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情感抒发的途径

中国社会情感抒发的途径,第1张

社会的行为和贡献。中国社会情感是个人对国家社会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感情的抒发会通过人的行为来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参加公益活动来对国家社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自身价值。

  一,《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点评: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

  三,《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从中国古代诗歌中看传统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自古以来咏唱不已的主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一大主流的诗歌 ,也概莫能外。中国古代爱情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 ,她歌颂的爱情的本质是纯洁、真挚 ,她表现的爱情的形式是含蓄、典雅 ,她所体现的爱情的品质是忠诚、坚贞 ,她所展示的爱情的意志是深情、执着。中国古代爱情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诗经》之四十二国风邶风之《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描写热恋中的男女约会的情景的诗歌。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一写出了“静女”的娇羞和羞涩,也写出了赴约男子的憨态,表现一种含蓄美,简单的文字下面透露出男女主人公那种热烈的感那份情情,但他却用含羞的言语掩盖了爱慕之心虽含蓄美而不失热烈。

  再如,《卷耳》中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写的是一位妇人思念未归的丈夫,不是直接地表达她的殷殷关切之意,而是通过想象他在外所遭遇的各种情况,用妇女自己所设想的爱人的自称“我”来表达她的忧思。先是妇人思念丈夫以至于停下采摘卷耳菜,然后不是再写自己进一步的思念,而是进入幻想,转换角色,实现思念的主体的更换。想象自己怀念的人的境况,借酒浇愁,不让自己伤怀。王夫之说的好:“示以不永怀,知其永怀矣。示以不永伤,知其永伤矣。”用想象中的丈夫在困境中怀念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再看,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写的是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子,却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一种遥远而模糊,美好而凄凉的感觉油然生;一种久远而干净的味道,默默地在不远处悄悄而寂然地观望着。对浪漫缠绵的爱情的向往。一种外化的浪漫景致给人带来一种内化的感动,在满是芦苇的河边寂寞地等待着不可及的伊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怎样的一种美好?

  爱情,是古今人们久谈不衰的永恒话题,多数人觉得现在的人爱得疯狂、爱得昏天黑地、爱得无所顾及、爱得死去活来,充分张扬着个性,享受着自由,毫不掩饰,大胆地表达。古人却受到种种封建礼教的约束,只能忍受和压抑,殊不知越是压抑的东西越有生命力。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压抑的历史我忘了是谁说的这句话了---越是压抑也越有爆发力,就象气球,里面的气压越大,爆破的可能越大,爆破时的力量声音也越大。 只要有爱情就会有表达,恋爱是谈出来的,谈即是说,也就是表达,谁说古人含蓄?古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现代人是远远赶不上的。例如唐朝时的一首《菩萨蛮》是这样写的:“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平面上秤砣浮,直到黄河彻底枯。白日叁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听听,多么铁的一对儿啊!青山怎会烂?黄河岂能枯?北斗怎会回南面?三更天怎会有日头出现?现代人成天发誓“海枯石烂心不变”这不是古人说剩了一千年多年的话吗!还有乐府民歌有一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啊!什么时候天与地合在一起,才是人家俩人分手的时刻! 元曲里有一首《清江吟》——惜别:“若还与他想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作者托人带信给自己的爱人,不是不愿写信,也不是没有写信的才思,只是因为买不到天那么大的一张信纸!要写的相思太多太多,哪里是一般信纸可以容纳得下的呢?多么炽热!现在的人把爱说成一把火,费翔不是有一首爱情歌曲吗,“你就象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费翔是火的话,我们这位元朝女子可就称得上是蕴藏着熊熊火焰的火山了,看谁疯狂! 古代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好在一座桥下相会。不知什么原因,已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子还没到,潮水忽然上涨,尾生不肯失信于女子,抱着桥柱等啊等,最后被水淹死,竟有这样痴情的人! 还有人人皆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当然,他们的故事搀杂了有很多的政治原因,如果我们不把他们当作历史人物中的帝王贵妃来看,而当作普通的爱情悲剧,他们那种始终不渝、坚贞专一的爱情还是很值得称颂的。唐玄宗的后宫有众多的女人,却能“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迫于政治原因,杨贵妃被迫吊死于马嵬坡后,唐玄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合流。”他觉得昭阳殿里再也没有了人世间的恩爱,从此“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唐玄宗对杨贵妃这种生死不渝的爱,那种生离死别也难改其衷的情感,是很了不得的,尤其是发生在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帝王身上,抛开政治原因,单说爱情,他们可以说从古到今罕见的忠心耿耿。人去楼空,一钗一扇都能钩起他心碎的悲伤,最后,唐玄宗在深深的思念与忧愤中死去,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爱情这一神圣、永恒的话题,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无论怎样,古人的爱情有许多许多让今天的人们深思的东西……

  另看:http://wwwbokequncn/artical/279257html

中西方情感表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含蓄与直接: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更倾向于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而不是直接表露情感。

2 礼物接收:中国人通常不会在送礼人面前打开礼物,而是等送礼人离开后再打开。而西方人通常会当面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和激动。

3 思念表达:在给家人打电话表达思念时,中国人通常会嘘寒问暖,而西方人会更直接地说“我想念你我爱你”。

4 语言使用:中国人往往避免直接使用“爱”这个字,而是通过行动表达。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了父亲过铁轨买橘子的情景,尽管“爱”字从未出现,但读者能感受到父亲的爱。

5 面子:中国人非常在意面子,避免直接伤害他人面子。例如,当一个礼貌的中国人问是否打扰到你时,他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哪里,不”。如果回答“是的”,那么对方会感到丢脸,气氛也会变得尴尬。

6 语言翻译:汉语和英语中有些没有对应词的例子,这可能导致翻译困难。例如,“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个谚语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但英语翻译可能不够准确。

综上所述,中西方情感表达差异主要体现在含蓄与直接、礼物接收、思念表达、语言使用、面子和语言翻译等方面。这些差异可能源于文化背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之下,社会的文化与审美更偏向于含蓄深沉,和中简静。就拿《罗密欧和朱丽叶》和《梁祝》作比,虽同为悲剧,同为赞美忠贞爱情,可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可能骨子里更认同东方式的含蓄的爱情和朦胧的意境。私以为,梁祝的故事铺垫,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是内敛而深厚的,丝毫不觉得突兀。故事情节沉稳舒缓。来龙去脉流畅,环环相扣。虽然是传说,但是有种从容的真实感。就像梁祝的爱情,从一见钟情,朝夕相处,私定终身到敢于天地斗,敢向封建说不的殉情,就是一帧帧考究的中国画。而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从初始就热烈直白,所谓惊鸿一瞥直至生死相许,过少渐入佳境的文墨。可能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爱情观的差异,艺术表达和审美的差异吧。然,爱情,从来都是一件让人百转千回,牵肠挂肚之事啊。文字与**中的爱情,或多或少都有缺憾,却使其如此完美的存在于世人心中。有时候中国人的含蓄,倒是一种说不出口的深情呐。

当然是不会原谅的,和自己都好了五年了。却突然背叛了自己。首先自己心里就不平衡了。

如果是我,我就逃避了,就和她分手了,但是我不会报复她的。也不会让她一无所有的,更不会报复那个男人的。

这种事情,一般人都谴责那个男人,我想,应该和他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毕竟是自己的女友拉着人家的。

如果我实在离不开和自己相恋了五年的女友,我也学着尝试着原谅她 。但是这点很难办到,天天看见她 就会想起她的错误。肯定自己是堵心的。毕竟没有结婚,如果婚后再这样的话,岂不是更恶心。

总之 就看她在你心里的定位了。其实,谁都会犯错误的。有些可以原谅,而有些却是不能原谅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礼仪之邦,注重礼仪的同时,对于感情的表达也是委婉而含蓄,让人有种似有若无的朦胧之感。

比如某人向对方表达爱意时不会直接说我爱你,而是转着弯地说:你真美,又那么贤惠温柔,简直就是集聚了中国女性的所有优秀品质于一身,真的是太招人喜爱了,谁若是娶到你做媳妇,实乃三生有幸、祖坟冒青烟呀。

  中国的文字应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  先前,人们是在麻目状态下,用机械、教条般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感。后来,国门打开,各种西化思想一倾而入,中国人压抑很久的情感终于找到了寄托,思想开放引发文字表述情感的多样、另类乃至极端。从张贤良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开始、中国人的文字表达方式开始丰富。在文字的写作中,叙述方式的流动性和连续性被置疑甚至打破。创作的模式也被颠覆和挑战。英雄的形象、都有异类的表述。而这些年,网络的介入和兴起,更引发网络文学的热潮。  网络文学说到底,其实也只是文学或者说文字表达在一种新媒介上的展示而已,就好比人生的命题就是生与死、爱与恨、去与留一样,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它创作的内容没有脱离。而前年以来,一些极端的小女子异常的记实性的日记题材的赤裸性爱描写却引发一场无奈的热潮。2003年,一个叫木子美的小女子就曾经把中国的文字来了一个极端的反叛和挑战。而后流氓燕更是大行其道。  2003年一夜之间,木子美所在的博客点击高大达几十万人,难怪她自己曾经对她的母亲说,要有心理准备,她的成名会是一夜之间。木子美的《遗情书》纪录与52个男人的性爱日记,她用身体写作挑战社会道德。这种靠赤裸性爱甚至乱爱引发的文字潮流让人沉思。而后随之而来,流浪燕在天涯文字上配出的裸体又引发下一轮的文字热潮。她竟然留言说,有人喜欢我的文字是我的骄傲。  看来,目前,性的描写大概成为了一种时髦,现在文坛上的比如《有了快感你就喊》、《拯救乳房》、《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这样的小说的流行不能不说是一种趋势。作者的真正用意不去理论,起码在”眼球经济“的今天,在快节奏的时代,在人们已经很浮躁的日子里,在琳琅满目的书堆里一眼看去算个最扎眼、或者说在密密麻麻的网络文字标题中能吸引眼球的这样的文字标题起码就已经赢了一半了。70年代后的一代作家更是直白赤裸,好象生活除了性快感和高潮别的都不堪一提。所以难怪有不平人说我们的语言文化被强奸了。  中国曾经压抑太久、中国曾经以含蓄内敛为美德,而当这样的一股思潮铺面而来的时候,纯粹的、美丽的文字显得有些单薄无力,那样一个美学时代已经过去。那样一个用另类文字引发人思考的时代也过去,如今的世道,性关联着话题、性关联着文字、性关联着写作、似乎没有提及性就不是文字的写作。赤裸的性爱、无所谓的性爱历程、甚至异常的性比喻的文字层出不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2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