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家属喊话东航家属“不要走我们走的路”,如何才能缓解他们的情绪?

马航家属喊话东航家属“不要走我们走的路”,如何才能缓解他们的情绪?,第1张

马航家属喊话东航家属“不要走我们走的路”,如何才能缓解他们的情绪?这架载着12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的航班,于3月21日13时15分从昆明出发,原计划15时05分抵达广州。当天下午3时许,网上陆续传出MU5735飞行高度骤降、失联的消息,紧接着一些飞机坠机引发山火以及机身碎片的视频和也被上传到网络。大家焦急地等待着MU5735平安落地的消息。但噩耗还是传来。央视新闻和民航局陆续发出消息,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广西梧州上空失联。目前,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民航局已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

“二次伤害”常常与突发灾难相伴而来,记者的采访、媒体的报道,甚至救援人员的介入,都有可能导致受难者及其亲人更深的内在创伤。为避免二次伤害,需注意:记者的采访、媒体的报道应正面、及时、严肃、有事实根据,不刻意骟情。为了博取流量,个别媒体刻意采用标题党或带有强烈感官刺激的图文与视频,一些记者在采访中想法设法让救援人员回忆灾难场景,这都容易导致“二次创伤”。报道应适可而止,避免每天多次重复报道类似的内容,一次次揭开受难者家属、亲人的伤疤。

不要一次又一次采访报道本应搭乘飞机,却因某些原因没坐这个航班,侥幸避过空难的“幸运儿”。这样无异于拉扯受难者家属、亲人的“仇恨”。个人认为,东航MU5735空难,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事情的经过,已经明确的结果如实报道就行,尽量不表达个人的感受。报道内容,既不能表示对遇难者的同情,这样,就会唤起他的亲人们更加的悲痛,造成二次伤害;也不能表达看到现场惨状的悲愤之情,否则,就有可能把他们亲人的愤怒引向事故发生方,既激发了矛盾,又加重了亲友的悲愤之情!如果真想感慨一下,就告慰那些遇难者:愿通往天堂的路上,没有空难!

飞机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人们长途旅行的首选,而在众多交通国际当中,飞机的安全系数也是最高的,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对飞机患有恐惧症。

飞机发生事故的风险虽然是最低的,但一旦发生事故,人们能够安全逃生的几率相对也很低,这就使得不少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飞机非常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就意味着离死神不远了。

而导致这起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KLM机组在没拿到飞行许可证的情况下就紧急开展了飞行任务,其二,当时的雾霾很多,两架飞机都没有看见彼此,最后,由于无线电受到干扰,机组人员没有收到危险警告的指示。

仅仅是一个不经意的差错,飞机事故就刷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很多人沉寂在空难的悲痛之中,也有人为此患上了恐飞综合症。

患有该综合症的人在乘坐飞机时会感到焦虑、浑身发抖,并且还非常担心会发生空难事故,而社会心理学家卡尼莫则认为该症状属于“易得性社会知觉偏差”。

这是人们受到了社会负面信息的诱导产生的,因为飞机虽然很少出事故,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被媒体大肆报道,由此很多人对飞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那么,在飞机发生空难前的那一刻,飞机上的人们都是什么样的反应呢?2009年夏天,加拿大航空AC087客机上的乘客就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时受到暴风雨的影响,整架飞机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而在机长的努力,所有人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而在飞机下降的前一刻,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表现出一种安静、绝望的状态,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已经摆脱了危险后,飞机上才陆续出现惊叫、哭泣的声音。

科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时,人们会出现一种“应激反应”,人们会感到恐惧、焦虑以及发抖和呼吸困难,而在一个人接受了现实知道无法改变后,便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之后,因此,飞机上的人才会表现出一个“冷静”的假象。

1、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东航空难的家属们在得知自己的亲人遇难之后肯定悲痛万分,此时应急需心理医生的帮助,如果没有心理医生的帮助,只靠自己来疏通和缓解,很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或者一些想不开的。

这次东航公司也安排了数百名心理医生前往,家属聚集地对家属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而且心理治疗是长期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短期内是完成不了的,因为亲人遇难的消息对家人来说将会有很长时间的阴影伴随着他们。

2、需要媒体的持续关注

互联网的事件很多,但是东航空难作为一个全国性关注的事件,媒体们要给予持续关注,而且这种关注一定是长期的,可能要数十年。一位家属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也说到愿意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并且呼吁媒体要长期的关注遇难家属,必要时要给予家属们一些帮助。

3、遇难家属的自我心理疏通

除了外界给予家属的心理治疗和帮助之外,遇难者家属的自我心理沟通同样重要,如果自我心理防线比较坚固,陷入一种悲痛的情绪,长期无法走出来,心理治疗的效果就会减弱,因此想要帮助遇难者家属,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接受现实,慢慢的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总体来说,东航空难家属的创伤可能会伴随亲人一辈子,尤其是在空难发生后的近几年时间里的创伤最大。我们在关注遇难者家属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隐私,不要随意曝光或采访遇难者家属,避免他们情绪过于激动。此外东航公司在这一次空难事件中的责任也是尽心尽力,现在已经启动了赔偿程序,希望能给家属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弥补。

东航坠机航班旅客名单已出,在一张长约六七十厘米的名单上,有旅客的名字(拼音)以及座位等信息,东航MU5737航班在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且坠毁,国家对此特别关注,并且派出了广西、广东两地的救援力量前往现场进行救援行动,而对于遇难家属,相关部门也组织了70名心理医生,随时准备对失事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安排志愿者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在东航坠机事件发生后,其实最难过的莫过于遇难家属,人的心理防线很脆弱,尤其是当自己的亲人遇到意外而死亡的,所以此次国家派出70名心理医生对遇难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有关专家描述,传播坠机信息要格外尊重家属,如果传播没有依据的信息或者,并进行随意揣摩,对遇难家属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对比其它交通工具,飞机是最安全的,但是一旦发生事故,生还的机率几乎十分渺茫,可见空难的破坏程度还是很巨大的,空难本身是一个沉重的灾难,也自然会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但是过多的讨论和过分的解读只会让遇难家属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尤其是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收到有关这样的信息。

发生空难,其实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灾难的发生,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大部分人都处于人生的平稳阶段,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让遇难家属增加对空难的心理反应,由最开始的不会吧、不可能到抑郁再到接受,这个心理过程是十分艰苦的,所以,有关部门才会派出心理队伍,对这些遇难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而心理救援工作并不是由专业人员到位了才开始,而是从媒体报道开始,因为媒体的报道会让遇难家属再次陷入悲痛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