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那些才子

唐朝的那些才子,第1张

宽松的政策,开放的社会,使唐朝诞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星河灿烂的诗人,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2339名诗人4万多首唐诗,这些大诗人们活跃在唐朝的各个时期,独领绝代风骚,让现代人高山仰止。除了诗人们谱写的华彩乐章以外,唐朝因为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天下读书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抱负,文官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读书人能够济济一堂,尽情施展绝学和才华,盛唐出现了文化复兴的征兆,也涌现了许多才子们不为今人所知的逸闻趣事和才子佳人的故事。

末五代人王定保所着唐摭言中记载了多位才子让人瞠目结舌的绝活,让人叹为观止。大家都知道,王勃是个神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妙笔生花,把诗歌辞赋作得行云流水,花团锦绣,就在他溺水身亡的那一年,即27岁时一时技痒,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王勃之死其实是是天妒其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勃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王_,此人也是一个天才少年,20岁时就已经金榜题名,成为负责太子饮食事务的官员了,高宗开耀年间,被提拔为给皇帝撰写诏书的秘书郎。有一次,皇帝的五个儿子同一天被册封为王出就封国,就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有关部门却忘记了提前准备册封诏书,等到百官听宣来到朝廷后,才想起坏事了。就在几个总理大臣面面相觑,惊惶失措时,王_面带笑容挺身而出,各位大人,不必担心,看我的好了。王同学马上召来五个小书吏,让这五人一人一个书案,一人手执一枝笔,自己摇头晃脑,口占分写,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五纸诏书已成,难得的是每道诏书都文采斐然,语句端庄典雅,满朝官员为之叹服。王同学凭着他敏捷的才思,被加授中科院文学所院士,并兼任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王家几兄弟都是当时的大才子,但结局都不太好,王_与其弟王_后因所交非人,受谋逆罪牵连,早早死于非命。

诗仙李白也有一段经典趣闻,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好不容易得到道士吴筠推荐,被风流帝王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于翰林院中,但这个才华横溢的主儿眼看自己只是附庸风雅的帝王喜见文化盛世的一个摆设,所以心灰意冷、放浪形骸,天天与酒结缘,整日里醉醺醺的。有一次,玄宗李隆基给他布置了命题作文,要他撰写白莲花开序,还要他做十首不同内容的宫词,这位玄宗朝第一大诗人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天天醉里看花,喝得昏天黑地,玄宗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见李白呈上一文半纸,就吩咐他最宠信的太监高力士前去催促,老高跑去一看,坏了,李白醉得一塌糊涂,老高端来一盆凉水兜头浇下,然后把李白带到玄宗面前,玄宗索文,李白满不在乎的说,多大一点事儿?至于耽搁我饮酒吗?然后于御前索笔,文不加点,倾刻间,序言和十首宫词一蹴而就,让喜爱才子佳人的唐玄宗惊呆了。曹植七步成诗,但与李白相比却相形见绌,李白是谁?是诗仙而不是人,神了。

文化名人温庭筠,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着作弊,把考场当成市场,最早形成考场产业,以获取最大利润,喜欢充当考生们枪手的那位主儿。

每次作文都无暇打草稿,而是端坐在书桌前,做起文章来就把手在袖子里笼一笼,然后一咏一吟就成了,考场人送外号温八吟。另有一说,说温大才子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晚唐科考律赋规定,八韵为一赋,每次考试,押官韵作赋时,老温不急不躁,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次叉手即可完成八韵,人又送外号温八叉。与之相仿的是另一个才子叫做段维晚的,这个人作起文章来辞藻华丽,以机智灵敏名闻于世,这位段公子更有意思,科举考试考律赋时,喜欢吃煎饼,每次只要吃一个煎饼,一韵即成,八韵竟然要吃八个煎饼,而文章出来后则字字珠玉,让人拍案叫绝,这位段公子的怪癖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除了文化名人,民间也有一些毫不逊色的才子,让人惊叹于其下笔千言,才思泉涌的神奇。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四川广汉有一个小官吏叫做张陟,此人自言有一特长,能够在各种考试中作万言命题作文,到了中书省考试这一天,张陟来劲了,在众目睽睽下开始炫耀自己的绝学,他征得宰相同意,让工于书法的三十个小吏在庭中环绕一圈,执笔而坐,而自己则身处圈子中间,然后让主官命题,张陟略加思索,依题而做,口授笔写,如此周而复始,到了午后,三十人诗笔俱成,张陟依文数字得七千余字,就这还不满意,非要坚持做到万言。一旁赞不绝口的宰相赶紧制止,七千字已经足够了,又何必万言呢?张陟的事迹轰动了朝野上下,朝廷马上下旨赏赐绸缎布帛,然后将这位优秀人才收于国子监广文馆中,时人送雅号张万言。

在唐朝诗歌繁盛的时代,从达官贵人到普通布衣,能够吟诗作对的比比皆是,自然不少才华横溢的所谓才子。惺惺相惜,或者用现代话说就是有共同语言。才子佳人,名士艺妓的组合虽不是唐朝独有的风景线,倒也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中的灿烂星河。今天就从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睡中唤醒几对才子佳人,诙谐戏谑间,梦回唐朝。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姿容美艳,性敏慧,八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关于薛涛有这么一种说法流传: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时,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着她一生的命运

诗人元稹与大他十一岁的薛涛有过一段情感经历,在今天看来是时下流行的姐弟恋。两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美好时光,最终却没有结果。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元稹离开成都时,薛涛写过一首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这首送别诗,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执着。分别在月寒、夜有霜的深秋季节,本来就教人伤怀,可诗人偏说谁言千里自今夕,反伤感之意而安慰对方,其伤感之深沉可见一斑

而元稹也有赠薛涛的诗:锦江滑腻峨眉秀,化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君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在唐才子传里,有关薛涛与元稹的资料更为翔实,感兴趣者可翻阅。至此,第一对才子佳人故事终结,郎才女貌,郎情妾意,却只能曾经拥有,不能天长地久。

其实与娼妓诗人类似的另一种诗人在唐朝也是屡见不鲜:方外诗人。就是躲在寺院道观、青灯古佛相伴下的才子才女。这些方外诗人的代表有李季兰和鱼玄机。

李季兰,原名李绐,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小时候被父亲认为性情不安宁,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而李季兰虽身在方外,然性情依然豪放不羁。常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谈笑风声,毫无禁忌,竟被一时传为美谈,有女中诗豪之称。李季兰与当时名士陆羽、诗僧皎然、刘长卿等均有交往,其中,尤以陆羽与李季兰交往最深。陆羽者,茶经的作者。如果说大凡才子多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之辈的话,那么陆羽算是一个例外。陆羽相貌丑陋而且口吃。然李季兰却钟情于这个丑男,对于陆羽,面对姿容秀丽、神情潇洒的方外女道士李季兰,难免有自卑之感,只好浪迹天涯,终生未娶。而李季兰对陆羽也始终抱着一份难以名状的情怀。后李季兰因为政治原因被杀,对陆羽打击很大,之后一直隐居,深入浅出。陆羽不但是个茶痴,而且是个诗人,可惜流传下来的诗文并不多。现在有经可考的只有两首,其中有一题为会稽东小山的诗,便是凭吊李季兰之作: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水,空见年年江草齐。凄凉、孤寂、哀惋、怀旧、怅惘之情凸现。又一对才子佳人,一方终去,另一方孤独寂寥,也将郁郁而终。

一个人出名了,其浑身所有特点都会被放大。 而当身上的所有特点被放大的时候,其人也就经不起仔细观摩了。

当今许多流量明星爆出来的丑闻一茬接一茬,基本上他们都是先被斥责,而后再被忘记。 不过,在众人的心中,文人的所谓的“丑事”就被记得清楚了许多。

文学作品本就与人的思想挂钩,因而读者对作者的要求也就会高很多。不说徐志摩的花心,以及郭沫若屡次抛弃妻子的行为,单鲁迅没有和朱安离婚,就成了许多人诋毁他的理由。

不过,近代史尚且还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包办婚姻要承担很大一部分错误。 但发生在新中国以后的文人丑闻,就很难让人为其寻一个正当的理由了,比如我们熟悉的作家余秋雨。

近代 社会 是近代青年们文化喷涌的时期,即使饱受诟病的郭沫若、徐志摩等人,在近代文化史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忙着建设的国家,要想再出一个如同民国时期的文人,实在是太难。

因此 ,1992年余秋雨发表的《文化苦旅》,直接让整个文学界的脉搏跳动都明显了起来。

余光中口中,余秋雨的散文能与朱自清、钱钟书并列,在金庸的口中,他又能与鲁迅平起平坐。 名声大噪的余秋雨,就此跻身于文学界的顶流人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然而,在余秋雨《文化苦旅》这一书出版之前,却藏着一段负心汉般的过往, 正如他前妻李红所说,余秋雨是文学才子,但在感情上却是十足的“伪君子”。

挣脱包办婚姻的枷锁之后,爱情的开端应该是最美好的模样。余秋雨与李红的初次相识,似乎也是如此。

1974年,经过下放、到农场干活等事情之后,余秋雨已经在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社问稳住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参与编写与鲁迅相关的教材。

也正是这一年,二十四岁的李红想要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在此前,她就以业余演员的身份被借调到上海市青年话剧团的剧组当中,因着本身对戏剧的爱好,又加上有一定经验,因此李红对此信心满满。

结果,李红成功打败了对手, 却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被上海戏剧学院拒之门外 。李红报考戏剧学院的愿望失败了,却因此遇上了当时负责招生的余秋雨。

余秋雨看着面前这个年轻、漂亮而又有活力的少女,只一眼便沉沦。

时年二十八岁的余秋雨,利用自己儒雅的文人气息以及优秀的文笔,成功通过写信的方式追到了李红。

但是,余秋雨在李红父母眼中,不过是一个穷小子,因此李红便于余秋雨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恋爱长跑。

1979年,余秋雨同李红结婚, 结婚那年,他们的新房是租的,睡觉用的床是房东的 ,但即使如此,李红仍无怨无悔。

艰苦的日子里,没钱让二人的夫妻生活显得更加惨淡。曾经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李红, 开始为了家计而操劳。 租的房子厨房太小,她便带着饭盒回到娘家,在父母家吃完饭之后就将饭菜带回来给余秋雨。

余秋雨为了家庭的生活能够好过一点,晚上回家只能不停地读书撰稿,家里的一切杂物都包揽在了李红身上。

当李红将家里收拾得妥帖的时候,余秋雨也逐渐有了名气。1983年他的《戏剧理论史稿》出版,1984年该作品获奖;1 985年,余秋雨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第二年便升任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

工作上的成功,使得家庭也逐渐看到希望,1984年,两人诞下爱情的结晶,似乎一切都在好转。

但没多久,余秋雨就因为编写的文章出问题而辞职,之后不久又被查出肝癌。善于留在家中写作的余秋雨,自然没有其他自食其力的本事。

而李红当时不过是纺织厂的一个女红,根本无法维持艰难的家庭生活。 思索之下,李红选择了去深圳厂里打工,将每月赚的 钱寄给余秋雨。

然而,操劳的李红并未因为长久的陪伴而让余秋雨更为爱他,反而因为离开余秋雨让他有了更为放肆的理由。

1992年,回到家中的李红在书桌上翻到了一封余秋雨写给马兰的情书,浓烈的 情感 ,如同余秋雨当初追自己一般。

十四年的付出,李红并不想就分开,因此还打算用女儿作为留住余秋雨的手段。但当李红看到那封信的时候,余秋雨就选择了毫不回头。

几个月后,李红与余秋雨离婚。 而之后,余秋雨得到了不仅是另一个漂亮且有名气的黄梅戏演员马兰,还有发表的《文化苦旅》给自己带来的另一次飞升。

1986年,当余秋雨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的时候,马兰恰好调到省级的黄梅戏剧院,其工作上与余秋雨多有联系。

也正是那年,朋友送给了马兰一本余秋雨所写的《艺术创造工程》,就这样,余秋雨的名字闯入了马兰的视野,并因为工作关系,对余秋雨那样的文人逐渐倾心。

而马兰当时才24岁,正值青春美貌的时刻,她浑身散发的朝气蓬勃的力量以及戏剧演员的独特气质,使得余秋雨也颇为欣赏。

更何况,与李红相比,马兰实在是太过优秀。 她是潜力无穷的黄梅戏演员,同时也是唐僧母亲的扮演者,更是在与余秋雨相识之后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而后又凭着《严凤英》一剧获得飞天奖的最佳女主角。

这样璀璨而又耀眼的女子,早已夺去了余秋雨的所有目光。

于是,李红去深圳打工的日子,成了余秋雨最快乐的时光。他约马兰去看剧,给马兰写情书,两人交往日益密切,直到最后余秋雨彻底将李红抛诸脑后。

1992年,余秋雨与李红离婚;离婚同年,他与马兰结婚,并以《文化苦旅》所赢得的名声作陪。

然而,那个支撑着余秋雨写出《文化苦旅》的人,就这样悄然离场。

离开余秋雨之后,李红重新回到深圳,为了生活下去,体验着人生百态。最终在李红的不懈努力之下,她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公司,并让自己在深圳为自己和女儿买了一个家。

苦难的婚姻让李红看清了一个男人的本性,也让这个瘦弱的女子,凭着自己的能力开辟出新的天地。

文|诸神的恩宠

说起杨洁,多数人都知道她是著名导演,却鲜少有人知道,她还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

杨洁生于1929年,父亲是革命烈士杨伯恺,母亲是也是知识分子。

早在延安时期,杨洁就是一名电台播音员。解放前夕,她跟随部队到达青岛,接收了青岛广播电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这一天,正是杨洁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人民发布“青岛解放”的消息。

接管青岛后,台里有许多作为配乐的外国唱片,但电台的工作人员都不懂英语,也不懂音乐,没办法整理。

后来,台里从山东大学请来三四个外文系学生来帮助整理唱片。

其中一个男学生,叫周传基。他是名门之后,他的伯祖父是民国政府总理周自齐。

周传基不但精通英文和俄文,还懂音乐和**。由于经常来电台,一来二去,他就和杨洁越来越熟了。

那时,杨洁周围的男性都是大老粗,周传基和他们完全不同。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满满的书生气。

不久,两个年轻人就相互吸引,他们经常相约去海边玩耍,还常常租船出海。

在那个年代,恋爱和结婚,都要和出身挂钩。杨洁生于革命家庭,周传基却是资产阶级子弟,两人身份悬殊。

台领导发现他俩在谈恋爱后,曾专门找到杨洁谈话,责备她政治觉悟太低,不该找“资产阶级少爷”。当时,杨洁的母亲也在青岛暂住。她见完周传基后,也强烈反对两人交往。

可杨洁是个倔脾气,谁越干涉她的私生活,她越会奋起反抗。

母亲很生气,于是想去北京找自己的妹妹团聚。由于战乱,两人已经多年未见了。母亲临走前,向杨洁催婚。她觉得,只有女儿结了婚,她才能放心走。

在母亲的催促下,杨洁和周传基于1951年春节结婚。那一年,杨洁22岁。

1952年,杨洁体检时查出肺病。一开始她没太当回事。一周后,她在开会时突然大吐血,这才引起她的重视。

在那个年代,肺病是会要命的。杨洁先在青岛治疗半年,然后又转院到北京。医生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要么慢慢疗养,要么做手术。

杨洁怕耽误工作,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为此,她切了五根肋骨。在此期间,周传基一直陪着她。

病愈后,杨洁生下三个孩子,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和周传基在价值观、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巨大,夫妻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六十年代初,周传基在中国**出版社工作。很快,受局势影响,他被打成了右派。在那之后,他的脾气变得暴躁乖戾,他还经常和杨洁吵架,家庭氛围十分压抑。

十余年的婚姻生活,本就让杨洁苦不堪言,这时她萌生了和周传基离婚的想法,但碍于对方正处于危难之际,她不想落井下石,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1963年,杨洁和周传基和平分手。夫妻俩都不留恋这段婚姻,离婚对他俩来说,是解脱。

十年浩劫结束后,周传基成为北京**学院教授。后来,他被誉为“中国**界的泰斗”,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2017年4月4日,周传基在芝加哥病逝,享年92岁。11天后,杨洁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两人之所以没能白头偕老,可能和他俩都是要强之人的性格有关。两个太优秀的人,往往都有完美主义倾向,确实不适合做夫妻。

杨洁与第二任丈夫,是摄像师王崇秋。他原本是退伍军人,转业后,被分配到电视台当摄像。

十年浩劫中,派系斗争不断,电视台乌烟瘴气。杨洁是戏曲组的导演,她为人正直,不愿参与内斗。渐渐地,她就被边缘化了。

当时,她和台里的三四个同事成了“散仙”。他们除了工作,就是结伴玩耍,不参与任何内斗。

那三四个同事里,就有王崇秋。

杨洁比王崇秋大14岁。起初,杨洁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伙子,但因为两人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渐渐地,她通过观察发现,王崇秋的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而且他很有自己的想法。

杨洁本就是很认真的人,王崇秋身上的认真劲儿,深深吸引了她。

与此同时,王崇秋也对杨洁充满了好感。王崇秋是军人出身,没念过多少书,转业到电视台,见识过台里的各种精英后,他常常自嘲说,自己属于“掺沙子”。

然而,杨洁从不嫌弃他。相反,他们一起合作时,她还会听取他的建议,给他许多机会,让他实现自己的拍摄想法。这些事,让他对杨洁满怀感激和爱慕。

爱情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萌芽。

然而,两人在年龄,出身,地位等方面都极不匹配。当时,杨洁是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孩子,而王崇秋是个大小伙子,从未结过婚。他们的恋情,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为了逼他俩分手,台领导和街道领导想尽了各种办法,不断给他俩穿小鞋。

一次,杨洁请王崇秋来家里吃饭。两人和孩子们正吃着饭,突然闯进一群人,强行带走了王崇秋。

还有一次,他俩晚上正在屋里聊天,突然被人拉了电闸,房间里一片黑暗。紧接着,闯进来一群人,以抓流氓的名义抓走了王崇秋。

经历过这些事后,杨洁思想动摇了。她想放弃这段感情,她不想再连累王崇秋。没想到,王崇秋却态度坚决地表示,他就是要跟杨洁在一起,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风言风语。

1969年除夕,两人冲破世俗压力,登记结婚。

彼时,杨洁已经40岁,王崇秋只有26岁。新婚夜,王崇秋用包袱卷起所有家当,抱起被子来到杨洁家。

从此,他们就是一家人了。婚后,二人非常恩爱,还生下了女儿丫丫。

杨洁是一位事业型女性。那时,她是戏曲组导演,但她一直不甘心,总想拍电视剧。为此,她还和台领导吵过架,拍过桌子。

1981年,台里换了新领导。新领导将拍摄《西游记》的重任交给了杨洁。杨洁第一反应是又惊又喜,随后她就发现,这是个极苦的差事。

拍《西游记》的6年里,为了选景,杨洁带领团队跑遍全国上百个景点,除了西藏和宁夏没去过,其他地方都去了。

当时,像张家界、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尚未开发,杨洁带着团队上山下河,风餐露宿,没少受罪。

《西游记》虽是台里的重点大剧,但拍摄条件却十分艰苦。当时,全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录像机,很多镜头都拍不了。

王崇秋独立掌镜,仅用一台摄像机,就拍下一万多个镜头。多年后,《西游记》在日本播出时,连日本的电视人都对杨洁和王崇秋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拍摄的6年里,王崇秋陪着杨洁跋山涉水,历经艰险,从不叫苦。

王崇秋很爱钻研。为了呈现出最佳视觉效果,他想出了很多土办法,克服了许多难题,然,也没少吃苦。

拍“天河牧马”那场戏时,为了拍好一组仰视镜头,王崇秋一直躺倒在草原上,手握摄像机,一动不动。

那时是夏天,草原上有许多马蝇。他的手被马蝇狠狠地咬了一口,但他不能换姿势,只能忍着。后来,那只手感染后,引发了白癜风。

还有一次,要拍沙僧腾飞的镜头。不料,威亚突然断了,沙僧重重地摔下来,正好砸在王崇秋的身上,王崇秋当场被砸晕过去。

《西游记》的拍摄过程,犹如唐僧西天取经,太难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在杨洁的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王崇秋,《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会更艰难,效果还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工作中,王崇秋是杨洁的好搭档,两人配合十分默契。生活中,王崇秋也当起了杨洁的“保健医生”、“生活保姆”和无话不谈的挚友。

杨洁晚年身体一直不好,她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家里常年备着氧气罐。她有几次病危,都差点过去,多亏了老伴儿王崇秋及时救护,才成功脱险。

在《我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章里,杨洁深情地回顾了她和王崇秋四十多年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两人牵手走过风风雨雨,彼此心底最爱的人,还是对方。

杨洁病逝后,王崇秋曾崩溃大哭。每年快到杨洁的祭日时,他都会写一封信怀念亡妻。

杨洁刚过世一个月时,王崇秋曾写下《怀念我的妻子杨洁》一文,感动了无数人。

文中写道,“我们阴阳两隔,整整一个月了,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你已经离开了我。这些日子,我每天早上起来,想的还是你今天要换什么衣服呀?早上吃点什么呀?然后赶紧把你的iPad和老花镜放在桌子上,你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真没有想到那么突然,你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来,就那么走了……”

杨洁与王崇秋的婚姻,属于性格互补型。

王崇秋曾说,杨洁骨子里就是“孙悟空”,正直勇敢,做事有原则,天不怕地不怕。因此,她在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

而他自己呢,相对来说,性格更加温和,他比杨洁更懂得人情世故,杨洁不擅长或者不方便做的事,他会主动出面替杨洁去做。

当初他们结婚时,没有一个人人看好他们的婚姻。有人甚至放出狠话说,他们熬不过五年。然而,他俩就是这样互相包容,互相体恤,恩恩爱爱地走过了半辈子。

在我心中,杨洁导演一直是偶像。她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做人耿直坦荡不畏权贵,有情有义有担当,是女中英豪!

周恩来曾称宋庆龄为“国之瑰宝”。在我看来,杨洁导演也是“国之瑰宝”,光是一部《西游记》,就足以让她在中国电视史上青史留名了。

三十多年来,《西游记》已经被电视台播过几千遍了。然而直到今天,在某视频网站上,《西游记》及其续集的点击量仍高达近1亿次。

经典名剧,永不过时。

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对杨洁导演和《西游记》的由衷喜爱。

如今,杨洁导演已经驾鹤西去,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里。老百姓的好口碑,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缅怀杨洁导演。杨导千古!

参考资料

1杨洁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2杨洁王崇秋合著《敢问路在何方》

3王崇秋公众号

公元前659年

他接他爹的班

考不取功名的后果

是接手自家酒馆

这是一段流行歌曲歌词。时间是唐朝,故事的主人公因科举不第,无奈当掌柜。而我讲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主人公才华横溢。可恨并非考不取功名,而是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明成化六年,苏州市井百姓唐广德家,添丁进口。唐广德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为这男婴起名:唐寅(据说唐伯虎寅时出生)字伯虎。古人兄弟姊妹排行次序:伯、仲、叔、季十二生肖有寅虎之说。唐父想必是想用字来解释名,前后呼应。

唐广德经营着一家小酒馆,生活算得上小康。但那时代商人没啥地位,所以,唐广德希望儿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恐怕普天之下父母对子女期望大抵如此,即使今天,父母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以及报各种兴趣班。

待到唐伯虎稍大些,唐父把儿子送去当地最好的私塾。而小伯虎,也相当争气,学习成绩超好不必说,还能过目成诵。被称为神童。

然而,这位神童顽劣、调皮。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位小唐神童故事。

讲小唐神童故事之前呢。我想起了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童年故事。

我想,那大概是夏季的某个午后,丝丝微风时不时吹过,小王戎和一群小伙伴一块玩耍,忽见路边李子熟了,果实诱人。玩伴都跑去摘,唯有小王戎坐在一旁树荫下休息。有人不解问道:“为何你不去呢?”小王戎回答:“路人那么多而不摘。李子必定是苦的。”那群小伙伴从树上,下来,吃李子时,发现太苦。自此,王戎识李的故事,流传开来。

无独有偶,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小唐神童和几个小玩伴,发现邻家李子熟了,相约去偷摘。我想这一定这小唐神童组织的,几个死党纷纷去了。由于个子小,小唐神童踩在死党肩膀上,想登上墙去。不料掉进粪坑,爬出来后,小唐神童强忍臭味,默不作声。待到第二位死党扑通掉粪坑,爬出来后,那孩子想告诉后面的同伴,小唐神童将食指放在嘴边,嘘!接着大家纷纷掉坑,无一幸免。大家相视而笑。

唐父看着这位从粪坑出来的熊孩子,居然没有责怪。我想唐父爱这个孩子的一切,包括调皮。而且,时不时在来往客人间展示儿子随手涂鸦的作品,听着客人赞扬,心里那叫一个美。

就是唐父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让唐伯虎遇见了人生中影响他性格最大的一个人。

此人,典型的:“颜值不够,才华来凑。”因右手多生一指,  常自嘲貌丑。他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而且,比唐伯虎大十岁。

俩人相识后,唐伯虎称他:“大哥”。这也算是一段因画结识的忘年交吧。或许,文人之间,不只是有文人相轻。更有互相赏识对方才华而结下的友情。当年李白和杜甫也有十一岁之差。然而俩人的情谊并未因年龄而差生距离。杜甫那首《春日忆李白》有这样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天各一方,彼此想着对方,何时才能在一起畅饮,谈论诗文。可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然而情谊并未因距离而衰减。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早已达成,那些诗文唱和,千年流传。

祝枝山将这位小弟引荐给非常有名的大画家,沈周。儿子学画画,唐父自然全力支持。沈周比唐伯虎大三十岁。却也是忘年之交。沈周相当喜欢这位天分极高的孩子,虽然未正式收为徒弟。却愿意倾囊相授。

祝枝山时常带着这位小弟,吃喝玩乐。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体验一把,或者外出写生。唐画祝字绝配啊!

画累了、写累了。去茶楼酒肆歇歇脚,品尝下阳澄湖的螃蟹,俩人痛饮。谈诗论文聊字画,好不自在、快活。

十六那年,唐父看儿子书读的也不错,便逼迫儿子去考试。唐伯虎心不甘、情不愿参加了那场院试。这一考,还考了个第一名。唐父心花怒放,仿佛看了希望的曙光。而唐伯虎,洋洋得意地同时,却不想去参加什么科举,实现父亲光宗耀祖的梦想。

是啊!功名之路太枯燥。整日关在书房里读书不说,还要有三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哪有我现在自在,怒马鲜衣、烂醉花间。有祝大哥的陪伴,有沈周老师对我绘画的指点。”我想这是少年唐伯虎内心独白。

少年唐伯虎衣食无忧。在自古繁华富庶地苏州,过着随心随性的生活。

唐广德,看着贪玩的儿子,看着自己日渐增多的白发,想着那个让儿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内心百感交集。却又束手无策。

为了让儿子收收心,给儿子操办起婚事。我想唐父也是无奈之举吧!毕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时间若回到三百多年前的南宋,陆母也曾为儿子无心仕途着急。这位陆母是陆游的母亲。没错,这个年少贪玩的孩子就是陆游,那位著名爱国诗人,临终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陆放翁。

陆游娶妻唐婉后,俩人你侬我侬,忒煞情多。这位唐婉,不光温柔体贴,还能和陆游诗词唱和。

年少的陆游,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呢?可恨天也妒。陆母看见儿子,整天和唐婉在一起,也不专心读科举考试之书。心急如焚。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唐婉没有为陆家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这点无疑是致命的。在母亲威逼下,陆游不得已写了休书。从此,一段凄美爱情就此诞生。

不知道唐广德,知不知道这段故事。但是,他为儿子的婚事忙里忙外。他希望用婚姻拴住儿子那颗躁动不安、贪玩的心。十九岁那年,唐伯虎娶妻徐氏。

有了妻,唐伯虎是不是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呢?答案是,no!no!no!或许对于唐伯虎来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徐氏温柔贤惠,不光家务事是一把好手,还上得厅堂。唐伯虎作画写字时,她在一旁研墨。读唐伯虎的诗文,她也曾唱和。唐伯虎常常大醉而归,她准备好醒酒汤。灯火阑珊处的守候就是这么寻常。而最寻常地幸福,往往被我们忽视。一旦失去,才会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日子就像平静的海面,波澜不惊,而一旦暴风雨来袭,海面也会掀起波澜。

就在唐伯虎二十五那年,平静地日子,一去不返。这一年,父亲病重不久病故,母亲也因悲伤过度撒手人寰。唐伯虎还没来得及悲伤追悼。爱妻又因操劳过度而亡,没几天,儿子也夭折。紧接着,又传来已出嫁妹妹自杀而亡的消息。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莫过于此!唐伯虎怔怔地跪在坟前,心里一遍遍说着:“白虎、伯虎,白虎、伯虎是不是我的字和天上白虎星同音。所以克死了家人。”凉风时不时呼啸而过,吹着这里地一切,包括旁边的白杨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此时的唐伯虎,一夜之间两鬓斑白。他在《白发诗》里写道;清朝揽明镜,玄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他才二十五岁啊!却两鬓斑白。转瞬间,孤身一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又如何?没有了家,没有了昔日的温馨与安稳。酒入愁肠,化为悲痛欲绝的泪。

此时的家,对唐伯虎来说,只是空荡荡的房子,陈设如旧,睹物思人亦是一种痛,这种痛,难以言说,却又割着内心。

或许家绝非一个栖身之所那么简单,而是内心栖息的地方。

而此时此刻,唐伯虎的内心孤单而绝望,心的栖息之所又在那里?

庄子曾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来表示面对生死那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但我想说,庄子固然参透了生死,却显得不近人情。

我一直以为,人是有感情的,因为有感情,所以才哭、才会笑。纵使明白道法自然,一切循环往复。但又怎么脱离内心的情感?

唐伯虎日日用酒麻醉自己,醉了。又一遍遍在纸上写着白虎二字。是啊!干嘛要清醒啊!难道看人家,家人团员,享天伦之乐?还是喝酒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这酒也没让人彻底的忘记愁。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这是唐伯虎《一剪梅》的词句,我想他在埋葬自己的青春,埋葬一切的美好与憧憬。

就在唐伯虎日日买醉,日渐堕落时。江南四大才之一的文征明走进了唐伯虎的世界。

这个少时愚笨,却勤奋读书的官二代。没有陪着唐伯虎日日买醉,也没有陪着唐伯虎哭泣到眼睛红肿。

    他给唐伯虎提供经济支持,劝唐伯虎读书、考取功名。给唐伯虎做心理疏导,希望抚平唐伯虎那刻滴血不止的心。

之后,唐伯虎和文征明一起读书。他们相信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

或许,转移注意力,是对唐伯虎内心最好的治疗。

“对!父亲希望我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父亲含恨故去,心愿未了。我一定要发奋读书,让父亲含笑九泉。”我想,这是重新燃起希望的唐伯虎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公元一四九八年,唐伯虎和文征明去应天府参加乡试,唐伯虎高中解元。全省第一名。而文征明,名落孙山。却并未嫉妒这位才华横溢的朋友,而是表示祝贺,真心为其高兴。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落魄时,倾力相助;朋友得意时,真心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真的情谊?

唐伯虎高中后,做事相当高调、或许,狂傲是他本性。若没有了狂傲,他便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唐伯虎了。

就在,唐伯虎春风得意,吹嘘自己多牛逼之时。文征明劝他:“我父亲说你很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怕一事无成啊!”文征明希望他能收敛自己狂傲,告诉他,越是出名越要低调。然而得意之时的唐伯虎,那听得了这样逆耳规劝。居然写了封《与文征明书》信里大体意思是:“我轻浮、狂傲天生的。你要看我不顺眼,别跟我做朋友啊!”大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意。

也正是他的轻浮与狂傲,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唐伯虎风光无限,还娶官宦人家的千金**为妻。古人四喜诗里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不到三十岁的唐伯虎将二喜尽占。可谓风光无限正当年。

唐伯虎,狂傲不羁是你的本性,张扬是你的风格。高歌猛进吧!这才是你,一个毫不掩饰、毫不做作的你!

待到第二年,唐伯虎准备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祝枝山、文征明前来饯行。祝枝山请来当时名妓为其助兴,他们推杯换盏之时,有名妓,歌舞表演助兴。其中就有沈九娘,这个将余生,全部用来陪伴唐伯虎的女人。

唐伯虎带有几分醉意地看着沈九娘,目不转睛,沈九娘脸亦微红。只是,此时连中三元才是唐伯虎的目标,酒席间,唐伯虎写诗道:“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是的!我要一鸣惊人,我要高中状元,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欣慰。

祝枝山和文征明看到诗后,心里隐隐担忧,担忧这位朋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劝告这位朋友,虽然,他们知道,那些话会被当作耳旁风。

临别前,唐伯虎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他甚至高声吟咏道:“待到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祝枝山、文征明的一再叮嘱,淹没在唐伯虎的高声吟咏中。他们担心却未曾消减。

唐伯虎当时很是出名,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这个铁杆粉丝就是徐经。徐家不光藏书万卷,还很有钱。因为以上原因,俩人进京赶考费用,徐经全权负责。

俩人一路上吃喝玩乐肯定少不了的,毕竟,有钱任性。到了京城,还常常去拜访当时达官贵人。想必,是要为前程铺路吧!

考完后,一群考生聚在一块喝喝酒,吃顿饭。这也再正常不过。酒席宴间,有考生议论考题,并问:“唐兄,你答的如何?”喝的微醉的唐伯虎说了自己如何作答的,并夸下海口,“状元一定我的!”那种带着几分狂傲的自信。怎能不让旁人心生嫉妒?  只是,此时唐伯虎不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路很顺的他,也无暇反思。

更多时候,人总是在得意时迷失自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认为,天下的路任我行!

我想处在人生巅峰的唐伯虎就是如此,这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前者,夜郎自大型的,后者,恃才傲物。而唐伯虎绝对属于后者。

盼望着,盼望着,张榜的日子到来了。唐伯虎和徐经,目瞪口呆,一遍遍看着排名,没有他们。他们傻了,说不出话,思维在那刻僵住了。

紧随其后的是,锦衣卫的枷锁,阴暗而潮湿的牢房。罪名,竟然是科场舞弊。一次次严刑逼供,每次都会问及:“你是不是贿赂主考官程敏政,买了考题。”徐经无法忍受毒打,居然招供了。

大牢深处的冤,何时昭雪?此时,可是一代明君,开创大明一代盛世的弘治帝在位啊!

牢狱里的徐经和唐伯虎,近乎绝望。泪水干了又湿。人生最可怕的事,从来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的过程。他们在恐惧与愤懑中度日,不知还能见到人生的几个明天。

一来二去,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了,英明的弘治帝,命令重审此案。

刑部、吏部联合会审后,查明了事件真相,随后。弘治帝恢复了程敏政名誉。将唐伯虎和徐经无罪释放。但是,前提条件是,取消参加科举的资格。

一切像一场梦,梦醒了,心灰了。

唐伯虎没有柳永奉旨填词那样的幸运。自然也写不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那样的词句。

他被贬为小吏,而且终身不能参加科举。这就意味着仕途再无希望。

落魄还乡,乡人十有九人堪白眼,就连娇妻也弃他而去。

唐伯虎孤零零地,一个人在深夜哭号过,也反复问着这个不公道世界。起码对他是不公道的。

醉酒后,他再度怀疑人生,这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狂傲的他写下这样的诗句:“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他想到了文征明、祝枝山的劝告。

在此之后,他寄情山水,饱览大好河山。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想唐伯虎就是仁者、智者。他在山水间找寻创作灵感、在山水间尽情释放着内心痛苦。

游历结束后,他已不是;“再挑灯火看文章。”而是游走于秦楼楚馆。他想忘记,忘记自己是谁都好。可是,记忆总是在念念不忘中再现。那就喝酒吧!大醉后,就可以入睡了。

“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里是热闹,可是热闹是世界的。在灯红酒绿美女陪伴时,唐伯虎是孤寂的,这种孤寂源于心的破碎与绝望。

就在此时他再次遇见沈九娘。此时唐伯虎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白发在摇曳的烛火中闪着微光。而沈九娘容颜如旧。唐伯虎叹息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沈九娘看着这位自己敬重而欣赏的落魄才子,面露愁容,她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呐!”她对唐伯虎讲起了自己故事,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凄苦。唐伯虎静静地听,伤心处唐伯虎陪着她哭。

那一夜,他俩聊了很多。两颗孤寂的心,发生了微妙变化。

没几天,沈九娘居然跟唐伯虎告白:“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复暮。”唐伯虎听后问她:“我仕途无望、而且很穷,你愿意跟我吃苦受穷吗?”沈九娘不假思索:“我愿意,我愿意用余生陪伴你。”唐伯虎听后深情而认真地说:“你等着,我来赎你。”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人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人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而唐伯虎,遇见了能使他圆满的另一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而是正巧赶上了。

唐伯虎疯狂作画卖钱,加上祝大哥的资助。他将心爱的女人赎了出来。

那一刻,唐伯虎和沈九娘是圆满的,因为心中有了彼此,有了牵挂和爱。爱从来不是追逐和占有,也不是物质和利益的衡量。而是,两颗孤单的心互相懂得。因为懂得所有才会有包容和理解。

唐伯虎在苏州,买了一处废弃已久的别墅。并和沈九娘居住与此。他和沈九娘一起,在别墅空地里种下桃树。沈九娘料理所有家务,只为让自己的丈夫安心书画创作。她为他铺纸研磨,为他端上饭菜。闲暇时,他们共赏桃花,携手走过别墅每个角落。

沈九娘默默陪着他,无怨无悔付出一切。他们的世界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有的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想,对于沈九娘来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唐伯虎的世界阴霾渐散,因为沈九娘带给他的是爱、是暖、是希望。

云破月来,桃花弄影。这对夫妻对酌花间。她调皮地问他:“你如此潇洒狂放,为何不学李白,仗剑去国?”他说:“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到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时间静静悄悄,无声也无痕。只是,人生如逆旅,从来没有返程,只有最后那个归程。

公元1510年,苏州水灾,唐伯虎卖画生涯自然艰难。毕竟饭都快没得吃了,那有人顾及精神享受。还是先填饱肚子吧!

这时候由于穷,他们常常无米下锅。而沈九娘没有离唐伯虎而去。而是为生计终日操劳。她苦苦支撑着这个家。不久,沈九娘积劳成疾,唐伯虎急急忙忙请来医生,医生告诉他,沈九娘已病入膏肓。唐伯虎听后,如晴天霹雳一般。

之后,他一心服侍病榻之上的妻子不离左右。可是,死神还是未能放过沈九娘。1512年,冬至前夕,沈九娘紧握唐伯虎的手,用微弱声音说道: 承你不弃,要我做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要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唐伯虎边听边流泪,手紧紧握着。却有些微颤。

沈九娘死了?唐伯虎反复问,没有人回答他。而此时,天空中飘起了雪。

沈九娘走了,唐伯虎的心,比这万物萧索的寒冬还有冷。

第二年春,桃花依旧开了,只是伊人不在。当时共我赏花人,而今何在?唐伯虎走在桃树间,顾影自怜。

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而是,生死两茫茫。唐伯虎害怕相逢是梦中,因为欠她的太多,他害怕九泉之下的她,若有知为他而担心。

有些人一旦走进我们生命,就会留下刻骨深情。那个人离开后,我们也会在念念不忘中记一辈子。

沈九娘辞世后,唐伯虎不再去青楼楚馆,而是将刻骨思念埋葬在佛门之内。他开始读佛经、笃信佛教。

当他在《金刚金》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感慨良多,自取号六如居士。

我想饱经沧桑的唐伯虎,在那一刻参悟了人生。却放不下对沈九娘刻骨思念。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唐伯虎时常神情恍惚,想在佛经里找寻到一种解脱,可是念念不忘中,沈九娘身影时时浮现,似梦似幻。不觉间,泪水沾满衣裳。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思念化成诗句,读来断人肠。

不知是时间可以淡化一切,还是脆弱的心能在受到伤害后变强大。唐伯虎在修佛中心渐平静。只是,白发已满、日渐苍老。

公元1519年,马蹄声打破了桃花庵的平静。几个穿着丝绸衣服的人,对唐伯虎说明来意。原来是宁王听说唐伯虎很有才,想重金聘用。唐伯虎听后随之而去。

那一年唐伯虎四十五岁,或许宁王的重金聘用,唤起他内心建功立业的理想,又或者为生计所迫。

他在宁王府主要工作是教宁王妃子画画,时间一长他发现不对劲。宁王暗中招揽各种人才不说,居然还收留土匪、武林高手。唐伯虎从种种迹象里看出宁王的反心,却又找不出离开的理由。

宁王在为造反准备着,而唐伯虎想着逃离的方法。

他开始装疯、甚至丢下读书人仅存的那点颜面,裸奔于市。

唐伯虎疯了,宁王知道后,彻底抛弃了他。

后来,宁王真的反了,猖狂四十八天后,以失败告终。

唐伯虎经历这些后内心似灰。六年后,他贫病交加,死于桃花庵别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百年后,桃花庵的桃花开了又落,那些桃花仿佛静静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曾有一对夫妻居住与此,他们的生活里从来不乏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

2010年,李小冉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近乎警告的语气说:“不要和鄢颇走太近!”

李小冉既恐惧也无奈,然而这样的警告和控制只是她所受到霸凌的冰山一角。

那时的她和鄢颇的感情还是地下恋,除了他二人连敏感的狗仔队都无所察觉。威胁和控制李小冉的不是普通之辈,是黑白两道通吃,在业内呼风唤雨的大佬孙东海,人称“内地向华强”,李小冉的男友。

彼时的李小冉被孙东海超强的控制欲控制着。她要分手她做不了主,孙不让。当然,跟谁在一起也不是李小冉能说了算的,于是她便在陷入鄢颇的缠意绵绵时选择反抗。

而她的反抗也很快遭来了一场轰动全国的鄢颇被砍案,场面之血腥轰动整个 娱乐 圈。

而此时,另一个与鄢颇有关系的女人梅婷早已与他离婚多年。

2000年,留法学子鄢颇带着浪漫的气息从巴黎回到了上海。不久之后,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被他惊为天人的梅婷。彼时梅婷25岁芳龄,正是颜值的当打之年,已经手握开罗**节和华表奖双料影后,和张国荣合作过,还收到过张国荣送的墨镜,让章子怡都艳羡三分。

这样一个要美貌有美貌,要荣誉有荣誉,要前途有前途的佳人,往31岁大龄未婚的鄢颇眼前一站,他瞬间觉得腿都软了。整个聚会,鄢颇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搞到梅婷的电话号码。

才子鄢颇自浪漫之都法国归来,他的撩妹技术能差吗?一场聚会下来,不仅梅婷的电话号码已经收入囊中,而且俩人还聊得格外投机,相见恨晚。

要说当年已经拿过多次大奖的梅婷什么世面没见过,可是女人最没见过的世面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摧枯拉朽的浪漫柔情。一个月后,在法国塞纳河畔的游船上,梅婷小鸟依人的轻靠在鄢颇的肩膀上,三个月后,两人便广发喜帖,结为夫妻了。

很多人都好奇鄢颇究竟是哪里吸引了当红的梅婷,论才气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论财力更是“说多了都是眼泪”(后文会提及),大概只有梅婷那句:“他很帅,斯斯文文的那种帅”能够解释。

婚后,鄢颇这个学美编出身的人突然对妻子的行业垂涎起来(也有可能是他早有预期想要半路出家搞**,所以接触了梅婷,这样一聊细思恐极),关于鄢颇的“突发奇想”梅婷给与了母亲般无私的支持和爱。

2003年,鄢颇和梅婷趁着她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热度,导演制作了夫妻档**《阿司匹林》。梅婷零片酬担当女主角,还邀请了洪晃和潘石屹来助阵参演(对,就是那个陈凯歌前妻洪晃和那个地产大佬潘石屹),本以为怀才的导演+当红的女主演+话题感和能量爆棚的助演能糅合出一场石破天惊的惊世骇俗之作,然而还没等到**拍完,剧组就出了大问题—投资方撤资。

妈呀,撤资这可是要命的大问题,车马人员群集等着开工,粮草没了。放弃吧,前面的投入就彻底打水漂了,不放弃吧,真金白银也不是张口就来的。

为了支持**拍摄,梅婷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勒紧裤带成就她和鄢颇的夫妻档处女作。她把每日喝的16块钱一包的进口牛奶换成一块钱一包的国产牛奶,拍摄片场借用朋友的场地,服装道具能用自己衣柜里de 那就尽量不花钱去另外置办,总之节衣缩食终于支撑到**杀青。

2006年,这部富有文艺气息的作品终于问世,倒是鄢颇也非浪得虚名,有才确实不假,初次导演便提名北京大学生**节最受欢迎导演奖等多项大奖,但获再多的奖也弥补不了票房颗粒无收的现实惨境。

一部**,梅婷推掉档期,零片酬出演不说,搭了三百万家档还欠了一百万外债,这让一个当红女主角怎么接受。

后来,梅婷一年接了《兵变》、《新结婚时代》、《张居正》、《舞台姐妹》等4部电视剧才补上这次缺口。

与此同时,随着**葬送的不仅是梅婷钱包的厚度,还有她一直笃信十足的感情。

曾经她深信“有情饮水饱”,在经历了经济拮据的无情打击之后,她才知道婚姻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作“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经济条件直线下降的情况下,鄢颇和梅婷的婚姻也终于走到尽头。2006年,俩人官宣离婚,在才子鄢颇的 情感 大戏中,梅婷下线。

和梅婷分离之后的鄢颇继续他的有才之路。

殊不知,李小冉这些年外出拍戏都是为了躲避她那个“霸总”前男朋友。若不是鄢颇的出现,李小冉的处境还真让人有点着急。这位前男友就是如今传得沸沸扬扬的张柏芝三胎的父亲孙东海,此人在 娱乐 圈呼风唤雨,黑白两道通吃,没人敢惹他。

李小冉做他的女朋友也当了几天“王的女人”,好资源不断,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她也遭遇了非人的对待。

她曾爆料,由于孙东海控制欲极强,她的手机必被查,来往的人员受到限制,她父母还被孙东海指着鼻子骂,走到哪都有一两黑车跟踪尾随,甚至还曾被对方用含有艾滋病毒的针管抵在喉间威胁她不准分手。

但好在,孙东海倒是没有限制李小冉继续拍戏,所以这外出拍戏的机会就成了李小冉的一线生机,但凡能离开北京的戏,不论片酬多低李小冉都接,只为逃出孙东海的控制。

拍摄《阴丹士林》期间,受虐多时的李小冉见到了如春风化雨般温柔的鄢颇,她才知道原来男人也可以如此暖,于是她也沉迷在他“那种斯斯文文的帅”里了,一段不敢见光的地下情就这样绵延开来,李小冉被鄢颇的暖疗愈着。

不过,很快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通警告电话。倘若这电话换个时间打,或者禁止来往的不是鄢颇,李小冉也许和以前一样低眉顺眼地执行了,但是这一次,她动了情了,那个曾经让梅婷不顾一切的男人,即便是二婚也能用他的温情征服李小冉,并且给了李小冉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

当然,斯文和温情可没有爆棚的战斗力,很快不听话的李小冉和鄢颇便遭到了对方的“毒打”。2010年6月8日下午四点,鄢颇在北京朝外大街新百脑汇地下二层的车库被4名男子持刀追砍,最终身中数十刀,生命垂危被送进ICU。

这一新闻爆出,堪称当时的惊天大案,光天化日之下,知名**人竟然在首都被刀砍如斯,治安何在?王法何在?

一时间舆论四起,铺天盖地的新闻把孙东海、李小冉、鄢颇和梅婷推上热搜,鄢颇已奄奄一息,为了爱情拿命相博把李小冉感动,更是心疼的一塌糊涂。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为了爱情的女人同样不能小觑,李小冉看着被自己连累到命悬一线的鄢颇,母性爆棚,瞬间有了钢铁般的意志,誓要与心爱的男人共存亡,与长久以来压迫自己的黑恶力量战斗到底。

她每天不顾自己的形象到医院伺候照顾鄢颇,然后也不遗余力的向媒体控诉自己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鄢颇俨然一副苦命鸳鸯。

在采访中李小冉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你照顾他的时候,你会觉得虽然很累,但是你的心是开心的,然后看着他一天天好起来,就会觉得特别踏实……”

李小冉和鄢颇借助司法和媒体力量的反抗显然是奏效的,但是孙东海这种 社会 大佬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早有准备,在砍杀鄢颇的四嫌疑犯被抓时,四人竟然无一指认孙东海,都往自己身上揽罪,最后警方限于证据只对砍杀的四人定罪处罚,孙东海成功金蝉脱壳。

经历此次风波之后,孙东海貌似也看到李小冉去意已决,该出的气也出了,也就不再理会李小冉和鄢颇了,转身和殷桃出双入对了。

请神容易送神难,伤筋断骨才换得平静的李小冉和鄢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终于可以且以深情共白首了。

这段风平浪静,红袖添香的日子里,鄢颇继续他的创作执导之路,《我的糟糠之妻》、《莲花》等佳作相继问世,而李小冉也一脸幸福的享受着暴风雨过后的宁静生活。

不过网友缺的不是宁静,是瓜。

在李小冉和鄢颇被欺凌之时,媒体一边倒的支持他俩,案子终于盖棺定论,孙东海也已经调转船头的时候。网友不干了,外患已除,该算算内部的账了。

这时,李小冉被怀疑插足梅婷和鄢颇婚姻被网暴,甚至连剧中表演的角色都受牵连,恶评不断。李小冉的委屈不打一处来,和网友揭起骂战,幸好梅婷大方解围,才平息了这场风波。说来梅婷也真是难得的善良,为前夫的现女友解围,真是宰相的度量。

可怜李小冉与鄢颇在一起开心的事本就不多,现实中的暴力和网暴终于平息之后,李小冉依然没有等来她和鄢颇的白首不分离。

李小冉两次对媒体承认自己已怀孕,年内必领证,还公开向刘涛学习 育儿 经,为鄢颇“生个猴子”的决心铁定,但鄢颇貌似并不买账。

这边小冉已托付终身,小日子即将扬帆,只欠东风;那边鄢颇却屡次冷处理,硬把东风吹成了西北风。

2014年,李小冉在两度怀孕,两度流产,等不到鄢颇的一纸婚书之后,和鄢颇和平分手。

对于这段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以遗憾告终的感情,鄢颇倒是还反过来安慰意难平的网友:“你看网上有那么多曾经和谐的人的回顾,但最后没有办法,我还遗憾派克和赫本怎么没有在一起呢,我觉得他们太般配。我觉得大家还是各自忙各自的,不要太感慨,每个人过好生活。”

鄢颇 情感 大戏中,李小冉下线。

下线的梅婷2012年嫁给了金牌剪辑人曾剑,婚后儿女双全,日子过得滋润美满。李小冉在和鄢颇分手的第二年嫁给了实力雄厚的徐佳宁,徐佳宁为李小冉在布鲁塞尔准备了盛大而浪漫的婚礼仪式,用以治愈她前半生所受的 情感 之伤,婚礼上一身白纱的李小冉笑的清纯甜美,果然女孩子和女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人疼爱。

2018年,曝出李小冉已怀有双胞胎,之后关于孩子的曝光极少,想必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吧,总之如今人家幸福着呢。

说完两位梅婷和小冉再来说说鄢颇,这家伙真是艳福不浅呢,送走了梅婷和李小冉两位美女后,他又迎来了新女主,就是比梅婷小9岁,比李小冉小8岁,比鄢颇小15岁的80后女演员李呈媛。

说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她代言的“就这样一直美下去……”的维生素E广告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这位有着“微笑女王”之称的女孩,在嫁给鄢颇之后给鄢颇生了一个女儿,如今已经52岁的鄢颇老年得女,彻底活成了女儿奴,日子过得也悠哉乐哉!

**《阿司匹林》中有两段经典的台词:“所有短暂而浪漫的镜头,都有可能是日后的致命伤”,“这种时候,绝口不提比千言万语好,我要笑的尽量云淡风轻”。

鄢颇把前一句给了梅婷和李小冉,后一句他献给了李呈媛。

爱情也许从来不能说对错,只是不同的年龄和际遇决定了我们对待身边人的不同方式,就像鄢颇说的派克和赫本一样,他们的情谊有没有永恒是旁观者纠结太多,当事人也许权当一张老照片一翻而过,每一种生活都是当事人一厢情愿的选择,希望他们在自己的选择中过得安好。

-END-

文 | 黑小豆

编辑 | 语非年

《潜伏》12年过去,演员境况各异,有人嫁亿万富豪,有人锒铛入狱

有《红楼梦》缩影的《玉楼春》,于正这次的御用男主为何选他?

胡适可不是一般的才子,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胡适还有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胡适是个情感丰富的才子,在胡适的一生中一共有七个女人,分别是:

1、江冬秀:包办婚姻

胡适与结发妻子江冬秀的婚姻是其母亲冯顺弟一手包办的。在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他的母亲为他订了婚。未婚妻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家的小脚千金江冬秀。胡适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可是他对母亲非常孝敬,就默认了。1917年秋天,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同年12月,胡适尊奉母命,在老家与比他大一岁的江冬秀举行新式婚礼。1923年7月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不敢再提离婚之事。

2、韦莲司:共穿幽径趁溪斜

1910年9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从此,韦莲司**成为与他交往四十八年的红颜知己。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胡适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项背。他俩月下散步,湖边谈心,尺牍传情,双方都深深地欣赏,爱慕对方。韦莲司的洒脱独立的个性吸引着胡适,两人在朝朝暮暮的叙谈中品诗论文。韦莲司是搞艺术的,正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胡适的文化底子是很厚的,所以他们之间谈论艺术、谈论天下国家的大事,渐渐地感情越来越深。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起,两年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

3、陈衡哲:半年内通了四十几封信

胡适当时正在办留学生的杂志,留学生陈衡哲就给他投稿,从实践上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陈衡哲当时写了很多白话诗和白话小说,这些白话作品使得胡适感到找到了知己。胡适跟陈衡哲之间在半年的时间里面,通了四十几封信。就在陈衡哲满以为好梦成真的时候,胡适不得不回老家与江冬秀办婚事。陈衡哲万般无奈,只能退而与别人结婚。

4、曹诚英:烟霞洞里的佳人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此时他们都没想到,这次婚礼上的邂逅,注定了他们后来漫长的苦涩恋情。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曹诚英。这次胡适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飞跃性进步。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诗中暗喻曹诚英为恋人使他们的关系更密切了。之后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复会,胡适回上海出席。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三个月后胡适离婚未遂,曹诚英堕胎终生未嫁。

5、徐芳:上海的罗曼蒂克

民国时期才貌双全闻名的才女徐芳,清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农工商督办徐建寅的孙女,她把初恋的全部真情都给了胡适。1936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她跟胡适在上海有一段罗曼蒂克的经历;借用徐芳本人的话说,就是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6、洛维茨:耐人寻味的情缘

胡适1937年10月6日到达纽约,稍事休整后,他就去看望恩师著名学者杜威,初遇了杜威秘书萝德芘、洛维茨。胡适与这位犹太女孩一见面,彼此都有亲切感,谈话投机,互相赏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得意门生,更是尊敬和爱慕,几个月后就成了互相约会的好朋友。常常一起喝茶、吃饭、看戏、聊天。从胡适的日记来看,他公务之外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洛维茨。美国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哲学家杜威的传记,其中讲到杜威和妻子洛维茨的恋爱和婚姻故事。这本书的作者看到了南伊利诺伊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保存的杜威资料,其中包括胡适写给洛维茨的一些感情亲密的信。胡适与洛维茨的亲密交往是发生在她与她的前夫Grant结婚之前,而杜威却已在与她热恋。所以,胡适的这段情缘特别耐人寻味。

7、陆小曼:隐秘的恋情

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因其无法跟太太江冬秀离婚,陆小曼才转向徐志摩的。待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风流事传开,胡适又积极参与其事,尽力撮合,充当月下老人。对胡适和陆小曼的郎情侬意,胡太太江冬秀早有耳闻。看到丈夫很热心地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事忙乎,胡太太怒不可遏,认为丈夫是借做媒婆之名,趁机走近陆小曼和其眉来眼去,真是贼心不死啊。胡适与陆小曼的情分颇深,有当事人的亲笔表白为证。刘继兴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里,发现了陆小曼写给胡适的六封信,均为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所写。其中内容足以表明两人关系并不一般。

电话铃声响﹐小女孩接起电话听筒

男人﹕“喂﹐小娃儿﹐我是爸爸﹐妈妈在哪儿﹖”

小女孩﹕“妈妈和陈叔叔在楼上的房间。”

男人有点生气地说﹕“哪个陈叔叔﹖我们家不认识叫陈叔叔的人啊﹗”

小女孩﹕“有啊﹐每次你上班后就来找妈妈的陈叔叔啊。”

过了不久﹐男人沉住气冷静地说﹕“小娃儿﹐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小女孩兴奋地说﹕“好哇﹗”

男人﹕“你先去楼上的房间﹐然后大声喊 "爸爸回来啦﹗"过后再来听电话。”

小女孩照着做了﹐不久听到一阵惨叫﹐

小女孩跟着听电话

男人﹕“妈妈怎么了﹖”

小女孩﹕“妈妈听到你回来后﹐就冲出房间﹐不小心从楼梯跌下来﹐现在不动了。”

男人有点满意地接着问﹕“哪陈叔叔呢﹖”

小女孩﹕“我看到他从房间的窗口跳下游泳池﹐可是他好像忘记爸爸前天为了清理游泳池已把水放了﹐现在他躺在游泳池底﹐也不动了。”

男人沉默了一阵子男人﹕“游游泳池﹖请问这里号码是不是 881。。。。。﹖”

小女孩﹕“不是。”

男人﹕“噢﹐抱歉﹐打错电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3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