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失落的心情。朝雾里和暮云间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状态,人在其中徘徊,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感到迷茫和无助。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前行。
问题一: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含义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七句语有出典,《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问题二:“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境界是什么 观猎》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前期描写将军射猎情景的诗作。诗从打猎的 写起,展开一连串飞动的场面,末两句以平缓反衬,使刚才的纵横驰骋之状仿佛仍然历历在目。风格轻爽劲健,结句又耐人回味。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七句语有出典,《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问题三:写诗讲平仄,平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要求?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麻马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问题四:堂前燕,旧年草,不如与书轻语 什么意思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汉乐府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嵩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陶潜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清晨开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
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庾信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谢
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薛道衡
人日思归
入春>>
问题五:诗的技法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的十大技法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
问题六:七萃列材雄,比喻什么意思 《暮江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观猎》年代:唐作者: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年代: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七:请问试倩玉萧声,是什么意思 纳兰容若《太常引》原词: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解析:这首诗如果考生没有学过,单凭注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现代考生没这个实践,也不会去想象。就拿教师而言,这两句有时也很难理解,所以估计答得不错的便是情景交融之类的套语了。如是理解这一联的,思想感情答“离愁别恨”,表现手法答“拟人”、“象征”、“对偶”也应算为正确。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赏析李清照的《永遇乐》这首著名的词。
先看这首词的原文: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1150年,此时李清照已65岁了,流落江南,寓居杭州,此时宋金已经议和,南宋临安也恢复暂时的平静与繁荣,但萦绕在词人心头的痛逝去。当别人都沉浸在元宵节的快乐中,唯词人有意躲避在冷清的角落,慢慢平复创伤。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阳如同熔化了的金子般光彩夺目,闪耀璀璨,暮云如无暇的璧玉,静穆皎洁,强调夕阳的绝美,又强调暮云的沉静,动与静的结合,是黄昏十分最吸引人的时刻,何况又是元宵佳节,夜晚的降临,便是盛大节日的开启,这八字将节日的自然之美营造得壮丽而祥和。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特别的节日里,姑娘们个个盛装打扮,插金带翠,整整齐齐,纷纷竞艳,何等亮丽!何等尽兴!这几句写尽昔日北宋时元宵节的盛况。用词很是秾丽精致,沉浸故国往昔的热闹。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但见眼前绿柳如烟,朦朦胧胧,春意添得几分。这八个字的含蓄与凄美,与开头“落日熔金”刻意的渲染与遣词截然不同,更符合李清照温婉清丽的词风。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虽是元宵天气尙好,但谁敢说不会风云突变呢?看似写天气,实则写际遇。原本幸福的生活,哪一件又是事先有征兆的?正如这个美丽的黄昏和暂时的热闹,只是表面的繁华,词人的深思,尽管酒朋诗友相邀,词人又有何兴致而前往?
“如今憔悴,风鬟霜鬂,怕见夜间出去”:如今风烛残年,面容憔悴,发髻蓬乱,鬓发如霜,害怕在这繁华之夜出去让人笑话了。这句话很是心酸,词人却似调侃,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凄怆苦楚,一句苦笑而终,令人动容。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还不如待在家里,透过帘儿听他人的欢声笑语。以他人之乐写自己之苦,虽是寻常话语,俏皮活泼,娓娓而道,却有说不尽的情怀,蕴涵的况味。
今昔对比,刻意强调昔日的盛与眼前的乐,是为了表现个人的悲,既有个人遭遇的感伤,亦有家的概叹,既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的无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