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安能行叹复坐愁”表达了作者不能对自己命运和朝廷黑暗无动于衷的愤懑之情。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赏析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李白的《行路难》是仿写鲍照的同体诗。但手法和感情有别。“人生亦有命”是诗人在忍气吞气,无可奈何愤激,而李诗坚信未来的美好。
李白的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扩展资料
1、《行路难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2、《拟行路难》出处
《鲍参军集》,别集名。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
鲍照(公元415-470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行路难三首
-拟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人们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该是人间多么大的不幸呵!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五:“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沉居下僚,壮志难酬的苦闷,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与汉乐府体现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强烈的生命意识相一致。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是南朝宋代著名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诗人寄激情于平淡,以浑朴的笔调,表达了沉郁不舒的情怀。
“泻水”四句是第一层意思,言不当愁。不当愁,而愁苦偏偏郁结于胸,那么只有借酒浇愁了。于是,诗歌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对“举杯断绝歌路难”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断绝”指歌断绝,“声为君断绝”之意 ( 鲍照《发后渚》 ) ;一说“断绝”指断绝愁思,“裁悲且减思”之意 ( 鲍照《拟行路难》第一首 ) 。细味全诗,我觉得后者更为贴切,意境更为完整。《行路难》本是民间歌谣,主旨乃是“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晋书》记载,袁仙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其辞以悲愤为主,其调多悲凉之音。“酌酒且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试想一下,酌酒原为排遣愁怀,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倒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也可以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全文:
拟行路难其六 时期:两汉
正中间六句是个转折点。退一步考虑,即然政治理念不可以大有作为,比不上放下自身的理想,罢黜回家了歇息,还得与家人不争朝夕团圆,共话承欢膝下。因此适度铺写了家中日常日常生活的情景,虽则寥寥几笔,却看的乐趣昂然,跟前述政界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组成了明显的差距。自然,这儿写的无须全部是客观事实,也很有可能为作家想像之辞。假如依据这两三句,径自考断此诗词作品于作家三十来岁一度弃官之时,免不了过度拘于。
原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化写自身仕宦职业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痛情绪。一上去先描绘愤激的神情,从“不可以食”、“挥刀击柱”、“长哀叹”那样三个紧相接结的方式操作中,充足展现了心灵的愤懑不平。篇章这一开头劈空而成,宛如大石头跳江,轰地激发百丈浪涛,一下子把握住了阅读者的关心。然后便讲叙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翅膀”的形象形容中,表明了自身在多重拘束下壮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想到到性命短暂、岁月不居,更叫人心慌焦虑神躁,迫切难耐。全部情绪的表述,都采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反问句式的应用,也加强了言语的情感颜色。
对案不可以食,挥刀击柱长哀叹。
老公生世会何时?安能蹀躞垂翅膀!
废置罢黜去,还家自歇息。
朝出与亲辞,暮仍在亲侧。
弄儿床性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困穷,更何况吾辈孤且直!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注解 ①案:一种放食具的小几。又,案,即古“”(碗)字。
②会:能。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有多长时间呢?
③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叠谢):一歩走动的模样。这一句是说怎能踌躇不前,垂翼不飞呢。
④弄儿:逗小孩子。戏:玩乐。
⑤孤且直:孤傲而且直爽。这二句是说从古至今圣贤智者都贫穷不春风得意,更何况像咱们那样孤傲而直爽的人呢!
相关内容 这首诗也是体现的官运消沉与艰辛。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比,表达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结似亦更加直切。
殊不知,闲居家园3终究是迫不得已的作法,并不符 前边说过,同是作家强烈抗议人生道路的哀歌,此诗相较《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书写上应直露得多,但此诗也并不是一泻究竟。起调的高昂,变为正中间的平静,再翻出来总结的峭拔,仍然是有张有弛,浪涛挫顿。声调分配上由开篇时七言长调为主导,衔接到正中间挥洒自如式的五言短句子,而继以群峰突显的2个一段话作收煞,其旋律的胜负抗坠也正相对应于感情节奏的转变。因此这两首杂言体乐府仍有很多相同之处。再进一步,拿两诗感愤咏志之作,来同前边这些借思妇语气言情小说的篇什相较为,设计风格上又有许多不同点。前诗婉曲达意,这儿直抒胸臆;前诗节奏舒徐,这儿韵律急促;前诗情画意辞华丽,这儿文气秀外惠中随物赋形,都各有圣境。但是无论哪一类主题,都能显出
相关内容鲍照 鲍照(约年~年)南朝宋作家,与颜延之、谢灵运统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人,籍贯东海县(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地区,管辖区包含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市)。家境困穷,靠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入伍。刘子顼造反,照为乱兵所害。他长而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进步起了很重要的功效。有《鲍参军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