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有意境的古风?
古风,凄美,意境,沉静,清新,自然,回眸一笑百媚生,优雅到极致了简直。
[水彩画中运用光营造意境浅析]星空枫叶水彩画教程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水彩画是光色的艺术,且色是光的衍生,在水彩画中应该更好地利用光,在绘画平面上创造自然、绚丽变幻的效果。扩展水彩画技法表现领域,丰富画面的表现效果,增强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营造意境空间。在绘画中依据画面的需要,有意识地选择与组合光,通过对这种语言的有效运用从而达到营造意境的目的。
一、设计不同的光源色营造意境
同一物体遇到不同光源将呈现不同的色彩,不同光源的物体必然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的色彩,光源色是统一画面色调的重要因素。色调往往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色调在情调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方面能够迅速地触及人们的心灵,使人受到感染。
色调的冷暖表达不同的意蕴,画家常会选择不同的色温来作为光线色彩,不同色温的光源色笼罩下的物体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从而使人感觉到不同的情调,如透纳的画是优美的、浪漫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光、雾、蒸汽、太阳、火光、水和反光这些东西在他的画面上统统交织成甜蜜、美好和幸福的肉身与痛苦深刻的灵魂,运动着组成团块和升腾着的焰火,呈现出近乎抽象画的韵律感。明亮的**常常是他描绘光的主色调,如《1834年10月16日国会大厦火灾》,透纳选用橙**为光源色,通过其特殊的技法创造出了一个发光体,与天空的淡蓝形成了对比,使欣赏者能强烈地感觉到那熊熊的大火把河面和天空都照亮了。整个画面是绚丽、热烈的。
大自然中光的情态可以说是多姿多彩,随着时辰和季节的转换,光确定了万物的造型色温和气氛。为使景物沐浴在恰当的光线中,必须懂得如何用光创造出特有的情调,并将其传达给观众。光源色的选择是确定画面气氛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光源色不一定是本色或发光体的效果的准确记录,而是作者根据画面的需要和所要表达的情绪设计好光源色(即确定主色调),这样才能使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设计不同强度的光营造意境
按照审美感知选择性的原理,在美的创造特别是艺术美的创造中,将主体的感知稳定地引向对象,使无意注意转化成为有意注意,使无关的感知尽可能被抑制下去,与特定对象有关的感知高度兴奋起来,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获得充分的感受。**之所以有特写镜头,绘画雕塑之所以有突出部分,舞台之所以采用追光,都是为了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行选择。
不同强度的光能产生不同强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和阴影变化来渲染空间的环境氛围,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当空间中光线幽暗或空间处于阴影当中时,处于其中的人会感到空间收缩、紧张和压抑,反之,当空间中光线较强时,处于其中的人会感到舒畅、开敞和放松。如果介入空间的光线是点状和线状的话,那么光影的变化、交织将不仅能够赋予空间层次感,也会使空间变得丰富、活跃甚至具有神秘感。在水彩画中明暗、光影的各种组合就能表现出物与物的距离,人与物的距离。通常人们认为离眼睛越近,其明度越高,背景的东西总是很昏暗的,其实相反,前景既是最暗的也是最亮的。也就是说,光影的强烈对比才把轮廓显示得更分明。反之,背景的光影对比则消失了许多,以至整体消失在明亮的灰色里。强烈的光影对比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这就是“实”,色彩对比减弱,明暗反差较小,这就形成了“虚”,通过虚实的对比营造画面的意境氛围。
明暗虚实对比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对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已证实亮部比暗部、饱和色比中性色、暖色块比冷色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创作中,画家常运用光影对画面进行经营设置,来渲染画面的氛围,使欣赏者产生遐想。光影大师伦勃朗最擅长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方法来渲染画面氛围。如《夜巡》,在画中他运用了聚光的效果突出刻画了两位在说话的军官,其余的人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后景。把精美的细节和模糊不清的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画面中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给观众强烈醒目又和谐统一的印象,非常具有戏剧性,构成诗意般的动人境界。水彩画是光的艺术,通过光的运用使画面产生虚实对比,通过对比来营造意境。如透纳的《红色的瑞吉》,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尤其是画面中山与水的交界部分,采用了随意自如的用笔,色彩微妙,远景的天空和云彩处理得灵逸洒脱,大面积的红紫色远山含蓄、朦胧。整个画面大实大虚、大明大暗、大冷大暖,有着朦胧、和谐、梦幻的层次变化。如《格里松山的雪崩》是一幅惊险的画面,雪崩从天而降,势不可挡。画面中心明亮的雪崩与前景被折断了的大树根浓重的暗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得鲜明突出,更增加了险境气氛。画家用急速的笔触使崩塌下来的雪块产生动态感,表现了大自然运动的生命和壮丽。又如《夕照》,夕阳投射在江面上的一道光影与前景浓重的桌椅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让人联想到江畔的黄昏,抒情而惬意。就像诗词里描写的美景一样:“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传达出无尽的意境美。强烈的光影给人以明快强烈的感觉,而柔和的弱对比则给人以朦胧神秘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都是画家在客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自然的表现。作品的艺术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光影对比强弱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内容来确定,对于黄土高原雄壮巍峨的阳刚之美,以实为主的强烈对比画法就比较贴切,而面对江南水乡雨雾的那种朦胧、轻灵秀美时,以虚为主的弱对比则更适合。对光影的设计安排使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统一。
三、设计不同方向的光营造意境
光具有线性特征,方向属性突出。依据画面物象受光方向,一般可以分为顺光、逆光、侧光、顶光、底光、散射光等。顺光,从画面前方入射的光,一般有突出物象或加强纵深的作用;侧光,是从画面侧面入射的光,物象影调明显,若很好地利用侧光光影构建画面,能较理想地表现物象的质感、体积,丰富画面层次,增强空间深度;逆光,从画面后方入射的光,往往置物象大部于阴暗中,同时能较明确清晰地勾勒出物象的线条轮廓;顶光,从画面上方入射的光,物象之投影在下;底光,从画面下方入射的光;散射光是一种较柔和的光,无明确方向性。光源的方向在显现一件物体的外轮廓和形状方面至为重要。改变光源的角度通常会使一件平平常常的东西充满魅力。
在绘画中用光的方向影响着画面的构图和气氛的营造。比如表现日出和日落,有许多画家喜欢用逆光,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画面产生纵向的景深感。如克劳德·洛兰的作品《港》,帆船优美的线条与古典的建筑在日落余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与水面的反光相互辉映,呈现出完美的动人画面。侧光使人物或物体的体积感更强,更具有立体效果。如伦勃朗常用强烈的侧顶光来塑造人物,运用侧光在脸部形成的明暗对比来刻画人物的表情与特征。
不同方向的照明可以使阴影的特征不同,阴影对画面氛围的营造极为重要。改变光源的位置或增减光源的强度即刻会对画面的气氛产生极大影响。如胡一川的《开镣》这幅大型油画,人物造型朴素而概括,色彩单纯而热烈,构图严谨而完整,人物的组合关系层次分明。特别是画面洋溢着一种喜悦的气氛,地面上的光源是这幅作品的一大特点。前景左边的解放军战士,手提马灯,从下而上地照亮了地板与人物,特别是画面的中央下方,突出了一个巨大而冰冷的铁镣,它被画家安排在画面的这个位置,是想揭露反动势力的阴冷和残酷。翻身解放本来是一件喜悦和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狱中革命者的遭遇和所受到的磨难又使人产生悲戚和沉重的感觉。画家所用的光,非常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局部的光亮投射在中心人物身上,使画面中暖色调暗示着自由和解放的到来,左侧背景的高墙则渲染了监狱中的恐怖与黑暗。
就水彩画而言,现代意义上的构图是指构组画面的各视觉元素在一定材质平面上的位置性状。如光落实在画面上时的上下、左右、大小、圆缺、侧正、轻重、亮暗等及其由此衍生出的疏、密、呼应、均衡等形式状态。水彩画对光线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油画研究色彩的道路进行的,即从明暗法到冷暖法,不同方向的光源使画面产生的投影不同,明暗的分布就会不一样,画面的冷暖比例也就不同,那么画面就会形成不同的氛围,或浓重或明亮。如怀斯的作品《女朋友》中光线透过窗户斜照在画中人物的身上,窗棂的影子在人物身上形成有趣的投影,浓重的暗部与处于强光下的人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的人物处于视觉中心,非常具有冲击力。笔者认为这是画家苦心经营的结果,通过对光与影的有序组织,画面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
水彩语言的个性特征是形成作品信息容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水彩作品产生艺术魅力和艺术活力的重要原因。水彩是光色艺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水彩大师对光的运用都有其独到之处,如透纳的绚烂,所以他的画充满动感;怀斯的理智,所以他的画充满了宁静与忧郁。光作为色的媒介,在绘画中准确地运用光,对光进行有意识的设计,作画过程中的随意性就会减少。光具有象征的意义,如生命、光明、理想等等;光可以表现时间:昼、夜、晨、昏。通过对光的设计运用融入作者的理想与观念,可以有效地增强作品的外延。那么融入了作者真挚感情的作品,自然会传达其意境。在水彩画中,光是通过色彩来体现的,对光的设计即是对色彩的选择与搭配。既然说是设计,那么就不是对物象的被动描摹,而是有作者的主观意识的体现。在对光的设计中,作者要考虑光色与光的投射方式、光与影的对比关系、光与影的比例及构图关系,这是对作者观念的全面阐释,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从对纯自然的光的描绘到具有一定指向性的光的设计,探索光作为一种绘画语言的更强的表现力。正因为如此,选择通过探讨光的设计,改变画面的构成形式以充分表达对意境的追求。在水彩画中对光的设计运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达·芬奇说过:“请看亮光,并思量它的美吧!眨眨眼睛再看它,你就会见到本来并不在那里的东西,而原来在那里的,已不知去向。”光就像魔术师一样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境界,影子则让这境界出神入化,当尝试着用不同的光影效果去表现同一个主题的时候,会有许多收获,会更深刻领悟到光影在绘画中的分量。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夫·欣克水彩画里的色与光[M]董冀平,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艺术概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4]保尔·杰克逊水彩画技法光感的表现[M]丁伟,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5]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透纳·英国水彩画大师[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嘉应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日本画水彩的画家有哪些(风格非常清新,很有意境)椋本夏夜(一向以画风清新唯美著称,其作品都有着典型的21世纪“新式唯美”风格)
伊东杂音(色彩以艳丽见长,却有着一种华丽的透明感充斥其间。描绘的插画线条柔和且色彩鲜明,再加上绘画的少女的动作和装饰物等非常可爱而受到欢迎。)
山本启二(简单而洗练的面部线条,明快而纯净的水彩用色,轻盈而跃动的人物姿态,令人觉得将要融化般的气氛宛如童话世界。)
原田雄一(擅长不加墨线的色块型构图,有着恣意挥洒的写意感。令人有着无法割舍的亲近感。)
西又葵(人物饱满充实,细看她的画作,虽无特别惊艳之处,却有着令人沉醉其间的平凡魅力。)
七濑葵(七濑葵的彩画却是非常出众,使她在美少女形象的创作方面能够独树一帜:华丽唯美又充满梦幻的画作备受推崇。)
椎名优(擅长CG作画,富有透明感和幻想元素的唯美画风为读者和商业界称道。)
1、写实派
写实派指漫画中的人物画得像真人,五官的形状、身体的比例、衣服的效果,都依照真实的模样来呈现;另外,人物所处的环境,像街道房屋之类的,都画得如同真实世界一般。
2、白描派
白描派指着实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绘画技法趋于简单,多以线条为主;五官、脸型上没有过多的修饰,画面也称不上华美。
3、唯美派
唯美派指强烈追求画面的华丽使他们的最大特征;一般来说,画者往往不仅仅追求画面的唯美,就连剧情、意境、内涵都要向唯美靠拢;有时候为了追求唯美的效果,甚至牺牲了剧情的逻辑性。
4、简单派
简单派指画风简单,画技单调,有时丝毫不追求画面的美感,只是做到把意思表达到了就行了。虽然在画面上没有丝毫优势,但往往有非常精彩的剧情作保证。
5、可爱派
可爱派指人物都是眼睛能多大就多大,越是主角眼睛越大;然后嘴巴小小,下巴尖尖,身材要多好有多好,这种风格的作品少有大作出现,但其数量众多。
浙江是一个有着丰厚的民间美术传统的地区。民间绘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民间绘画以祖宗画、灶头画、年画、装饰画等形式散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而朴素的祈福。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民间绘画从形式到内涵也发生了变迁。本文试就新时期浙江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艺术特色作一探讨。
一浙江现代民间绘画的历史和内涵的演变
“现代民间绘画”一词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名词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美术界独特的农民画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当时轰轰烈烈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及相关的政治运动,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诗画运动。河南舞阳的街头巷尾出现宣传壁画,陕西户县也成为全国瞩目的农民画基地。浙江也不例外。在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象山女画家高妙兰。1956年,高妙兰制作了一套象征“福、禄、寿”的工艺品寄往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她的作品转赠国家博物馆,在给她的来信中称她为“农民画家”,其所创作的作品自然就被称为“农民画”。农民画从本义上是试图区别官方画家和传统文人所创作的作品,他们没有经过传统的技巧和审美规范的教育。而在当时不同区域还产生了牧民画、渔民画、工人画等,所以广义上说,农民画成了群众业余美术创作的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始,浙江有一些群众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加入了民间绘画创作的队伍,并以其表现艺术的新颖性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浙江的嘉兴、金华、舟山等地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4年,浙江群众美术界率先提出了“现代民间绘画”概念,随后很快被全国各地所接受。同年在义乌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义乌农民画社”。1988年,文化部首批命名47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浙江即占八席。同时在“全国农民画展”、“中国农民画联展”、“中国当代民间绘画作品邀请展”上频现浙江民间绘画的身影。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民间绘画在经历了辉煌的同时,亦迎来了反思。同一类型大量的画,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一些画乡的活动逐渐式微。在新时期民间绘画该如何发展才能走上艺术创新之路,成为当下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
二新时期浙江民间绘画创作艺术特色分析
主题的恒常与变迁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主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具体地体现在一些“恒常主题”的反复运用上。这些“恒常主题”往往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如希翼宗族门姓的传承延续,盼求日常生活的丰衣足食,祈望社稷农事的免灾无害。因此在浙江的农民画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些主题的表现,婚丧嫁娶生育、节庆庙会,这种恒常是从日常生活中把握、体认到的一些经过生活锤炼的人类智慧,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民间绘画的主流。同时也有大量突出了独特的江南风情的作品,如张觉民的《南湖菱歌》、朱建芬的《鸭乡春雨》、陈震的《春蚕》以及舟山的渔民画都突出了浙江的地域特色。此外在浙江民间绘画中还涌现众多反映了浙江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作品,如陈震的《小小商品走四方》,则反映了新时期社会的变迁。
风格的稚拙与奇诡
著名学者王朝闻先生在评价民间美术时曾说过:“作者们的审美感受、独特个性,如何表现的思维方式,都显得很自由,……真所谓话(画)从心出。这些‘话’好像不合逻辑却也很合逻辑,符合作者在心灵上对生活的感受,可在它们那稚拙的或奇诡的形式中见天真,活泼而不轻浮的风格中见纯真。”[1]为满足人类精神、情感和审美的需要,包含着宗教、审美和艺术的原始巫术和礼仪开始了漫长的历程。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民间艺术,具有原始而质朴的美学追求,而浙江民间绘画也是以它的稚拙与奇诡带来独特的审美意蕴。从1980年代初期的艺术作品来看,作品较多停留在对传统民间美术语汇的运用,色彩艳丽、造型朴实,较多沿袭民间灶头画的风格。而从近十年浙江民间绘画的发展看,风格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拓展。如杨海萍的《十里桑园》、吴雪飞的《衣》、秦怡的《小镇游龙》采用了民间蓝印花布的风格。张觉民的《蚕歌》则采用了民间雕版印刷的模式,透露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有传统的质朴,更有现代的率性和旨趣。
3、 造型的随意和完美
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来自集体意识共同造就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某些图形逐渐演变为相对稳定的概念性符号,具有一定的含义和象征性,由此也决定了民间美术凭借情感的驱使,为体现某种精神和意念不求形似,甚至比例不准确、透视关系错误。在浙江现代民间美术的大量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些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手工操作的熟练技巧为创作手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作品中,有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事物与人物合绘在一幅画面上,通过巧妙的组合,达到集中、饱满的效果,生动而不杂乱,看似不合理,甚至带有荒诞的造型,却透露出质朴、清新的韵味。同时大量的民间造型手段被借鉴,变形、抽象、偶发性、综合材料的运用等,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气息。
嘉兴画家缪惠新就是一个典型。早在1983年,他的作品《乡情》就获得浙江省农民画展一等奖。《乡情》的背景是江南水乡,画的主题部分是一位农妇的发髻,大片的黑色块,小幅红色的装饰,点缀着类似早期岩画的蓝色细线,淳朴而现代,围绕着发髻是麦穗、牛鱼兔鸡、日月、桑园,极具装饰性,并表现出与一般民间绘画不同的旨趣。1998年他的笑脸绽放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并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延续着重造型和形式语言的特点。
1980年代往往被认为是浙江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个时期开始,民间绘画摆脱了之前的政治阴影,回归艺术本体,创作主题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穿插进剪纸、皮影、刺绣、年画、陶瓷、雕刻等传统民间美术语言,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但到了20世纪末,现代民间绘画创作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质疑。如创作主体身份的转变,是否应该保持原有的乡土味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生村落减少,许多创作者缺少乡村生活体验,现代民间绘画应保有怎样的面貌以往的民间绘画多以水粉表现,是否应有创新创新的方向和角度何在甚至也有人质疑民间绘画这个词本身。民间美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传统图案、样式和观念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未变,如今民间美术的发展与之大相径庭,是否否定了民间绘画的性质浙江的民间绘画艺术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三浙江新时期民间绘画的艺术创新之路
在笔者走访的义乌和嘉兴等地,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均呈现不同的发展面貌。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也走出了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艺术特色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1、 艺术语言的多样化
从传统的民间绘画的发展看,因为1980年代初,不少农民画家绘画底子比较薄,在创作中只能运用最基本的水粉,表现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到了20世纪末,绘画的表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如在义乌现代民间画家陈震就在创作中以漆画来表现。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计白当黑不同,漆画讲究黑,计黑当白。漆的半透明性产生细腻的明暗层次,同样的不透明性可制造不同的抽象的肌理纹理,将预先的设计和偶发效果有机结合,产生独特的艺术性。在他的作品《母与子》中题材内容并不新颖,但漆画的表现形式产生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嘉兴画家缪惠新则试过把油和墨滴在水面上,然后用纸去吸。他还尝试一种被他称作是“纸上腊染”的画,就是仿造中国腊染布的制作方法,把腊涂在纸上,然后用墨再涂一遍,做出来的效果象岩画一样,一度受到海外市场的追捧。而余杭画家俞志平用钢笔创作的《秋风》令专家侧目,用钢笔线条组成的各种灰色块将写实和变形结合得恰到好处,朴实而清新。这些对形势语言的探索无疑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传统有传承,有变异,这才是今后民间绘画发展的趋势。
2、 艺术造型的多样化
造型的恒常是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绘画中亦该融入更多的现代意识。笔者走访嘉兴画家缪惠新时,看到在缪惠新画室的桌子上倒放着一张旧报纸,报纸上有一张群众集会的彩色新闻照片,他拿起笔在照片上随手勾了几笔,几分种后,一幅新画的草图就出来了。新画与原来的那张照片,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构图、色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他又确实是在这张照片的基础上画出来的,他所利用的,只是原来那张照片的几个点和一小块红色。“我就是看着一样东西,有时是一张揉皱了纸、报纸上模糊的影子,天花板上的水渍和纹路,另一幅画颠倒过来的画,只要有一点点线条的东西,我的画都是从那些东西里看出来的。”(缪惠新语)在作品中不断尝试着造型的变异,人物或站、或卧,场景可能是宁静的乡野,也可能是都市繁华的大街、地铁站。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民间绘画的图解生活,用他的眼光诠释生活,实验着不同的造型,呈现独特的视觉感悟。他被美国女作家Jessica Maxwell称为“中国的毕加索”,或者被人称为达利、凡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变幻的造型让人感受到现代民间绘画新的魅力。这种倾向类似于康定斯基的分析,康定斯基认为线条是艺术基本的要素之一。圆形和方形是充满自然的几何分析和绘画的形状,他分析道“人们发现理性不能够掌握真正的真实,就试图以直觉的帮助而看穿它。”[2]如果要寻求共同点,缪惠新和许多现代艺术家一样,是将自己的生活和艺术彻底单纯化,使艺术摆脱奇闻轶事、资料记录式的尝试无疑引领了现代民间绘画的现代化方向。
艺术主题的多样化
表现传统和乡土是民间绘画的主题,但同样,与现代、先进、立体、多元的社会全面融合是民间绘画更重要的主题。
20世纪末随着农村社会组织的解构与重组,随之带来了农民生活群体的城市化迁移倾向和生存状态的工业化趋向。农民这一群体在现存经济圈中的收缩、迁移与生活倾向的质的变化,也影响着民间绘画创作群体的变迁与风格的发展。从事农耕生活的农民画创作群体逐渐衰落,在浙江,农业走到了工业化的背影里去了,逐渐淡出了农村诗意的生活,其次,在义乌等地弃农经商者群体再度活跃。这些都使原有的生活体验发生了变化,这使原有存在的民间绘画的生活基础发生了动摇。1990年代,浙江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遭遇瓶颈,很大一方面原因是题材的单一。民间画家害怕人们质疑“民间”,实则也是对“民间”片面的理解,在艺术主题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生动的现实生活,他们的创作是对生活体验的默写,更是在画一种记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存民间绘画的纯粹性,事实上却使作品远离现实生活,缺乏强烈的时代性。在当代,随着生产主题的分化,民间美术的原生形态也逐渐分化,从形式结构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创作的审美意识中融入现代市民文化的气息。只有深刻地体悟这种变化,才有新的艺术的激情与诗意,也才能有更深邃的艺术境界和现代的审美意识。在浙江嘉兴等地民间绘画发展的现状看,有不少画家在尝试新的内容、新的表现。
艺术创作主体的多样化
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现代民间绘画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农民,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种创作主体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趋势当属专属创作者的出现。这个专职的创作群体以其从事文艺工作的独特角度,使现代民间绘画创作更彰显个性。这些根砥生于农村,受过良好学校教育的现代型城市居民,对于农家生活在时间、空间上存在着一种诗意的回忆,在一定的距离内以旁观者的意象,回顾与释放着一种对生活表象的再现,从而导致了画风的诗情画意,让他们对潜在的生活感受在创作中以一种远距离的姿态欣赏。1999年从绍兴美专毕业的朱建芬以其专业优势,开始创作农民画,其第一幅作品《鸭乡春雨》在全国农民画艺术节中夺得金奖。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使现代民间绘画成就了在力量和内容上的发展。
主题和创作主题身份的变化曾使不少人质疑现代民间绘画的走向,事实上恰恰是这种变化赋予绘画在构图和色彩上的学院化素质,将民间绘画从早期教学模式化的的痕迹中解脱出来,并与初创时期大红大绿的原始表现方式有了质的不同。典型的就是嘉兴秀洲区的发展,当人们更多看到当地政府扶持的时候,恰恰是艺术内在的创新使现代民间绘画在秀洲区获得了新的生命。
注释:
[1]王朝闻:《喜闻乐见》,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第100页。
[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0页。
[3]路易・加迪:《文化与时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90页。
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新时期现代民间绘画研究》(08B49)阶段性成果。
毛巍蓉: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
13世纪以后,日本的绘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世俗美术。
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是日本绘画史上的镰仓时代,这是一个美术上的过渡性时代,即日本古典的大和绘向水墨画的过渡时代,其间不断受到中国宋元的影响。至公元15世纪,日本幕府尊崇中国宋元文化,一时间,水墨画和禅宗文化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水墨画出现了不少优秀画家。著名的有:明兆、周文、雪舟、三阿等。
东山魁夷,现代日本画五座大山之一。(1908-1999)(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 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
他大胆探索,用西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改进日本画,使日本画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的风景画中不出现人物形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生的强烈情感。
因你提到白桦林和马,印象深刻啊,我很喜欢他的画。
十分推荐你看七彩的素描,染红的街道。都是美少女,而且都是兄妹的呵呵,男主还行吧,七彩的素描是讲的七彩的素描是指一部动漫,动漫中描述了拥有超越的绘画天分的男主角浩树,却因故无法再次执起画笔,只能委身于某所大学,担任美术课的顾问;受男主角指导走向绘画之路的女主角艾莉丝,却因目睹双亲车祸身亡的现场,而在生活中非常排斥红色;与男主角青梅竹马的女孩——雾,在高中时代告白时,却遭到男主角的拒绝,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又重新闯入了男主角的生活;理想是当个小说作家的LOLI可奈,为了找写作灵感而主动约会男主角,约会中却萌发了爱情的火花 染红的街道讲的是一个传说被人称为屠夫的人,一天,男主在路边看见一个被2个不良少年纠缠的美少女,上去把他们分开,知道他是屠夫后,立刻逃走,(当然是别人称的,只是打游戏而已。男主不是那样的人哦)在少女问名字时,却耍帅离开,到家却后悔没有回答·。第二天,下个学期开始了,男主的班上来了一名转校生,没想到却是男主救的美少女,片桐优姬。男主还吻了她一次,然后根据片桐家规矩,谁吻了就要做谁的未婚妻,没想到却是这么一个混蛋。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但是最后有很多原因男主还是选择了妹妹。都是美少女。
妹妹长濑
凑
片桐优姬
男主长濑准一
染红的街道··
妹妹凤仙艾莉丝
哥哥,上仓浩树
桔梗 雾高中告白的
柳慎 一郎和浩树桔梗都是青梅竹马,他喜欢桔梗,亲眼目睹桔梗告白。所以不服输,一定要画画超过他,也是他导致浩树不画画的原因
谢谢,望采纳哦,我收集了这么多
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产,价钱廉宜,并易于购买。起初,市场上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和绿,在日本绘画史上打开了新的境界。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版画艺术品种之一(主要品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从其绘画素材看,70%以上内容是妓画(暂称为“美人画”)和伎画(暂称为“艺人画”),也就是说,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艺伎,女性,裸体,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用现代艺术眼光看,可算“人体绘画艺术”,但其中大量的性爱交媾题材尚不能与中国“春画”相提并论,缺少艺术性,技法拙劣,但对于欣赏性感美还是具有一些审美意义的。
浮世绘的艺术渊源,一来自绘画,师承了中国的“春画”,房中术绘画也;一来自文学,浸染了“浮世草子”(草子:小说),西鹤《好色一代女》《好色一代男》和近松《曾根崎情死》《情死天网岛》,是文学“浮世写”直接彰显,主题和题材无非色情和妓女(当然,文学价值与作品题材并非正比例关系)。
因此,“浮世绘”是一个绘画艺术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外延。近现代西方人体绘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这是积极的方面,有着艺术审美的价值。
“浮世”一词,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
望文生义的理解“浮世绘”,想当然的以为就是关于尘世风俗的绘画,类似于中国《清明上河图》那种风俗画。再扩大到文学领域运用这个专有名词,泛化为关于尘世风俗的描写,则偏离约定俗成的语义越来越远,差不多等于是错别字了。搞绘画的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定义,日本人当诧异一个日本词汇出口到中国以后居然发生了那么大的歧义。
《海贼王》是东映动画根据同名漫画(《航海王》 尾田荣一郎 著)改编而成的动画片。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路飞立志成为海贼王,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秘宝ONE PIECE而展开的凶险无比同时也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动画于1999年10月20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开始播放,至今仍在连载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