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故事

阿炳的故事,第1张

在阿炳21岁那年,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父亲华清河突然因病去世了,临终时才向阿炳吐露了他身世的真相。失去了唯一的亲人,阿炳非常痛苦。

父亲去世前让他和一位堂兄共同执掌雷尊殿的香火,而那位心怀不轨的堂兄却找人设下圈套,勾引阿炳走上吃喝嫖赌甚至吸食鸦片的歧路。不久,阿炳坐吃山空,不得不交出道观的财权,而堕落的生活给阿炳带来了更致命的打击--他的眼镜瞎了。

人们说阿炳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人穷嘴不穷;人穷名不穷,他喜欢抱打不平,用说新闻的方式揭露财主恶霸的丑行,但是,这也为他惹来了祸端,那些人就指使地痞流氓报复阿炳,谩骂殴打,最后砸烂他的乐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阿炳已经贫病交加,不能再到街上卖艺了。

1950年夏天,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几位教授携带着钢丝录音机走进了阿炳的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六首乐曲,临走时,他们和阿炳相约过些时候再来为他录音,谁知,仅仅三个月之后,1950年的12月4号,阿炳就吐血不止,瞌然长逝,那六首乐曲竟成了阿炳一生的绝唱。

扩展资料:

创作风格

阿炳用的最多的乐器,仍是那把家传的红木胡琴,经常拉的乐曲,也仍是那首象征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二泉映月》——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他将此曲视为自己的眼珠一样重要。

他仍在不断地修改它,对乐思、节奏加以润色,他要在自己的遭遇上再追加上一段遭遇:音乐的遭遇!同样,他也想在痛苦上再追加一种痛苦:音乐的痛苦。

人物影响

阿炳是源自草根的艺术家,他的传播途径是街头巷尾的谈唱,比较当下的网络歌手自由的传播模式,乔建中认为,这些有利条件是阿炳当年无法拥有的,但要再出现一个阿炳,却很难。

“艺术要不得一点浮躁,阿炳艺术成就的萃成,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对现在的艺术人是一种启发。”

——阿炳

哀怨、寂寥、惆怅

阿炳的《二泉映月》从小就听过,那时候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它的凄婉悠扬足以让人侧目,除了阿炳音乐创作上的感染力以外,正如文学著作中的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一样,凄婉的曲调更容易触动人心底的旋律,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或许指的是同一种体验吧。

后来长大了再听《二泉映月》,又觉得曲调里有哀怨、寂寥、惆怅仿佛看到了阿炳衣衫褴褛的背影,为了生计走街串巷,艰难维系的困顿景象。有人说,好的艺术作品因为反映人性及其体验而经久不衰且成为世界民族的遗产,阿炳的《二泉映月》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一样就有这样的特质。阿炳的这份情绪,也是我们都体验过、共有的。虽然我们跟他所在的时代不同、身世不同,但我们都可能经历过身处逆境,深受重重压力纷至沓来却又无计可施的时刻;感受过不为人理解、孤独无助的瞬间;也承受过背离、忽视、受伤的失意刹那也许是我们各自都有对于环境的一份期盼和渴望,所以在现实环境没有给予我们眷顾的时候,是会让我们因为失望而兴叹不平的。

但是,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正如阿炳自己的身世沉浮一样,他因为一度的颓废而害上眼疾、沦为街头艺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音乐的挚爱和创作,他还在那个时代的反蒋抗日活动中有身体力行的参与。在《二泉映月》中我们也能听到他悲愤、激越的声音,那是他来自生命深层的呐喊。我们也一样,在经历了种种不如意的时候,会选择去扛下来、去忍受,虽然这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但至少我们没有被困难压倒;我们会选择敞开心扉、主动交流来获得别人的了解和合作;我们还会充电学习努力提升实力来拓展自己我们振臂一挥是要让自己翻山越岭,所以才会从《二泉映月》感受到了这样的召唤而激动不已!

当然,每个人也从阿炳的《二泉映月》里感受到了不尽相同的情绪情感,就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作有那样丰富多彩的解读一样。这份感受、解读的不同,跟每个人过往的经历和当下的心态是有密切关系的。认真品味你从作品中感受到的情绪,对于觉察你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你感受到的负性情绪词汇过多,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着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或者过往的经历带给你过多、过深的创伤,所以你的状态是需要调整的。你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投身兴趣爱好、向家人朋友倾诉等等方式来改善

  1、在众多的演奏形式中,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全曲将主题进行时而沉静,时而躁动的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同时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2、《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见长,经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如切分弓、颤弓、顿弓、提弓、小抖弓、断弓等。他的连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点,他吸取了戏曲音乐中弦乐的运弓方法,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凡是在较长的音进行时,他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轻有重,这样既保持了浑厚的音色,又有比较明亮的效果。

 4、在指法上,阿炳应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既减少了频繁的换把次数、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浓郁连贯。其食指、中指滑音的应用,丰富了旋律的韵味,抠柔、压柔、不柔的相对比较及颤音、打音、带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

 5、全曲的速度比较统一,但力度的变化却相当大。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2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