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造句:用以理服人造句(约30个)

成语造句:用以理服人造句(约30个),第1张

以理服人注音: yǐ lǐ fú rén

以理服人释义: 用道理来说服人。

以理服人出处: 该成语系词语逐步演变形成。

以理服人造句: 1、我们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通过动武来解决这件事。

2、一旦你们坐下来交谈,必须放弃感情用事,而应该考虑在生气过程中寻求事实依据,以理服人。

3、只有以理服人,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4、我们不能压制错误意见,而应以理服人。

5、辩论的时候,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

6、这里的巧妙得法就是说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7、其次,法律语言的核心问题是理性,是以理服人。

8、她演讲时并非靠以理服人而是要打动听众的感情。

9、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示人”和“以利导人”。

10、 干部教育的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和整风形式的教育方法。

11、在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书中出现的具体错误进行细致地分析,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12、营造品牌气氛,塑造情感氛围,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想要打开成功的交际之门,获得知心朋友,真诚地为人处世是奠定成功人际关系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用“喂,你好”打开陌生的局面

勇敢地用“喂,你好”向别人主动交流,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用“喂,你好”这样简单的交际语言呢其一,“喂”表示招呼,人们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已经习惯于说“喂”听“喂”了。其二,“你好”是礼貌用语,看似普通,实则亲切,充满人情味。你主动与人交流,都会得到应和,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情形和反应决定是否可做进一步的交谈。

2.寻找并把握住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在初次交际中,寻找共同语言,抓共同感兴趣的东西是很重要的,这样才有话可说,才能深入地交谈下去。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并且在交谈中,拘泥刻板,循规蹈矩,使人感到寡淡无味,丧失兴趣。应该学会和更多的人谈得来,谈吐优雅大方,妙语连珠。同是要表达一个内容,会有数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说能收到最佳效果,需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妨把交际中遇到的特殊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加以研究,一定会有所收获。时间久了,日积月累,将会感悟到语言的无穷魅力和奥妙,当你觉得和许多人能够会心地交谈时,你的交际便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3.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交际的总原则。情是理之先,理是情的坚强后盾。在复杂的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麻烦、纠缠甚至侮辱。此时,切忌嗔怒,这会有损于自身的形象,让对方瞧不起,从而使自己陷于不利的位置。正确积极的方法就是用“理”作为有力的武器,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也要戒用“情”过度或者得理不饶人,一切均在适度之中,只要善于驾驭情理,你就掌握了交际的原则,就能应付在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4.用身体语言展示自己的魅力

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辉映着生活的折光,散发着对生活的感受。挥手摆手、点头摇头、一颦一笑以至于穿着打扮,无不向外界无声地传递着自身的信息。或欣赏或厌恶,或赞成或反对,或欢乐或悲伤,或潇洒或深沉,无须言语,别人一望而知。和别人交谈时,就应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一般来说,从衣着打扮上看,喜欢穿红的人,性格开朗活泼,感情炽热;喜欢穿绿着蓝的人,性格文静大方、感情充沛;喜欢灰色一类的衣服的人,性格内向沉稳,感情专一。从神态上,面含微笑,表示对交际对象或某件事有好感和兴趣,面色沉郁,表示有心事,像这样的神态有许多,如回眸一笑、留恋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等,不一而足。

使用身体语言要注意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切忌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不要过于直露。表达不清,别人往往误会;太过直露,别人会认为你轻浮。

拼音yǐ lǐ fú ré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出处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用道理来说服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讲道理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心服口服、心悦诚服、言之有理

反义词以势压人、仗势欺人、以力服人

成语造句

◎ 对有错误的文艺观点,要敢于批评,以理服人。

◎ 有人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是剥削阶级的口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