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陶冶性情,能美化生活,滋养人们的美好心灵,提高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确实受益匪浅。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是“心之所发",可以表现人心,可以传情达意,清代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书法表现观念、情感,蕴含哲理,体现《易》的辩证思想,道家的自由、自然,佛家的精严与空灵中国书法的最高理想是“中和"。
中和就是各种不同的万物之间的和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它认识到事物的对立,更认识到事物的统一。
正是这种和谐之美表现了生活,强调了事物矛盾之间的和谐发展,在艺术审美上,达到质朴与妍美的统一,厚重与飘逸的统一;追求所表现事物的和谐,达到作者自身感情与他们所要描绘的事物之间的融合。
学书法的特别感受是: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习练书法,不失为修身养性的好方法,最重要的一点:习练书法,选帖很重要!
学习书法之初,会感觉很枯燥,静下心来,慢慢的就会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而且可以感觉到自己在进步,这种感觉很奇妙。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在学习书法,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苏轼由于文人气质浓郁,情趣高雅,所以在书画鉴赏品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了文学的元素、诗人的情性、文士的精神,而他的书画题材诗文正充分地体现着这些灵慧的艺术审美思想。不仅如此,还由书法作品影射到人生,从艺术层面上升到哲理高度,展示了极其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他就是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表露内心的情感。
《写字书法合为贵》
热点导读
·知名艺术家集粹
提名作者网络展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术论文 >> 正文
《写字书法合为贵》
入选并出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承办的
《当代书法创作研究暨中国书法如何走上世界国际论坛》大赛入选论文集
《写字书法合为贵》
《内容提要》:本文就“写字”就是“书法”,还是“写字”不等于“书法”,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展开论证。
按语:此论文有划时代的话语权,入选后湖北《书法报》即可刊出小块声明:大意是“写字就是书法还是写字不等于书法的辩论”不再争论。
若读懂这篇论文,创作的笔如同插上翅膀。
内容摘要:
书法写字的概念
“书法”与“写字”两者的关系。
书法有法,但无定法。书法,是“六法融一”与“八法”运用能力与功力的展现。
/写字与书法与对话走路唱歌跳舞的联想
“书法神品”《兰亭序》的特点是“融借”与“变通”的典范
书法与汉字的整体性不能分割
书法的特质
书法美标准:
书法,以一碑一帖为法,很难学有所成
书法乃心舞,写字是模奴,两者合而为宜
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写字书法合为贵》正文
“写字”就是“书法”,还是“写字”不等于“书法”,这两个概念长期争论不休,似弓拔弩张,各持己见。真的有区别吗?有定义有根据吗?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先看什么是书法。
“书法”二字从字面上来看,“书”就是“写字”,“法”就是艺术。书法家协会也就是艺术类学会。《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描述:“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其含义:
一、表法则。如六书造字法,社会通识性(汉字符号有别于汉字)。
二、表方法技能。如字法、笔法、墨法、章法、融法、变法。以展现“六法融一”布控组织能力。
三、书法的特殊性,首先是责任,立体为公,然后才是利益。要用善意精心打造。
四、书法是项工程,要广纳多集,精诚修心,淡静积淀,厚积薄发。
再看什么是写字。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描述:
“书就是写字”,很显然“写字”只代表“书”,不讲究“法”,而是照模画,搬来主义,因为画画的线条也称写,画家写生就是照着原样画,即临摹或叫写生。
“书法”与“写字”两者的关系
我们把平时的对话比作写字,那么“诗朗诵”、“唱歌”就是书法,“诗朗诵”、“唱歌”的基本要求就是会说话,这首先要学会普通话,否则发音不准,味道就变了,正体书(隶与楷)就是普通话。又如走路和跳舞,走路就是写字,跳舞就是书法。跳舞的基本要求则是先学会走路。书法有别于写字,但源于写字,离不开写字,书法之路的捷径之一就是临帖。书法中的“法”包括“法则”与“方法”,关键是遵守“则”灵活运用“法”的艺术,是活学活用,在遵循中突破。因为,法则是死的,不能逾越。方法是活的,可以变通。写字依“模”与“工”,关键是依赖模,近似制造抄袭,为搬古。是现代生活中求生存、名利的一种本能反应,如工作需求,陶冶性情等。当然,字写好了,如同话说好了,路走好了也足以立足。这里要说的是,书法学古,读古,习古,悟古,这为融古法方以出新姿,而不是搬古。
总之,书法是以“则”为绳,运用主观意识,以展现对古帖,古法的认识汇“六法(字法、墨法、笔法、章法、融法、变法)融一”的出新能力与“八法”运用的功力,如同中国画的写意画。写字是书法的根基,如同中国画的素描、赝制。那么,书法首先会写字。因此两者有着割裂不断的关系,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为此写字不等于书法。
什么是艺术
书法既然是艺术,就要弄清艺术的概念与含义。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现代汉语词典)”;是广闻多览的沉积与融汇;是个性的张扬和专利;大凡艺术,皆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是客观与情感的交融物;是生活与现实存在物的结合体;是真善美的综合载体。生活与自然现实一旦融合,任何艺术都会汇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例如,大家眼中的一块朽根,但在艺术家手中稍加雕琢,顿感栩栩如生,成为艺术品,这就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
书法的艺术特性
书法从记事到人文交流以至上升到艺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书法把欣赏与实用相结合,将篆书肢解为隶书,隶书拉拽为章草、整合为楷书,又拉拽为行草等。融入自己对线条之质感,运动之节律,集散收放,转折分割;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虚实的想象力、时代的召唤力。那么,他笔下流淌的墨,焕然成为自然和心路情绪的熔浆,喷射而出的是:心灵的载体,责任的牵动,修养的积淀,灵性的闪动与美伦的博现。是情感的爆发,也是功力的勃射,气势的贯穿。行笔会君临一切,任其抑扬顿挫,逆顺转折,浓淡干湿,枯润畅涩,全任自然。会程显出或张若弛,或曲直相参,或浑圆厚重。在引古出新的章法上,疏密虚实,跌宕飞卧、或畅爽秀逸,出其不意,汉字文化会众颜集出,相应成趣,观者不觉疲乏,随字里行间,陶醉于里,张驰于外,随即规划美好的未来。便有了唐太宗评王羲之书法:“观其点曳之功,裁成之妙, 心慕手追”的妙句。
这种对形式美的强烈追求,貌似随意,实则怀有"志气平和,不激不励"(唐太宗)的心态,和构思严谨的准则,以及立形体为公众的思路而成就,成为形举神张,形异神聚,意韵合一,故能‘玩之不觉为倦’。 这种融会的作品,具有神妙的冲击,吻美的享受。这无音的心声,似画如乐,更具心灵的震撼与穿透。达到启迪心灵,愉悦心智,陶冶性情,升华向往明天之功效。而不让人丧心乱志。
真可谓,赏字如赏画,字也醉人何须画!
这种融会,既尊重了传统本原又注入自己的个性,达到与社会、与时代共识、共鸣、共享、共有、共存。隶书《张迁碑》、行书《兰亭序》应该是个典范!他们朝代、书体跨越虽大,其特点却一致:功、情、融、变无法超越。
隶书《张迁碑》被历代推崇为“隶书上品”其结体:方整多变,时扁时长、时高时方、时而上紧下松,时而下紧上松,偶尔有行笔点缀,如‘鲁’字。其用笔:方、齐、直、平,有时波磔分明,有时略带篆意,似完全不讲笔法、不讲出处。但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老辣。章法、行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透出一种一往直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领袖之气。《隶书教程》(欧阳中石、卜希旸主编,刘普选著)第七页中这样描述:“方正古拙,拙中见巧,意态浑厚,字势雄强如《张迁碑》、《鲜于璜碑》等”。
隶书的形态至清朝,以初学者上手较快的《曹全碑》一波三磔为基调,演变为固定的横扁状态,成为官方通用体。金农(清)则独创漆书,活耀了书坛。这决不是金农不会用笔描字!
行书《兰亭序》,被历代推崇为“书法神品”,是书圣王羲之成名之作。其特点就是:“变”!随着行云流水,变化无处不在,不光是二十几个“之”字各不相同。其中,四十多个捺画,笔笔有别,灵动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书法功力和精深的书法文化,以及敏捷的布控能力与卓绝的融会变通技巧和超强的记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南朝梁庚肩吾《书品》:“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唐李世民:“观其点曳之功,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摘自《书圣王羲之》82页。
又如,柳将颜竖划变细而成柳体。
唐太宗在《论书》中说,“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 因此,坚持书法标准的融与变是继承与发展,是形成书法艺术的主要途径和特点。
书法与汉字的整体性
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方块汉字集大成文化,具唯一性,包藏着博大的内涵与哲理,是中国文化的母文化,不是单纯的交流符号。其它代表汉字的符号不能表达汉字的形体内涵。例如“人民”二字,‘人’:就是个支撑,由一男一女组成,撇是女,捺是男,中国的习俗‘结婚方成人’,其含义:要和谐,相爱、相助、相扶,谁也不能倒下。再说民,‘民’上无点,示意无头,是个会走路的尸首,加点是个“户”字。中国是通过原始、奴隶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演变而成。民是尸首的撇尾加了一个小脚,代表女人,大支脚代表男人,横代表的是绳索。其含义:‘民’是牵着走的,只能凭着感觉走,这符合奴隶社会时期的背景。又如“生活”二字。其含义是:人离不开土地和水,人是群住的,要面对千口之舌,必须适应自然,随时进行适当调整,方能生活下去。
有诗为证:
汉字圆扁长,形意部首藏。奥妙玄机深,情思论理祥。
悟的其中道,顺风任弓张,祖宗良用心,厚承莫相狂。
因此,一味追求“草”,就脱离了汉字,背离了书法原有的艺术含义与韵味,破坏了汉字的整体性与共识性。 书者要忠于汉字。
法典的指引是唯一的正路
大家应遵循法典,不要跟法典较劲而乱象,不然“书法家”协会该更名为“写字家”协会了;“书法大家”也不能崭露头角了;更不能一味的引诱大家只讲写型,不讲神韵的死胡同。也更不能胡乱画几笔国人不识就称是“书法艺术了”,“书法艺术”的叫法本身就不确切。
“字写好了就是书法艺术”、“写字就是书法正道”的观点,其根本没有弄清“好”的标准是什么,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爱性,把偏爱当标准,会抑制优秀书家的创作灵性,阻碍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根本没弄清什么是“书法”、“艺术”和“书法作品好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好书法的界定也是很复杂的,但必定是有标准的。
书法应有标准:
任何一门成熟艺术,都有它一定的标准,有个方向。但书坛似乎没有标准,只是拿“像与不像”、“有和没有”做“标准”,这种“标准”只是搬来、拿来标准,即“写字标准”。这种“标准”的繁衍,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真正的艺术创新和人才,把书法引上鬼途,引上“政治化”和工具化,以致*邪奸正。
当然,任何创新都会有牺牲和挫折,书法也不列外。
本人归纳如下六点,探为标准如何?
一、标准:传统的渊源性;笔墨技巧的精湛性;融变的和谐性;创造的共赏性;文化的趣味性;“去(形)见其才”的独创性,如兰亭序。
二、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写生阶段,两个方面。一是临碑帖与字帖,手临与心临心读相结合,提高控笔驾墨功力。二是读书,观察社会,提高审美眼界。二是融会出新,分三个层面。一是出帖有一帖。二是出帖有几帖,三是出帖似有帖,四是出帖无帖,全新面孔,即去见其才理论。
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是一门源于实用汉字而超越实用的造型艺术;是手与情的融汇,有着明显个体差异的艺术技巧;是书法者用笔、墨、水在宣纸上行走心路心。
因此,继承是法,传统是师,法则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传承责任如天。变是客观规律,永恒的主题;借鉴能举一反三拓展新意;融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情是书法艺术的酵母;个性是书法艺术的必然。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没有继承就不能谈创新。就像体制创新改革,没有昨天的改革,就没有今天的盛世繁荣一样。因此,学以依法无我,出作以我无“章”。只有这样,方能“百花齐放”。一花独放怎能是春?但是,决不能以情感代替书法原则,任意“出新”,写字写得要像十月怀胎育人一样,中国十三亿人,十三亿个摸样,虽不同,但不能没人样。否则,就是丑怪之胎、残疾,谁能喜欢?犹如签字,十三亿人十三亿体,各有风格。但是,必须让人认得。纯写字可能很像,人们也可能喜欢,但那是技术性抄袭,像赝品,搬运,一目了然,收藏价值低,你把红楼梦抄一遍出了书,作者还是曹雪芹的。何谈艺术?
习书、创作,我喜欢 “吃透一帖,融会贯通”, 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总之,学习隶书如以一碑一帖为法,很难学有所成,而要真想把握隶书的艺术特色,在隶书方面有所成就,则必须对它进行系统的研习……如果能多了解一些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会大有裨益。”《隶书教程》(欧阳中石、卜希旸主编,刘普选著)。
“总之,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要想使追求一层层深入,使水平一步步提高,就应当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历史的考察。”《隶书教程》(欧阳中石、卜希旸主编,刘普选著)。“临摹限于一派一家,艺术的门路就愈来愈窄”齐白石。
艺术既然来源感情,那么,真善美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灵魂。“真”、“善”、“美”,是人间理想,是“知识”与“行为”的和谐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真”:即是存在,真实,是与忽悠、滥竽充数现象相对立。“善”: 善良;善解人意;即立形体为社会,不只为自己,与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相对立。“人之初,性本善”;“美” 是真与善的融汇与提高。“知识欲的目的是求真;道德欲的目的是求善;美欲的目的是求美。
真善美作用书法,就是书法者用真正的功底,真正的知识,怀有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提贡高品位,易识别的汉字作品给社会。
而“像就是书法”、“写字就是书法”的观点,分明是对书法的一种误解,忽略了“法”的真实含义和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这个硬道理。
书法,没有写字这种基础就不能实现笔墨技巧的运用,但写字可以不具备书法的综合技能;书法不但要学习“大家”作品,更要研究“大家”作品与大家本人,这不一定就是要超过“大家”、做“大家”,而是“大家”都是继承古人的典范,只有既定高标准才有高品位;书法,是遵循中的突破,如同写文章,要文笔优美生动、出其不意、妙趣横生;书法,也是创作艺术,是严格遵循规律和打破常规的探索;是书者在摩、写、融、创过程中,对文化历史研习的结晶;是在框中的情感升华、文明修养、美仑投射的心影;是让人欣赏,一种独一无二的和谐,使人心悦神怡的一幅画。因此而成为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品,书家也深受崇敬。
为此,书法者要四味一体,具有正气,静气,文气,与善心。
书法乃心舞,是精、气、神的内敛和外展;写字是以模为乐的笔语,讲好了也以立足。书法者要有这种精神。其二,写字、书法运用的主体都是汉字,两者合而为宜。
书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从而使一个个汉字仿佛具有了生命,使这些抽象的点、线、笔、画,仿佛也成为了一个有机生命体的筋、骨、血、肉,从而使本来只有实用书写价值的书法,升华到艺术境界,传达出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书法的现代精神 作者:郭庆祥 来源:文汇报 在现代艺术的价值观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表现是体现现代艺术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现代”一词都不仅仅只是时代上的标识,而是意味着一种个人化的创造和思想的表达。这是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碰撞。这种现代的表现主义特征,当它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还受到人们的质疑时,在遥远的中国,却早已存在。 书法是以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手段的 书法是以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手段的。其本质形式是以汉字书写的方式,通过笔墨起伏的轻重粗细、行笔速度的快慢顿挫和空间布局的大小疏密,使线条产生优美的诗意感和流畅的节奏感。正是这些线条自由而无穷的变化,造就了书法的魅力。书法是中国造型艺术门类中的精华,并具有表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无论是正、草、隶、篆任何一种书体,书法线条的审美哲学就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在有些字体中的表达是内敛含蓄的,在有些字体如行书或草书中,则是直接外露的。可以说,书法这一文字艺术的形式,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艺术才情和文化精神。书法形式中抽象点线表现的是书法家自由个体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使作品的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因此,作为延续至今的中国最高端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古老的书法具有推动世界文化进步的现代艺术精神。中国文学赋予了书写者发自内心而又自然流露的情愫和灵魂。 东晋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是其与朋友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乘兴写下的诗集序文的手稿。文中抒发的人生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之情,与通体书风的遒美健秀和笔画多变,天然相映而动人心魄。盛唐颜真卿的楷书《颜氏家庙碑》,可以说风格雄浑开阔而又朴质无华,力度、厚度并重的线条和稳实端庄的布局,流露出作者一种凛然威严的气质。而其行草书《祭侄文稿》,通篇文字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从首至尾,笔墨黑灰浓枯变化多姿,任凭情怀起伏而直抒胸臆,又毫无掩饰,写得虽神采飞动、笔势健劲及姿态横生,由衷产生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书法不等于现代艺术 书法虽然是具有现代艺术精神的,但它也不等于就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提倡纯粹的独立视觉表现形式,它可以忽略题材或内容的介入。而书法创作既不能离开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能打破文字规范本身对它的束缚。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来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如它离开了文字,书法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有些纯粹追求形式而标榜的一些所谓“现代书法”,实际上已和书法毫无关系。它们可能已拓展成艺术范畴里的新品种,那是另外一种视觉造型形式了。 在从古到今的历代书法家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书法家”只不过是文人骚客或官宦达人体现其文字表现技能特长的最后称谓。书法是他们交流思想、记录才情、互通信息的一种载体,是古人实用而又不可缺少的工具。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当赋予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后,在不经意间却成就了一种伟大的艺术门类。所以,书法是发自作者自身心灵感悟的艺术,是中国文人思想和灵魂的体现,这也是书法家区别于“写字匠”的原因。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信息的交往和留存进入一个无笔时代将变成可能,所有文字也都可能被键盘所替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要把书法艺术真正高质量地传承下去,就要端正我们现有的认识。学习书法,临帖勤练是掌握书法技巧的最基本方法,是用不着多谈的基本常识。但仅仅是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的,真正的书法也不是练字练出来的。 个别书画专家设计“风格”或把个人风格注册成商标 当下一些书法创作中,有极个别学而不化的所谓的书画专家,自身对书法创造的本质认识不够或认识与实践脱节,为了创造风格而设计“风格”或把个人风格注册成商标,对书法内涵、书法表现、书法情感及其代表的文化精神和诉求没有独到的见地。这些都反映了某些书法家学养的欠缺。这些练出来的书法,只是些技巧的卖弄,是构不成书法艺术的,更谈不上书法的境界,其意趣也就等于零。书法是一种体现作者文化素养、知识面貌和情感世界的综合艺术,而缺乏情感的书法会导致某些学养疏浅的人“就字论字”,对中国书法这一高端文化形式的传承是极其不利的。书法艺术,作者的天分、悟性、学养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其人格思想的写照,是理性与感觉、学养与技巧的统一。 艺术创造是不可重复再现的。激情、活力、创造力是现代艺术精神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与生俱来的。书法通过变化无穷而笔墨是和谐的点线抒写,展现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并把它们变成了有灵魂和情绪的文字。这种情感的艺术创造来自于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所以,书法家在训练书写技巧的同时,更要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悟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