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民主化思潮及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传统教学机械、划一、压制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发展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开始,差异教学成为备受教育界关注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发展的教学。”①差异教学是为克服传统划一性教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从学生差异出发”、“实施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由于差异教学突出地强调“立足差异”、“发展差异”,课堂上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措施,让学生自主、充分、个性化地发展,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疑惑:差异教学强调让学生获得差异发展,是否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自主,是否否定了纪律和规范的重要性呢?强调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是否忽视了社会化品质的获得呢?本文就以上问题加以阐述。
一、差异发展与全面发展
差异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从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可见,差异教学区别于划一性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强调学生发展目标上的差异。也许有人会说,强调差异发展,是否就否认或者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差异教学中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与差异发展的关系。
人们往往简单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一切方面的发展,强调统一性和平均性,结果就导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填平补齐”和“千人一面”。可以说,这严重误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试想,假若每个人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只是平平,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吗?实际上,如果“全面”意味着一切方面,那么一切方面的高水平发展是不可能的,而一切方面的平平发展又没有多大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道德的、智力的、劳动的、审美的、身体的几个方面与发掘人的天赋才能结合起来。他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② 可见,对全面发展的正确、合理的理解应该是人在知识、能力、情感诸方面发展的普遍性。它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只重知识学习的片面发展观相对应。
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发展二者的关系呢?首先,应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对学生的一种共同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即每一个学生除了知识学习以外,还应得到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即个人基本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潜能的不同,提供不同的、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特点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即差异发展。可见,差异发展是在学生基本素养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提升,是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可以说,个体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的差异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而差异发展又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差异发展二者是基础性与超越性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他的天赋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引领学生在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
二、自主性与规范性
这里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优势智能等选择自身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权利。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一定的自由度。我们知道,一切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领会和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并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理解、内化知识的过程都不相同。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用过于统一的标准规范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而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利,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事实上,从儿童发展过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可以较好地自我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了。因此,学生课堂活动中的自主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规范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获取自身发展要素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和规定,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规约和管理,不能放任不管。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规矩和纪律是保证学生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学生的发展就有可能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但是,我国传统的划一性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规范性、严格的纪律和规约的重要,这种严格的规范性使得课堂教学整齐划一,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千篇一律,致使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置若罔闻,无暇顾及,更谈不上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激发、人格尊重、差异照顾和特长发挥了。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差异发展目标的实现。
那么,差异课堂上,教师该如何对待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规范性呢?我们认为,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规范性是辩证统一的。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离不开外在规范性的制约,一定的规范是学生自主的基础。我们赋予学生自由,提倡学生发挥自主性,并非否认规范性的重要。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实质是,“使教学从传统的专制状态下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向自由状态下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制,实现教学中‘对称的自由’”。③ 学生要想获得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在一定的纪律、规范制约下自由成长。离开了纪律规约,学生的基本发展便得不到保障,而太强的规约又往往阻碍、压制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自主性与规范性的“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作一般性、规范性的要求,这是学生达到一般发展或称全面发展的底线;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允许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潜能的不同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作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
三、个性化与社会化
这里,我们对“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概念均取其狭义上的理解,即它们分别相当于我们说的“个性”与“共性”或“独特性”与“共同性”的概念。个性化,通俗地说就是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就是培养个体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方面具有差异性、独特性。它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而社会化正与其相对,它强调的是“共性化”的过程,或者说是“同一化”的过程,即把社会认可的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准则、价值标准等,内化到个体身上,从而使不同个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品质。社会化的共同品质使不同个体和谐相处在社会中。
差异教学中,我们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个性化人才,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忽视了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应该是和谐地统一在个体身上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学生的发展就不完整、不充分。我们知道,人的个性的形成是在他的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一个人要想在群体中生存,他必须首先掌握群体生活所需的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准则等,来获得群体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个体要使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要突显自己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就需要从事许多与共同性相对立的“独特性”的活动,以此来实现自己个性化的发展。可见,个性化与社会化二者是密切联系的。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即共性化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个性化的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的社会化水平。个性丰富社会性,社会性规范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又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在学生达到社会化水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获得符合其自身水平和潜能的、最充分的个性化发展,这也是差异教学的永恒追求。
注释
①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②刘文霞:《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3页
③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页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田欣欣)
文/凉小茜 图/网络
黄玫瑰
玫瑰是老天眷顾的女子。她有着非凡的面貌,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她生长在一个很传统的家庭,她的母亲三十八岁时,才诞下她。她与她的母亲之间有跨不去的代沟。她的一切行为,她的母亲都看不惯。
不过好在,她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爱她的哥哥,和一个开明的大嫂。
他的哥哥黄振华,是香港有名的建筑师,经济基础雄厚,她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她只需要尽情地吃喝玩乐、尽情地去爱,便好。
她的大嫂苏更生,是个永远只穿白衣服的女子,知性、优雅、识大体。如果没有她的帮助,玫瑰在原生家庭的禁锢下,有可能会被逼疯。
她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为了爱,奋不顾身。她的每一段感情,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周士辉:逃避现实的那类人
周士辉,是黄振华多年的好朋友。在我看来,是一个活得很糊涂的人。
他是那种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家境贫穷,半工半读,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毕业后,和朋友创业,收入不错。
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关芝芝,年龄合适,双方父母满意,于是很自然地结婚了。
振华邀请他参加玫瑰的生日会,他对黄振华说,他的妻子怀孕了,需要陪她。同时还补了一句:“生个儿子,对父母也有个交代。”
周士辉真的是父母们眼中的好儿子,到了合适的年龄,娶媳妇生孩子,妥妥的人生赢家。
什么叫做“生个儿子,对父母也有个交代。”生了女儿,他对他的父母就没有交代了吗?他的婚姻,到底有没有爱?他的婚姻,难道就是为了生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为了有一个完整的家吗?
也许,一直以来,周士辉都不曾为自己活过。他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别人的目光里,社会一统的价值观下。
机缘巧合下,他看到了玫瑰,一个美得无法用词汇形容的女子。自此以后,他便堕落了,一发不可收拾。
他去学校等玫瑰,等她放学,带她吃饭,无心工作,完全不顾怀着孕的妻子。
他在该浪漫的年纪,不去浪漫,步入婚姻以后,又说找到了真爱。找到真爱不要紧,不合适就离啊!他的失败,就在于,他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结婚,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人生必经的阶段。
至于两人有没有感情,他不看重。不看重也就算了,既然是想要表面的完整,他的婚姻可以给他这样的完整。可是,他不甘心,他想追求爱情,那就去追啊。
如果他有才,有追求,有抱负,注重打扮,他即使得不到黄玫瑰的心,他也可以得到无数女人的青睐。可是,他不愿意面对现实。他不想振作,他躲避现实,他把玫瑰当做他逃离这个世界的借口。
他永远都浑浑噩噩,一副很颓废的模样。
后来,他和玫瑰的事情,被揭穿了以后,玫瑰被反锁家中,他和妻子离婚。他远赴英国读书,两年后,回到香港,打扮得很落伍,在一所中学任职,就此度过一生。
庄国栋:被自己的小聪明,误一生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再痴情也没有用。
他喜欢黄玫瑰,黄玫瑰也喜欢他。他们,互相喜欢,男才女貌,理应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们在玫瑰大哥的书房里,度过了欢愉的时光,赤着脚,听着轻音乐,在对视,在跳舞。
庄过于自爱,他想当完人,那天晚上过后,他和他的未婚妻如期完成婚礼,彻底消失在玫瑰的世界里。他以为玫瑰只是他生命中的小插曲,不曾料到,他是一个痴情郎,一生都未曾忘记过玫瑰。
他和他的妻子结婚10年,最后还是离婚了,他日日夜夜望着银相框发呆,银相框里,是玫瑰模糊的身影。若干年后,他偶遇玫瑰,重新对玫瑰展开追求,可是,那时候的玫瑰,已经开始了一番新的生活,与他有缘无份。
庄,是可怜的。 他曾拥有着这世界上最美好的爱,可是,他却不珍惜,主动放弃这段美好的感情。爱,永远不会为某个人而停留。所以,当你感受到爱时,请一定要抓住。
罗振中、薛小曼
我无法预测罗振中与薛小曼的婚后生活,或许,他们结婚后,产生了感情,产生了爱。但是现在,他们结婚的前提根本就不是因为爱。
小曼的选择错了吗?没有错,在她的观点里,爱情不是首要的,面包才是。她回香港后,因为有着罗德庆爵士未来媳妇的身份,名媛们迫不及待地和交往。她崭露头脚,出席各种时尚晚会,妥妥的新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小说来源于生活,同时反映生活。小说中的每一个人,在我们的身边,何尝没有他们的影子。每个人,生而不同。有人愿意努力,有人愿意浑浑噩噩,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别人,做自己就好。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男,生于1971年10月,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1年9月-1995年7月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9月-1998年7月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1998年9月-2001年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毕业。2001年7月始在山西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并兼山西大学外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山西大学外国语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语用学
亦舒《玫瑰的故事》影视化,原著让你意难平:
1、这部电视所要表达的是兄妹两人的爱情,从小到大哥哥作为陪伴在身边,对妹妹的呵护,但是这份感情随着她的长大却没有改变。长大之后的玫瑰想要找一个像哥哥一样呵护她的人,可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再加上爱情的打击,使她明白了真正所爱的是什么,但却一直没办法实现,这就是影视当中所要表现的意难平。
2、之后选择离开过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但这段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反而使他失去了所有。一点活着的痕迹并不能让他找到当中的爱情。直到他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到相同的脸庞,这就是他们无法终结的爱情。所以说这是一部比较牵强的爱情故事,因为兄妹之间的感情是不被认可的。而且哥哥对妹妹的感情最多的是亲情,而不是其他的感情,把感情和亲情混为一谈,所以说这部电视剧比较牵强。
3、虽然玫瑰是美丽的,但是让人读起来极端的不现实。玫瑰的一生都在体验爱情当中,品味爱情带来的快乐和痛苦。一段感情的结束,又有另一段感情的开始。在他的心目中只有爱情,没有事业,也没有其他的东西。面对爱情,他追求的是一种极致。
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女儿的抚养权,像故事情节当中最为引人的就是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太过于极端。因为极端让我感受到不现实。美丽毕竟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而亦舒笔下美丽也征服了所有的男性和女性。爱情故事总是让人向往的,当爱情故事与现实生活相左的时候,爱情故事就会破灭。而这种破灭也让我们看清了现实生活中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爱情。
漫谈大数据的思想形成与价值维度
清华基于微博分析获得的大数据幸福指数发现人们周六最幸福,相信大家心情不错,因此今天不谈枯燥的技术。关于大数据的思维、理念、方法论已经被反复消费了,本来我想直接进入交互环节,继挺兄还是要求先有一部分规定动作,我就先自弹自唱几十分钟,既然是漫谈,也不见得扣题,说到哪里是哪里。各位有问题,我可以择时择机插入讨论。
先说大数据思想的形成吧。自从人类开始文字和数字,数据就开始产生。就数据增长曲线而言,极小的初值确实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达到人类能感知的曲线拐点。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曾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数据:从人类文明曙光初现到2003年一共产生的数据,只相当于2010年两天产生的数据量。而一旦越过拐点,“大数据摩尔定律”的滚滚铁轮下,指数效应爆发: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
在漫长的数据蓄水过程中,数学和统计学逐渐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对数据的量化分析,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前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比如经济上,黄仁宇先生对宋朝经济的分析中发现了“数目字管理”(即定量分析)的广泛应用(可惜王安石变法有始无终)。又如军事,“向林彪学习数据挖掘”的桥段不论真假,其背后量化分析的思想无疑有其现实基础,而这一基础甚至可以回推到2000多年前,孙膑正是通过编造“十万灶减到五万灶再减到三万灶”的数据、利用庞涓的量化分析习惯对其进行诱杀。
到上世纪50-60年代,磁带取代穿孔卡片机,启动了数据存储的革命。磁盘驱动器随即发明,它带来的最大想象空间并不是容量,而是随机读写的能力,这一下子解放了数据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开始数据的非线性表达和管理。数据库应运而生,从层次型数据库(IBM为阿波罗登月设计的层次型数据库迄今仍在建行使用),到网状数据库,再到现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与数据管理同时发源的是决策支持系统(DSS),80年代演变到商业智能(BI)和数据仓库,开辟了数据分析——也就是为数据赋予意义——的道路。
那个时代运用数据管理和分析最厉害的是商业。第一个数据仓库是为宝洁做的,第一个太字节的数据仓库是在沃尔玛。沃尔玛的典型应用是两个:一是基于retaillink的供应链优化,把数据与供应商共享,指导它们的产品设计、生产、定价、配送、营销等整个流程,同时供应商可以优化库存、及时补货;二是购物篮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啤酒加尿布。关于啤酒加尿布,几乎所有的营销书都言之凿凿,我告诉大家,是Teradata的一个经理编的,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但是,先教育市场,再收获市场,它是有功的。
仅次于沃尔玛的乐购(Tesco),强在客户关系管理(CRM),细分客户群,分析其行为和意图,做精准营销。
这些都发生在90年代。00年代时,科研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天文观测、粒子碰撞,数据库大拿吉姆·格雷等提出了第四范式,是数据方法论的一次提升。前三个范式是实验(伽利略从斜塔往下扔),理论(牛顿被苹果砸出灵感,形成经典物理学定律),模拟(粒子加速太贵,核试验太脏,于是乎用计算代替)。第四范式是数据探索。这其实也不是新鲜的,开普勒根据前人对行星位置的观测数据拟合出椭圆轨道,就是数据方法。但是到90年代的时候,科研数据实在太多了,数据探索成为显学。在现今的学科里,有一对孪生兄弟,计算XX学和XX信息学,前者是模拟/计算范式,后者是数据范式,如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有时候计算XX学包含了数据范式,如计算社会学、计算广告学。
2008年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的作者)在《连线》杂志写了一篇《理论的终结》,引起轩然大波。他主要的观点是有了数据,就不要模型了,或者很难获得具有可解释性的模型,那么模型所代表的理论也没有意义了。跟大家说一下数据、模型和理论。大家先看个粗糙的图。
首先,我们在观察客观世界中采集了三个点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客观世界有个理论假设,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比如说三角形。可以有更多的模型,如四边形,五边形。随着观察的深入,又采集了两个点,这时发现三角形、四边形的模型都是错的,于是确定模型为五边形,这个模型反映的世界就在那个五边形里,殊不知真正的时间是圆形。
大数据时代的问题是数据是如此的多、杂,已经无法用简单、可解释的模型来表达,这样,数据本身成了模型,严格地说,数据及应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取代了理论。安德森用谷歌翻译的例子,统一的统计学模型取代了各种语言的理论/模型(如语法),能从英文翻译到法文,就能从瑞典文翻译到中文,只要有语料数据。谷歌甚至能翻译克莱贡语(StarTrek里编出来的语言)。安德森提出了要相关性不要因果性的问题,以后舍恩伯格(下面称之为老舍)只是拾人牙慧了。
当然,科学界不认同《理论的终结》,认为科学家的直觉、因果性、可解释性仍是人类获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有了数据,机器可以发现当前知识疆域里面隐藏的未知部分。而没有模型,知识疆域的上限就是机器线性增长的计算力,它不能扩展到新的空间。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知识疆域的跨越式拓展都是由天才和他们的理论率先吹起的号角。
2010年左右,大数据的浪潮卷起,这些争论迅速被淹没了。看谷歌趋势,”bigdata”这个词就是那个时间一下子蹿升了起来。吹鼓手有几家,一家是IDC,每年给EMC做digitaluniverse的报告,上升到泽字节范畴(给大家个概念,现在硬盘是太字节,1000太=1拍,阿里、Facebook的数据是几百拍字节,1000拍=1艾,百度是个位数艾字节,谷歌是两位数艾字节,1000艾=1泽);一家是麦肯锡,发布《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一家是《经济学人》,其中的重要写手是跟老舍同著《大数据时代》的肯尼思库克耶;还有一家是Gartner,杜撰了3V(大、杂、快),其实这3V在2001年就已经被编出来了,只不过在大数据语境里有了全新的诠释。
咱们国内,欢总、国栋总也是在2011年左右开始呼吁对大数据的重视。
2012年子沛的书《大数据》教育政府官员有功。老舍和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提出了三大思维,现在已经被奉为圭臬,但千万别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比如要数据全集不要采样。现实地讲,1没有全集数据,数据都在孤岛里;2全集太贵,鉴于大数据信息密度低,是贫矿,投入产出比不见得好;3宏观分析中采样还是有用的,盖洛普用5000个样本胜过几百万调查的做法还是有实践意义;4采样要有随机性、代表性,采访火车上的民工得出都买到票的结论不是好采样,现在只做固定电话采样调查也不行了(移动电话是大头),在国外基于Twitter采样也发现不完全具有代表性(老年人没被包括);5采样的缺点是有百分之几的偏差,更会丢失黑天鹅的信号,因此在全集数据存在且可分析的前提下,全量是首选。全量>好的采样>不均匀的大量。
再说混杂性由于精确性。拥抱混杂性(这样一种客观现象)的态度是不错的,但不等于喜欢混杂性。数据清洗比以前更重要,数据失去辨识度、失去有效性,就该扔了。老舍引用谷歌PeterNovig的结论,少数高质量数据+复杂算法被大量低质量数据+简单算法打败,来证明这一思维。Peter的研究是Web文本分析,确实成立。但谷歌的深度学习已经证明这个不完全对,对于信息维度丰富的语音、数据,需要大量数据+复杂模型。
最后是要相关性不要因果性。对于大批量的小决策,相关性是有用的,如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而对于小批量的大决策,因果性依然重要。就如中药,只到达了相关性这一步,但它没有可解释性,无法得出是有些树皮和虫壳的因导致治愈的果。西药在发现相关性后,要做随机对照试验,把所有可能导致“治愈的果”的干扰因素排除,获得因果性和可解释性。在商业决策上也是一样,相关性只是开始,它取代了拍脑袋、直觉获得的假设,而后面验证因果性的过程仍然重要。
把大数据的一些分析结果落实在相关性上也是伦理的需要,动机不代表行为。预测性分析也一样,不然警察会预测人犯罪,保险公司会预测人生病,社会很麻烦。大数据算法极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会觉得挺悲哀的,是算法觉得了你贷不贷得到款,谷歌每调整一次算法,很多在线商业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被排到后面去了。
下面时间不多了,关于价值维度,我贴一些以前讲过的东西。大数据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决策智能化之外,还有数据本身的价值化。这一点不赘述了,引用马云的话吧,“信息的出发点是我认为我比别人聪明,数据的出发点是认为别人比我聪明;信息是你拿到数据编辑以后给别人,而数据是你搜集数据以后交给比你更聪明的人去处理。”大数据能做什么价值这个V怎么映射到其他3V和时空象限中
再贴上解释。“见微”与“知著”在Volume的空间维度。小数据见微,作个人刻画,我曾用《一代宗师》中“见自己”形容之;大数据知著,反映自然和群体的特征和趋势,我以“见天地、见众生”比喻之。“著”推动“微”(如把人群细分为buckets),又拉动“微”(如推荐相似人群的偏好给个人)。“微”与“著”又反映了时间维度,数据刚产生时个人价值最大,随着时间decay最后退化为以集合价值为主。
“当下”和“皆明”在Velocity的时间维度。当下在时间原点,是闪念之间的实时智慧,结合过往(负轴)、预测未来(正轴),可以皆明,即获得perpetual智慧。《西游记》里形容真假孙悟空,一个是“知天时、通变化”,一个是“知前后、万物皆明”,正好对应。为达到皆明,需要全量分析、预测分析和处方式分析(prescriptiveanalytics,为让设定的未来发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辨讹”和“晓意”在Variety的空间维度。基于大体量、多源异质的数据,辨讹过滤噪声、查漏补缺、去伪存真。晓意达到更高境界,从非结构数据中提取语义、使机器能够窥探人的思想境界、达到过去结构化数据分析不能达到之高度。
先看知著,对宏观现象规律的研究早已有之,大数据的知著有两个新特点,一是从采样到全量,比如央视去年“你幸福吗”的调查,是街头的采样,前不久《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关于幸福城市排名的结论,是基于10万份问卷(17个问题)的采样,而清华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做的幸福指数(继挺兄、我、还有多位本群群友参与),是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全集(托老王的福),这些数据是人们的自然表达(而不是面对问卷时的被动应对),同时又有上下文语境,因此更真实、也更有解释性。北上广不幸福,是因为空气还是房价或教育,在微博上更容易传播的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数据告诉你答案。《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说“再小的声音我们都听得见”,是过头话,采样和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分布采用一些简化的模型,这些模型把异常和长尾忽略了,全量的分析可以看到黑天鹅的身影,听到长尾的声音。
另一个特点是从定性到定量。计算社会学就是把定量分析应用到社会学,已经有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成了经济学家、宽客,现在他们也可以选择成为社会学家。国泰君安3I指数也是一个例子,它通过几十万用户的数据,主要是反映投资活跃程度和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建立一个量化模型来推知整体投资景气度。
再看见微,我认为大数据的真正差异化优势在微观。自然科学是先宏观、具体,进入到微观和抽象,这时大数据就很重要了。我们更关注社会科学,那是先微观、具体,再宏观、抽象,许小年索性认为宏观经济学是伪科学。如果市场是个体行为的总和,我们原来看到是一张抽象派的画,看不懂,通过客户细分慢慢可以形成一张大致看得懂的现实图景,不过是马赛克的,再通过微分、甚至定位个人,形成高清图。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生活在零售商的bucket中(前面说的乐购创造了这个概念),最简单的是高收入、低收入这类反映背景的,再有就是反映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如“精打细算”、“右键点击一族”(使用右键的比较techsavvy)。反过来我们消费者也希望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尊崇,Nobodywantstobenobodytoday。
了解并掌握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奥巴马赢在大数据上,就是因为他知道西岸40-49岁女性的男神是乔治·克鲁尼,东岸同样年龄段女性的偶像则是莎拉·杰西卡·帕克(《欲望都市》的主角),他还要更细分,摇摆州每一个郡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时间段在看什么电视,摇摆州(俄亥俄)1%选民随时间变化的投票倾向,摇摆选民在Reddit上还是Facebook上,都在其掌握之中。
对于企业来说,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买单者)甚至用户(使用者)为中心,从关注用户背景到关注其行为、意图和意向,从关注交易形成转到关注每一个交互点/触点,用户是从什么路径发现我的产品的,决定之前又做了什么,买了以后又有什么反馈,是通过网页、还是QQ、微博或是微信。
再讲第三个,当下。时间是金钱,股票交易就是快鱼吃慢鱼,用免费股票交易软件有几秒的延迟,而占美国交易量60-70%的高频程序化交易则要发现毫秒级、低至1美分的交易机会。时间又是生命,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管理局的超级计算机在日本311地震后9分钟发出海啸预警,已经太晚。时间还是机会。现在所谓的购物篮分析用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购物篮,而是结帐完的小票,真正有价值的是当顾客还拎着购物篮,在浏览、试用、选择商品的时候,在每一个触点影响他/她的选择。数据价值具有半衰期,最新鲜的时候个性化价值最大,渐渐退化到只有集合价值。当下的智慧是从刻舟求剑到见时知几,原来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是刻舟求剑,而现在东莞一出事百度迁徙图就反映出来了。当然,当下并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其实如果没有更多、更久的数据,匆忙对百度迁徙图解读是可能陷入误区的。
第四个,皆明。时间有限,就简单说了。就是从放马后炮到料事如神(predictiveanalytics),从料事如神到运筹帷幄(prescriptiveanalytics),只知道有东风是预测分析,确定要借箭的目标、并给出处方利用草船来借,就是处方性分析。我们现在要提高响应度、降低流失率、吸引新客户,需要处方性分析。
辨讹就是利用多源数据过滤噪声、查漏补缺和去伪存真。20多个省市的GDP之和超过全国的GDP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GPS有几十米的误差,但与地图数据结合就能做到精确,GPS在城市的高楼中没有信号,可以与惯性导航结合。
晓意涉及到大数据下的机器智能,是个大问题,也不展开了。贴一段我的文章:有人说在涉及“晓意”的领域人是无法替代的。这在前大数据时代是事实。《点球成金(Moneyball)》讲的是数量化分析和预测对棒球运动的贡献,它在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传播的误区:一、它其实不是大数据,而是早已存在的数据思维和方法;二、它刻意或无意忽略了球探的作用。从读者看来,奥克兰竞技队的总经理比利·比恩用数量化分析取代了球探。而事实是,在运用数量化工具的同时,比恩也增加了球探的费用,军功章里有机器的一半,也有人的一半,因为球探对运动员定性指标(如竞争性、抗压力、意志力等)的衡量是少数结构化量化指标无法刻画的。大数据改变了这一切。人的数字足迹的无意识记录,以及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晓意能力的增强,可能逐渐改变机器的劣势。今年我们看到基于大数据的情感分析、价值观分析和个人刻画,当这些应用于人力资源,已经或多或少体现了球探承担的作用。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漫谈大数据的思想形成与价值维度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1、灭门案 凶手: 被灭门的那家的儿子。
2、女明星施琪被搔扰的案件 凶手:一个清洁工。
3、抛砖案 凶手:两个马夫。
4、虐儿案 凶手:那个被虐待女孩的爸爸。
5、高SIR老婆被杀 凶手:玉姐。
6、不良少女小敏男朋友“被杀”案 凶手:无。
7、不明骸骨案 凶手:容慧。
8、少女被杀案件 凶手:郑晓东。
9、梁小柔的叔叔被杀 凶手:她阿姨。
10、迷奸案 凶手:莫卓浩的二叔。
11、Vivian 自杀案。
12、一对母子自杀案 凶手:林少聪(教唆自杀)。
13、连环仿照Sam的书的杀人案 凶手:Tracy。
《法证先锋》系列中第1部里的案子,与章记有关。说起章记大家肯定有印象吧!而郑晓东因为童年阴影(他爸当着他的面亲手杀死了他妈)对眼角有痣的女人恨之入骨,先后在香港美国“杀害”女性达到十数人,手段“特别残忍”,且犯案后懂得“清理现场”转移警方注意力。可法网恢恢,再加上章记的执着,最终找出郑晓东的杀人证据。
《法证先锋》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bdX9VVKZaqox7ZJ_U62Yg
pwd=ua7w 提取码:ua7w奶奶是在农历七月十六那天走的,大概是觉得前一天是中元节,黄泉路上太多的灵魂嘈杂拥挤,惊扰了她静静离去时的安逸。这个一生饱经风霜而又乐观坚毅、目不识丁却天性慧聪的农村老太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将她的聪明才智发挥的尽致淋漓!
奶奶的老家在河北省大名县,与《水浒传》中玉麒麟卢俊义是老乡,也算是名门望地。爷爷的出生地在山东省梁山县,那里则是“卢俊义们”的根据地。记得微信上流传甚广的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好奇的孙子问奶奶是怎么和爷爷走到一块的,奶奶不无怨恨的回答是经一个瞎子介绍撮合到一起。我的奶奶在回答邻居老太太惊奇她和爷爷如何跨省结合时,总是笑着隐喻的说是被风给刮到了一起。而我则认为他们的婚姻或许是因为有共同的文化认知------梁山义气,除此之外我在他们之间再也搜寻不到半句共同的支言片语。吵了一辈子架的俩人其实也曾有过些几许默契。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但凡谁有个头疼脑热,奶奶就会拿一枚硬币试图在一面平放的镜子上直立,嘴里则念念有词的祈祷着:“死鬼保佑”等之类的让人后背直发凉的混沌话语。当硬币神奇的站稳之后,病痛偶尔也会配合的悄然离去,她说这是爷爷在天显灵了!这种里应外合、神情一致的和谐一次次巧妙的演绎,只可惜俩人已经阴阳各地。
记得有一年的正月里,陪她去大爸家吃年饭,我搀扶着奶奶走在积雪覆盖的湿滑小路上。她可能意识到我伸出的强有力的臂膀时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烦人的跟屁虫,便若有所思语重心长的向我痛陈“革命家史”,进而面授机宜。当年生三姑的时候,邻居老太太故意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来家里‘示威’讥讽的取笑她怎么又是个闺女。在那个传统观念主导的农业社会里,没有男孩就意味着没有劳力,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没有势力,谁都可以无视你,受了欺负你也只能默默承受一切却有心无力。邻居们的鄙视在她倔强的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她要痛下决心,奋发图强,再接再厉。讲到此处老太太油然而生的提高了嗓门,伸出三个手指自豪的说后来我一口气生了三个,全是儿子!枯瘦的指头顶立在空中像是三面胜利的旗帜迎风招展、呼啸肆意。此时的她全然忘却了当年怀胎十月的负重艰辛和一朝分娩的撕心痛楚。洒脱的盖世豪气好像她生孩子就跟女娲娘娘造人那样的圣手神工,随意泥捏便能横空出世。圆满完成复仇计划之后,她又锐意进取,给这股势力起了足以沸腾整个村庄的名字:双龙、双虎、双全。如此磅礴的气势透露着老太太巨大的野心和与苦难生活奋力抗争的无比自信和强劲底气。听到这里我顿时幡然醒悟,难怪我们弟兄六个能够如人所愿的相聚平安问世,而且一家两个男孩不偏不倚,原来父辈们的出生竟有如此传奇的经历,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时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耳提面命的教诲总能使人备受鼓舞,如今这么好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为了家族的兴旺而奋斗努力。
当年奶奶将大姑许配给本村一户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家,我想她应该有着自己的考虑。不想让身份特殊的姑娘远离自己,奶奶是带着年幼的大姑嫁给爷爷的。之前的身世老人从没提起,作为孙辈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强人所难的逼问过。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为了逃避战乱,流离失所,为了抵御饥寒,四处寻觅生机。她们母女是一路要着饭追寻着活的气息,好像是在途经长治的时候还丢了一个闺女,隐隐约约听大人们偶尔提起。虽然多少年过去了,也没人再去揭问那些被时间慢慢掩埋的苦痛记忆。但她对大姑的特别关爱确是与日俱增地。有一次大姑与婆婆闹矛盾回娘家向奶奶委屈的哭诉,生性刚强的老太太哪受得了这种窝囊气,气势汹汹的带队出发前往阵地,犹如包公出巡带着王朝马汉,她身后跟着大爸和父亲,有两个男子汉左右护法,我们此去必胜无疑,谁敢轻易招惹这股强大势力。战果如“司令”部署的那样,我们赢得了尊严,对手失去了领地。
村里人都传言奶奶是位“神医”,窑洞里曾经的老邻居新平哥家的小儿子出生没多久就患了疾病,可能是抽风吧。在医院打针吃药都于事无济,全家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上蹿下跳、火急火燎而又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把奶奶唤了去。我不知道她当时老眼昏花的到底看清孩子长啥样没有,便在一家人的焦虑的期盼中迅速做出诊断-------“胎毒”,得放血排毒。说的一家人半信半疑,没办法病急乱投医,那就试试呗。随后一根缝衣针上下凤舞,招招精准,针针中的。大约过了一个礼拜吧,这个被医院放弃治疗的小家伙竟幸运的恢复了勃勃生机。就连医院的闫大夫得知老太太“妙手回春”的英雄事迹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只是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就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奶奶“探讨探讨”、“学习学习”。当年的小家伙如今已长大成人,也将娶妻生子,过上五彩缤纷的美好生活,继续延袭着生命的传奇。之后每到逢年过节孩子的妈妈总会领着“幸运儿”捧着礼品来答谢曾经的救命之恩。其实,她哪里懂得什么医术,字都不认识,从何学起?只是在含辛茹苦的抚养六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无奈的与病痛智慧抗争的常识经验总结而已,所谓“神医”是尝遍千辛万苦后的智慧沉淀,更是积德行善的高尚品行。每每望着满桌的答谢之礼,她也会滑稽的昂首挺胸,盯着花花绿绿的“奖牌”走来走去,那种神态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骄傲的巡视只属于自己的领地。
在太原上学的时候,我放假回家特意去繁华的柳巷买了一包冰糖炒栗,之前并没有吃过,同学们都说很好吃,我便觉得很是稀奇,既然是珍馐就得与奶奶一起分享。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迫于生计,如今安享晚年,理应享受到来自孙辈的孝敬之意。我兴高采烈的显摆着精心策划的“觐见”之礼,认为孤陋寡闻的奶奶一定会狂喜的夸上我几句。谁知她不解风情的说:哦,谁没见过毛栗子啊,我就是栗子树底下长大的。接着像上植物课一样滔滔不绝的将物种起源、生长习性以及果实的特殊功效一一揭秘。在她的专业面前,我的良苦虚荣心碎了一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捡起。为了摆脱尴尬,我也得“反唇相讥”,我要替我的“殷勤”讨个说法。接下来我从书包拿出了“杀手锏”-------抹着果酱的西餐面包递到她的手里,这个总不是你家院子里树上长出来的吧!我也很专业的给她讲面包的生产过程及源自哪里,并且用的都是进口小麦,咱村里的麦子是远远不行的。她拿起面包听的云里雾里,稀罕的看了老半天笑眯眯的放进了嘴里。羞涩的笑语中似乎包含着些许歉意,而我也总算扳回了一局。
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做不了针线营生,但她的精神生活还是非常富裕。听评书、打纸牌、自创健身操…
一个年迹斑驳的老式收音机,只要瞅准时机使劲拍一拍还是能够发出“子里哇啦”的响声地。我无从知晓她到底有没有听懂评书里所讲的历朝历代的刀光剑影和爱恨情仇,反正我小时候听的总是断断续续,只记得说书的是一个嗓音沙哑的老头叫单田芳还有听的最清楚的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到了晚上她便用评书里听来的一知半解的故事哄着我们傻傻的睡去。就在不久前评书老艺术家也因病与世长辞,带着他的“下回分解”去了天国,这样在另一个世界里奶奶仍可以继续“拍打”她的收音机。
奶奶经常带着我去出席牌局,也许是让我给她壮胆,要么就是让我见证一下她高超的牌技和大获全胜的神奇。要知道没有观众的表演是多么的乏味空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恢弘气度常常惹的其余牌友妒忌连连、怨声四起。“赌神”则揣着盆满钵满的战利品双手后背,哼着小曲,领着孙子悠闲的踱步回去。此举招致后来曾经熟悉的牌友勾结一起将她封杀,将奶奶孤立在了“四面楚歌”里,人不跟咱玩了,切!这些个老太太竟然输不起。奶奶,“曲高和寡”和“独孤求败” 你肯定不知道是啥意思 但那形容的其实就是你。
应对艰辛苦难所练就出来的聪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让奶奶琢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便利的键康理论体系:拍拍手、搓搓耳、打打腿、蹦高高经常捡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枝枝叶叶泡水冲洗,鼓动门边的老太太们跟她一起做操,热爱生活的奶奶唤醒了全村老人的健康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就是我们村健康事业的开山鼻祖和伟大先驱!
我是在老人去世的第二天买了一些下葬用的物品从城里赶回来的,她已经有半个月不吃不喝了,谁都知道这一天将不期而遇。走进院子看着墙角摆放着威严的棺木和供桌上树立的端庄的遗像,周围已经有三三两两闻讯赶来帮忙的邻居我没好意思掉眼泪,即便是在庄严又隆重的“上香”仪式上我也没有选择去世俗的哭泣,甚至心安理得的接受着她的离去。奶奶已经九十高龄,便尝人间酸甜苦辣,历尽世上人情冷暖,一生坎坷波折,辗转异地,千辛万苦培养子女们长大成人,又盼着一个个成家立业,每前进一小步都耗费着巨大的精力。社会在不断发展,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在日新月异,一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一直永贮老人心底,亘古不变,愈老弥坚。如今我们孙辈六人国强、国栋、国良、国兴、国俊、国伟已长大成人,也正在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拼搏着。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儿子将来还会有自己的孙子,世代更替,兴旺发达,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就是那颗永贮您心底的弥坚之心开花结果所散发的激烈活力。如此欣慰的成果您没有理由不去休息。去吧,奶奶!换个安逸的世界静静的休息!“无疾而终”就是上天对您一生孜孜不倦、积极乐观的处世之态的最高礼遇,寿终正寝,安然离去。
出殡的当天起灵的那一刻,吹鼓手一阵嘹亮而悲凉的唢呐声响彻云际,像一声惊雷瞬间摧毁了我隐藏情感洪流的坝堤,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继续深沉下去。继而波涛滚滚,一泻千里,我顿时泪流满面,放声哭泣,这一次真的是要永世别离。然而就在此刻写这段文字的同时,依然延续着上次的情感宣泄,再次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奶奶!明年清明节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去坟上看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