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第1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和政治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放在第一位的,凸显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视,而且,从新课改的精神来看,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评价,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新课改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每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些过程中逐步的被重视和显现出来,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到底是什么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粗略探讨。

  一、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中以“了解、理解、形成、树立、培养、确立”等行为动词,使目标有明确的态度要求;同时以“热爱、认同”等动词,表达了情感目标;以“历史责任、历史使命、爱国主义、为……做贡献”表达价值观的要求。三维目标融合其中。

  2 “形成健二、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含的内容

  (一)初中历史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含五层

  1“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这条目标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目标中用“形成、确立、增强”等动词,表达了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同时对情感目标也提出了要求,如健全、积极进取、坚强等。

  3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表达了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了解……;形成……”表达了态度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崇尚……”情感目标要求。

  4“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通过“了解、理解”等动词,提出了态度目标要求,通过“强化……意识”提出了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情感目标要求,如“强化……”。

  5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本目标通过“形成……意识”表达了价值观的要求,通过“理解、尊重”等词语,表达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通过“了解、理解、形成”等词语表达了态度方面的要求。

  (二)高中历史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目标中通过“了解、形成、培养、树立”等词语表述了态度方面的要求;通过“热爱、激发、弘扬”等词语表达了情感目标;通过“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社会责任、人生理想”等词语表达了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2“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本目标通过“加深、培养、确立、增强、树立”等词语表达了态度方面的要求;通过“……的理想”、“……的人生态度”、“……的科学态度”等表达了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通过“关注、追求、崇尚”等词语表达了情感方面的要求。

  3“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目标中通过“认识、理解、汲取”等词语表达了态度方面的要求;通过“尊重”等词语表达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通过“形成……的意识”表达了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和其他领域标准的最大区别是它的描述性。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由于其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情况都是一段教学内容一个标准,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达到这个标准规定的要求。因此常常用具体的行为方式规定,比较强调内容标准的可操作性,要求用学生可操作、教师可观测的形式表述,便于实施与检查。在描述标准的具体行为动词上,常用“会、能够、知道、认识、理解”等,便于教师的理解与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和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领域内容标准的另一重大区别是达成的周期不一致。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推达成的周期比较短,一般这一部分内容上完了,相应的内容标准也应该达成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大多达成的周期比较长,即这些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节课、两节课,或一两个单元上完后,马上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培育过程。实现的标志,也不是非常单一的懂或者不懂,会或者不会,而是一种程度上的积累与渐进,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在实施《标准》时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其行为动词常用“体验、意识”等,表示这些标准的习得性,即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感悟,才能产生情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因此落实这些内容标准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过程,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最大特征。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怎样体现在教材中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学生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在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特征,因此,其在教材中应表现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

  渗透性:即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内容单独出现在教材中,而是把这些内容标准不断的渗透在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中,用精美的画面或有趣的活动形式,以及知识技能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体验与感悟。比如:初中历史中的导入框、动脑筋、文献资料、历史图表、活动与探究、大量的历史等各种形式,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历史,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的积累历史和理解历史。高中历史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学习及大量的历史等形式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渐进性:渐进性反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达成过程的有序性。由于它是一个积累与渐变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须体现这一特征。从形式上看,每一项内容标准可能会渗透在不同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中,而这些内容本身不一定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互不相关,是间断的;但从内容标准本身由初次出现到逐步积累,进而达到一定程度升华的安排顺序看,它又表现出由浅人深、不断发展的过程。教材应按照这一原则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比如:初中历史教材的时序性特点,教材内容的这一安排,为学生逐步的、渐进的把握和领会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而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加强了历史间的横向联系,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科技文化的历史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对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渗透其中。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对一套教材来说,其最终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简单苛求每一册教材都有完整的整体性体现,也不要轻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按年级划分成再细的过程标准,否则容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异化了它们的本意。这一点教材编写者与教师必须充分注意。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说课或试讲中的应用

  在写说课稿或教案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用一些关键词很明确的表示出来,例如情感目标可以用热爱、尊重、喜爱等词语带头来描述,态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形成等关键词带头来描述,价值观目标可以用培养……意识、形成…观念、树立……理想等关键词来带头描述。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词,我们写起来就比较顺畅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指望一次或几次课来完成,所以,我们的说课稿或教案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上,几个课是一样的,这很正常。

(一)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小学德育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定法和自我修养法

OK,明天美育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德育目标”是指德育在特定阶段中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性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就是学科教学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关注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就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几个小片段,谈一谈自己在落实德育目标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提供给各位老师一起探讨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现身说法,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思想品德课程中最基础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而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的人格形成过程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宝贵教学资源。我们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学习过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点,相信离我们德育目标的落实也就不远了。关键是如何做到“亲其师”?我在这方面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与学生一同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也就是“现身说法”。每位老师都有过自己的中学时光,回想那时的我们,有着和学生们类似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那么就将自己的这些故事、这份感悟再加上成人的理性的思考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它比起一些名人的事例,来得更加亲切,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平等、信服,。

比如在学习《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项目时,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大部分学生此时对“什么是情趣”,只是从资料中查来的一些抽象语言,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更不要说德育目标的落实了。针对这一难点,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收集树叶标本。于是就将自己这些年来收集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树叶标本以及利用这些树叶做的卡片拿到了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讲述自己在每片树叶和卡片背后收获到的快乐、亲情和友谊。但丁说“一看见花,我就放慢了脚步”,对于美的事物大家是相通的。看着一片片普通而又美丽的叶子,听着老师成长的故事,聪明的学生马上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情趣”,用学生自己的话来总结,那就是:通过做这些事情,让自己体验到快乐。学生们的思维也就豁然开朗起来:有的学生谈到了父母的生活情趣,有的学生说到了自己。在学生们的畅所欲言中,很多同学感受到高雅情趣的熏陶。最令大家感触的是,在谈到庸俗生活情趣时,有一名学生勇敢地剖析自我,也来了个现身说法。他讲道自己在小学四、五年级时沉迷于网络游戏,连续在网吧呆了三天,花费了两千多元钱,身心疲惫,自己的手也变成了“鼠标手”。在大家看着他的“鼠标手”发出笑声的同时,更发人深省,有些同学不自觉地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相信那一刻“摒弃庸俗情趣”的课标要求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样的,教师用自己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学生也会“随”老师的。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最喜欢老师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老师同我们交流的是表情,是心灵,我们感到可以敞开心扉与老师平等对话,也受到了教育。”

二、课堂教学与主题班会相结合,拓展德育空间

所谓主题班会,它主要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依靠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一些有着班主任经验的老师或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很多时候,班级召开的主题班会内容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异曲同工,甚至于有时班会内容就是我们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所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一致的。有时思品课一个项目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学习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较好地完成知识能力目标,可能就对德育目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这时,与之相对应的一堂好的主题班会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提供了拓展的平台。

例如:“关于交往问题”“如何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是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迫切需要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了《友谊伴我行》这一单元,其中《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项目着重从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这七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应该说这七个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大有文章可做,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一些困惑没有解决,产生情感上的迫切需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一次名为“友谊之树常情”的主题班会召开了。首先是一段诗朗诵和小品表演,学生们以自己的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明他们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交往中所遇到的具体困惑和烦恼;然后进入全班活动的中心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大讨论,针对刚才呈现出的具体问题,寻找各种解决的具体方法,由

不等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虽然与德育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视为等同于原大纲所提的思想道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目标。其关键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偏重心理方面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只涉及德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2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