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教学法是什么?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是什么?,第1张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

社会贡献

布鲁纳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理论上,提出了研究智力发展的途径和准则。他认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看,知识力量或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

智力成长(发展)理论应考虑五个准则:刻划智力运算的特征;思想活动的自然方式;文化背景;进化的痕迹;教育的作用。为了说明智力的成长(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再现表象这个概念。再现表象具有媒介性、选择性、概括性和转换性。

再现表象分为三种:动作性再现表象、映象性再现表象和符号性再现表象。他以再现表象作为测量认知发展或智力发展的指标,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象式再现表象阶段和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

换句话说,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无穷奥秘的并不多。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生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2.新的世纪,新的挑战

  现代的社会,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数学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生存的有力工具,数学教育就必须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情感正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活动施加重大影响。所以,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成败。

  二、实验教材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数学教材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数学情感和能力的主要来源。

  1.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又具有美的特质。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因素无不体现数学之美。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枯燥的运算,不是无休止的问题、问题、还是问题,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著的追求。比如,数学最基本的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当学生看到长长的语言文字化作简洁直观的符号后,他们会感到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体操进行曲。

  新版的实验教材十分重视符号化思想。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符号;学习周长、面积、运算定律时,把计算方法概括成字母表示等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展示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数学中的美还有许多,比如说思维有序的秩序美,排列有法的规律美,数量关系中的统一美等,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就看教师怎样挖掘,怎样使用,使其发挥作用,感动学生了。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引进“黄金分割”,让学生查找资料弄清什么是“黄金分割”;比较“黄金分割”与普通图形给人视觉上的差异,甚至可以选择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用“黄金分割”来解释画面带给人的美感。

  2.让学生感受获取数学知识的趣味美

  “学数学好玩”,这是在数学家大会上唱响的至理名言。哲学家康德指出:“兴趣是任何思想情感都具有的能力,兴趣滋养着促进施展思想情感能力的条件。”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学生在不断地获得发现的快乐之后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教师要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美,不断地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求知识的火种。用数学知识的自身趣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已不是老师“创设”出的情趣,而是学生自身的感受。

  实验教材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如外在的卡通画、漫画、、表格;内在的素材选取既有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也有思考空间的预留问题,等等。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使之形成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

  3.让学生探索数学的价值美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生来就有探究和创造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只是一种发展的条件。个体的创造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不是这种本能的产物,而是后天社会生活的结果。学生探究的欲望、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学校的教育。“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制创造精神的力量”。关键是看有无创造性生长的土壤。

  数学作为全世界都通用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渗透在建筑和技术中,渗透在经济和国家管理中,可以说数学铸造了整个世界。只有让学生感到这就是数学的特点和优点,才能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来。比如几可学来源于土地的测量,数与计算来源于人们对数量认识的需要,在实验教材中有一些有关数的发展的故事,向学生展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数的,数是怎样演变过来的,甲骨文上的记数方法、结绳记数等等。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数学知识,认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数学学习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学习,它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

  4.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美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结构。”所谓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仔细地研读教材。实验教材的许多内容需要用心揣摩才能领悟。比如教材中“人民币的认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环境,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已往采用一些虚拟手段,将班级假想成为一个超市,形成一个购物场所,再提供一些人民币的让孩子尝试购物。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让数学贴近了学生,走进了生活。然而毕竟是假想的,自然是牵强的。为什么不采取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将来源于生活的人民币,放回生活中去,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的大课堂,通过体验主动获取鲜活的知识,真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呢

  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它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原型的动机,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有机会真正地去体验数学。

  三、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实施者

  1.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投人情感教育时,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要注重爱护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美好情感的体验,形成不同水平的良性循环,逐步达到共同发展。

  2.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

  事实上,情感的投入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投人。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情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兴趣、愿望等,使学习心理过程向积极方面转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以情感培养情感,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3.教师要依据规律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认识规律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和果断性,形成情感的稳定性。

  5.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实验教材在内容上的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内容。相比之下,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掌握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好学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

  美国心理学界的最新观点认为,观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在心理学中又把它称为非智力个人素质),在人生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望和热情,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主动。因此,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数学的积极的情感趋于持久和稳定,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受益终身。

答案:C

以布鲁纳、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而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尤以布鲁纳为代表,形成了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两者的相同点如下:

1、两种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相同,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

2、两者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两者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即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4、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

两种理论主要在具体内容、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倡导的学习方式以及对学习实质的表述等四方面存在区别:

一、具体内容

布鲁纳学习理论:布鲁纳将认知结构分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符号性三个阶段。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

二、强调的学习方向

布鲁纳学习理论:强调上位学习,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强调下位学习,即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

三、倡导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学习理论: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

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布鲁纳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提高智慧的潜力。 

2、使外来动因变成内在动机。 

3、学会发现。

4、有助于对所学材料保持记忆。

扩展资料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习得 (acquisition)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信息的提炼,

2、转换(transformation)--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extrapolation)、内插(interpolation)或变换(conversion)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

3、评价(evaluation)--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合适?外推是否恰当?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从事知觉的研究,战争期间从事了-系列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战后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认知过程的研究。

奥苏贝尔认为,许多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对课堂学习有影响,如动机、个性、群体、社会和教师的特征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而只是集中分析奥苏贝尔的动机观。

奥苏贝尔对赫尔驱力还原和斯金纳的反馈的动机效应都持否定的态度。在其看来,动机的作用与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学习的类型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例如,与机械学习相比,动机对意义学习说来并不那么重要。

在意义学习中,学生只需付出较少的努力便可有意义地习得新知识;而机械学习要求强记各种无关联的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习得,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否则很可能半途而废。

此外,动机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随学生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减的,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广度和集中注意的能力的增长,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且,认知结构的变量在学习中日趋重要。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

-布鲁纳

-奥苏贝尔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 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 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 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 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 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 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 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 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 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 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 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 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 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 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学生学法 :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实习作业法  练习法      参观法      自主探究法 

            发现教学法    欣赏法

            发现法教学法    ( )

        发现法作为一种严格意义的教学法是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杰罗姆S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1915-)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

      中文名      出处            提出者          性质      发现法特点

      发现法  《教育过程》  Jerome S Bruner      教学法      听语音

        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能较正确地、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发现法背景 

        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说,是个古老方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作过这样的:表达“至于我,我是不想教爱弥尔几何的,相反地,要由他来教我;由我寻找那些关系,而他则发现那些关系,因为我在寻找那些关系时,采用了使他能够发现那些关系的方法。”

              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又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英国的斯宾塞也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曾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些观点,无疑是发现法的思想基础。

        发现法虽是很老的一种方法,但并未确立起明确的定义。有人指其为教法,有人指其为学法:而有人则主张,应把“靠发现而学习”与“以发现为目标的学习”区分开来。前者是通过发现过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而后者则是把学习发现的方法本身作为学习的目的。不过,有的人往往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从而大力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他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由于他的倡导,引起了人们对发现法的重新关注和研究。

        发现法学习过程 

        发现法的基本的典型的学习过程是:(1)掌握学习课题(创造问题情境);(2)制定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发现补充,修改和总结。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有如下优越性:(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2)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3)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4)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的内容,并能更好地运用它。

        发现法优缺点 

          发现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是唯一的教法或学法,必须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人研究指出,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家的发现方法完全等同起来;由于发现法需要向学生揭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大多,是不经济的;发现法,是适合于那些能引出多种假设,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都是有效的;由于发现法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适用的。同时,发现法的使用,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较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

          发现教学法的步骤是什么?  有6个!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 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 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 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 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以研究法为主,将实验、考察、讨论、自学进行综合,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关心学习过程甚过关心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内在联系,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教学手段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一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3)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二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注入式

2启发式

提倡启发式,发对注入式

三 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6实验法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

1根据教学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条件

答案:D

答案D。解析:学科结构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其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9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