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是什么意思啊

“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是什么意思啊,第1张

“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意思是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意永远不变和男子对女子此志不渝,相守一生的承诺。

“朱砂痣”,出于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它的大体意思是:男人初始时,大多是喜欢淡雅清丽的白玫瑰,皎洁的清香,象是冰凉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价,求得在这冰凉水流中的沉沦。 然而,在度过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后,男人渐渐变的不满足。他开始想要一个快乐的艳丽梦幻,妖娆的浓艳,摇曳在月的黄昏。红色的玫瑰,芳香弥散,辛辣魅惑。

扩展资料:

一、《红玫瑰与白玫瑰》简介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该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年轻的时候》《花凋》等十余部作品。

二、《红玫瑰与白玫瑰》作品赏析

1、主题思想

初恋、情人、妻子,这三个人对振保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细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描写,张爱玲反映的是小资阶层的生活缩影和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小说并没有对“红玫瑰”和“白玫瑰”两种类型的女人做出严格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只是在很稀松平常的故事发展中揭示出她们自身的生存状态,叙写她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在这些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中显现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造成这种生存困境的根源,除了两位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男主人公心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封建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时代,男权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主导意识。在这种意识主导之下,女人一旦威胁到男人的权威,必定会受到惩罚,王娇蕊和孟烟鹂就是这种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虽然在当时,也有一部分女性也曾试图冲破传统的束缚,她们上新式洋学堂,穿新式洋装,出入各大交际场所,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但性别仍然束缚着她们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就像作品中的娇蕊,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但是却也最终无法真正冲破传统的束缚,依然为传统所不容,男人们永远将他们的道德限制和人格限制强加于女人,这就使得她们总是处在生存的困境中,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徒劳。

2、艺术手法

(1)选择与焦点聚焦化

文体风格是选择的结果,偏离常规的选择也能体现作者的风格。超乎寻常的选择,就能获得超乎寻常的效果,就能引人注目。选择说或者框定说为表现作者的风格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选择或者框定实际上就是一个突显的过程,作者选择一个事物,把这个事物放大或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从而使这个事物从众多的事物聚合体中突显出来,或者说从背景中突显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风格体现的过程。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独特的意象选择是最能体现张爱玲风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的突破性,在于标杆性的旗帜式的意象的树立。张爱玲在描写娇蕊等待振保的焦急的心情时是这样描述的:她还带着点嘲笑的口气。

“你知道么 每天我坐在这里等你回来,听着电梯工东工东慢慢开,上来,开过我们这层楼,一直开上去了,我就像把一颗心提了上去,放不下来。有时候,还没开到这层楼就停住了,我又像是半中间断了气。”用生活中听电梯的感觉来表达等待爱情的感觉,这在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电梯的上、下和到位,分别代表着爱情的不同程度。

电梯开得太过了,代表感情的热度过了,或者爱情已经结束了,所以心就永远牵挂,永远放不下来; 电梯如果没有开到位,代表感情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温度,可能会因为期盼而断了气。在这里,作者将抽象的对感情的等待写得可触可摸。

电梯的选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等待爱情的感受。自古以来有用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红豆、红叶、鸳鸯、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来比喻爱情的,但还从来没有人选择电梯来表达爱情的心情的。

独特意象的选择是最基本的认知结构,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人的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来自生活身边的感受,可以将一些虚幻的感觉变得可听可视可闻可摸可触可感,写得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给人印象深刻。

(2)偏离手段

(一) 字形的偏离

书写变异在英文中主要包括字母大小写的变化、特殊符号的使用等,在汉语中则常常利用汉字的字形来做文章。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结构、内涵、外延,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抽象、概括和综合,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物化。人们常常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想象,创造出很多关于汉字的趣闻。

张爱玲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娇蕊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故意将“蕊”写得零零落落,三个心写成了三个字,说明三个心房,可以住着不同的人,说明“娇蕊”是个花心的人。但是小说并没有仅仅将“蕊”的意思的阐释停留在此平面上,而是在随后的描写中,小说对这个三个心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娇蕊对振保: “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振保问道: “可有空的房间招租呢”并说: “我要住单幢的。”娇蕊道: “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 ”并说: “你要的那所房子已经造好了。”振保写了一行字: “心居落成志喜。”

这里用“空的房子”“公寓房子”“单幢”“重盖的”“造好的”“心居”等名词性词语以及“招租”“住”“拆”“要”“造”“落成”等动词,表明不同的房子类型表达了恋人之间感情的建立的过程。通过上下文关于“蕊”字的互文这种“前景化”的手法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意,给读者以新鲜感。

(二) 代词的偏离

语言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离不开双方的心理因素。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常常会出现代词偏离其常规用法的现象。《红玫瑰和白玫瑰》巧妙地运用了“我们”与“他们”的偏离。振保称呼王士洪和娇蕊为“他们”,而王士洪则说“不许你叫我‘他们’! ”

因为“他们华侨,中国人的坏处也有,外国人的坏处也有。”这里“他们”和“我们”,反映了身份建构的过程。“我们”和“他们”的对立,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民族的冲突”。“我们”指的是“中国人”,“他们”指的是“外国人”。

振保把娇蕊当成了外国人,而娇蕊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使用“他们”还是“我们”,反映了心理认知距离。“他们”反映的是“异己”的他者,“我们”反映的是“合我”的我们。异乡人是张爱玲小说中的永恒的主题,在这篇小说中,两个代词的不同,却反映了强烈的民族观和异乡人的视角。

(三)“他”的偏离

代词所指的对象具有模糊性,需要在语篇的整体环境中才能找到其对应关系,同时代词“他”还具有篇章的衔接功能和指示功能。娇蕊最初喜欢振保,就巧妙地使用了代词的指代对象的模糊性特点,来增进与振保的感情。

振保回家后听到娇蕊打电话对悌米说“在家里等一个男朋友”,并说“他是谁 不告诉你”。“男朋友”指称什么 “他”指称谁 是振保 还是悌米 是有歧义的。有人说暧昧是爱情的最大魅力所在。张爱玲就曾说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在这里,张爱玲故意运用代词的模糊性,制造了暧昧性,挑逗了振保的情欲。“他”的指别是模糊的,表示人称代词的一种指称功能。这里充分地运用了代词指代的模糊性产生的歧义,既增强了振保的好奇心和挑战性,也挑起了振保的情欲。

指称的对象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因此,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何兆熊认为各个人称代词的所指和用法并不简单、明确,有时会出现一些从语义上看似乎是异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借助语境去解释。对代词对象的确定过程是消除偏离的过程。

(四) 词义的偏离

词义的表达包括常规性的词义和偏离的词义,当词表达的意思偏离了常规的表达,获得了新义以后,也会产生新奇的效果。这种对语言的偏离性赋予语言以生命。在小说中,当振保提议要看**时,振保问娇蕊: “你要脚做什么用的”娇蕊答道: “追你的! ”脚的作用,本来是用来走路的,现在变成了追求爱情的工具。这实际上是词义领域的跨越。

振保对好久不见的娇蕊说: “我以为你像糖似的化了去了! ”娇蕊问道: “我有那么甜么”振保放了胆子答说,“没尝过。”这实际上是一种通感隐喻。通感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一种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另一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受认知规律的制约。

它是感官中的特征从低级感官映射到高级感官,从普及性强的概念映射到普及性弱的概念,它产生的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示。这种偏离通过语言的超常搭配,突破了语用规则,造成了意味深长的效果,词义使用域的扩展和变化,使人产生新鲜感。

清新独特,耐人寻味,出人意料。这种偏离,利用了词义的多义性,以及选择的可能性,并且在选择过程中偏离了基本义而选择了非基本义,是一种对词义的部分偏离,从而使我们看到语言惊人的张力。

(五)主体性的偏离

主体性是叙事学中的重要的概念。主体性指的是主体自我争取和行使权利的能力。“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施事者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是动作动词组成的动核结构里动核所联系的主体 。”

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有几处描写哭的地方,最初哭的主体都是女性,有娇蕊的哭,也有烟鹂的哭,而最终哭得最厉害的却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振保在哭。这是对凡事都是对的凡事都可以把握住自己的振保的尖锐的讽刺,也是对男性主宰世界的一个尖锐的讽刺。

在小说中,娇蕊和烟鹂最初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是没有主体性,张爱玲曾说: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但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以后,娇蕊和烟鹂的身上都凸显了争取人格独立,张扬婚姻恋爱的自由的主体性,她们作出决定并且努力实现自我。

振保最初是生活的主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握住生活,但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最终面对红玫瑰变成“贤妻”,白玫瑰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振保失去了主体性。这种转变就决定了这篇小说的价值不仅只是解构,更具有建构的向度,即在解构男性霸权的同时确立了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寻找建构迥异于男性主体性的女性自我。

(六)故事结构形式的偏离

小说中运用了现实层面对经验层面的偏离。经验层面的振保曾经有两段经历: 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妓女,振保在她身上花了钱但还做不了她的主人使他有了最羞耻的经验; 一个是初恋的女友,一名叫玫瑰的姑娘使他赢得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盛名。生活层面的振保经受不住红玫瑰的诱惑但却为了自己的名声放弃了这段感情。

他无法忍受烟鹂毫无生气的肉体带给他的缺失,转而寻找其他的诱惑。这是生活层面对经验层面的偏离,从而产生了陌生化。二是理想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偏离。小说中运用了现实层面对理想层面的偏离。理想层面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理想层面的振保的理想几乎体现了所有男人的梦想,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希望两者同时兼有。而现实版振保的状况是,曾经被抛弃的火热的情妇却变成了贤妻良母过着幸福的生活,娶回家的纯洁的妻却与别人偷情,生活对理想的彻底颠覆让振保惊叹不已,也对男性的刻板的理想社会进行了颠覆。这是现实层面对理想层面的偏离,从而产生了陌生化。

三是感觉层面与心理层面的偏离。小说用红玫瑰花和白玫瑰花与现实中的人物娇蕊和烟鹂做类比,植物“红玫瑰”花的艳丽、鲜红以及浪漫的气息和娇蕊的惊艳、吸引人以及现代的气质形成鲜明的映衬; 植物“白玫瑰”花的单调、惨白以及没有生命力的气息和烟鹂的冰冷、古板以及毫无生机的气质形成了鲜明的映衬。

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融合,婚姻爱情生活是属于人的生存层面的,是属于情感体验的,而“红玫瑰花”和“白玫瑰花”属于植物系列的,是属于视觉关注的层面的。这里将情感的层面的意象图式变异成感官层面用视觉来欣赏和感受,导致了“看”关涉到“感觉”层面的偏离,产生很强的陌生化,并打通了人的各种感官心智,完成了不同感觉的沟通,从而形成了两个空间的跨空间映射。

:《红玫瑰与白玫瑰》

 1《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借明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在诗篇中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

  2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明月的意象常用来表达其他的哪些情感

  一多情之月

  (一)、表达诗人的愁苦之情

  1、思念之月

  ①思乡之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圆常常与人团圆相对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②思恋之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思友之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2、边塞之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亡国之月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4、怀古之月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5、送别之月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

意象 yìxiàng

[image;imaggery]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时常会忍不住偷看她,但当她看过来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躲闪

当一件事同时涉及到她和你的时候你的心会莫名地跳慢半拍

看见她和其他异性在一起心情会莫名的烦躁

想和她接触却一直忐忑纠结

不过说实话,暗恋是种不好的事情,要爱就要大胆说出来不要等到她接受了其他人才因为你还未拼搏过而后悔

希望能帮助到你吧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

边塞诗真正形成应该是唐代,这也有它独特的原因。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另外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强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描写战争的边塞诗在唐代成为一种潮流。那个时候,不去边塞从军,似乎是让别人很瞧不起的。这些诗人带着理想、满腔热情的走向边塞,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且不论他们是否真的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起码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我们留下了一片壮丽的天空。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他们的作品绝句精悍有力,古诗雄浑挺拔,很容易把我们带到那个大漠茫茫、风沙扑面的场景之中。

一、边塞诗常见意象

1战具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铁衣、铁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羽书、金鼓、战车、烽烟、羽书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铁骑、旌旗饱含着军容整肃的自豪感。

2地名和民族名

碛、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天山、安西、单于、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阳关、金河、黑山头等。

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如岑参《碛中作》,就是指诗人在万里沙漠中所勃发的诗情。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里的碛西就是指安西都护府。

轮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就是指诗人即使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龟兹:又指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例如“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夜郎: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后来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黑山头:古城名,该古城为辽代遗址,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尔封地。

3景物

大漠、烽烟、长河、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诗人往往借助“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往往为诗歌创设壮阔的背景。黄沙、风雪等往往暗示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大雁、秋月则常常和征人思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0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