀和法坛上的当众斗殴;至于赵云,他既不能闪也不能杀,看清了大嫂的乳沟但看不清主公是谁。
每个角色的性格特质都是山寨或者是山寨的山寨的,于是,**便成了一场山寨的三国杀。
无厘头的精妙,很多都妙在这“戏仿”二字上,不过这可是把双刃剑,戏仿得不到位,难免让人借用网络词语指摘为——山寨。戏仿绝不是山寨,增之一分则伪,减之一分则劣,搞得好叫通俗,搞得不好就低俗了。作为无厘头的扛鼎者,技安老师曾推着星爷让无厘头大潮席卷了神州,不过《越光宝盒》的登场仿似技安老师又给无厘头亲笔书写了一则墓志铭——无厘头死咗了。
《大话西游》的母题重演
回想起来,技安老师的刘氏无厘头其实早就死了,还死在最高潮上——没错,就是那部《大话西游》。《大话西游》一出,“从天而降的宿命爱情+女性的死缠烂打+男性不敢接受+男性的最后悔悟”便成了此后颠扑不破的技安公式,此后的《情癫大圣》、《天下无双》和《越光宝盒》都是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稍有区别的是《机器侠》,不过也无非是负心男变成了哀怨女,神魔玄幻变成了山寨科幻而已,骨子里还是《大话西游》的母题重演。
重复没有错,左小诅咒说过:“重复就是力量。”爱情这东西,号称人类文艺作品中永恒的命题,技安念念不忘女子的痴情和男人的负心,也符合绝大多数爱情故事的现实演绎。可是,用无厘头的荒诞谐闹方式来表述这一命题,不是有身份证的人就能玩的。《大话西游》用了上下两部共计三个多钟头的篇幅才把一个百转千回、从疯狂恶搞到催人泪下的爱恋故事的来龙去脉勉强描述清楚,也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达致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之效。但是,《大话西游》显然是不符合**产业规律的(从片长形态上来看,近年的华语**只有《赤壁》能分成两部还狂收票房,不知这是不是技安拿《赤壁》开涮的原因),这纯粹是一部误打误撞的经典,若不是北大学生多年后的网络热炒(当然还有星爷独树一帜的演技),《大话西游》的胶片只能在仓库里跟若干主旋律们一起发霉。
往事不要再提
《越光宝盒》匆忙得让人来不及发笑,遑论感动?**就好比端给观众的一盘菜,碗碟内的食材才是主料,噱头桥段无非是些调味品而已。回想《大话西游》,哪一段搞笑情节不是紧扣着故事主线的演进?再看《东成西就》,哪一个明星演员不是承担了不可或缺的戏剧功能?反观《越光宝盒》,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片头演员表的恶搞和片尾幕后职员们的cosplay似乎印证着技安的廉颇老矣。山寨别人的东西也就罢了,还真没见过这样卯足了劲山寨自己作品的**,银幕上“菩提老祖作品”几个大字只能让人感怀往事不要再提。
不过话说回来,老的不只是技安,还有我们。当年看《大话西游》的青涩少年们已成今日的蜗居房奴,天上没有乌云盖,可K线图里全是。于是,那些关于爱情的缱绻反复真的就往事如烟了。
看看当下的华语影坛,黄百鸣的《家有喜事》系列已成彻底的杯具,王晶只剩下《零零狗》式的屎尿屁,星爷则用《长江七号》告诉我们:其实,他只是一个演员。
终于,在一个无力讽刺的时代里,《越光宝盒》明白无误的诏告天下:无厘头死了。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3月18日)
PS技安老师对阿娇的不弃值得尊敬,香港影人不仅拯救香港女艺人,也拯救大陆的,譬如《月满轩尼诗》。
PPS技安与星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说,《大话西游》当然属于编剧+导演的技安,怎么就成了周星驰作品?这是一个有趣的误读。当然,星爷的演技勿庸置疑,不过脱离了技安、王晶、李力持、谷德昭这些幕后英雄的扶持,星爷很难重现辉煌。而技安找的郑中基相较星爷也只是个权宜之计,至于女演员方面,孙俪完全不搭调,阿Sa倒是气质吻合(见鬼,她好像刚跟郑少爷分手)。
PPSS无厘头的兴起和渐趋没落是一个两地双方的问题:大陆、香港两地;生产和接受双方。
作为一个广东话俚语,无厘头在**中,特指以周星驰的表演为代表的极端恶搞、不按常理出牌的喜剧形式,其实放到西方艺术史和**史中,无厘头并不稀奇,所谓farce,其实就可以看作是无厘头的类型身份;远的不提,近世好莱坞金•凯利的许多喜剧**就颇具无厘头风格。而放到香港**的语境中,无厘头应该滥觞于许氏兄弟的喜剧片,此前邵氏**尚纠结于本港身份的迷离,不过《大军阀》中许冠文显露出的才华最终导致了《鬼马双星》的诞生,经由《半斤八两》等片的打磨,许氏兄弟的喜剧作品终于领港片风气的一时之先。香港市民在冷战的夹缝中享受到了繁华的“孤岛”生活(这里借用了中国**史上指称1937~1941上海租界**的术语——其实从文化生态上来看,这两个“孤岛”颇具可比性),饱暖思欲,港人当然需要**提供的草根式市民狂欢,并完成港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及确证(关于这一点,香港影评人比我讲得更清楚:“香港市民视他许冠文为子侄,他是我们的香港土生最成功的精英,他不是来自广州,不是来自中国,他们真正在这一个借来的地方,是代表香港新一代文化的香港之子。”①)——于是乎,无厘头的风格已露端倪,周星驰只是这一文化逻辑顺理成章的结果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周氏无厘头在美学上彻底埋葬了许氏喜剧)。事实上,周星驰**的戏仿、恶搞等手段在许氏兄弟的作品中都是老套路,只不过那时一来大陆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录像厅和盗版碟的渠道,许氏兄弟不会为内地观众所知;二来其港味过重,自然主要局限在粤语文化圈内传播。
1990年代无厘头**的兴起则必须放在整个中国文化圈内考量,改革开放已使中港间有了海量的文化交流,而1980年代末的风波最终导致了大陆意识形态的转型——邓公92南巡后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此时的中国社会和意识形态,或者我们可以用“去政治化的政治”来描述之。②“一切向钱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整合破碎的社会肌体的灵丹妙药,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大潮显然也是无厘头的催化剂——无厘头者,改头换面的醉生梦死也(无厘头的解构手法,似乎也应对着对政治的去势化表达)。89~92这一痛苦的转型经历也造成了香港市民理想的集体幻灭,同时,随着97的临近,“回归焦虑症候群”亦凸现,于是两相结合,无厘头终致高潮——看似数典忘祖的解构情节和星爷的癫狂式表演正是其艺术风格的绝佳体现。
无厘头在大陆被扶正则源自依托于网络文化的青年**亚文化的崛起,《大话西游》是其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一事件是一起典型的“误读”范例。当星爷被奉若神明般请入北大校园后,星爷的失语才使得天之骄子们赫然发现:这根本不是他们心目中那个至尊宝。③造成这种误读的原因有很多,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是长期以来被污名化的“独生子女一代”(此后“80后”开始替代这个称呼),藉由对《大话西游》的误读,年轻人们开始试图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考虑到消费主义对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摧枯拉朽,这一努力其实不无悲壮色彩。无厘头的港式狂欢,对大陆的年轻**观众来说,却是对爱情的忠贞坚守——内旨并无颠覆,只是表达方式迥异于父辈而已。我一直以为,无厘头的解构是很浅层的话语方式的戏谑突破,从来不涉及意旨内涵(当然所谓的“解构”也是被误读出来的,星爷直言他不明白什么叫“解构”和“后现代”),从价值层面考量,无厘头甚至是趋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无厘头极少僭越传统的儒家伦理)。《大话西游》嘲笑了一把父权,但是至尊宝最终还是随着唐僧一路西去。其实完全有理由把这种对父权的无厘头嘲讽看作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路表达——消费主义毕竟不能完全添补一代人的心灵空虚,如果换一种方式来过逆来顺受的日子,也是接受了普世化西方思想的年轻人们得以在中国安之若素的生活下去所必须的情感资源。所谓拜金主义其实是个伪概念,真要把“金”当成神来“拜”了,也就没有价值危机了。关键是金钱只是个权宜之计,1980年代末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被暂时性的掩盖起来。王夫之有云:“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在放浪形骸中寻找真爱和心灵的一隅归宿,才是无厘头的命门。
总之,《大话西游》被热炒时,正值年轻人们即将步入一个没有价值依归的社会之际,诸多焦虑最终促使无厘头成了他们甘之如饴的心灵鸡汤——70末80后们扔掉了“革命”式的父辈价值观后,无厘头自然粉墨登场:一来无厘头有一副看似决绝于前辈的外型,符合年轻人们的反叛气质从而满足了他们建构自我主体的需要;二来无厘头还是通向最深层的中华传统伦理,在一片纸醉金迷的市场主义大潮中,这才是无论如何不能也无法被抛弃的精神脊梁(正剧登场前总有喜剧铺垫,所以往大了说,无厘头的兴起是“国学热”的前兆)。星爷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仰天长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岂不令年轻观众们于我心有戚戚焉?
不过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文化生态已经更新换代,看看郭德纲和周立波的舞台表演,无厘头那种隔靴搔痒、远离实际生活的戏谑已经不能提起大陆观众们的胃口(当然无厘头们也在努力北上,不过事实证明并不太成功——星爷在《长江七号》中塑造的伪民工是个典型的反例),所谓的恶搞手段也早已失去了标新立异的吸引力,时过境迁,戏台子还在,看戏的人却早已散去,无厘头堕为山寨,也是必然的吧。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昏君,在此滥施*威,虐杀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 ;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不依靠人的本质的实体。亦即那不具人的本质、人的特性、人的个性的实体,真正说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说宗教是人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这话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把一般宗教认为就是有神论的那些观念、即真正信仰上帝的那些观念的话。可是如果我们把宗教认为只不过是依赖感,只不过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觉得人若没有一个异于人的东西可依赖,就不会存在,并且不可能存在,觉得他的存在不是由于他自己,那么,这句话倒完全是真的。这一个意义之下的宗教,对于人的关系,很像光对于眼、空气对于肺、食品对于胃那样密切。宗教乃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思量和承认(eherzigung und Bekennung)。无论如何,我总不是一个离开光、离开空气、离开水、离开大地、离开食料而存在的东西,总是一个依靠自然的东西。这种依赖性在动物和动物阶段的野蛮人中,是个不自觉、不自省的依赖性;将它提升到意识中,表象它、思量它、承认它,就是进入宗教。因此一切生命都依傍于季节的变化,而惟独人则用戏剧式的观念,用度节日的行为,来庆贺这个变化。这些仅仅表示季节变迁或月亮盈亏变化的节日,乃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本来的宗教表白。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氏族,并非依靠一般的自然,也非依靠一般的大地,而是依靠这一块土地、这一个国度;并非依靠一般的水,而是依靠这一处水、这一条河、这一口泉。埃及人离了埃及就不成为埃及人,印度人离了印度就不成为印度人。普遍的人既然可以将他的普遍的本质当作上帝崇拜,那么,那些肉体和灵魂都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面、将自己的本质限制在自己民族和氏族的特质中而不放在人性之中的古代闭塞的民族,当然有同样的充分理由把他们国度中的一些山岳、树木、动物、河川泉源当作神来崇拜,因为他们的整个存在、整个本质确乎只是寄托在他们的国度、他们的自然的特质上面。
有一种空想的看法,认为人只有藉天道、藉助于“超人性的”存在者,如神、精魂、灵鬼、天使之类,才能超脱动物的境地。人当然并不是孤立地仅仅靠着自己便成了他之所以为他;他必须有另一些存在者的支持才能成为他之所以为他。不过这些存在者并不是超自然的、想象的产物,而是实在的、自然的事物,并不是人以上的,而是人以下的事物;因为一切支持人作自觉的、有意的、通常单独被称为人性的行为的东西,一切优良的禀赋,都不是从上而降,而是从下而出,不是自天而降,而是由自然的深处而来的。这些帮助人的东西,这些保护人的精灵主要是动物。只有凭藉动物,人才能超升到动物之上;只有藉动物之助,人类的文化种子才能滋长。在《真德亚吠陀》中,公认为最古最真的《温底达》篇(Zend Avesta,意即“圣经及其解释”,是古波斯拜火教经典,分五篇,其中一篇叫Vendidad,意即《祛邪典》。——译者)里说:“世界赖狗的理智而维持存在.狗若不守护街街.盗贼和狠便要动尽一切财物了。”从动物对于人的这个意义之中,特别在刚开始有文化的时期,对动物的宗教崇拜得到了充分的辩解。动物是人不可少的必要的东西;人的存在便依靠动物;而人的存在和生命所依靠的那个东西,对于人说,就是上帝。至于基督教徒不再将自然当作上帝崇拜,那只是因为按照他们的信仰看来,他们的存在并非依靠自然,而是依靠一个异于自然者的意志;可是他们所以把这一个异于自然的东西当作神圣的或最高的存在者,所以把它当作上帝崇拜,只是因为他们把它看成他们的存在和生命的创造者与维持者。因此神的崇拜只不过依附在自我崇拜上面,只不过是自我崇拜的一个现象。如果我轻视我自己,轻视我的生命——在原始的正常的情形之下,人对于他自己与他的生命是不加区别的——,我怎样会赞美和崇拜那为这个可怜的、被轻视的生命所依靠的东西呢?因此,在我所加于生命原因上面的那个价值里,只是那意识的对象才成为价值,我又不知不觉地将这价值加到我的生命上面,加在我自己身上。因此生命的价值升得越高,那些生命赐予者——诸神——的价值和尊严自然也就抬得越高。如果人还不知道金银的价值和用途,金神和银神怎么会发出光彩呢?希腊人充实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与印地安人孤寂的生命和对生命的蔑视,中间有多么大的不同啊!但是希腊神话与印地安寓言之间,奥林普山的神人之父(古希腊人相信诸神住在Olymp山上,宙斯是诸神和人类的父亲。——译者)与那伟大的印地安袋鼠或响尾蛇——印地安人的始祖——之间,又有多么大的不同!
基督教徒和异教徒同样喜爱生命,不过基督教徒将他们安享生命的感思归之于天父;正因此他们谴责异教徒为拜偶像者,说异教徒只停留在感谢和崇拜被创造物的阶段,而不提高到那最初的本因,那一切恩惠的唯一真因。然而我难道把我的存在归功于亚当,归功于第一个人吗?我难道把他当作我的父亲崇拜吗?我为什么不应当停留在崇拜被创造物的阶段呢?我自己不是一个被创造物吗?对于这个并非来自远处的我说,对于我,对于我这个确定的个别的存在者说,最切近的原因、这同样确定的个别的原因,不就是最后的原因吗?我这个与我自身及我的存在不可分离、不可分别的个性,不是依靠着我的父母的个性吗?如果我继续追溯上去,最后我岂不失去了我的一切存在迹象吗?这里难道没有一个回溯过程中的必要的终止点吗?我的存在的开端,岂不是一个绝对个人的开端吗?我难道是和我的兄弟在同一年、同一个时辰、同一个情况中、总之在同一的内在外在条件之下受服的吗?我的生命既然是一个毫无问题的独特的生命,我的开始岂不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的开始吗?那么我难道应该把孝心一直推展到亚当身上吗?不是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守着那与我最切近的实体,守着我的父母,把他们当作使我存在的原因,向他们作宗教的崇敬。
所谓有限原因或有限事物的连续无间的系列,古代的无神论者们认为是一个无限的系列,有神论者们则认为是一个有限的系列。这个系列和时间一样,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时间中的一个瞬间和另一个瞬间是毫无间断、毫无差别地连贯着的。实际上,这个因果系列的冗长的单调性为事物的区别或个性所打断、所扬弃,个性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唯一的、最后的、绝对的东西。在自然宗教意义之下的圣水,诚然是一个化合物,是一个依靠氢气和氧气的东西,然而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只象它自己的、新创的东西,其中氧和氧两种元素的特性本身已经消失、已被扬弃。异教徒在他素朴的宗教心情里把月光当作一种独立的光崇拜,月光诚然是一种派生而来的光,可是同时也是一种与直接的日光不同的独特的光,一种由月球的阻挡而改变了的光——因而是一种若无月球即不存在的光,它的特性的根据,只是在月球里面。狗,在拜火教徒看来,是一种能服务的忠诚动物,所以拿来当作一种行善的(因此是神圣的)东西在祷辞中称颂;它诚然是一个自然产物,并不由它自己、凭它自己而成为它之所以为它;可是同时却只是狗自身,是这个生物,而不是别的,才具有那些值得崇拜的特点。我是否应该因这些特点而仰视那最初的普遍原因而不顾狗呢?然而这个普遍的原因却同样地既是那与人为友的狗的原因,也是那与人为敌的狼的原因,并无分别;如果我要确保我自己的有较高合法性的存在,我是必须不顾这普遍的原因而取消粮的存在的。
显示于自然之中的神圣实体(即神。——译者),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自然本身,自然本身以一种神圣实体的姿态显示于人,呈现于人,强加于人。古代墨西哥人的许多神中,也有一位盐神。这位盐神给我们打开了迷惆,以亲切的方式使我们看出了一般的自然神的本质。盐(岩盐)以它的经济效用、医疗效用、工业效用给我们描述出那有神论者所盛赞的自然的有用和恩惠,以它对眼睛和心情的效用,以它的色彩、它的光泽。它的透明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以它的晶体结构和形相表现出自然的和谐和规律性,以它之由相反的质料组成,表现出自然之由相反的元素结合成一个整体——表现着一种结合,这种结合素来被有神论者认为足以证明有一个异于自然的主宰自然者存在着,认为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证明,因为他们由于不认识自然而不知道正是这些相反的质料或本质自己互相吸引,彼此凭藉又已结成一个整体。那么盐神是什么东西呢?这一位领域、存在、启示、作用和特性都包含在盐里面的神,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盐本身,它由于它的特性和功效,在人看来,好象是一个具有神性者,即是说,一个施惠的、庄严的、值得赞美与景慕的实体。荷马便明明白白地说盐是神圣的。那么,盐神既然只是盐之神性的映像和表征,整个世界或自然的上帝也就是自然的神性的映像和表征了。
有些人认为在自然之中,除了自然本身之外,还表现着另一个实体,认为自然被一种与它不同的实体所充塞、所宰制。这种信仰,根本上和相信精魂、灵鬼、恶魔至少在某些状况之下凭藉人身而显现,在人身上作祟,是并没有两样的,实际上就是相信自然里有一个外来的鬼物作祟。在这种信仰的立场上,自然里实际上的确有一个精灵在作祟,但是这个精灵就是人的精神。人的幻想、人的心情;这种心情不由自主地游人自然之中,把自然弄成了人的本质的一个表征和反映。
自然不仅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而且还是宗教的不变基础、宗教的潜伏而永久的普县。有些哲学家表示,神即使被表象成一个异于自然的超自然实体,也依然是一个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实体。这一种信仰的基础仅仅在于:那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实体——世界。自然——原来就是这个神。自然的存在,并不像有神论者所妄想的那样,寄托在上帝的存在上面,决非如此!恰好相反:上帝的存在,以至于对上帝存在的信仰,只是寄托在自然的存在之上。你之所以迫不得已把上帝想成7个存在的实体,只是因为你被自然本身所迫,以自然的存在作为你的存在和你的意识的前提.而上帝的最初基本概念所表示的正好就是:上帝的存在是先于你的存在的,是假定在先的。换句话说,我们如果相信上帝是存在于人的心情、人的理性之外,绝对地存在着,不管有没有人,不管人是否想到他,不管人是否企求他,他都同样存在,那么,在这信仰里以至于在这信仰的对象里支配你的,并不是别的,正是自然。自然的存在并不需要人的存在来支持,更说不上要依赖人的理智和心情作为基础。因此,如果神学家们——尤其是理性派的神学家们——把上帝的尊严主要地放在“上帝是一个独立于人的思想而存在的实体”这个观念上,那他们就大可以考虑考虑:这种存在者的尊严也同样属于盲目的异教徒的诸神——星辰、石头、树木、动物,因此他们的上帝的无思想的存在,是与埃及的阿比斯(Apts或Hapis,是古代埃及人所崇拜的圣牛。——译者)的存在没有分别的。
确定和表示神与人或个人之间的差异的那些特性,从根本上说来,只不过是自然的特性。上帝是最有能力的或全能的实体——也就是说,上帝能作人所不能作的事,能作无限地越出人力以外的事,因此将一种认为自己有限、无力、一无所有的自卑感注入了人心。上帝向约伯(见《旧约》中的《约伯记》。——译者)说:“你能够把北斗七星的带子连接在一起吗?你能够把猎户星的带子拆散吗?你能够将闪电放出,让闪电说‘我们在这里’吗?你能给马气力吗?苍鹰是由于你的理智而飞翔的吗?你有没有一只像上帝一样的胳臂?你能不能像上帝一样发声作出雷霆?”不能的!这是人所不能的;人的声音不能和雷霆相比。但是表现在雷霆的威力中、骏马的强壮中、苍鹰的翱翔中以及北斗七星不息运行中的那个力量,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是自然快力量。上帝是永恒的实体。可是圣经里也曾写道:“一代过去,另一代出世,然而大地千古如斯。”在《真德亚吠阳》中明明白白地说,日月永存而“不死”。有一个秘鲁的印加人(Ynk,南美洲印地安人的一族。——译者)向一个多明我派僧侣说:“你崇拜一个死在十字架上的上帝,我却崇拜那永远不死的太阳。”上帝是全善的实体,“因为他使他的太阳照临恶人也照临善人,使雨水膏沐正人也膏沐邪人”;但是这个对善、恶。邪、正不加区别的实体,虽不按照道德的功绩来分配生活的资财,终究给予人一个善者的印象,正是因为它的那些作用,譬如使万物滋长的阳光和雨水之类,乃是使人得到高度施惠感觉的泉源,这样的一个实体正是自然。上帝是无所不包的、普遍的、唯一而同一的实体,但是那普照地上或世间一切人类和万物的——因为大地本来而且在一切宗教中就是世界本身——,乃是那唯一而同一的太阳,那覆盖万物的,乃是那唯一而同一的苍天,那载负万物的,乃是那唯一而同一的大地。安伯若斯(Am。ins,八世纪时法国本笃派神学家。——译者)说,有一位上帝,创造了共同的自然,因为只有一个世界。普鲁塔克(PIUt8ICh,一世纪时希腊名作家。——译者)说,正如日月、天地、海洋为众人所共有,不过有些人这样叫它们,另一些人那样叫它们,同样也只有一个统驭宇宙的精灵,不过它拥有不同的名号,并且人们对它行不同的礼拜而已。上帝“并不是住在人手造成的庙里的东西”;但是他也不是自然。谁能把光,谁能把天,谁能把海洋关进局限的、人的空间之内呢?古代的波斯人和日耳曼人只崇拜自然,可是他们并没有庙宇。庙宇或礼拜堂里那一点点人造的、为人所规划的空间,对于崇拜自然的人是太狭太闷了;只有在那一望无际的自由长空之下,他们才感觉舒服。上帝不是人的尺度可以规定的,乃是不可测度的、伟大的、无限的实体;不过他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他的作品——世界——是伟大的、不可测度的、无限的,或者至少对于人是这样的。作品显扬它的主人:创造者的光辉只是建立在创造品的光辉上面。“太阳是这样伟大,那么太阳的创造者该多么伟大啊!’吐帝是超凡的、超人的最高实体;可是就其起源和基础说,却只不过是那在空间方面的、在视觉上的最高实体:天空和它的那些灿烂的现象。一切只要有点生气的宗教,都把它们的神灵搬进云端里去,搬进以太或太阳、月亮和星辰里去,一切神灵最后都化作苍茫的太空。甚至基督教徒的唯灵主义式的上帝也高踞在天上。上帝是充满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实体.这只是因为自然对于人——特别对于教徒——是个充满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实体。上帝向约伯说:“你知道云彩是怎样散布的吗?你到过海底吗?你知道大地有多宽?你看出冰雹是从那里来的吗?”总之,上帝是一个超出人类意愿的、没有人类欲求和情感的激动的、永远如一的、依照不变的法则主宰着的、将它一度规定的永远不变地规定下来的实体。但是这个实体如果不是那历万变而始终如一的、合乎规律的、无情无私的、毫不任性的自然,又是什么呢?
作为自然创造者的上帝,固然被表象成为一个与自然有别的实体,但是这实体所包含、所表达的东西,这实体的实际内容,却只是自然。圣经中说:“你们应该从它(指自然。——译者)的那些果实中去认识它”,使徒保罗也明明白白地指点给我们看,世界是一件作品,从这作品可以认识上帝的存在和本质,因为一个人所做出来的东西便包含着他的本质,便向我们说明他是什么东西以及他能做什么事情。于是凡是我们在自然中看见的东西,我们就没想它在上帝中,而且把它想作自然的创始者或原因——所以并不是个道德的、精神的实体,而只是个自然的、物理的实体。一种上帝崇拜,如果只是根据上帝是自然的创造者这一点而崇拜,并不把另一些由人假想出来的性格加之于上帝,同时也不把上帝想成一个政治、道德方面、亦即人性方面的立法者,那么这种礼拜将是个纯粹的自然礼拜。自然的创造者诚然被赋予了理智和意志,然而这意志所要的,这理智所思的,却正是那不需要任何意志去要、不需要任何理智去思的东西,而是只要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植物的、动物的力量和动力便足够实现的东西。
子宫中胎儿的发育、心脏的运动、消化作用以及其他各种有机的功能,既然并不是理智和意志的作用,一般的自然也不是一个有精神、亦即有意志、有知识或有思想的实体的作用。如果自然本来是一个精神产物,因而是一个精神现象,那么,当前的这些自然作用也便是一些精神作用、一些精神现象。我们说了甲,便必须说乙;一个超自然的开始,必然要有一个超自然的继续。当那些在意志和理智操纵之下的作用超出了人的理智时(指人不了解神的摆布。——译者),当人仅根据自己、根据人的理由去解释一切时,当人根本不了解、不知道自然的原因时,当人因此而把特殊的当前的自然现象归之于神时,或者,如像对付自己所不明白的星辰运行那样,归之于次级的神灵时(次级的神灵指上帝的下属诸神,如日神、月神等。希腊人将每一个星座都看作一个神灵。——译者),人就把意志和理智当作自然的原因了。但是如果现在支持地球和星辰的并不是上帝的全能的圣言(本意就是“语言”。——译者),使它们的运行的动力并不是神灵或天使,而是一个机械的动力,那么,这种运行的原因亦即最初的原因也必然是一种机械的或一般地自然的原因。从意志和理智里面推出自然,总之,从精神里面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账不找掌柜,等于处女不与男子交情但藉圣灵而生出救世主.等于从水平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以上都是“新约”里关于耶稣基督的记载。——译者)。把那些次级的、作为解释自然现象的根据的迷信原因——奇迹、魔鬼、精灵等扔开,却听任一切迷信的最初的原因原封不动地保留着,这是何等懦弱的事,何等愚昧的事!
有不少教会神父主张上帝的儿子并非上帝意志的结果,而是上帝本质、上帝本性的结果,认为自然产物先放意志产物,所以作为一种本质活动或自然活动的生殖活动,先于作为一种意志活动的创造活动,因此,自然的真理虽则与超自然的上帝的本质和意志有着绝大的矛盾,它的势力却在起自然的上帝里面起过作用。意志活动以生殖活动为前提,自然的活动先于意识的活动、意志的活动。这是完全正确的。首先必须有自然,然后才有与自然不同的东西,然没这不同于自然的东西才把自然摆在面前作为自己意欲和思想的对象。从无理智进到理智,乃是到人生哲学的途径,而从理智进到无理智,则是到神学疯人院去的直路。不把精神放在自然之上,却倒过来把自然放在精神之上,也就是说,不把头脑放在下身之上,放在肚子之上,而把肚子放在头脑之上。较高的要以较低的为前提,较低的并不以较高的为前提,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必须要有个东西在它下面,才能站得更高些。一个东西越是高高在上,它所假定的东西也就越多。正因为如此,最高的东西并不是那最初的东西,而是那最晚、最后、依赖性最大、需要最多、最复杂的东西,正如在地球形成史中,最重、最重要的石头并不是那些最早的岩石——板岩和花冈岩,而是那些最晚、最近的产物——玄武岩和密致的火山岩。一样东西有了没有任何前提的光荣,也就有了什么都不是的光荣。然而基督教徒们当然懂得无中生有的艺术。
基督教徒依照着他们虔诚的信仰,说万物都由上帝而来,都依靠上帝,但是他们又立即依照着他们不敬神的理智,加上一句说——只是间接地——:上帝只是最初的原因,可是这样一来,便引来了无数个低级神灵,引来了一大堆中间原因。不过所谓中间原因乃是唯一实在的、起作用的原因,是唯一客观的、感觉得到的原因。一个上帝,若是不再用阿波罗(APOllO,是希腊人的太阳神。——译者)的金箭将人击倒在地,不再用尤比德(Jupiter,是罗马人的主神。——译者)的雷电震撼人的心情,不再用管星和其他火焰现象给不悔悟的罪人们烤热地狱,不再用至高无上的“最独特的”手将铁引到磁石上,掀起潮汐,保护陆地,不使它为海洋的放纵的、永远以卷起一个新洪水相威胁的力量所侵,总之,一个上帝若是被摒于中间原因的领域之外,便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原因,一个没有什么可怕的极度无为的思想物——一个用来解决理论上的困难、用来说明自然或有机生命的最初起源的纯粹假设了。因为假设一个异于自然的实体来解释自然的存在,至少到最后所根据的只不过是我们不能从自然出发去解释——但是这只是相对的主观的不能解释——有机的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有神论者不能根据自然来解释生命,就将自己的这种“不能”说成自然之不能从自身产生出生命,因此把自己的理智的界限当作自然的界限。
基督教徒们对于异教徒把发生出来的事物当作神灵崇拜这一件事,决不可以感到十分惊奇,反倒很应该因此佩服异教徒,因为这种崇拜有一个完全正确的自然观作基础。发生的意思就是个体化;个体事物是发生出来的,反之,普遍的、无个性的自然元素或基质不是发生出来的,物质不是发生出来的。然而个体化了的事物就质上说是比无个性的东西更高、更具神性的东西。生,的确是羞耻的;死,的确是痛苦的;但是一个人若不愿生与死,便是放弃做一个生物。永恒排斥生命,生命排斥永恒。个体事物虽然以另一个产生它的东西为前提,然而那个产生者并不因此位于被产生者之上,却位于被产生者之下。产生事物的那个东西诚然是存在的原因,并且就这点说,是最根本的东西,但同时又只是另一个事物的存在的工具、材料和基础,就这点说,乃是一个从属的东西。婴儿以母亲的体质为营养,吸取母亲的血肉和气力来滋养他自己,拿母亲的血液来红润他的面颊。而婴儿乃是母亲的骄傲,她把他放在自己之上,把自己的存在、自己存在的幸福放在婴儿的幸福之下;即使是母兽,也是把自己的生命牺牲给它的幼兽的生命的。一个生物的最大的耻辱是死,然而死的根由是生殖。所谓生殖就是牺牲自己,就是抑己从众,就是舍己于众,就是将自己的个性和特质牺牲给另一个生物。世界上最矛盾、最颠倒、最荒唐的事,莫过于让自然物由一个最高最完满的精神实体产生出来。依照这个程序顺推下去,创造物既然是创造者的摹本,人类的婴儿也就不是从卑下深藏的器官子宫里生出来,而是从那最高的有机体脑袋里生出来的了。
古代的希腊人认为一切并、泉、河、湖、海等都源自奥克安诺斯(Okeanos,是希腊神话里的大海神,即大海的人格化。——译者),源自大濒海,古代的波斯人认为地上的一切山脉都是生自阿尔波地山(Albordy)。认为万物都源自一个完满的实体,这个思想是否有较高明的意义,其方式是否与上述二事不同呢?并不!这个思想和以上二种思想是完全基于同一思想方式的。正如阿尔波地山是一座和由它生出来的群山等类的山,那一切派生物的本源——神——也是和派生物等类的东西,从种类上说,与那些派生物并无分别;正如阿尔波地山之所以特出于一切其他请山之上,乃是因为它具有一切诺山的特性而表现得最杰出,也就是说,这座山被想象提到极高的程度,直冲到天上,比日月星辰还高,同样情形,神圣的原始实体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一切事物,也是由于它具有万物的特性,而它的这些特性却高出一切,无边无限。许多不同的水的源头并不是一个原始的水,许多不同的山的来源并不是一个原始的山,许多不同的事物的本源并不是一个根本的事物。“一”(Einheit)是不能够产生出东西来的,只有二重、对立、不同才能产生出事物。产生群山的东西,并不只是一个与群山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个本身种类极其复杂的东西,同样情形,那产生水的东西也不只是一些与水本身不同的质料,而是一些彼此不同甚至相反的质料。精神、机智、聪明、判断,只是在对立之中、只是在冲突之中发展和产生出来的,所以生命也只有在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质料、力量和事物的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
“上帝既然创造了耳朵,怎样会听不见呢?上帝既然创造了眼睛,怎样会看不见呢”这个圣经上的或有神论的能听能看的东西出自能听能看的东西的说法,用我们现代的哲学术语表示出来,便是:精神的、主观的东西是从一个本身也是精神的、主观的东西派生的;这种说法,和圣经中把雨解释成出自天上云层上面或里面积聚的水,和波斯人说群山都出自阿尔波地祖山,和希腊人说井泉河川都出自奥克安诺斯是站在同一个基础上,表示着同一件事情。水从水出,不过是出于一个无穷大的、无所不包的水;山从山来,不过是来自一个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山;所以精神来自精神,生命来自生命,眼睛来自眼睛,不过是来自一个无限的、无所不包的眼睛、生命和精神。
人们问孩子们这个问题:小孩是从那里来的?我们常常听到的“解答”是:小孩是奶妈从一个源泉里接来的,他们在那里像鱼一样游来游去。神学中对于有机物或一般自然的起源所给予我们的解释,和这种解释并没有两样。上帝是幻想中的深而且美的源泉,一切实在、完满、能力都包含在其中,所以万物都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象小鱼似的在里面游来游去;神学便是奶妈,他从这个源泉中接出万物,但是那个主角,自然,那个怀胎十月带着痛苦把小孩生下来的母亲,却被这个原来很天真而现在很幼稚的解释完全撇开了。当然这个解释比起自然的解释来,较为美丽、动人、平易、易解,在上帝的儿女们看来,较为明白清楚;自然的解释,只是一步一步,通过无数障碍,从黑暗逐渐挤上光明的。我们的虔诚的神父们藉着作法者、巫师、巫婆而对降雹、畜瘟、旱灾、雷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