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没有错,强度通常而言是随着时间不断递减的,刚开始恋爱的两个人都是激情4射的,但是其实三个月一过的话,你会感觉到你们的激情慢慢的退却了下来,不像刚开始变得密不可分了,这就是情感随着时间不断的递减,那是因为你们两个比较熟悉了,就不会产生原来的那种感觉了,这种情况之下的话,其实对于对恋人来说是到了一个瓶颈期了,因为情感是需要不断经营的,如果你之后不怎么经营的话,那么情感很快就会走向终结。
经营情感有很多方式,比如说你在必要的时候,一些重大的日子,要进行一些仪式性的纪念活动,比如说见面一一周年纪念日,呃,像那个结婚一周年纪念日等等,从而保持住情感。
情感的哲学本质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而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情感强度与事物价值率高差之间的函数关系遵循着生物学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即韦伯定律),即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指数函数关系。
人的情感看起来是变幻莫测,不可捉摸的,其实,它只是在表面上体现出很强的形式多样性、产生随机性和作用模糊性,而实际上却遵循着较为深奥的内在规律性,只要沿着正确的逻辑思路,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难发现情感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然而,仅仅认识事物的价值率是不够的,人仍然无法真正确定对事物的价值资源的投入原则(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事实上,当事物的价值率较小时,人不仅不会对它投入价值资源,而且还会不断把以前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只有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某个确定值时,人才会不断追加对它的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这个确定值就是主体的“中值价值率”。
中值价值率:根据主体所有活动的价值率以及相应的作用规模,可以求出一个加权平均价值率,称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平均价值率,用Po来表示。
“中值价值率”是主体一个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或本质力量的最重要方面——价值增长速度,主体的情感将会以它为参考系,确定对于所有事物的基本态度:凡是价值率大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正向的情感;凡是价值率小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负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以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为基准,识别事物的价值率相对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从而为主体的行为和思维活动提供精确、有序和恰当的驱动力。显然,对于经济领域,“中值价值率”就是“社会平均利润率”。
不难证明(从略):
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可以看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是主体对于不同事物确定不同的价值资源投入原则的分界点,主体只要识别出事物的价值率与自己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确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方向,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佳配置。为此做出如下定义:
价值率高差:事物的价值率P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Po之差值,称为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用△P来表示,即
△P = P—Po (1)
根据这个定义,“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为: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就会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就会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决定着人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因而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观意识——情感。
由此可见,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它是事物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人在情感的引导下,可以对不同价值率高差的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