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有那些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有那些情感发展?,第1张

在成熟和后天环境作用下,婴儿的情绪不断发展。

一般研究认为,婴儿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愤怒和悲伤;6-8个月时,婴儿出现对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和分离焦虑等。15岁左右时,婴儿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同情等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同时,最初的情绪反应也不断分化,如哭逐渐分化为因饥饿、寒冷、疼痛、困倦、玩具被拿走、成人离开、恐惧、惊吓、成人批评、焦虑等引起的哭。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各种环境中进行活动,对其以后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重视、加强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我们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和良好情绪行为呢 情绪本身是具有情境性的,而幼儿的情感的培养是深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因此,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环境,软硬环境都适宜 1、营造整洁有序、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对幼儿而言,环境是会说话的。当他们看到五彩的玩具,夸张的墙饰,美丽的区角时,幼儿便知道可以在这里快乐地玩耍;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小书架、小椅子时幼儿就知道应该安静地看书„„在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幼儿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布置应注重幼儿的情趣,为幼儿营造整洁、和谐的环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

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注意物质环境的安全,而且更应当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生活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轻松愉快的态度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首先, 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一方面, 幼儿模仿性强, 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 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愉悦不起来。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的孩子, 吃喝拉撒睡事事都要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都要会教, 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园内的互评、家长的高期望值以及自身面临的继续教育、教育教研与评级晋升等问题, 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容易表现出急躁、情绪易变、偏激、动辄训斥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 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 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 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热情的言语和鼓励期待的目光, 来面对繁杂的一日保教活动, 这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 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以关怀、理解、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

交往, 使幼儿产生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 从而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例如: 上次实习的时候,我们班的李浩安把厕所的水龙头弄坏了,溅了一身的水,当别的小朋友都来告状,隔壁班的老师来找他麻烦的时候,他立马就哭了,哭得很伤心。而我们班的班主任则没有和严厉地批评他,只是给他拿了干毛巾。他一边抹眼泪, 一边用干毛巾吸水,渐渐地他平静了, 并主动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道歉。李浩安情绪能很快地安定下来, 缘于他对自己调皮行为而紧张愧疚的感受得到了教师的理解与宽容。这说明只有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以愉快的情绪继续投入到活动中。

因此, 教师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 多一份童心, 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 读懂他们的“快乐”, 从而促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1、 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正确引导幼儿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才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

2、 我们认为幼儿教师还应该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不能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应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在学习、劳动或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于年

龄较大的幼儿,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此,幼儿教师应让幼儿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活动,使幼儿的生活得到充实,同时也是他们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三、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对于幼儿的消极情绪,我们不是要求幼儿一位压抑、控制,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转移注意力,开展运动、游戏的活动来疏导和缓解幼儿消极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寝室的成员在实习的时候多被分在大班和学前班,于是我们在上次的观察活动中主要观察的是大班级学前班的幼儿。在这些观察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果果二班的程子轩因为应经读过一个学前班了,所以比其他小朋友显得成熟一些,对所学的内容能基本上掌握,他总是很积极地发言。但是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发脾气,而且脾气很大,有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又发脾气,推椅子和跺脚,当时我们实习老师就给他一件事情做,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事情,他就忘记了不愉快,而是开心地去完成老师的“任务”去了。

总之, 幼儿期是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初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合乎规律的塑造和指导。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态度, 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尊重幼儿的个性, 鼓励幼儿积极上进, 从而促使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轨道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婴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骨骼肌肉的生长是一个方面,随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体会,他们的心理、智力和情感也正在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人们常说,人的经历会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性格会注定他们的命运,那么,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什么样呢?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1、易变性便是其第一大特点。首先,这同他们个性不成熟有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幼儿由于个性不成熟,容易造成需要不稳定,需要不稳定则必然引起情感的易变性。其次,幼儿认识水平不高。对客观事物认识很肤浅,常常以自己具体需要,做为判断客观事物价值的依据,而不能以概括的原则、社会的需要,做为判断客观事物价值的标准。

2、第二个特征是易感性。由于个性不成熟、不稳定,认识水平不高,模仿性强,情感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和感染。孩子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例如,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兴高采烈。至于为什么高兴?后来学拍桌子的孩子并不清楚,也许拍本身就成了他们高兴的原因。

积极情绪对婴幼儿的作用

1、积极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专门的研究表明:情绪的体验是由皮下中枢的神经兴奋和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所产生的生理过程决定的。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2、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其求知欲、智力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情感的确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3、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

幼儿的情感发展和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是影响到幼儿成长情绪的关键因素,所以,父母为了引导幼儿成长中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就需要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情绪稳定,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情感和情绪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新的集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班集体和少先队集体在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主要的作用儿童在集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逐渐意识到个人和集体、和祖国的关系,并在学习等日常活动中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正义感等我国心理学家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爱国主义、良心、荣誉、义务和幸福等五个道德情感范畴,并将道德情感的发展划分了五个水平:(1)自然的、直接的情感;(2)由对直接的个人得失的预测引起的情感;(3)不是个人意愿,而是按照社会反应行动的情感;(4)不管自愿与否,由必须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外部作用力引起的情感;(5)以已被内化并结合成为自我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不仅是自觉的,而且已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具有。

情绪带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自我调节的方法如下:

1、音乐调节法和体育活动调节法:即当幼儿遇到情绪障碍时,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或做一些喜欢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地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也是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使幼儿从小就学习运用它们。二者共同之处就是分散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消极情绪对人的控制。

2、认知训练法:由于受遗传和不适宜的教育的影响,在有些幼儿身上也存在着这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比如有些幼儿喜欢钻牛角尖,有些幼儿比较偏激。认知训练的重点就是在纠正幼儿不良认知的认知习惯,培养幼儿合理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等让幼儿学习别人的合理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让他们看到事物的后果来纠正他们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3、系统脱敏法:先让有情绪障碍的幼儿接近能引起微弱焦虑情绪的刺激,然后让幼儿放松,由于放松对焦虑的抑制作用,幼儿变得可以忍受更长时间,经过反复多次地训练,这个刺激就不再引起焦虑反应,然后加大刺激再进行放松训练,最后达到最害怕的刺激也能坦然对待。

4、深呼吸法:深呼吸法就是借助深呼吸使刺激的情绪趋于平静,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幼儿容易掌握。其做法为静静地坐到凳子上,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气沉丹田,再慢慢地呼出,重复多次,即可使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可做示范让幼儿模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1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