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1星期二多云转阴中雨
时间:610-723
书名:《谁在犯罪》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页数:264页
作者简介[抄录]: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她擅长犯罪心理分析、侦查中嫌疑人心理画像、破解疑难犯罪动机、解析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由来等。
内容:
概括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犯罪类型以及各自的发展特点,其中穿插真实案例向读者具体解析各种犯罪人的心理问题由来,从而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识别并预防犯罪。
第一章 犯罪防控
以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的一起大学生杀害四名同学的案件为始,向读者输送了第一个重要观点——“调查显示的结果几乎相同:当人意图犯罪时,大多存在着无视法律的态度倾向。明文的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已有犯罪意图的人,其控制力和威慑力几乎微乎其微。”
第一章结尾处,如是——“治理犯罪普通治病,不能只看病情而不看病人。看病人则需要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性,家庭病史,遗传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犯罪防控也如此,只有找到问题的起点才能找出真正有效的治理和防范的关键,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和有价值的犯罪防控。”
不得不承认,第一章就彻底颠覆我的遐想:我每每看犯罪片时,总觉得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实在不行威逼利诱总能找到生路,想来实在犯蠢,犯罪人已经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对其恐吓威逼恐怕会适得其反,他们已经不在乎之后的刑罚了,还会怕你的要挟吗?
第二章 谁在犯罪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或人格。心理过程是指日常心理现象,包括认识、情绪、意识等。个性或人格指终身心理现象,包括以遗传为主的气质、智力等和以后天早年为主的言语、性格等。
犯罪人分为有危险心结的犯罪人和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危险心结属于刺激反应型,犯罪率占60%。危险心结包括认知执结、情绪瘀结、意识抑结。危险人格属于持续终身型,约占40%。以先天因素为主的危险人格是反社会人格;与后天早年抚养有关的危险人格是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书中对这几种犯罪人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就懒得抄录于此了。)
我就用我自己理解的大白话来简单说说吧。我不敢保证绝对没有偏误噢!姑且听听吧。
所谓危险心结嘛,好理解,就是说,一个人平常看起来很正常,跟常人一模一样,家庭结构完整啦,正常地上学上班结婚生子,但是他们身上存在特殊的刺激源,一旦生活中某些不良的刺激触发了他们的负面情绪或持久的心理冲突,而无人问津、无处释放的压力,久而久之,会促使他们在某些情境下做出失去理智的不当反应,通常是发生暴力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危险人格比较稳定,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在里面。反社会人格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征兆,比较容易发现。反社会人格很难纠正治疗,几乎只能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保护以起到犯罪防控的目的。危险人格多是因他们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基本社会化过程出了问题。犯罪人格属于“乏爱型”,是指人在基本社会化进程中因缺乏情感抚养而造成其终身的人格问题,以情感缺陷为核心的危险人格者在犯罪时表现出更多的无情与暴力特点。缺陷人格属于“溺爱型”,是因人在基本社会化进程中给予无度的宠爱、导致其成长中缺乏观念和性格培养而造成的终身人格问题,以性格缺陷为核心的危险人格者在犯罪中表现出更多的肆意与无耻的特点。(抄录)
第三章 简论心理
第四章 心理基础缺陷与犯罪
纯属理论知识的普及了。太专业了,我复述不了。主要意思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因素会导致人的生理或心理基础缺陷从而出现犯罪行为。物质匮乏之所以是万恶之源,恐怕不单纯是因为吃穿住行上的困窘,更多的是因伴随其后的往往是更严重的心理贫困。由此我们应该明白,相比一个更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有爱的陪伴与正确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章 危险心结与犯罪
第六章 认知执结与犯罪
关键词是偏执。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挫折,加上认识狭隘与偏执,于是出现归因错误,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反应与行为表现,由此便可能出现偏执与疯狂。
第七章 情感瘀结与犯罪
指情绪上的瘀结。情感表达出现过多的障碍,没有疏解渠道,日益积累,便形成情感创伤,此类情感瘀结导致的犯罪行为多有表达、发泄和满足的目的。
第八章 意识抑结
简单说,就是本应该潜藏在意识之下的东西跑到了意识之上了。这是不自主的行为。个体极力地想要隐藏,可是抑制行为失败了,深层的隐匿的心理内容进入了意识层面构成了人的心理冲突,若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疏导排解,极易出现危害行为。
第九章 危险人格
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的具体概念。
第十章 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讲反社会人格的特征。
第十一章 犯罪人格与犯罪
犯罪人格形成由来。
第十二章 缺陷人格与犯罪
缺陷人格的犯罪特征。
第十三章 异常犯罪与责任能力
相关基本概念的介绍。行为变态不等于人变态。介绍了评判犯罪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准则。智力因素是责任能力的核心。有能力还意味着有意识。
第十四章 危险心理评估与犯罪防控
介绍了对危险心结和危险人格的防控策略。
说说:
在看案例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经过李玫瑾教授的细致分析之后又觉得一切皆有由来。先天遗传和后天早年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可以说,影响了人的一生。书中大量的理论知识,专业词汇,读来肯定是费力的,当然有不能领会的地方,但是依然不妨碍我推崇李玫瑾教授的研究成果。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是被大众忽略了。她的很多观点、思想对当代人的成长教育及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李玫瑾教授在呼吁大家,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状况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父母及教师)首先得成为受教育者,让自己获得相应的知识与常识,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及他人以免误入歧途。《谁在犯罪》是比较专业的理论书籍,所以阅读过程并不像读小说那样畅快淋漓,只能是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即使这样,作为普罗大众的水平,其中依然有很多地方我的理解力难以触及,但是凭借着对这类题材的一丝兴趣,所以硬是看完了。虽说是囫囵吞枣,但也总算尝着了一点那味儿!
隔得也比较久了,里面的专业词汇,你让我解释,我也解释不出来,很模糊,只是大致有个了解而已,也不见得正确。我必须如实记录我的真实感受,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最后一句话概括我看完此书后对其中内容的总体印象——人的后天早年(12岁之前)所处的生长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真的是极其极其极其重要的——可是大多数家长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借口。至于遗传因素,咱就不说了;毕竟这也无法改变;上帝已经告诉我们了,去改变你能改变的,要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努力去获得能够区别这两者的智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Ending。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缺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基本符合标准的,即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尚有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这类人群有这样或那样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却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对这类心理过渡状态,我们称之为“心理缺陷”。
所谓心理缺陷,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和心理卫生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性格缺陷
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几种:
无力性格:这种人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说躯体不适,有疑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人对精神压力和身心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可诱发心理疾病;不适应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偏执性格: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爆发性格: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即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动;强迫性格: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性格的人易发展为强迫症;癔症性格: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不深刻。热情有余,稳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为癔病;攻击性格:性格外向、好斗。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出敌意和攻击行为。
情感缺陷
常见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几种:
焦虑状态: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必要的焦虑、紧张,经常忧心忡忡,疑虑不快。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抑郁状态: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这种人缺乏生活的动力和情趣,生存欲望低下;疑病状态: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躁狂状态: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有强烈的欣快感。这种状态易发展为躁狂症;激情状态:经常呈现出激情状态,应视为心理缺陷;淡漠状态:对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孤独、不合群;幼稚状态:心理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 。情绪幼稚化,表现出“老小孩”式情感;反常状态:情感反常,不协调,甚至出现矛盾的情感状态。
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亦称病态心理。心理是指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各种心理现象的总体而言。行为则指人的各种活动,不仅包括那些能够被人观察或测量的外显活动,也包括那些间接推知的内隐活动。变态心理表现为个体心理变态的主要标志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各种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总称。变态心理不只 限于精神病人的心理变态,而且也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异常。根据心理障碍的表现,变态心理可分为:
智力落后:智力水平与思维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现出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人格障碍:人格明显偏离正常轨道,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例如酒瘾、反社会行为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已失去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或对外界的接触能力。例如精神分裂症;缺陷心理障碍:指大脑或躯体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例如,大脑发育不全所导致的心理障碍,聋哑盲人的心理障碍等;心身障碍:由社会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障碍。例如,高血压病等;特殊条件下的心理障碍:在催眠、暗示、气功、某些药物作用下而出现的心理障碍。
心理缺陷,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和心理卫生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性格缺陷 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几种: 1、无力性格 这种人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说躯体不适,有疑病倾向。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精神。这种人对精神压力和心身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可诱发心理疾病。 2、不适应性格 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这种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3、偏执性格 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4、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喜欢独自活动。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5、爆发性格 平时性格粘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6、强迫性格 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性格的人,易发展为强迫症。 7、癔症性格 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感情丰富而不深刻。热情有余,稳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为癔病。 8、攻击性格 性格外向,好斗。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敌意和攻击行为。 情感缺陷 常见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几种: 1、焦虑状态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仲仲,疑虑不决。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 2、抑郁状态 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这种人缺乏人生的动力和乐趣,生存欲望低下。 3、疑病状态 常有疑病情绪反应,有疑病性不适症状。自我暗示性强,求医心切。 4、躁狂状态 情绪高涨、兴奋,活跃好动,动作增多,交际频繁,声音高亢。 心理缺陷的运动疗法 体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运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忍刚毅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锻炼,是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 假如你觉得自己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就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跑步、拔河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会帮助你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并热爱集体。 如果你感到胆子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那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箱)、平衡木等项目。这些运动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你的胆子自然会大,处世也老练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处理事情常犯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毛病,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摩托车、跨栏、跳高、击剑、角力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徘徊都将贻误良机,遭到失败,久练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 倘若你发现自己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那就应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及游泳和骑自行车、射击等缓慢、持久的项目。这些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善。 如果你感到自己做事老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得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段时间,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假使你感到自己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紧张、失常,那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因为场上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对付,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久经沙场”,遇事就不会过分地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可给学习、工作带来益处。 倘若你发觉自己有好逞强、易自负的短处,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活动,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可找一些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以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万万不能自负、骄傲。 体育运动作为心理纠正训练内容,不是一般运动训练和娱乐游戏活动,要想达到心理转化目的,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要求。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3个月为一周期,可进行两个周期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