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工作繁忙,往往没有时间陪家人,尤其是老人。他们期待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周末或节假日聚在一起,但显然失望了。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忘了关心父母和老人的心理健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普通心理学,看看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不仅年轻人忘了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自己也忘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以下心理。
1黄昏心理学
因丧偶、子女在外工作、年老体弱、或身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了乐趣,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他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一种消极、负面的灰色心理。
2自卑。
退休后,由于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降低,人们感到不再被尊重和重视,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表现为抱怨、埋怨、指责子女或以前的同事、下属,或者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
退休后,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这让他们很难适应。他们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不安全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有反感和偏见,所以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流。同时,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变得害怕外面的世界。
5老年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如果缺乏规律的生活,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家庭中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睦,生活不愉快,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一般来说,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
6老年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精神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如老年情感性精神病、老年痴呆症、老年精神分裂症、大脑衰退和一些慢性病引起的精神变态等。
如何让老人健康快乐?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更多的老年人健康长寿,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应该充分享受生活的幸福。但是,老年人在健康、交流、家庭关系等方面总会遇到困难。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快乐?根据这里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特点,提出几点建议,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老年人应该知道,健康和幸福包括很多方面。
老年人健康快乐的意义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快乐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快乐、不孤独、被晚辈尊重等等。所以要多方面给老人快乐。
老年人要知道,幸福主要靠自己的原因。
要让老人感到健康快乐,就要端正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不要去问别人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也不要先去想象后辈应该如何对待你。如果你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当年轻一代不按你的想法去做时,你会感到失望、不满和难过。同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邻居、老年朋友、店员、售票员等。应该请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习惯、观点和个性。不可能以你想象的方式对待你。而是要有宽容的态度,乐观的心情,对晚辈的关怀,善意的微笑。这样一来,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阳光明媚,别人也会很喜欢你。
老年人遇到困难要懂得自我调节和缓解。
人老了,体力和心理都不如以前了,生活也变了。当他们遇到一些即使是很小的不愉快的事情,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会感到失落、孤独、担心、焦虑等。这是自然现象,因为老年人适应环境和生活变化的心理状态不如年轻人。关键是老年人要有自觉的自我调节意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例如,如果他们感到失落,他们应该想想过去的风景。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想想你感兴趣的是什么;烦恼的时候,想想自己做过的成功的事;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找一些容易做的事情来分散你的注意力。再比如,找能相处的朋友,把心里闷着的事告诉他们,因为一个人自己的无聊会激化不愉快的感情,谈完就能释放出来。再比如,抑郁的时候,让自己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理;或者如果你会练太极拳或者其他什么锻炼方法,你可以自己练,也可以出去感受新的事物,在新的环境中呼吸。有了这些调整方法,你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你的内心也会慢慢变得快乐。
老年人应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的体力、生理、心理都不如以前了。这个时候,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年轻的时候抽烟很凶,现在要少抽;喝多了要改成适度饮酒,不能过量。吃多了,改吃清淡的;如果失眠,多做一些适度的活动,让自己容易入睡;如果你很容易发脾气,就要劝自己宽容,想想弥勒佛开朗的样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导致不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如果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减少身心疾病。科学研究的结论表明,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比目前的实际寿命要长得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活得更久,才是最划算的事情。
和年轻人一样,老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新兴趣。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精神功能已经退化。然而,正是因为恶化,我们不得不想办法防止它。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新的兴趣。老年人阅历丰富,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对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会有很多老年人原本不了解的新事物。老年人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新事物,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技术,培养新的兴趣。有些老人甚至在高龄时还学开车;很多老人参加老年协会的各种兴趣班,学习摄影、电脑、绘画、制作ppT等。他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老年人面前是一个新世界,通过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提高自己的技能,让他们在兴趣活动中体验快乐,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要勤于思考,保持思维活跃。
老年人的思维活动不如年轻人敏捷,但为了保持思维活跃,要努力学习,努力思考,科学用脑。实例表明,经常思考的老人比不爱思考的老人更健康长寿,精神生活更丰富。这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人不怕老,就怕自己老了,老有所学,多思考,大脑更活跃,精神更好。多参加脑力活动,可以保持思维活跃,脑细胞不容易退化。用心做好一顿饭,找朋友下棋,学电脑游戏,教孙辈算术,找个魔方玩,帮邻居写对联等等。正确使用你的头脑对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思考可以让你的大脑更加活跃。
老年人要冷静面对生死问题,乐观面对未来。
老年人要有勇气冲出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不可抗拒的生活规律。与其天天担心人死,不如开心的活着。知道生命的价值,坦然面对死亡,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如果你不敢谈论死亡,害怕死亡,正视死亡,就会导致心理上不健康的恐惧和焦虑。担心生命会走到尽头,反而会因为焦躁不安,不愿进食而失去生命的乐趣,从而离死亡越来越近。自古以来,没有人在生活中死去。消除杞人忧天的不必要的恐惧,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更加豁达乐观,活得更好!不怕老,就怕老。如果你不怕死,你就永远不会死。老了不要怕说老,老了不能老。积极乐观地生活会让你长寿,永远年轻。
需要注意的事项
老年人要宽容,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新的兴趣,努力思考,乐观面对未来,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结论:以上是360常识网介绍的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般心理学。从这篇文章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应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必须花时间陪伴老人,关心他们,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
社会情感选择性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是由卡斯坦森(Carstensen,1992,1993,1999)提出的,这是一种动机毕生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觉得时间越过越快,他们就变得越来越有选择性,将更大的资源投放在情感上有意义的目标和活动中。根据这一理论,动机的转移也影响认知过程。人们年老时倾向于注意和记忆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信息(称为“积极效应”)。
老年人珍视感情上的满足,他们经常花更多的时间与熟悉的人在一起,选择性地缩小社会互动,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化,将情感风险最小化。老年人系统地建设和维护他们的社交网络,这样社会伙伴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当人们认为他们的未来是开放的,他们倾向于关注面向未来的与知识有关的目标,但是当他们觉得时间不够了,他们的重点往往转向面向现在的与情感有关的目标。目标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成年早期就开始了。重要的是,这个理论认为引起目标转移的不是年龄本身,而是老年人对时间的看法改变了。
随着年龄增长,在加工恐惧与快乐时脑内侧前额叶系统的改变,解释了情绪稳定性。内侧前额叶皮质对快乐的反应降低,对恐惧的反应增加,预测了神经质水平下降。所以,老年人能感受到快乐的能力在慢慢下降,对恐惧感的反应却越老越明显,不想改变或保持现状,当不得不改变时会启动防御机制保护自己远离焦虑和抑郁,作为子女或亲属要细心觉察应对。
老年人情绪的这些改善,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由于意识到生命有限,老年人不再将知识获取、在竞争中取胜,作为优先的追求,转而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积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增加,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减少,从而获得情绪的稳定性。
老年教育在我国还是相对“年轻的教育”,尚未纳入法治轨道,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教材大纲等,还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事老年教育工作,更多是一种政治自觉、一份敬老情怀。只有满怀敬老的深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无怨无愧、无私奉献。
1带着对老年教育的特殊感情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环节,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其显著特征是没有“功利”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随着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其在“幸福个人、和谐家庭、稳定社会”方面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关注、支持、参与老年教育是最有价值的“行善积德”行为。
2带着对老年大学的崇敬心情
老年大学是实施老年教育的专门场所,其办学的根本旨就是:努力培养乐于学习、融入社会、康乐向上的现代老年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班人,努力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养和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终身发展,让老年人共享经济改革、教育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老年大学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到老年大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心怀敬意,才能不辱使命。
3带着对老年朋友的真诚热情
老年大学的学员年龄较大,且文化程度、职业经历、政治思想、身心素质等差异较大。老年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群体,第一位的是对老年朋友发自内心的尊重,对他们重回学校、再回课堂,要打心底里表示尊敬,发自内心赞赏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赢得学员们的尊敬和爱戴。有了对老年学员这份真诚的感情,就有了面对老年学员时宽广平和的处事境界,就能容得下个性各异的老年朋友的不同习惯,就能走进每一位学员的心田,进而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走进校园快乐年轻”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