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须知:不要光回答孩子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背后的需求

父母须知:不要光回答孩子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背后的需求,第1张

家长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难养了。

但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们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都已不成问题。

于是,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基本的生理需求获得满足后, 孩子们就转而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了, 比如安全、社交、尊重以及他人的肯定。

可能有些父母也会发现,孩子们常常会提出问题,有时即便回答了娃的问题,麻烦仍然未从真正意义上被解决。

这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个假问题,而父母没有看到其背后的真需求。只有解决了孩子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给麻烦画上句号。

下面用一个故事来说明:

埃里克在妈妈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脱下外套的时候,就从卧室里冲出来,带着眼泪问道:我怎么才能写完这篇作文呢?

然后妈妈告诉他:“没事儿,一会儿妈妈跟你一起做。”

可埃里克的情绪丝毫没有冷静下来,仍然继续问:我怎么才能写完这篇作文呢?

听到埃里克重复问这个问题,妈妈觉得很奇怪,她以为孩子没听见,于是又重复了一遍答案。

可这次孩子的情绪反而更糟糕了,开始大声嚷嚷道:“我写不完这篇作文了!”

妈妈差点发脾气,但她觉得孩子总是问同一个问题,一定有什么不对劲。于是试探性地问埃里克:“是不是今天老师给你留的作业太多啦?”

埃里克紧接着点了点头。

妈妈这才明白,孩子并不是想解决写作文这件事, 而是想告诉自己他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于是,她过去拥抱了孩子一下,然后温柔地说道:“哦,原来是作业太多,你担心今天写不完作文,所以才觉得着急,是吗?”

埃里克嘟囔了一声,随后情绪就慢慢缓和下来了。

实际上,埃里克的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假问题。

表面上——他想向妈妈询问如何写完这篇作文。

可内心真正的问题是——妈妈,我担心我写不完作文怎么办?

其实,在孩子提出问题或发脾气的时候,自己都无法解释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 于是便出现了假问题这样的媒介。

他不知所措,所以像大人求助,但又无法准确描述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因而在亲子间的互动砌起了一堵围墙。

于是,他们可能会浮于表面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发现孩子听不进去时,便怒火中烧,出现指责、暴怒的情况,而这样的处理,也会让处于情绪漩涡的孩子变得更暴躁。

失望、压力、担忧等各种负面情绪膨胀,亲子之间难以沟通,情绪的互动之门也就关闭了。

事后,父母又常常会觉得后悔,而孩子的问题不仅没得到解决,反而新添了更多的问题。

既然孩子的心理不够成熟,无法表达出自己问题背后的需求。那么,作为倾听者的父母,就更应该 主动去探寻假问题外表下隐藏的担心、失望、无助、压力等各种真需求。

如果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父母理解并接纳,身上如同刺猬般锐利的尖刺就会逐渐消失。想要理解这个问题,不妨把当事人的角色转换到自己身上。

■换位思考的例子:

比如早上在家烙饼,此时手机来电话了,孩子又在哭泣。在你解决完这两件事后,发现饼也糊了。

这时如果你的丈夫说:天呐,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烙饼呢?

相信你当下的心情也会十分糟糕,因为丈夫并没有体会到你把饼烙糊了的原因,以及你当下的情绪感受。

正确的三要素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需要 理解、不责怪、不告诉他应该如何改进。

否则,原本善意的回答也可能产生敌意,沟通问题是影响家庭氛围的直接因素。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会孩子体察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情绪理论中有个概念叫 “情绪颗粒度” ,这是一种辨别自身情绪的能力。

当然,既然是颗粒,就代表它有大小粗细之分。生活中,我们常说有的人粗线条,辨别不出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实际上指的就是情绪颗粒度比较大。

孩子在认知和表达上比较模糊,常常空泛笼统,让人无法理解。因而家长要帮他缩小情绪颗粒度,做到精确感知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1)帮孩子建立情绪词汇库

受尚未完善的大脑控制,孩子的情绪概念系统都比较弱,要形成比较丰富的系统并非一日之事,需要经过家长有意识的漫长引导。

从一开始了解简单的词汇,比如开心、不开心等,一直到后来能对愤怒、悲伤、沮丧、生气、害怕、担忧的负面情绪,形成清晰的概念。

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 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词库, 通常从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

比如,在孩子自己或家长出现情绪后,可以通过词汇进行准确描述,来给孩子的大脑形成记忆刺激。

也可以运用正面管教中这张经典的情绪认知脸谱图,时不时教孩子将当下的情绪与脸谱相对应,加深理解。

​2)帮孩子捋清情绪产生的原因

比如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大吵大闹时,家长要让他对自己情绪的来龙去脉拥有清晰的认识。

与此同时, 告诉他这样表达情绪并不是种好方法 ,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到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还无法达成目的。

这是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情绪,和自己正确表达情绪的基础,对日后的社交而言具备重大意义。

3)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比较小,父母可以抓住他出现情绪的机会,教他描述当下情绪的词汇,告诉他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提问: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并让他搜寻情绪词库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式。

4)坚持记录情绪日记

让孩子在遭遇一些重大的情绪经历后,花点时间把自己的情绪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让他学会思考情绪背后的原因,需要如何去做出改变。

要求记录时不能使用宽泛模糊的字眼。 比如难过,分为很多种:郁闷、空虚、遗憾、后悔等。

孩子必须尽可能细化地描述情绪,才能提高对情绪的敏感认知,这样就不会再使用假问题来表达真需求了,亲子间的沟通也会友好许多。

1你会发现很少会有什么事情能够让这个人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例如:当遇到不公平、有争议的事情时,大家都很愤怒,各种情绪,和代入感,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人很少会有很明显的情绪

2当受到别人挑衅和激怒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觉得难受,无意识的想要第一时间攻击回去,但是情绪稳定的人会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情绪跟自己有没有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被激怒,很痛苦,其实是因为对方说的这个点也是自己不自信的地方,所以才会有情绪反应。

一个真的有钱人,被别人说你就是个穷逼,这个人不会有任何的反映,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有钱的,所以不会认同对方说的,就不会有情绪

一个胸大的女人,被别人说胸小,你觉得她会生气吗?不会,她只会笑一下,不理这个人,本质原因是自己很明确知道自己是有的,所以对方根本激怒不了她

当一个人能激怒到你,你会产生情绪是因为你认同了对方说的话,并且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那么情绪稳定的人更多会去思考,对方说的是不是事实,我自己怎么看待评价对方说的这个点,一旦清晰了,就不会被对方带着情绪走。

所以你会发现情绪稳定的人很少会被激怒,和突然的情绪爆炸,这个需要建立在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了解自己的基础。

3当你跟情绪稳定的人沟通时,她可以很准确的描述一些情绪词,例如:”你很焦虑对吗?你现在感觉到很无力对吗?我刚刚看到你很愤怒“情绪稳定的人对于情绪的颗粒度可以很细很细,大部分不开心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我好烦啊、一点也不开心、等等类似于这种比较大的情绪词。所以如果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你就可以知道,嗯,这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应该是不错的。

4情绪稳定的人通常也是边界相对清晰的,不会太喜欢参与别人的情绪,参与其实就是在为对方承担情绪,这个对自我是消耗的一种表现,例如:身边总是有同事一直跟你抱怨,吐槽完她就好了,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很疲惫,那是因为你在抱持她的情绪,所以要保护自己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过度牺牲去抱持别人的情绪然后消耗自己也不能过度对别人发泄情绪,这个度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一类人边界清晰,也会更加独立。给人独来独往,很淡定但是又很舒服的感觉。回忆一下你身边有这样特征的人吗?

装出来的情绪稳定跟真的情绪稳定的人区别在于,前者是控制情绪,后者是管理情绪,前者是在压制,后者是真的在管理情绪,利用情绪为自己助力。情绪的滋养真的对一个人非常重要,所以好好珍惜你身边情绪稳定的人吧!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流一滴眼泪的8000种理由中,举了个例子:一个男生很幸运地约到他喜欢的那个女生。初次约会,他依照女生的喜好,选了一部爱情文艺片。没想到,**散场,灯光亮起时,他发现旁边的女生泣不成声。蔡康永提了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个男生,发现旁边这个女生哭得这么惨,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一下,我会问她“怎么了?”,但我内心还是会武断地下判断她是因为剧情某情节而伤心难过。《情商课》让我意识到,“流眼泪”其实可以有很多的“理由”,并不一定是伤心。可能是感动,惆怅,自责,空虚等等。之所以把女生的难过武断地理解为“因为伤心而难过”,源自于自己的情感颗粒度粗大,也正是如此,无法准确地识别自己或者别人的情绪。某一情绪的表现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情绪,如果很武断地用自己意识里的词典判断对方的情绪,那么可能就会因为误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即便被安慰方理解你的好意,也会留下“ta不懂我”的印象。就像如果女生明明是因为剧情感动而流泪,她内心明明没有难过的情绪,而男生偏偏说“别难过”,即使女生会接受这样的善意,但她内心还是会觉得“他不懂自己”。

哈哈大笑不一定是因为开心,流眼泪不一定是难过,皱眉头不一定是生气,面无表情不一定就不高兴。如果单纯按表情粗糙地判断别人的情绪,会让人觉得“这人不懂我”。开心、难过、生气当中还有不同类型。如果不能识别自己情绪的类型,那么就很难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怎样才算细致地情绪?蔡举了个例子:朋友失恋了,习惯性地跑去ta的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会说不要用“难过”这种笼统地说法,可不可以具体地描述?结果朋友就说“我失去这个爱,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人会再爱我了”。治疗师接着问:“没人再爱你,对你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治疗师的工作并不是安慰人,而是要帮这个伤口拍个X光片,透过X光片,更清楚地看到“到底发生什么事”。所以细致的情绪颗粒,应该是 具体地表述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到底发生什么事

我最近的“难过”:应该是跟某位私交甚好的同事的矛盾。因为我的原因,同事不愿意在跟我私下交流。感觉 被抛弃 了,因为断绝私下来往是ta提出来的,被ta嫌弃地一无是处,忽然间觉得自己就不会跟别人做朋友。无论是情绪化也好,还是说话交流也好。突然觉得自己这方面很糟糕。虽然以前也知道自己在跟别人交流方面不是很擅长,但是第一次被心里面认为的“朋友” 嫌弃 ,内心很 郁闷 。很想挽回,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对,因为ta对我已经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知道这时候越是纠缠,越会引起ta反抗的情绪,但是如果无所作为的话,可能即将失去这位朋友,内心又很 纠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1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