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丨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

08丨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第1张

爱、感动、同情、期待等正向情绪和情感触动能激发斗志,能激励大象,而自责、恐吓、羞辱、抱怨不能。

越自责越放纵!

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关键词分解——改变+自然+发生——诱因:爱和期待能触动情感

只有爱,才能让感性的大象心甘情愿为你上路!只要爱自己,才能让自己真正改变!

让改变发生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任何事情都一样,先要讲情才能讲理。如果连情都没有,理是讲不通的。

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的发生。

大象既容易被焦虑、恐惧这样的消极情感触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这样的积极情感触动。

改变的前提是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正向情感!

焦虑和恐惧的力量最强大,最容易被激发和控制,发生某件事我们也会习惯性的自责,从而派生出焦虑和内疚。但自己想象,贬低自己奚落自己对于改变自己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改变以及解决问题也毫无益处。

老师举的例子自己也感同身受,确实内疚和自责不能推动大象改变,因为每一次的自责和懊恼并不能必然带来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变本加厉继续延续旧错误,坏习惯。

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乱吃东西、拖延,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

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大象,大象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是一种恶性循环。

你就是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怎么让别人爱你?一个没有爱的你,如何启动改变程序?

所以说,境随心转!心有着很大的作用,起心动念就在一瞬间,世界也在你心动心变的一瞬间与不一样的呈现。主动、被动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人有很多面,不能简单地比较,比较和自责对自己没有好处没有用!

如果说我的比较是因为年幼时期原生家庭对于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带来的伤害,我天然的想通过“我很优秀”来刷存在感的话,那么这种愚蠢的战争和比对该停止了。我要过自己的生活,好好爱自己,照顾自己,不要把自己置于无关紧要之地,不用把自己跟别人作对比,更不用把自己之前受到过的待遇认为的放大、蔓延,过去的都已经过去,当事人都不记得了,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残余惩罚自己?哦,这是在对自己的指责?亲爱的可怜的我自己,不要这样,看到自己的软弱和无助,看到自己需要帮助!

说这句话的时候要看到自己曾经的伤痛和自己这么做的原因,看到无辜可怜的自己,内心的大象会被触动,会对自己萌发关爱和怜悯。

理解自己,读懂自己,关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才能让自己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改变,这跟与他人相处一样,你对别人好别人才能对你好!要带着深深的爱、同情、期待与自己想出,即便自己有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请带着自己一起做好提升而不是指责、抱怨、焦虑、懊恼!不要再折磨自己,想想自己的身体!

我非常欣慰已经学过的八节课,虽然自己感觉没记住,但是潜意识里却像植入一般,我可以信手拈来这里面的理念以及相关知识点,比如我在真诚周的周总结里多次提到自我发展心理学里的收获并且去有意运用刻意练习,真的是感谢这个自己!我以前不够爱自己,我才开始爱自己,我要好好爱自己,我会好好爱自己!

我们做为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需要家庭和爱人的陪伴。但是,有时候,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永不抱怨的世界一定令人向往。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抱怨变成善意的沟通,把抱怨变成积极的建议,把抱怨变成正面的行动,就会惊喜的发现一份近在咫尺的成功和一个没有抱怨的全新世界。

正确积极的语言可以坚定人们的信心,增强潜意识中的积极印记,帮助你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苦:疑虑、恐惧等等消极的想法,这就超越。

注意你所想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嘴里的话;注意你所说的,因为它们会变成实际的行动;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形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形成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因为它们会影响你的命运;我们想的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向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视角转换的过程。把注意力从缺点、不足转换到优点、自己有的部分。我们坚定地看到自己的“有”的部分,就会更加坚定地拥有更多。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请夸TA吧,如果你爱你团队,那么请夸TA吧,如果你爱你的爱人,那么请多夸TA,如果你关心社会弱势人群,那么请去欣赏和赞美他们吧。

一开始,我们会刻意强调只聆听不回应,就是营造一种彼此聆听的神圣感和仪式感,让人享受被倾听和倾听他人的过程。而正向表达,我们也会强调要有具体、个人化的表述,而不是泛泛地夸,要体现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捕捉美的能力。

什么样的夸值得被警惕

区分“拍马屁”和“夸奖”。

中国人自古有“拍马屁”的文化,它和本文所鼓励的“夸奖”有两个本质的区别:是否真诚和是否平等”,为了达到目的的违心夸奖、不基于平等人格的夸奖(往往是冲着对方的财富和权力)很容易消耗自己。我们可以夸奖任何人,但不能丧失人格或者侵犯他人权力的。

区分“浮夸”和“真夸”。

这里的“浮夸”更多指虚头巴脑地夸,毫无理由地夸,不加分辨地夸,夸夸群毕竟有一定游戏的属性,参与者不会过分计较真假,但现实中这样的夸奖时间久了会让人索然无味,边际效用加速递减,甚至带来负作用。

基于事实有依据的夸,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赞美,才具有强大的正能量,不能为了夸奖忽略是非对错,良知仍旧是一切善意行为的前提。

总体而言,“夸夸群”在不触及是非、良知、人权和法律底线的情况下,我认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促进公共福祉的事物。

同时,它也启发我们,在任何人际互动中都不要吝惜我们及时、真诚有依据的赞美,那是幸福的养料。当我们去做公益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带着“正向视角”,带着积极心理学启发,运用“正向表达”,发掘人的优势和潜能,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

让我们都学会正向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在古代,却拥有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核,将古装类型片美学与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对接,满足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诉求,为受众创造出一个符合大众审美预期的大唐盛世。那么《长安十二时辰》中是怎么样对家国情怀进行正向引导的?

一,家国情怀应如何正向引导

爱国主义教育应摆脱严肃的说教形式,以各种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人们无意识的行为。《长安》中人物多样,设置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如诗人岑参、靖安司司承李必、婢女檀棋、王宗汜之女王韫秀、旅贲军崔器等,他们虽立场不同,也都在维护各自的利益,但在面对长安安危这件事上,他们表现出了一致的倾向,即力保长安安全。这种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传统精神,是当下社会中国人民最凸显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是受众最为认可的价值观念。

二,《长安十二时辰》中家国情怀的正向引导

影片中,主角张小敬肩负起拯救长安和黎民百姓的重任,在整个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创作者都在竭力突出其人物身上的责任感,剧中他的言行举止都在表明要尽力守护长安,守护“长安”对于受众来说即为守护大唐,用现代思维来看即是“国家”,抑或是说“祖国”,将这种家国情怀设定在一个主角身上,不仅能够引领民众表达充分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能够使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对大众的教化作用。《长安》运用张小敬这个人物向观众传递出了“赤子之心”的终极关怀,运用各种小人物的故事诠释了当代价值观中的家国情怀。这样的剧情设定,不仅明确了当代爱国主义意识形态,还激发了受众的爱国情感,产生家国情怀的情感共鸣,当然,这也是当代影视作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9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