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亚裔富裕群体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开播,为何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聚焦亚裔富裕群体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开播,为何会引起人们的争议?,第1张

 据美国侨报报道 《摘金奇缘》的成功让好莱坞大开眼界,一些人认为这部**的成功证明了亚裔的故事是有市场的。频频获奖的《别告诉她》和《米纳里》(Minari)等**都受到这一趋势的激发。还有一些人则将这一现象解读为美国影视作品中出现亚裔面孔的正常化。

据《好莱坞报道者》报道,这股风潮也引起了电视屏幕上最近出现的亚裔真人秀风潮,从网飞(Netflix)的《新加坡社交》(Singapore Social)和《璀璨帝国》(Bling Empire)到HBO Max上的《何家大院》(House of Ho),这些真人秀节目都以亚裔为主角。真人秀节目一直都是被低估的荧屏表现形式。这种经常被贬斥的形式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细节的同时,也容易充斥着成见和嘲笑。在亚裔形象很少出现在媒体上的美国,偶尔出现一个这样的例子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11年前的真人秀《幸存者》(Survivor)中,亚裔女性形象布兰达·洛(Brenda Lowe)就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想要借《摘金奇缘》的东风引起关注的亚裔真人秀成绩并不好,部分原因是执行上的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节目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寻找异国风情,而不是真诚地讲述属于亚裔的故事。2019年底推出的《新加坡社交》就因为乏味、单调以及无法令人信服遭到失败。网飞的《璀璨帝国》表现要稍好一些。节目中角色凯文(Kevin Kreider)和其养母决定寻找亲生父母的对话,以及他对养母可能的反应产生的内疚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够打动人。但是《璀璨帝国》的存在最终还是为了迎合白人的喜好。比如凯文就是如此,这个角色在文化上被定义为白人,他经常宣称自己的成长环境与亚洲无关。而且,这个节目经常会把本应有趣的展现富裕生活的景象与所谓的亚洲异国风情混为一谈。比如,节目中有一段三名成员造访一家草药店的情节,似乎是为了展示为什么亚裔愿意为草药付出这么大一笔钱。

另外,尽管节目中的角色来自亚洲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但是他们却一再提到一种单一的所谓“亚洲文化”。但实际上,亚洲不同地方和不同种族的人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不会总是遵从一个共同的亚洲文化。也许HBO Max的《何家大院》能带来一些不同,该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富裕的越南裔家庭内的性别歧视。这个家庭里的女儿朱迪(Judy)在40岁的时候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定地选择了离婚,终于从控制她父母的手中独立出来。节目还展现了这个家庭父母对家中儿子的过度偏爱。虽然《何家大院》缓慢的节奏和不太精良的制作可能会让一些观众失去兴趣,但是其精神内核却值得一提。这个节目提出的一个大胆的问题是:从赤贫到富有的移民家庭,他们那引以为豪的物质主义,最终是否只是真正的尊重和情感的廉价替代品。

2020年2月3日晚,赵婷提名了金球奖的最佳导演,成了**史上第一位亚裔女性。其中赵婷执导的《无依之地》提名了剧情类的最佳**、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奖四大奖项。赵婷也是首位提名此次奖项的中国女导演。

赵婷导演的**《无依之地》,于2021年2月19日上映。2020年9月13日,《无依之地》这部影片就获得了第七十七届的威尼斯**节的金狮奖。《无依之地》这部**讲述了是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只能住在货车里,成了一名现代游牧民。并且开始了自己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的故事。而《无依之地》的主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多大的年龄,处于何种的地位,都需要学会自己去主管自己的人生,不然就是生活就毫无意义。而赵婷也希望借助《无依之地》这部**告诉人,即使在濒临绝境的情况下,也会由另一条路让人们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自己想要坚持活下去的一种希望和动力。

赵婷是中国的一位女导演、编剧。赵婷在2014年自编自导了个人的第一部**《哥哥教我的歌》,《哥哥教我的歌》这部**聚焦的是是美国原住民的生活。赵婷凭借着该影片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哥谭独立**奖的最佳女导演。在2017年5月20日,赵婷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骑士》上映。这部**打破了美国传统认知中的英雄主义,人物真实且细腻,这部**在全球都有着不低的评价。2021年11月5日,**《永恒族》也在美国定档上映。赵婷凭借着自己的几部自编自导的**,获得了多个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奖项。

赵婷所导演的作品通过记录世界上的各种真实人物,讲述了其很少被世人所提及的故事,展现出了世界对弱势群体的一个关注。作为一名女性的导演,赵婷在剧情的拍摄时更加细腻、精准的展示出了主角的内心情感。拍摄主角所遭受的困境和不屈服命运的人生选择。通过**的拍摄,让人们对弱势群体熟知起来。赵婷所主演的**,告诉观众这样一个道理。在面对残酷的生活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将痛苦的生活遗忘,选择自己的梦想,作为自己的心灵支撑,去坚强的活下去。

我年轻时,某个赶写博士论文的冬夜,在FM974里听了朱哲琴的《黄孩子》,那种空旷萧索的孤独感和无望感,恰好匹配了我写不下去却不得不写的绝境。“在白人的大街上,有许多蓝色目光。……在黄人的家庭里,有许多黑色目光。”歌词把白人蓝眼与黄人黑眼相比对,倾诉东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

歌里唱道,“在那个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个黄孩子”。和唱歌时的朱哲琴一样,我听歌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是“黄种人”。那首唱遍中国的《龙的传人》里就有一句“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被教育去认知并认同自己的黄种人属性,被教育承认自己的皮肤是**的,尽管肉眼看我们的皮肤一点也不黄,除非是生了某种特殊的病。

这许多年间,如同周伯通努力忘记《九阴真经》那样,我们逐渐把一团又一团的教育糨糊从脑子里清除出去。种族思维逻辑下的众多概念已经不再流行了,我们知道了人种分类是伪科学,也明白了人类体质特征的差异其实是几万年来生存于地球不同环境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而已。

在西方学术著作与公众媒体上已很难找到“蒙古人种”、“**人种”这样对东亚的标签了。不幸的是,这些标签及其代表的种族思维在两百多年来种族思维的受害地区如中国,却还远远没有成为陈迹。

即使在中国近年所出的考古报告中,我们依然很容易读到骨骼分析的专章,其中常常有人种方面的数据与推测,特别是边疆古代人骨的种族分析,诸如有多少属于欧罗巴人种,有多少属于蒙古人种,等等。等而下之的,还有对古代族群骨骼的细致分类,全然不顾古代族群的根本属性其实是政治单元而不是血缘集合。毫无疑问,对于种族思维的反思和批判,仍然是我们常识教育中的空白点。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恰好有了一部反思种族思维的上佳教材,这就是奇迈可的新著《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是一部有关种族思维有趣却沉重的社会文化史。

不难理解的是,“**人种”的本意是指皮肤为**的人种。可是,奇迈可此书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却是,把东亚人的肤色归类为**,并非经验观察的结果,而完全是一种近代科学的新发明。18世纪中期之前的各类西人旅行报告中,对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肤色的描述多是白皙、略暗的白色、橄榄色等,绝少认为东亚人在肤色上与欧洲人迥然有别。包括旅行家、商人和传教士在内的观察者注意到,东亚不同地区的人群体质特征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比如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比起来肤色要暗一些,但这种差别与欧洲各国间的差异一样,只是深浅之别。

这才是经验观察的记录。那时常常被西方观察者归类为“黄皮肤”的,恰恰是在19世纪被纳入“白人”范围的印度人。色彩不单单是对物理现象的客观描述,还带着各文化传统所赋予的价值与情感。笼统地说(当然只是就奇迈可所要论述的方向而言),西方传统中白色代表着神圣、纯洁、智慧和高贵,黑色象征着邪恶、污贱、死亡和野蛮,**则意味着不洁、低俗、病态与恐怖。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被认为与西方一样是文明社会的时候,西方旅行者看东方人的肤色是白的,一点也不黄。

但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发展,古老的东方社会越来越显得落后、停滞与衰退,东方人的肤色也就慢慢失去了被描述为白色的资格。

亚洲人真的是“黄皮肤”吗?奇迈可调查了这种转变,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观察者称东亚人的肤色近似白色但并不是白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棕色、橄榄色、灰白色、铅色,等等,总之再也不是白色了。不过,几乎还没有人以单纯的黄来描述东亚人的肤色,因为**的确并不是一个可以在东亚用肉眼凭经验观察到的肤色。白色被欧洲人垄断之后,如何描述东亚人,似乎在相当长时间和相当广的范围内,难以达成一致。

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等欧洲中心主义继续成长,超越经验观察,由近代动植物分类学、人类学和进化论主导,才最终实现了东亚人肤色由白向黄的历史性跳跃。18世纪中期开始的人种分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中的种族思维取代了古典的经验描述,自然体系中的人类在科学上得以分门别类。人种分类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学者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体系》中把人类分为四种,其中欧罗巴白种人、美洲印第安红种人和非洲黑种人都是那时已广为西方社会所熟悉的说法,只有亚洲人的肤色他用了一个并不明确的拉丁词fuscus,通常可以理解为深色或棕色。在1740年的德文译本中,这个词被译为德语的gelblich(“微黄”)。

奇迈可认为,这是亚洲人种的肤色从各种可选择的颜色最终走向“**”的重要一步。而更重要的一步是由林奈本人迈出的。他在1758—1759年出版该书第十版时,把亚洲人的颜色由fuscus改为luridus,而这个词可以译为黄、淡黄、蜡黄、苍白、死一般的颜色,等等。奇迈可强调,林奈并非简单地要在白与黑两极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过渡色,他其实是在找一个暗示病态和不健康的词来指称亚洲人,因为林奈说过,植物呈现luridus颜色就意味着悲伤和可疑。18世纪后期,所谓的科学种族论(Scientific Racism)里程碑性的发展来自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Johann F Blumenbach, 1752—1840)。

这位号称体质人类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不满意林奈等人以大洲为单位和以肤色为标准区分人种的做法,转而采用体质特征特别是头骨形态分析的方法把人类分为五个种群,分别命名为高加索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美洲人种、马来人种和蒙古人种。他发明的人种名称中,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这两个词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生命力,即使在种族思维正在被抛弃的今天,它们仍顽强地频频出现在各种科学与通俗文字里。

尽管布鲁门巴哈认为肤色的分类不精确、易混淆,而且他自己只专注于头骨分析,但还是把流行的肤色分类与他的头骨分类相结合,从而出现了白色高加索人种、黑色埃塞俄比亚人种、红色美洲人种、黑褐色马来人种和**蒙古人种的五大人种分类法。在奇迈可看来,正是由于蒙古名称为学界所广泛接受,与该人种相联系的**也就稳定下来,一枝独秀,成为所有备选颜色中最终的胜出者。从此,东亚人种就具有了蒙古体质与**皮肤的双重标签。

1795年是科学种族论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布鲁门巴哈创造了“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等全新概念,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人对如何更好地描述东方人肤色存有争议,东亚人的“蒙古人种”属性则已被普遍视为定论。布鲁门巴哈为什么采用蒙古来命名东亚人种呢?奇迈可分析,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方便的选择,也不是因为蒙古人头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据说这是以高加索命名白种人的理由),而是因为蒙古人是历史上最令西方惊恐的东方人,这个名称足以唤起西方对于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历史记忆。

布鲁门巴哈反复提示蒙古与鞑靼的区别,他把鞑靼之名给予突厥人,认为包括鞑靼在内的中亚以及中东、南亚和北非人,与欧洲人一样都属于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则专指东亚人。布鲁门巴哈创立的体质人类学立即把人种研究当作该学科的全部内容,迅速把科学种族论推向极致。处在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红种人、黑褐色人种和**人种,如同处在黑夜与白天之间、文明与野蛮之间、完美与恶贱之间的过渡。

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不仅仅是生理性差异,还反映了道德与智力的差异。解剖学所证实的高加索人种较大的脑容量决定了白种人的智力优越于其他人种,而且浅肤色和高眉骨也与他们最高的道德水平有因果关系;蒙古人种特有的浅黄肤色和内眦赘皮,与他们生性中的狡黠阴暗、僵化死板有直接的相关性;

而埃塞俄比亚人种的深肤色、低眉骨与厚嘴唇,则表明他们仍然接近于猿类。既然人的道德与智力差异取决于生理差异,那么,不仅人种之间,而且各人种的亚种之间的差异,也会指向血统的优劣之别,比如日耳曼人就比其他白人要优越得多,而对白人纯洁性和高贵性威胁最大的是白人中的犹太人和吉卜赛人。这就进一步推动科学种族论走上更荒谬、也更邪恶的不归路。

每个文化体、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种族思维传统,但只有西方的科学种族论带有科学的光环,并作为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入非西方世界。奇迈可考察了**蒙古人种观念在中国和日本被接受的过程,发现中国人接受此一观念更加主动,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意义(表色情含义的“**”一词是后来从西方yellow journalism转化而来的),诸如黄帝、黄河等专名的传统以及**的尊贵地位等因素,使中国人接受**人种归类并无困难,需要剔除的仅仅是西方人附加于白色与**的种种价值褒贬。

而日本传统中**并无这种积极用例,因此接受过程较为曲折。奇迈可还发现,中国人最早接受这一观念并积极推广鼓吹的,是那些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或了解西方的知识分子。而对于日本的崛起,中国反西方的社会行动如义和团,西方的反应之一就是“黄祸论”(yellow peril)的出现。

黄祸论虽然是针对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但历史依据却是13世纪的蒙古西征,全然不顾历史上中国是蒙古征服的受害者,而日本也差一点就遭受蒙古征服。

蒙古人种与**人种这两个标签结合起来,才可能推动“黄祸论”的流行。

20世纪初的西方漫画:西方列强纷纷制造''黄祸论''从1972年理查德·勒沃汀发表那篇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分布比例的文章以来,以“种族”(race)这一类的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的传统分类法,开始越来越失去其生物学的依据。研究者相信,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间的差异反倒无关紧要,而且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描画出有科学依据的分界线。

最近有关基因与种族、基因与族群关系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现状,是人类在约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很久以后,晚至五六万年前才加快速度形成的,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集团之间历经长久的反复交换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网状演化”(reticulate evolution),而所谓种族,则是更晚的“社会—文化建构”(socio-cultural construct)。这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则是政治性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认识在中国社会还远远不是常识,即使在知识分子中,即使在研究历史、民族和族群问题的学者中。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的是《龙的传人》那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认同。正如歌里反复唱着“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明明身在东亚的写歌人和唱歌人,却用“遥远”这个词来描述自己脚下的土地,说明他们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种族观念,也主动以西方为中心点来测量和描述东亚。

只是,蒙古人种、**人种、黄皮肤这样的观念与词语,在今天的西方主流媒体上,在西方科学论著中,却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不仅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其实主要是出于“知识正确”,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奇迈可这本《成为黄种人》对中国知识界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荒谬和危险。

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

 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近日,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展览中,一张由中国摄影师陈漫9年前拍摄的照片,引发了众怒,被指丑化亚裔。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

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1

 迪奥事件多日发酵后,17日#迪奥摄影作品被指丑化亚裔#话题登上热搜榜。目前迪奥方仍未给出回应。两年前,因使用不完整中国地图遭受谴责的迪奥为何再次伤害民众感情?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跨国企业应尊重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如果带着高傲的态度去处理并将会遭到唾弃。

  迪奥作品被指丑化亚裔

 眼神阴鸷、脸色暗沉、厚重眼影、清朝护甲……近日,国内知名摄影师陈漫在“迪奥与艺术”展览上的一幅摄影作品,惹恼了一众中国网友。许多网友怒批这张摄影作品“丑化亚裔形象”,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

 据悉,《迪奥与艺术》展览于11月12日-11月23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囊括《LADY DIOR 我之所见》《DIOR LADY ART #6》《迪奥摄影和视觉艺术新秀奖》以及《迪奥书店》版块。

 许多网友评论道:“首先中国风不是这样的”“真的有些阴间了”“看着极度不适”“大白天的看着我有点害怕”;不过也有少数网友认为,“每个人审美角度不一样”。

 网友评论

 截至目前,迪奥官方暂未对此正面回应。17日上午多次致电迪奥总部电话,前台工作人员称已转达品牌公关部,但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回复。与此同时,也向陈漫方去电,但未获回应。

 有媒体对“迪奥摄影作品被指丑化亚裔”事件发表评论称,审美差异可以有,但中国风不是丑。美可以多元,东西方审美也可以差异化,但并不意味着傲慢之下的偏见就应该被接受。一边是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另一边,是打着本土化幌子的俯视。

 DIOR迪奥是由法国时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于1946年创于巴黎的品牌。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包括DIOR、Celine、Fendi、LOEWE等。

  “地图事件”后紧急公关

 注意到,迪奥此前也因类似事件惹怒中国民众。

 2019年10月16日,有网友爆料迪奥校园宣讲会上展示的中国门店地图缺少中国台湾地区,一度引发轩然大波,随后迪奥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澄清并致歉,称个别DIOR迪奥员工的错误表述言论绝不代表公司和品牌一如既往的中国立场。

 DIOR迪奥称,始终尊重并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严格维护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珍惜中国人民的情感。对于此次个别员工的错误深表不安,一定引以为戒,杜绝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网友曝光问题地图

 但多数网友并不买账,一位网友直言:“地图缺了不止一块,都来中国发展市场了,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吗?图又是哪里来的,随便都能找到正确的地图吧,反而缺的不好找”。

 “地图事件”后时隔两年多时间,迪奥再次因为“丑化亚裔”的作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随着网络不断发酵,迪奥却迟迟未给出一个说法,给公众一个态度,到底在回避什么呢?

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2

 近日,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展览中,一张由中国摄影师陈漫9年前拍摄的照片,引发了众怒。

 这张照片名为《傲慢的矜持》,画面中,一位亚裔女性拿着迪奥经典款戴妃包。

 但仔细一看,模特细长的眯眯眼,乌黑的眼影,暗沉带有雀斑的脸色,油腻的头发,还戴着清朝护甲……

 陈漫拍摄的《傲慢的矜持》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根本看不出美感”;

 “艺术可以冷门,但是不能邪门”……

 更有网友反问,

 “这是清朝僵尸吗”

 “难道这就是奢侈品牌眼中的中国女性”

 不少网友扒出陈漫在2012年拍摄的一组名为“中国十二色”的封面照,

 认为她镜头下的女性模特不仅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之美,

 反而更像是西方人眼中对东方人固有的刻板偏见形象。

 来源:北京日报

 摄影师陈漫在微博简介中自称“国际时尚摄影师及视觉艺术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她,尤为擅长人物造型和后期制作,摄影作品风格天马行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陈漫曾为多家杂志拍摄封面,王菲、章子怡、杨幂、Angelababy、易烊千玺、鹿晗等明星均与她有过合作。

 她的作品,多次登上热搜,也被多位明星视为“御用摄影师”。

 一些网友则梳理出陈漫给明星拍摄的大片以及日常自拍,均符合大众审美,并未剑走偏锋,质疑陈漫为何要拍摄这样“丑化”中国女性的照片,迎合西方畸形审美。

 值得一提的是,陈漫曾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是把中国的文化用西方的时尚语言体现出来,

 “基本上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陈漫在微博发布的明星写真,被指符合大众审美

 目前,迪奥已在多个平台删掉了这张照片。

 但舆情仍在发酵,截至发稿,品牌方和摄影师陈漫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好,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众多奢侈品牌力争的一块蛋糕。

 近日,贝恩咨询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协会联合发布第20版《贝恩奢侈品研究》。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在奢侈品行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11%增至2021年的21%,预计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达到25%~27%。

 尽管在中国赚了不少钱,但奢侈品牌的审美,对中国审美的傲慢与偏见依旧存在。

 “你们是不是一手拿一根,像小刀一样切一块披萨饼呢不不,就是像钳子一样夹住一块披萨饼直接送进嘴里。”

 2018年,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在社交网站发布了几条广告,内容是“起筷吃饭”。

 广告中模特展示了如何用筷子吃Pizza、意大利甜卷、意大利面等,因片中的傲慢语气及模特用筷子的奇怪姿势引发巨大争议,被认为歧视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微博截图

 2019年,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的新年广告照片,虽然邀约明星加盟,但由于照片的冷色调风格,被网友调侃不像全家福,更像遗照。

 2020年,法国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推出中国风七夕产品,土味的标语、土味的造型以及不走心的设计,对比一个包动辄上万的`售价,被批判“想赚快钱却丝毫不尊重中国文化,反而是把恶搞当有趣”。

 来源:微博截图

 遗憾的是,这些奢侈品牌并没有沉下心,好好了解、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能从中国消费者手里赚到更多的钱。

 我们强调审美的多元化,也鼓励文化包容,虽然美有千百种风格,但绝对不是建立在傲慢与偏见上的刻板印象,审美更不是审丑。

 这一次,希望迪奥能出来走两步,好好解释一下。

迪奥广告疑丑化亚裔女性形象3

 其实,像迪奥这样的国外时尚品牌,已经不止一次丑化中国女性了。

 此前,2019年西班牙品牌Zara在微博发布的一张彩妆广告,模特也是中国女孩。

 当时,这张图也被很多人批评辱华了。

 但现在看,比迪奥这个好多了,至少还像个人。

 迪奥那个,简直就是鬼!

 而且,这还不是第一次干了。

 早在2019年,迪奥就出过多个辱华、反华细节,比如中国地图上做“分裂”手脚,比如在表演节目过程中故意设计辱华古装画面。

 中国有句俗话,叫把消费者当上帝。

 看来迪奥是把消费者当成撒旦了。

 可正是这个撒旦,每年给迪奥背后的LVMH集团贡献了多少收入?

 数据显示,历峰、LVMH、开云和爱马仕四大奢侈品集团,每年在华的销售份额是最高的!

 LVMH曾发布报告说:对于一些偶像级的美妆品牌,亚洲市场是这部分生意的强劲动力,比如Dior的香水,娇兰的唇膏……

 可以说,是中国人喂饱了他们的钱袋子。

 但他们却把中国人当成魔鬼。

 拍辱华视频的杜嘉班纳,驱赶华人买家的巴黎世家,公然造谣新疆棉的H&M,再到反复践辱中国人情感的迪奥……

 这些西方品牌,一而再,再而三地探试着国人的底线。

 在他们的宣传中,无论是着装、妆容,还是模特的表情、动作,乃至于东方女郎的设定本身,都透着一种殖民时代的对东方的猎奇、无知和傲慢。

 他们嘴里所谓的 “中国高级脸”,就是一个个斜眼细目,阴险狡诈的形象。

 我不明白,难道这些国际大牌的设计师都不上网吗?

 但凡看到中国女孩,就都是雀斑,都是不大正常的眼神?

 我相信他们是上网的,但就是没有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

 觉得中国是他们的殖民地,我们的女孩,就是他们豢养的猪。

 杜嘉班纳辱华的时候,其设计师兼联合创始人Gabbana就说广告片是其本人意愿,并且永远不会删除它。

 而且将在以后所有的采访中“都会说中国是屎一样的国家,没有你们我依然过得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9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